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新見陽光


一個不走的表,它每天還有兩次是對的。

但科幻很難完全bingo,因為科幻成為現實,需要預測科學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資源對科學的制約、社會對科學發展的影響、人性、歷史、文化等等。無數的因素和變化,讓未來顯得千變萬化而不可捉摸。

劉欣慈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亞洲人,就是因為他試圖將這些因素加入到自己的想象。

科幻,就不再單薄,比《地心遊記》那些傳統而經典的科幻小說,又多了一份厚重。

吹完大劉,我們再來看看大劉這句話。

為什麼說沒有任何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誠然,正如剛剛提到的那樣,因為太多因素需要考量,所以未來的預測顯得那麼難。

你能預測到互聯網的誕生,卻預測不到低頭族他們永遠看著手機,你更不會再考慮到醫學角度,預測到,中國近視人的比例高達45%以上。再考慮到技術層面,流量資費的降低,如今火熱的小視頻時代,是不是會往中長視頻轉變呢?

還有一個層面:科幻作者的義務不是預測未來。

科幻作者的義務,是想象有趣或者驚人的未來,在這當中如果能叩擊到人性的部分,就很成功了。

就好像大劉的《三體》、《微觀盡頭》。


不入流的大劉


這句話由劉慈欣說,應該是最有資格的,因為劉慈欣本人恰恰是中國最早一批預見到互聯網時代的科幻作家。

現在提起大劉,則言必稱《三體》與《流浪地球》,其實大劉還有包括長篇小說的在內的許多其他非常優秀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完成於1989年的長篇小說驚世駭俗,名字叫做《中國2185》。這部小說因為這包含了一些政治信息沒有出版,但是網絡上流傳甚久,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到。

小說做於上世紀80年代,那個時候別說是互聯網了,就算是電腦,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是什麼,誰家如果能有一臺大彩電,已經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中,劉慈欣以驚人的想象力,構建了一個以現在的眼光看仍然屬於超越時代級的宏大互聯網世界。(以下內容含劇透)

文章設想了100多年後的一種國家政體,每一位公民都連接了互聯網終端,國家在做決策時,全國數十億公民都把自己的意見通過互聯網傳達到中央,再由國家最高領導根據電腦分析的結果做出最終決定。小說還設想了人類可以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互聯網,幾個存在於互聯網上的人工意識甚至建立起了電子世界帝國,企圖操控人類。小說甚至還設想了“全國斷網”這種事件,幾名人類勇士在領袖的帶領下,憑藉非凡的智慧與勇氣,利用全國斷網,戰勝了電子帝國挽留了人類。而這種事情在前不久的俄羅斯還真實發生過,不過當然只是演習。

2019年12月31日,俄羅斯舉行全國斷網演習,以此測試國家在應對網絡安全方面的一些措施

不得不佩服劉慈欣的想象力,在一個互聯網完全荒蕪的時代,就能構想出這樣的故事。當然在此之前,在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弗諾·文奇寫了一篇《真名實姓》,描繪了未來世界黑客在互聯網上大戰的場面。但是個人認為,在情節的緊張刺激與懸念設置方面,大劉是勝過弗諾·文奇的。

因此劉慈欣說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了互聯網時代只是一種謙虛的說法,因為他本人就非常成功的預言了甚至比當今現實還要超前的互聯網世界。

摘錄《中國2185》的目錄如下:

從文章目錄也可以略微窺見整部小說情節的緊張與刺激,如果想閱讀全文的話可以網上搜索。


數學救火隊長


不是想不到,而是現在的科技樹點偏了。互聯網是技術,不是科學。互聯網是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基礎上,通過不停地優化,更快,更小,更多,更節能,更優秀的算法以及業態大佬坐下來達成的協議。熱門場景都是一些人拍拍腦袋出來的點子,不是從實驗室出來的。並不是基礎物理,基礎科學的提升。登月還是60年前,汽車原理還是沒變。所以說科幻小說家不是沒想過互聯網,而是沒想過這麼多的應用場景。但他們想到了更多其他的方面,我們都沒有實現。


gravedl


是嗎?恰恰劉慈欣自己的小說裡就有“全民拿出可移動載體投票”這麼一個橋段,忘了是哪篇短篇了,總統是個女的那個。


某鋮


很多科幻文學的故事場景就用到了移動互聯網,只是沒詳細寫到移動互聯網下的手機應用罷了,請注意,手機絕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唯一表現。比如星際戰爭絕對離不開移動互聯網,思維鏈接也離不開移動互聯網,AI機器人互相通信也離不開移動互聯網。另外,現在很多所謂科幻其實只是換皮的玄幻文,它和科幻迷喜歡傳統邏輯性的硬科幻不是一回事。


在臨沂客戶端


誰說沒有人寫?文學作品浩如煙海,看不到的書多了。我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就看過一本科幻短篇小說選,書名叫《二號塑料》,其中有一篇寫的是美國火星登陸的故事,說是美國一家公司兜售一種頭盔,帶上可以同步感受火星登陸時刻的體驗,不料登陸失敗,購買了頭盔的一億觀眾也跟著一塊兒死了,還有一篇是一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在自己與病人之間聯通了一條電路,一開開關,醫生馬上就感到頭疼、噁心要吐,於是馬上關閉電路,這個設備就是讓醫生能直接體驗病人的感受,這些故事不比現代科技差,今天的技術有些甚至還沒接近科幻的邊緣,看書去吧,有多少現代科技是受到了科幻作品的啟迪而發展起來的,再重溫一遍凡爾納吧。


