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斷流過嗎?是怎麼一回事?

存或弒


誠邀,如題。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江,無論是水量,長度都是在世界上前五,由於長江流經的地方大多都在中國的南方,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地盤,這裡雨水充分,所以長江不像黃河一樣有時水源不足,但是你知道嗎?看似源源不盡的長江也曾斷流過!這是怎麼回事呢。

還別不信,據史料記載,長江下游江蘇泰興段先後有兩次斷流。

一次斷流是在元代的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八月。當時正值長江大汛期,泰興沿江居民驚訝地發現,一夜間長江枯竭見底

另一次。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泰興長江沿岸風沙驟起,長江頓時斷流,江底盡現人們眼前。歷經兩個多小時之後,江水又突然奔湧而下


那麼問題來了,長江為什麼會斷流呢

有一種說法是,在我國東部隱伏著一條奧秘的古裂谷,它縱貫江蘇、山東兩省。長江兩次斷流正好重迭在這條古裂谷南部的同一段上。當然,也有的是說這是神鬼的原因,因為1954年的那次斷流,有人看見天色發黃,而且江水是突然出現枯竭就像鬼怪要現形了,至於長江斷流的真正原因,還要等待更多的證據了


電視劇裡看歷史


長江斷流?聽到這個問題嚇得我一機靈,只聽過黃河斷流,沒聽過長江斷流的,趕緊找點資源,按網上說法,長江泰興段歷史上曾有過兩次斷流,一次是1342年8月,一次是1954年1月13日,另一說是1959年1月13日,特別是1954年距離現代時間近,描述很豐富,天空昏暗,有轟隆隆聲,突然滾滾江水消失不見,出現斷流,江邊不知所措的人們下江有撈魚的,有查看原因的,2小時後江水洶湧而來,百姓四散,沒有人員傷亡。

因氣候問題和缺乏管理,上個世紀黃河經常斷流,近年來改善許多,圖為2007年黃河山東濱州段斷流。

有個說法是,我國東部地底下有條神秘的裂谷,因地殼變化,江水就是被裂谷吸走了,600年前的元朝有一次,50年代有一次,問題來了,1954年這麼大個事件,怎麼沒有照片、新聞、調查等證據或說明,泰興可是靠著海邊的,江水非常豐富,這玩意都能斷流的話,決對是顛覆現代人的科學觀,這事要屬實是能毀滅人類的,國家還不出人出力把這事裡三層外三層翻個清楚?上述所有說法均是民間流傳,沒有任何官方的報道,有人說兩次斷流在《泰興縣誌》都有記載,所以特意去逐年查找了《泰興縣誌》,結果來了。

圖為《泰興縣誌》,上面是1342年記載內容,下為1954年的記載內容。

至正二年,也就是1342年,《泰興縣誌》確實有和長江水有關的內容,但就一句話:八月,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完了,就這一句話,這個是不是太寬泛了,泰興的水網密集複雜,長江和各大支流九轉十八彎的,是哪一段枯竭,是不是長江枯竭,是否為哪一段水位下降而誤以為枯竭,或記載有誤再沒有任何說明,就算是元朝長江枯竭這麼舉世罕見的事,民間也無任何文獻記載。

泰興屬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長江流經地區,水網密集,圖為泰興衛星地圖。

而《泰興縣誌》翻到1954年-1959年,前後幾年都查了,結果顯示1954年泰興發了洪水,淹田80萬畝,死亡164人;1955年修復江堤;1960年大風暴,颳倒房屋1600間,死亡1人,完了,再無任何關於長江的記載,什麼斷流事件壓根沒有,也特地詢問了泰興、泰州地方的朋友,均沒聽過此事,所以這是一件子虛烏有的訛傳事件,再次翻看泰興縣誌那幾年的大事件時,忽然覺得長江斷流是不是跟當時“浮誇風”有關係,被吃飽飯沒事幹吹牛皮給吹出來的?


