慈禧的屍體等了一年之久才下葬,而出殯的當天臭氣熏天,這是史實嗎?具體如何?

威史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由於光緒皇帝無子,慈禧命醇親王之子溥儀入繼大統,並且肩挑同治和光緒。慈禧安排完這些事情後,於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下午五點逝世於中南海儀鸞殿,史書記載死於痢疾。臨死遺言,後宮不得干政,還有什麼太監不得亂政擅權,這不都是再說自己嗎?真是啪啪的打臉。


兩天之內兩位大清的重要人物去世,實在是太蹊蹺了,關鍵是光緒竟然剛好比慈禧早一天去世,這不禁讓人懷疑光緒是被人暗害的。至於是誰暗害的,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是慈禧絕對有一定的嫌疑。慈禧害怕光緒從新掌權後,對自己不利,萬一自己再和多爾袞一樣,被鞭屍麻煩了。所以還是先料理了光緒,這樣比較放心!(最後一樣難逃厄運陵墓被盜)

俗話說人死後,入土為安,那麼慈禧死後為什麼會一年之後才下葬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光緒和慈禧一前一後去世,光緒雖然是個傀儡,可是肯定也要葬在慈禧前面。再說小皇帝溥儀繼位,也是需要大大的操拌的。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且下葬要選擇黃道吉日,肯定不能隨便找個日子。就這樣一年之後下葬也很正常,畢竟不是普通人去世,是統治中國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很多東西都是要準備的。

第二,慈禧太后去世時,她的墓地還沒完全修好,還有一點尾巴。慈禧太后是咸豐帝的妃子,因為咸豐帝就一個獨子載淳(和慈禧生的兒子),所以慈禧是沾了兒子的光才成為皇太后的,但是她這個皇太后一直被慈安壓制,慈安是咸豐帝的皇后,在禮法上慈安比慈禧大多了。在生前一直比不過你,所以死後一定要超過你,慈禧的墓修建的極其華麗,工程浩大,所以慈禧死後,還沒完全修完,這也是慈禧下葬推遲的原因。

第三,下葬品太多,需要時間製作,配齊。慈禧太后去世後,醇親王載豐的意思是不講這麼多排場了,簡單的下葬,可是直接遭到葉赫那拉氏的反對,老實的載豐直接就慫了(不知道他慫什麼),同意風光大葬。要大講排場就要準備好東西,據說光慈禧下葬時扎的紙船就花費一百多萬兩白銀。而且還有什麼紙人紙轎都是需要很多時間來製作的。




慈禧確實是死後一年才下葬的,至於出殯時是否會臭氣熏天?

楚風覺得應該是真的,不過不是慈禧屍體發出的。因為古代人的防腐措施是很牛的,就比如孝莊太后幾十年沒下葬,還有咸豐帝也是死後幾年才下葬,都沒聽說他們的屍體腐爛。慈禧的棺木絕對是上好的木頭製作,其密閉性極好,再加上防腐的處理,根本不會變臭的。所以慈禧出殯時是聞不到屍體腐爛的味道的。

既然不是屍體腐爛,那麼是什麼原因臭氣熏天呢?原來是因為從北京到東陵這麼長的距離,需要很多天才能到達,所以會帶很多食物和供品,時間久了就會腐爛發出臭味。再加上陪葬品過多,得用很多的馬車來拉金銀珠寶。本身馬匹身上就有臭味,加上在行進的路上畜牲可不慣著你慈禧不慈禧,一樣隨地大小便,臭氣熏天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說慈禧下葬時臭氣熏天還有引申的涵義,就是這個統治中國半個世紀的女人,一生中只知道享受,生活奢靡,對權利有著由衷的貪戀,致使中國更加的落後腐敗,在中國歷史上絕對的遺臭萬年。慈禧去世後,大清朝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國家哪裡都需要錢,而慈禧的陪葬品可以說有把大清又掏空了一把。如此一來,大清焉能不亡?