碧伶居士


仔細一想,看過的小說裡面確實沒有準確的說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但是科幻類的小說裡都有想象過未來的世界,比如說我們現在,以後車能在天上飛,不用擔心堵車,帶個手錶直接能進行視頻對話等等,只是沒有提到具體的“名稱”而已。

什麼叫做移動互聯網時代呢?拍腦袋還真想不到看過的哪篇小說寫過,但總感覺不至於沒有寫過。互聯網肯定有人寫過,而移動電腦本身也不是稀奇事,未來各方面都聯繫到電腦也很自然,所以移動電腦上網也很自然,而現在所謂的“互聯網時代”在本質上不過是移動電腦上網而已,單純的這個點,其實沒什麼可寫的。


進步是必然的,進步的形式是擁有無限可能的。擁有了互聯網的現在的我們可能思維已經被限定了,但實際上可能存在著無數種與現在的互聯網功能相同但是存在的形式完全不一樣的科技。這也跟概率論與統計理論有點類似。


雲和數據


我不知道大劉什麼時候,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這個話的,提問者有沒有斷章取義。丹.西蒙斯1989年鉅製《海伯利安》,以及後三部(1993,1996,1997),裡面就使用了一個設備“個人通信志”,依靠無線數據網以及超光通信網在幾百個星球殖民地之間通信,數據庫中查詢資料和連接人工智能。互聯網誕生於1969年,而具有數據也許功能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絡僅僅誕生於1989年,2000年的時候運營商最大的利潤來源是短信,個人終端真正的開始是iphone4


視界之內還有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科幻作作家在創作時往往會根據現有的理論體系加上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去推測未來的可能樣子,往往這個時候起作用的或者所依據的更多的是大眾基礎理論學科。互聯網科學並不是傳統的基礎理論學科,畢竟很多科幻最佳並不是專業的科學家,即使有一些事專業的科學家,所研究的範圍可能也會有偏差

2.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其實更多地時候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巨大量變的基礎上出現的極速的質變,移動互聯網從萌芽到爆發的時間段很短,這個時間段裡,科幻作假或者科幻愛好者根本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然後它就轟轟烈烈的出現了。

3.科幻作家本來就比較少,科幻作家的時間觀或者宇宙觀往往都比較宏觀,對於現實中細小的一些變化往往關注度是不夠的。

以上我列舉的幾個關於本題的答案僅供參考。


蟬念


劉慈欣說: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是為什麼。

科幻作家預言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該怎麼說呢?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實際上不就是我們即將到來的5G、6G時代嗎?

移動互聯網進一步進化的方向就是物聯網,而物聯網所體現出來的本質就是萬物智能,科幻小說雖然我沒怎麼看,但從其他類型的作品上來作一個粗略的感官分析的話,我顯然是不同意劉慈欣的說法的。

我簡單地翻看了一些現在在網上發表的網絡科幻小說作品看了一下,然後這些作品給我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就像是哪些玄幻小說所給我的感覺差不多一樣,大都是相似的套路,相似的類似。十部作品中就有一半以上是重生在末日,然後主角再與末日的喪屍或者是頂尖的時代統治者作陰謀上的鬥爭,還有剩下的一小部分就是各種星際戰鬥,然後什麼能量炮,核武器等秒天秒地秒空氣地發生了。

其實這些被定性為科幻作品最大的本質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們真的通過自己的學識,通過幻想去預言未來的科技發展到底該怎麼去進化,然後對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戰爭方式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而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書寫的故事是在未來,是在末日而已,也就是說,現在的科幻小說與其他類型小說的最大本質區別僅僅是時間線上的不同而已,它們並沒有體現出科幻小說該有的未來科技生活,甚至是科技戰爭所需帶攜帶的幻想與期望。從這些方面去理解現在網絡上的科幻小說的話,在我看來,那都不是一本完整的科幻小說,頂多是一些披著科幻的外皮去描寫一些未來矛盾的故事而已。

既然網上的那些寫手寫的不是真正的科幻小說,那麼他們又哪來的能力去被稱作是科幻作家呢?要知道,至少在我的眼裡,真正的科幻作家那必然不止是要只會寫一些末日重生,基因變異,喪屍出籠,星際能量炮大戰等尿性文字而已。他們還必須要從這些未來故事裡面投射出一種具有科技人文的屬性出來,因為科技人文才是科幻作品的核心。

因此,網上寫科幻小說作品的大多隻能被稱為寫手,而不是科幻作者。

好了,排除這一大部分寫科幻小說的寫手,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可以真正被稱為科幻作者的科幻作品是不是真的如劉慈欣所說的那樣沒有預言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呢?

其實這是不然的,前面說了,移動互聯網的根本進化方向是物聯網,即萬物智能,在科幻小說裡面的一切智能設備的通訊,其實都是屬於未來移動互聯網的一種體現,而這些體現在正常的科幻小說中只不過是起到情節環境的輔助作用而已,並沒有必要去大手筆的展現描述那些設備如何如何的智能,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的發達,畢竟小說的根本還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