圖文繪歷史


“小熙為人人”為您回答。

斷流過。共斷流過兩次。

第一次斷流發生在1342年的夜裡。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江蘇泰興縣的長江河床,早起的人們驚奇地發現,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長江水竟然趁人們熟睡的時候人間蒸發了。

長江罕見地來了個底朝天,大大小小翻肚的死魚隨處可見,還有歷代沉船散落的寶貝。

岸邊的人們頓時紅了眼,紛紛下“江”淘寶。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鄉的凡是能動的悉數湧來,一時間,河床裡竟人頭攢動,男男女女樂此不疲地在河床與岸邊往返搬運著。

正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正當人們興奮地兩眼放光時,便樂極生悲了。

只聽得轟隆隆幾聲巨響,湍急的江水呼嘯著不知從何處竟劈頭蓋臉地湧來。


正在河床淘寶的人群頓時驚呆了,竟來不及呼救,就被這好似天降的大水吞沒了。

愚昧的兩岸百姓以為得罪了龍王,便集資修建龍王廟,定期祭祀,以求太平。

不知是巧合,還是祈福有用,六百年竟相安無事。

第二次斷流發生在1954年的白天。

下午4時許,還是在泰興縣,剛剛還晴朗如畫的天空突然像是被蒙了一層厚厚的黃紗,太陽也像是被吸入了紗中,頓時無了蹤影。

突然,奔流的江水像是被巨大的怪獸一口吸乾,河床清晰可見,正在航行的大小船隻紛紛擱淺。

正當人們不知所措時,大概兩個多小時後,江水復湧。


有人說這兩次斷流都是龍王作怪,還有人說是鬼壓河床。

據傳,在斷流的頭一天晚上,附近一個村子幾乎所有的村民做了鬼壓床的夢。

這世上哪有什麼龍王和鬼?!實際上,這是貫穿山東、江蘇兩省的斷裂帶搗的鬼。這兩次斷流恰逢地殼不穩定,江水被吸入斷裂帶所致。

有點像偶有發生的天坑,只是一個在地面,一個在水下而已。


小熙為人人


長江、黃河作為中國兩條最著名的河流,一南一北,孕育了燦爛悠久的華夏文明,是公認的中華母親河,兩河在中國人心中有著神聖特殊的地位。

兩條大河皆發源於青藏高原,皆自西向東橫穿數省,皆浩浩蕩蕩奔流到海不復回。

(長江流域圖)

兩大河水量豐沛,是沿江、沿黃各省生活、農業生產等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

雖水量巨大,但跟據相關歷史文獻記載,兩大河都曾出現過局部斷流情況。

黃河下游出現斷流情況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最近幾年我們經常在新聞裡聽到。

據統計,黃河自1972年到2006年這34年時間內,一共發生過26次斷流。尤其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黃河下游斷流現象日趨頻繁出現,不僅斷流天數增長,斷流河道長度也在不斷增加。

究其主要原因,無非有兩個,一個是自然因素,另一個則是人為因素。

自然原因:近幾年降水量偏少,且時空分佈不均勻,致使水資源日益貧乏;人為因素:農業生產、人口用水量大增,導致下游黃河水入不敷出。

以上兩個主因造成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形。

黃河斷流司空見慣,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位於南方,自然降水較多,且水量遠超於黃河的長江竟然也曾出現過斷流現象。

同黃河一樣,長江出現的斷流現象也是發生在下游。但無論是斷流時間還是斷流河道長度都比黃河小的多。

(長江)

據歷史記載,長江歷史上只發生過兩次斷流現象,且都在同一地區,即位於今天長江下游江蘇省境內的長江泰興段。

第一次

時間:公元1342年(元至正二年),是年8月,正值長江大汛期。距離今天已過677年。

生活在長江泰興段的居民驚奇的發現,平日滾滾而流的長江水一夜之間憑空消失,只留下枯竭的河床。於是人們爭先恐後的跑進江道,撿拾各種魚類及江中的遺物,殊不知一場災難即將來臨。

江水消失僅過一天,次日,江潮便驟然而至,洶湧澎湃的長江水如巨龍般突然席捲而來,此時正在江中的好多人因為來不及逃跑迅即被滾滾而來的長江水所淹沒。

第二次

時間:公元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

地點依舊是長江泰興段,這次距離元朝那次斷流已過612年。

那日,天空突變,風沙驟起,似有暴風雨來臨時的情形。而江水在狂風的作用下猛烈的向江岸邊拍擊。

很快人們突然發現平日裡波濤洶湧的江水突然不見了,江中的輪船也橫七豎八的擱淺在江中,而江底更是一覽無餘。這時好奇的人們便紛紛湧向江中,但不久他們便聽到遠處傳來巨大的流水聲,於是他們迅速向岸邊逃跑。果不其然,江水又突然似萬馬般奔湧而來,好在因為躲閃急時,這次沒有人再被江水沖走。