楚風說歷史


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時臭氣熏天,這的確是史實。看到這,有讀者就該困惑了:不是說孫殿英盜掘慈禧墓時,說慈禧屍身晚好如初嗎!怎麼會出殯時就發臭了,二者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二者說法都沒有問題,具體情況,聽起一一說來。


1908年11月14日,做了一輩子傀儡的光緒帝過世,慈禧聽到這個消息,總算安心了。看著眼前剛被抱進皇宮不久的三歲溥儀,心想自己這回又可以垂簾聽政,大權獨攬了。但慈禧做夢都沒想到:僅僅一天後,她也走上黃泉路,這個統治中國48年的女人,終於結束了獨裁、賣國的一生。

慈禧其實是病於急性痢疾,就是俗話說的拉肚子,最後脫水而死。正是此病把她腸子裡髒東西排空了,慈禧才得以屍身不腐。

慈禧死後為什麼沒有下葬呢,主要是她的陵墓沒有修好。慈禧從掌權的那天開始,就開始為自己修陵造墓,其規模僅次於乾隆的陵墓。可惜的是沒等陵墓完工,她就一命嗚呼。做為一個統治中國40多年的女人,誰敢對她的身後事馬虎大意!因此慈禧死後並沒有急於下葬,是一邊加緊修建陵墓,一邊為她準備豪華的陪葬品,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屍體入棺之前,先在棺底鋪上一層金絲串珠錦褥,厚七寸,上面鑲著大小珍珠一萬二千六百多粒,紅藍寶石八十五塊,祖母綠兩塊,碧璽和白玉二百零三塊。錦褥上再鋪上一條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面綴滿五分圓珠上千粒……最為珍貴的是:慈禧頭上戴的珍珠鳳冠上鑲嵌的一顆重四兩,大如雞蛋的珍珠,還有她口中含的那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據專家後來估算,僅慈禧棺內的陪葬品摺合白銀數億兩。外加她修建陵墓費用,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清朝末年,國力衰敗,入不敷出。如此奢靡,大清不滅亡才怪呢!




一切就緒完畢,1909年11月9日,舉行了規模空前的慈禧葬禮,光來送葬的皇親國戚、朝廷大員、宮宮女太監將近8000人。浩浩蕩蕩出了北京城。但有一個現象,讓人大惑不解,出殯的隊伍無論走到哪裡都是臭氣熏天,不僅前來看熱鬧百姓們被燻的捂住鼻子,就連那些送葬的大小官員也用手絹遮住口鼻,很多人都懷疑是慈禧的屍體腐敗變質了。

結合後來孫殿英盜墓時對慈禧屍體栩栩如生的描述,專家做出推論:慈禧出殯時人們聞到的臭氣,不是慈禧屍體腐敗所致,而是另有原因。從北京城到東陵,路途遙遠,為了節省腳力,很多王工大臣都備有馬車,一旦走不動了,就坐到馬車上,加之護衛的士兵騎的馬。如此多的畜生,一路上是想拉就拉,想尿就尿,肯定是臭氣熏天。還有七八千人擠在一起,什麼味道沒有!所以,人們被臭氣燻的捂住鼻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慈禧死後,晚清實際的“掌權人”載灃忙的不可開交,既要輔佐新帝(兒子溥儀),又要體面完成慈禧、光緒兩位前“主子”的身後事,。而這些都需要豐厚的財力、大量的人力、高標準物力來完成工程量巨大,需要很長時間。


1908年,是清朝最“黑暗”的一年,先是光緒皇帝突然死亡;隨後慈禧立刻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沒過幾天73歲的慈禧便在儀鸞殿去世;在一個月之內朝廷接連發生幾件大事,讓朝中大臣手忙腳亂,應接不暇。

最重要的一點,慈禧為此應該感到很欣慰,她死的時候不是失權者,相反有極高的威望,這從她死後二十三個字的徽號就能看出來。根據中國古代尊稱法記載,慈禧徽號之尊貴、之隆重,史上沒有第二位女性可與之匹敵。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慈禧,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最高統治者。


在她死的時候晚清已到了滅亡的邊緣,但還沒有徹底滅亡,她死後趕上未滅亡的“好時候”,這一點決定了她可以從容地、有條件享受死後的哀榮和最後的奢侈。

畢竟統治了晚清四十多年的掌門人,葬禮自然馬虎不得,需要花時間精心且高規格地準備,才配得上她的身份。

換其他朝代帝王或者掌權的女主,即便精心準備,可能也花不了一年的時間,比慈禧早死一天的光緒皇帝葬禮就是特例,死亡沒多久就草草下葬了。


但慈禧的葬禮不同,因為這是個講究奢華排場的女人,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再加上載灃也想利用慈禧的葬禮,報答慈禧對他全家的提攜之情。


