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階」 力從腳起,那跳殺又是怎麼回事?


「高級進階」 力從腳起,那跳殺又是怎麼回事?

跳殺,作為羽毛球進攻技術中的核武器,其威力是不容置疑的。經常看到業餘高手或是專業選手高高躍起重殺,出球快速有力,直接砸在對方場地內得分。比賽中的球速世界紀錄,無一都是重殺所創造出來的,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重殺的速度和威力在其它扣殺形式之上。
但同時我們又有一句俗語“力從腳起”,這也是顛撲不破的實踐真理,說的是下半身具有我們人體最大的肌肉群——大腿肌肉和臀部肌肉,相應的具備了我們所能發動的最大程度的力量,在各種需要發力的技術動作中,都需要儘量向大腿和臀部“借力”。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力士比賽有一個項目是拉汽車,所有的選手無一例外採用了身體極度前傾,基本平行於地面的姿勢來發力,因為只有在這個姿態下,下半身的發力才和汽車前進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說可以主要靠腿部來“拉”動汽車,而不是我們一般所想象用手來“拉”。
因此就產生了個矛盾,站立重殺的時候,腿部可以通過蹬地發力扭轉身體從而對殺球動作提供強大的動力,按理來說跳殺在空中無法實現“蹬地”,那腿部力量是如何對重殺產生貢獻的呢?跳殺的力量和速度不是應該低於原地殺球嗎?


這個矛盾,細細分析一下才能夠找出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在上一個帖子裡,我提到腰腹部肌肉在羽毛球技術動作中主要起到穩定腰部,傳遞力量的作用,那麼它們對跳殺並不提供額外的加成。無論是原地殺球還是跳殺,腰部的扭轉主要有如下三個功能:
拉長相關主動發力肌群如腿部和背部,實現快速伸縮複合動作,增加爆發力。
增加肌肉發力範圍,提高球拍加速距離和時間,最終增加球拍的終速度。
拉伸身體增加球拍的擊球範圍。
但是,腰部的扭轉在跳殺中和原地殺球並沒有太大區別,不是造成跳殺威力增加的主要來源。
那麼,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力從腳起”,分析一下扣殺的主要力量來源。在殺球動作中,腿部蹬地,大腿和臀部肌肉主動收縮,牽引骨盆旋轉發力,腰腹部肌肉等長收縮保持剛體狀態,將力量依次傳遞到肩膀、大臂小臂等實現扣殺動作。從這個發力分析可以看出,腿部和臀部發力的主要作用是牽引骨盆旋轉。仔細分析跳殺和原地殺球動作時下半身的差異就可以找到其真正原因:
在跳殺騰空之後,身體可以實現大幅度的反弓,在這個姿態下,腿部最大程度的後伸,強烈牽拉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然後在扣殺發力時股四頭肌收縮,可以在身體轉向正面扣殺發力的同時牽引骨盆向正前方屈曲上半身,這一伸縮複合動作效果要強於原地殺球,其作用方向和殺球方向一致,腿部加成的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球速。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跳殺必須在正面擊球的一剎那實現由身體的反弓到屈曲的動作,才能將腿部力量最大化加成到跳殺的動作中,實現出球速度的最大化,而原地跳殺的反弓和屈曲程度較少,從而威力減少。
由此可知,跳殺中的起跳一方面提高了擊球點,使得出球的線路更尖,提高了殺球的威力,另一方面在擊球瞬間可以最大化利用下半身的力量,提高了球速。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跳殺威力的提升,需要身體極好的協調性和發力時間的良好掌控,這一武器的威力也只有在高手身上才能真正體現。沒有上述的基礎卻盲目使用,很可能會打亂髮力的節奏造成負面效應,畫虎不成反類犬。
跳殺是個好東東,不過就是入門門檻有點高,大家自我衡量一下,量力而行吧。
(擴展知識:股四頭肌是雙關節肌,起止點在髂骨和脛骨,跨越了髖關節和膝關節,功能是伸膝和屈髖,在空中的時候主動發力的結果是小腿前伸和上半身屈體,也就是跳殺中擊球一瞬間時的發力狀態。人在空中,和地面沒有接觸,整體除了重力以外是沒有外力的,水平方向動量不變,但不妨礙自身肢體的相對運動產生不同方向的動量。這些不同方向動量的加和為零,但上半身的屈體可以產生水平方向的的動量增加球拍的終速度從而提高球速。)

(擴展知識2:快速伸縮複合動作:在肌肉主動收縮發力之前反方向拉長肌肉,再快速收縮可以增加主動收縮的力量。如立定跳遠之前的反覆屈伸髖部,打重拳之前略微回收拳頭,還有就是我以前帖子中提到的啟動小跳。在起跳重殺中,胸椎和髖關節都可以實現比原地殺球更大的後伸程度,提高了伸縮複合運動的效能,從而增加殺球速度。對股四頭肌來說,其拉伸不僅僅表現為小腿回勾,直腿後伸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來源中羽:球齡七年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