從江水消失再到出現,整個過程僅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關於這次神奇的斷流現象,曾在當地留下了許多傳說。有些人認為是河神在操控,也有人說是鬼壓河床導致,一時間眾說紛紜,人心惶惶。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都是迷信說法,毫無科學根據。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山東、江蘇兩省境內的地下有一個巨大斷裂帶,每當斷裂帶出現開裂時,泰興段的長江水便被斷裂帶吸入,造成江水短時間憑空消失。這種說法目前也未得到相關科學證實。

故截至目前,關於造成長江泰興段斷流的具體原因仍不明確。

(泰興境內的長江)

以上就是迄今為止,根據歷史記載,有據可查的發生在長江下游的兩次斷流現象。


小司馬說


中華民族有兩條母親河——長江與黃河!


長江與黃河猶如兩條巨龍橫旦在中國的大地上,孕育出了中華文明和滋養著一代代中華民族兒女!因此長江與黃河都被稱為中國的母親河!

我們經常聽到有關黃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的地區出現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有聽聞過黃河下游斷流的消息。這都是中國步入工業社會之後由於用水量激增而引起的黃河斷流,這些都是已經被報道過和獲得證實的事實。那麼水資源豐富的長江流域有沒有出現過斷流呢?

答案是肯定的!儘管在大家的印象中長江位於我國南方地區,流域面積巨大且均位於降雨量豐富的亞熱帶季風區。就長江流域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社會需水量來看,長江這條母親河可以遠遠的滿足整個長江流域的用水需求。但是長江卻因為其他的原因在歷史上發生過兩次有記載的斷流。



第一次長江斷流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時期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八月份,按理說夏季是長江流域的汛期。無論是來水量還是長江的徑流量都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時候!然而根據歷史記載:這一年的八月份,長江之中的水一夜枯竭見底。幾個小時之後又如潮水般噴湧上來,這一現象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第二次長江斷流發生在上世紀的1954年1月13日下午4點。長江下游的泰州段江水突然快速下降,枯竭斷流!行駛在長江之上的輪船直接被擱淺在長江江底。幾個小時之後長江的水才再次上漲,恢復如常!


關於長江的斷流原因引發了許多猜測,其實長江流域的斷流不同於黃河流域的斷流。黃河的斷流是因為黃河流域水資源無法滿足兩岸的用水需求而導致黃河下游無水可用、無水可流。然而長江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在上世紀中葉和元朝時期更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長江斷流實際上與其流經的特殊地理構造有關。長江主河道泰州段位於我國地質構造中的一條大裂谷之上。這條大裂谷位於我國的東部地區,橫穿山東江蘇等省份。而長江流經泰州時正好沿著這條裂谷的延伸方向流淌。由於大裂谷的形成時間較久,裂谷表面已經被河床淤積泥沙覆蓋,平時並不會有任何異常出現。


但是噹噹地的地殼運動處於活躍時期。就很有可能突發裂谷再次發育或者河床泥沙出現漏洞,長江中的水便會順著漏洞流入地下。因而會出現河流水位和流量快速下降的現象。但是當裂谷和地下的水被補充完成之後或者地殼運動停止之後,長江河道中的水便會再次恢復到正常的流量。

大自然中許多看似無序的現象下又遵循著有序的規律,有著太多神奇的地方吸引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探索!



珞珈山的貓


據傳言,歷史上有兩次長江斷流,一次發生在元朝至正二年,另一次發生於1954年。

我們知道,歷史上關於黃河斷流的記載比較多,長江斷流,還真是新鮮事兒。綿延6000多公里的長江,沿途支流湖泊眾多,上游水源豐富,按道理來說不可能發生斷流的情況。那關於斷流的傳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這兩次長江斷流據傳說都發生的江蘇泰興,大家看一看地圖就知道,泰興位於長江的下游,再往東走就是長江出海口。就是這麼一個絕對不會缺水的地方,元朝竟然發生了長江斷流。


大正二年農曆八月份,本來是汛期,很可能發大水的時候,某一天泰興的老百姓起床一看:長江的水竟然沒有了!