73歲高齡的老女人,死得突然。其實她在活著時候陵墓早早就修好了,只剩下後期完善工作。在她死時勉強能用外,但其他的一切事項都需要花時間現籌辦,如:帝王級的金絲楠木棺材要準備吧,數量驚人的陪葬品要規整、去全國各地蒐羅,隆重葬禮所需的龐大葬具需要精心製作吧——總之,這場聲勢浩蕩的奢華葬禮是金銀珠寶堆出來的,更是大量的時間安排。

再者,慈禧死的那年,也是晚清的多事之秋,光緒就死在她前一天,雖然是傀儡皇帝,但光緒畢竟是清朝名譽上的主子,生前再怎麼不濟,死後帝王級別的葬禮還是需要的,而且還得葬在慈禧前頭,先來後到嘛。


這些對於風雨飄搖的晚清朝廷來說,也是焦頭爛額,需要時間慢慢整理。


還有就是,慈禧是個很迷信的女人,一生迷信黃老之說,在她生前無論做什麼事都讓人算日子,到了下葬這回事,當然更不能含糊了,一定要挑個黃道吉日,死後才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就這樣,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清朝廷定於1909年11月5日起金棺,路上經4天行程,9日下葬清東陵。


那慈禧出殯當天為何會臭氣熏天?


其實這些也不難理解,在晚清時期社會比較落後,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靠馬、駱駝來運輸,雖然清東陵立紫禁城不過百十餘路程,但在那時候卻需要走上四天。


在送葬的隊伍中,有監國攝政王及諸王公貝勒及貼身侍衛、軍機大臣等,還有騎兵隊,再有載著帳棚及行宮用具的駱駝隊等,這些大量的人員路上需要吃喝啦撒,負責運輸的馬、駱駝也是一樣,這些多少會影響送葬對伍的空氣。



當然,還有隆欲皇后為慈禧準備的滿漢全席送到慈禧的墓地,這些在路上都成變質的食物,但是這些味道加起來也不至於臭氣熏天。


如果是屍體腐爛的味道,那更是無稽之談,畢竟慈禧已經死後一年,屍體早就做過防腐密封處理不會有那麼誇張。


所以說,送葬隊伍臭氣熏天是不可能的,這種說法是民間對慈禧政權的一種不滿宣洩,是變相地在罵慈禧的人品遺臭萬年。


微風之語


慈禧太后死的時候清朝雖然已經處於敗亡的邊緣,不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時還得到了優待,作為晚清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死在滿清“將亡未亡”之時,讓她的葬禮得以隆重舉行,在死後一年才下葬,雖然停屍近一年時間,然而在當時情形和她不是皇帝卻實質是皇帝的身份來說,也屬於正常。


滿清皇家停屍時間最長的是康熙的祖母孝莊太后,孝莊太后死的時候遺言不要與皇太極合葬讓康熙很是為難,按照祖制孝莊太后要與皇太極合葬,然而這樣就是違背了孝莊太后的遺願,左右為難的康熙只好把孝莊太后的靈柩暫安在京東清東陵,搞了個“暫安奉殿”停靈其中,想著日後找到解決的方法再說,這一停就是幾十年,直到雍正即位後才讓孝莊太后入土為安。

慈禧太后停靈近一年時間卻不是因為這些左右為難的事情,而是因為幾件事湊到了一起,而生前就講究奢華的慈禧太后葬禮自然馬虎不得,作為掌握清朝最高權力近半個世紀的女人,滿清末期的同治帝和光緒帝都是她的傀儡,清廷對於她的葬禮當然要精心準備。


首先要說的是中國講究的“事死如事生”,對於慈禧太后的陪葬品當然是越隆重越好,為了搜刮奇珍異寶給慈禧太后當陪葬品,這個是要花不少時間的,畢竟當時清王朝國力已經空虛,還要為慈禧太后的葬禮準備那麼多奇珍異寶,從各地搜刮奇珍異寶所費時間就要長點,慈禧太后生前為了自己的壽辰挪用軍款,死後滿清還要為她準備大量奇珍異寶作陪葬品,也難怪清朝要滅亡。