一夜之間沒有水了,岸邊的老百姓都蒙圈了,大家以為是觸怒了河神,都非常擔心。但是,日子還是要過的,看到河水乾涸之後河底有一些魚蝦,人們紛紛下去抓魚。

但是,到了第二天,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撿魚蝦呢,忽然聽到了轟隆隆的巨響。沒過多久,一道巨大的水牆衝了過來,離岸邊近的人及時跑了回來,那些離得遠的,瞬間就被大水捲走了。


要說這個事情離得太遙遠了,不知道真假。但是1954年1月13日,泰興又發生了一次長江斷流。

據說那天下午4點左右,漁船上的正在正常的工作著。忽然,有人發現水位似乎在下降,大家都感到很驚訝。很快,江水就完全消失了。

岸邊的人有些議論紛紛,有些膽子大的就下到江裡撿魚蝦。但是這一次,江水很快就回來了,才過了兩個小時,洶湧澎拜的江水又回來了。

幸好,這一次沒惹有人傷亡。


那麼,真有這兩次長江斷流嗎?正史當中沒有記載,內容基本上都來自網絡,雖然很多大的網站都報道和分析過,但都沒有提出證據。

所以,無法證實真假。

但是,有人做了“科學”的解釋。有研究者說,我國東部,有一條巨大的地下大裂谷,這條大裂谷縱橫交錯,有眾多地下水系,很有可能是大裂谷瞬間吞噬了江水。

我們要是仔細想想,就知道長江斷流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江水迅速消失,意味著必須有足夠的“開口”讓江水流走。但是,這個巨大的開口在什麼位置?為什麼從來沒有人發現?

再者,就算上游江水沒有了,泰興靠近下游入海口,難道不會發生海水倒灌?

第三,元朝的事情不說了,如果真的1954年發生過長江斷流,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沒有當時水利部門的相關數據和官方報告?

以上疑問,如果都能解答,那還值得相信。否則的話,就只是謠言了。



下面胡扯一個科幻一點的推測:假如,記住是假如,真的發生了長江斷流,和傳說中的一樣,會不會是突然開啟了一個時空裂縫。

北緯30度這麼離奇的地方,在泰興段出現了一個時空裂縫,江水湧進了另一個時空,其他地點都都是正常的,就這個地方不一樣。

某個平行世界中,這個地方也許是一個城市,他們莫名其妙的遭遇了一場大洪水,毀天滅地……

好吧,腦洞太大了,娛樂一下,希望能給寫科幻小說的提供個小靈感……


七追風


剛看到題目的時候,我甚至懷疑題主是不是把黃河和長江給搞混了,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冬季的黃河下游經常會出現斷流的情況,而在雨水豐沛的南方,長江斷流?簡直是聞所未聞。

長江作為世界上第三大長河,全長6300公里,橫跨我國11個省份,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最終東流經上海匯入東海。作為中國水量最為豐富的大江,水資源總量超過了9000多億立方米,是黃河的20倍之多。如果長江都斷流了,那中國人估計都要渴死了。


然而通過查閱史料,還真的出現過有關於長江斷流的記載,不過區別於黃河斷流的是,長江歷史上斷流的次數很少,僅有2次,而且與黃河動輒整個冬季相比,長江只是瞬間斷流,不出一天又恢復了平常。

據《泰興縣誌》記載:“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八月,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

至於長江為何斷流,縣誌沒有說,只是說長江的斷流很突然,一下就能見到長江的江底。但是民間傳說卻把這件事描繪的有聲有色,這場千年不遇的斷流事件,使得泰興的民眾爭相觀看,有些膽大者甚至下到江底去拾魚蝦,不多久,只聽到遠方波濤滾滾,瞬間衝過來的長江水把許多人直接沖走了。


這件事離我們太過於遙遠,我們僅能從縣誌的隻言片語和民間傳說中瞭解,至於真實性,就不敢妄下結論了。

無獨有偶,長江的第二次斷流也是發生在泰興段,並且這一次就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1月13日,長江再次出現了斷流,不過這次時間依然很短,從下午的4時持續到下午的6時許。

這依然是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國家的官方部門沒有發表過正規結論。這一天寒風刺骨,長江的水量其實在冬季時是最小的,而且當地的民眾親眼見過在泰興段不少船隻擱淺,遍地都是魚蝦。

此次事件由於持續時間短,許多人還沒過神來,長江就恢復了水位,面對此次靈異事件,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這是河神在作怪,有人說地上出現了一道大裂谷將江水吞噬,至於最終的結果,至今都是一個謎。


不過此次事件之後,沒過半年,長江就發了大洪水,1954年的汛期來的特別早,數天連續的大暴雨使得長江水位猛漲,均超過歷史之最,給人們的財產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因此許多老人在回憶起1954的時候,大部分記得肆虐的洪水,而年初的斷流事件幾乎被人忘記,關於兩次的斷流事件,我想還是等科技成熟之後,期待專家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它長達6397公里,水量十分的豐富,支流十分的眾多,因此長江從來沒有真正斷過流。網絡上說長江有過兩次斷流,一次是元朝至正二年八月(公元1342年),另一次是建國後的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左右,兩次斷流的地點都是江蘇省泰州市。1342年斷流一天,1954年斷流兩小時,聽起來都不可思議。儘管網絡上說得真真切切,有如親睹,但是正史上都沒有記載,筆者認為長江斷流只是無稽之談。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是黃河的20倍。長江水系發育,由數以千計的大小支流組成,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km²以上的支流有437條,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9條,8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8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4條支流的流域面積都超過了10萬平方千米。支流流域面積以嘉陵江最大,年徑流量、年平均流量以岷江最大,長度以漢江最長。

長江的很多支流我都去過,從來沒有聽說斷過流。我的家鄉在嘉陵江上游,素有漢江、嘉陵江分水領之稱,我家鄉的河就是後河,又稱後江。後江發源於四川省萬源市皮窩鄉大橫山白龍洞處,在渠縣匯入渠江,渠江在南充匯入嘉陵江,嘉陵江在重慶匯入長江。這條水系是我所知道,從來都沒有斷過流,就是我家鄉的小河流後江也沒有斷過流呢,更不要說水量龐大的長江了。

我上大學時在攀枝花市上學,這裡是長江的上游,有金沙江與雅礱江兩條大江,二者在攀枝花的三堆子匯合,建有倮果大橋通行。這兩條大江從來都沒有斷過流,我還曾在雅礱江邊去過,打算橫遊過雅礱江。當時雅礱江水寬且水流急速,有驚濤拍岸的懾人心魄感覺,這遠非家鄉的後河,或者任河可以比擬,望而生畏後,果斷放棄橫遊雅礱江的想法與行動。雅礱江上建有中國最大的雙曲混凝土拱壩,也就是二灘水電站,可以說雅礱江從來就沒有斷過流。


大秦鐵鷹劍士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5000年璀璨鼎盛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千百年來,長江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一瀉千里,滋養了中國11個省市自治區,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兼併包容的象徵。

正如長江之歌所唱,“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 蜿蜒曲折6000多里的長江,以其奔流不息的精神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勃勃生機,體現了一種永不枯竭的動力。

(長江美景)

但是,即便川流不息的長江,也曾有斷流的時候。那麼,歷史上長江斷流發生在什麼年代?它又為什麼會斷流呢?

歷史上,浩浩長江曾有兩次奇怪的斷流,分別發生在1342年和1954年。

1342年8月,長江邊上的江蘇泰興,早起的漁民們一如既往地日出而作,拿上打漁的工具,來到江邊,希望今天的運氣好些,能夠捕到足夠的魚,滿載而歸,解決一家老小的生計。

當漁民們來到長江邊上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瞬間傻眼了。昨日還波濤翻滾的長江,居然在一夜之間枯竭見底,裸露的江底清晰可見。大大小小的魚兒翻著白肚皮,在僅剩的水窩裡掙扎著。漁民們爭先恐後地衝進江底,捕捉奄奄一息的魚兒,撿拾著河底的遺物。

這樣的情景,整整持續了一天。到了第二天,正當成百上千的百姓在江底忙得不亦樂乎時,突然,一連竄的巨響過後,江潮驟然而至。滾滾江水好像是從地底下冒出來似的,瞬間洶湧而至,淹沒了在江心忙碌的人群。縱使人們拼死解救,但被江水吞噬的人也不在少數。