第二點是清朝名義上的皇帝光緒帝比慈禧太后早了一天離世,他的葬禮自然要排在慈禧太后之前,雖然光緒只是個傀儡,不過光緒帝在民間的聲望還是挺高的,而且監國攝政王載灃是光緒的弟弟,對這位皇帝哥哥的葬禮當然也不想馬虎了事,為了給光緒辦個隆重的葬禮,也是準備了不少陪葬品,這個也是要花時間的,自然相應的也拖了慈禧太后的葬禮時間。


第三點就是要選黃道吉日,中國人對於選日子是極為慎重的,慈禧太后也是一個極為迷信的人,欽天監對於慈禧太后這個國家實際掌權者的葬禮日子選定可不敢大意,當然選日子是要先選比慈禧太后早一天離世的光緒出殯日子,因為光緒的葬禮在5月份,兩人之間的葬禮自然不能離的太近,最終欽天監定下了1909年11月9日歸葬清東陵的日子,因為要幾天的路程,所以定下了11月5日起棺。

還有小皇帝溥儀登基儀式,攝政王載灃要掌握權力,這些種種都是要花時間的。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就是慈禧太后死了一年才下葬的原因。

至於說送葬的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當然不會是慈禧太后的屍臭,畢竟金絲楠木棺材確有防腐作用,而且密封性很好,加上慈禧太后死前得了痢疾,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拉肚子,在她死的時候也不可能吃什麼東西,肚子裡沒啥食物殘渣,也起到了一定防腐作用。


皇家對屍體的防腐工作也不是玩的,1928年慈禧墓被盜的時候,盜墓的匪連長供述說當時打開棺槨時,慈禧太后還是面貌如生,屍體依然沒有腐爛,還傳出慈禧太后屍體被汙辱的傳言,可見慈禧太后送葬隊伍的臭氣不是屍臭。

慈禧太后送葬隊伍臭氣熏天很可能是因為隊伍太過龐大,使用的牲口過多,眾多牲畜可不懂什麼規矩,一路上排下的糞便自然很可觀,還有人畜身上的汗臭味,加上人員眾多行程緩慢,也就產生了惡臭,不過真正發臭的應該是慈禧留在世上的名聲吧


歷史紅塵



這是民間百姓恨慈禧編出的故事解氣罷了,慈禧的確是等了一年才下葬,那是因為慈禧的陵寢一直沒有修建好,慈禧的屍體等了一年才算是可以安葬了,慈禧儘管民間百姓們恨她,但是在大臣們眼裡慈禧還是很好的,所以儘管光緒皇帝先去世慈禧跟著走了,但是大臣們還是為了迎合慈禧就把光緒皇帝草草下葬了,而慈禧的喪葬則要好好大辦才是。


慈禧生前奢靡並且網羅天下財寶為自己陪葬,所以就有了後來孫殿英炸皇陵挖慈禧墓,據說裡面無數珍寶,就連慈禧身下還鋪了七層珠寶,嘴裡還有一顆巨大的夜明珠,但是孫殿英知道自己這樣做是犯了眾怒啊,可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於是就送給蔣介石以及其他高官,錢給了這事慢慢也平了。


據說慈禧嘴裡那顆夜明珠先是在宋美齡手裡,後來被美國一個富豪買走了,當然了都是傳說,而且孫殿英打開慈禧棺槨的時候,慈禧的屍體還保存的好好的呢,雖然慈禧晚下葬一年,但是慈禧的屍體一直保存的很好,之所以會說慈禧屍體發臭,其實是因為有大量的牲畜陪葬,走了一路吃喝拉撒都有味道,再加上慈禧口碑不好,所以才有這些話語傳出。


婉兮歷史


擺一年的屍體,正常來說,應該早就白骨化了,哪來的臭氣熏天,對此持懷疑態度。難道那個年代宮廷裡就有冷凍屍體的冰櫃?


李新明187957248


不會吧,慈禧口裡有防腐夜明珠,孫殿英盜墓時,看見慈禧面容如生,嘴裡的夜明珠照的墓室一片明,一取出來瞬間腐朽


星雨20649611


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