災難過後,百姓們議論紛紛,認為是人們的過度捕撈,激怒了龍王。它特地設下圈套讓江水枯竭,誘使漁民下到江底撿拾魚蝦。而後又突發的大水,將貪婪的人們一網打盡。

這起事件過後,泰興周圍的漁民在長江沿岸設置香火,終日頂禮膜拜,祈求龍王保佑這樣詭異的事件不再出現。希望龍王能寬宥百姓們的過錯,賜予沿岸居民豐衣足食。

同樣的事件在600多年後,又再一次上演。

1954年1月13日下午,還是在江蘇省泰興縣,煙波浩渺的長江突然間再次斷流。當時天色蒼黃,江水突然出現枯竭。江上的航輪擱淺,江底朝天,起伏不一。除了中間帶狀的水槽之外, 其餘皆為沙底。此情此景,恰似鬼怪即將現形。江邊的人們,仍然攜老扶幼地下到江底,尋找魚蝦和江底遺物。

更為奇怪的是,兩個多小時後,江水突然洶湧而下。人們聽到水的響聲後,急速奔到岸上,躲過了奔騰而來的洪水,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那麼,時隔600多年的長江斷流,為何會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其中到底有何玄妙呢?

其一,長江斷流和泰興段的地理位置有著莫大的關係。

泰興段的長江,江面不甚寬闊,水量也不是異常充沛。更為重要的是,他正好位於長江古今三角洲和與東海相通的地下古河道。加上此處的透水層特別稀鬆,地下河漏斗較多,斷裂帶密佈,形成了長江水在短時間之內迅速潛入地下河的可能性。

當然,長江在歷史上之所以會出現只有兩次斷流現象,也和板塊運動有關。當板塊運動造成泰興所在之地異常隆起時,長江水就會沿著斷裂帶瞬間灌入地下河,造成斷流現象。當板塊運動的阻力減小時,斷裂帶會恢復常態,阻塞水流下洩暗河的通道,長江自然就在上游水的注入下,瞬間洶湧澎湃。

其二,長江斷流和潮汐有關。

當漲潮時,東海的潮汐帶著巨大的能量溯流而上,到達江蘇省泰興縣地段時,可能會和長江順流而下的流力相同。此時的長江水被潮汐阻力所制,無法順暢地往入海口而去,只能尋找其他的出口,被迫潛入和存儲於地下,形成地下暗流。

當潮落時,此處的地下河又處於閉合的狀態,不能將潛入地下的水流釋放到長江裡,因此形成或長或短的斷流現象。

其三,長江斷流和神秘的“北緯30度”有關。

地理科學專家發現,長江斷流的泰興段,正好處於北緯32度,東經120度。毫無疑問,它靠近北緯30°線。而長江的入海口,也正好位於北緯30度。

眾所周知。北緯30度既有無數奇妙的自然景觀,又著至今讓人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

古代埃及、瑪雅文化、巴比倫文化等世界文明發源地,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神秘的百慕大群島、最壯觀的大潮等,無一不和北緯30度息息相關。

也許,正是由於泰興段,處在神秘北緯30度的地理位置,才造成長江斷流的奇特現象。


張生全精彩歷史


長江泰興段是龍的居住地,此龍屬歸東海龍王管理,有時去東海,有時入長江,有時經長江也去洞庭湖與潘陽湖等地。一九五四年,長江泰興段斷流確有此事,是龍在調節長江水位,免得江水夏季暴漲,以減少長江洪災,但長江洪災仍然發生了,只是不太巨大。長江入海口有此龍護著,大臺風都不侵犯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往往改變風向去日本。

有些人不相信這個道理,不相信世上有龍,正於在五百年前,你對世人講,世界上有電這種東西,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我在去年,和我一個打工的女同事,她說她小時,三十多年前,她八歲時,家住在西安市郊區一條河邊,河離她家僅三十米遠,一到下雨打雷的夜裡,就可清楚地看到一條二十多米長的青龍在河上面飛舞,龍離河面約五六米,一連看了三年,她人誠實可靠,不是扯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40, "file_sign": "e1d009963fb8809e006a6ab8d1705aa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