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發展的如此壯大?


西南官話區主要在我國的南方,主要以雲貴川湘鄂為中心,接近3億人說西南官話,佔漢族官話的三分之一之多。為何這麼多呢?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西南官話的核心區域是四川,四川是個盆地,從秦朝開始設立蜀郡,中原地區連年征戰,四川相對而言比較穩定,北方和中原的人口陸陸續續遷入很多,所以蜀地的方言和北方方言相近,並且在明清時期,發生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大潮,四川的人口吸收湖廣語音,形成如今獨特的西南官話,和北方官話溝通沒有太大的障礙。四川人口不斷向周邊地區遷移擴張,改土歸流。雖然西南官話形成時間不長,形成於明清,但由於西南地區一直以來地多人少,除了青藏高原之外,大部分地區環境越來越適合人們的生存,遷移帶來的人越來越多,少數民族數量很多,但人數太少了,比如現在的昆明人口782萬了,你會發現本地人越來越少,祖籍省外的外來人口已經超過一半了,而少數民族大多處於雙語狀態,在西南官話的強勢下,逐步被淹沒了,西南官話包容性強,語速慢的情況下可以聽懂80%,和上海蘇杭一帶日漸萎縮的吳語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西南官話越來越強勢,使用的人越來越多。




喊你來看


說西南官話之前,先來說幾句官話(即北方話、官話方言)。“官話”最早是對官方標準話的稱呼,主體為北方漢語,是中國傳統七大方言之一(其他六種為吳語、粵語、閩語、湘語、客語、贛語)

官話是漢語方言中分佈最廣的一種,除了在北方分佈以外,也同時分佈在中國南方絕大多數地區,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慶、雲南、貴州、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區。在官話下面,又可分為北方官話(東北官話、北京官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南方官話(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八大片。

附圖,官話方言(北方話)使用者分佈圖

西南官話的分佈

西南官話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於西南部的四川省、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的絕大多數漢語地區以及臨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陝西省南部、甘肅省南部。此外,鄰近雲南的緬甸東北部自治特區(果敢、佤邦、勐拉)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是使用人口最多、分佈區域面積最廣的漢語分支之一。據統計使用西南官話的人口超過2億,約佔中國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整個官話區人口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湘語、贛語、粵語、閩語人口的總和,西南官話中最大的分支四川話的使用人口都超過1.2億。此外,《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將西南官話分為成渝、灌赤、黔北、昆貴、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鶴等十二片。

附圖,西南官話在中國的分佈

西南官話的形成

有學者認為西南官話與另一種南方官話:即江淮官話同源,而西南官話在詞彙、音韻等方面與北方官話相比都具有顯著差異。所以在民國時期,上江官話一直被認為是與粵語、吳語等並列的漢語大語言區,而非官話的分支,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劃入官話。

西南官話的形成與元朝之後進入中國西南地區的中原移民有很大的關聯,成渝片四川話與湖北話音系產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話的形成年代應當更早。

蒙古人在進攻南宋的過程中,長江上游的四川等地是主要戰場,因此四川本地民眾死傷非常大。據《中國人口史》描述,戰後原南宋四川境內只剩 20 萬餘戶,比戰前減少了 230萬戶。大量社會精英“避地東南”,逃離故土,整個元代四川的人口都沒有得到恢復。

元末的大規模農民戰爭又一次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後果就是四川原來的土著沒剩下多少,所以在明夏政權(紅巾軍的一支)和明朝產生了大規模的、由政府組織的移民行動。據《中國人口史》考證,明夏從鄂東引入的移民累計多達40萬人,和當時殘留的四川總人口相當。

經歷明初的大遷徙和大量設置衛所,原本分佈在以南京江淮一帶的南方官話(所以有人認為西南官話與江淮官話應歸類為南方官話)擴張到西南地區。明朝為鞏固對西南的統治,在邊疆完全接收了元朝時期形成的土司制度,朱元璋又在這些地區周邊設置了大量漢人軍事衛所以及漢人移民,這些軍事要點成為當地漢語傳播的核心。

明朝末年和清朝的改土歸流加速了西南官話的傳播,改土歸流成功後,原土司直轄地區吸引了大量漢人移民,從而形成大片的西南官話區域。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


我沒忘記home


那是因為西南官話區域大,才強勢的,但強勢的背後,也要看到方言危機,很多00後年輕人普通話到說的挺好,而四川話水平卻不行,會說四川話並不代表四川話不需要保護。很多四川話裡面特有的發音在00後幾乎找不到了。

下面以成都話為例:

國,四川話gue,(大邑話:guai,峨眉話:gua)

鹹,四川話han

我, 四川話ngo

瑞,四川話sui

瓊,四川話qun

晨,四川話sen

孕,四川話run(國際音標/zun/)

嘗,四川話sang

六,四川話lu

吃,四川話ci(四川很多鄉鎮還有cie, qi, qie, qia, kei等等)

備,四川話bi

批,四川話pei

乘,四川話sen

學,四川話xio

院,四川話wan

泳,四川話yun

闊,四川話kue

擴,四川話kue

括,四川話kue

迫,四川話pe

拍,四川話pe

鮮,四川話xuan

弦,四川話xuan

摘,四川話ze

巷,四川話hang

項,四川話hang

或,四川話hue

卻,四川話quo/qio

確,四川話quo/qio

虐,四川話lio/yo

樂(Yue),四川話yo

育,四川話yo

惡,四川話ngo

伯,四川話be

勺,四川話so

嶽,四川話yo

賊,四川話ze/zui

族,四川話qu/qio

綠,四川話lu

浴,四川話yo

肅,四川話xu

促,四川話qu

速,四川話xu/xio

續,四川話xio

軸,四川話zu

勃,四川話pu

階,屆,皆,解,介,界,戒,四川話jiai/gai

諧,四川話xiai/hai

蟹,四川話hai

雷,淚,類,累,磊,內,等等四川話lui

儀,疑,宜,義, 藝四川話ni

沿,四川話yuan

驗,四川話nian

嚴,四川話nian

咬,四川話ngao/niao

做,四川話zu

作業,四川話zo nie

崖,四川話ngai

硬,四川話ngen

胡,虎,湖,滬等等拼音為hu的字,四川話fu

被,四川話bi

秘,四川話bei

慎,四川話cen

銜,四川話han

莖,四川話hen

杏,四川話hen

橫,四川話hun

窘,四川話jun

盟,四川話min

畝,四川話mou

貿,茂,四川話mou/mong

眉,嵋等等,四川話mi

溪,四川話qi

傾,四川話qun

蟬,四川話san

償,四川話sang

伺,四川話si

唇,四川話sun

純,四川話sun

餚,四川話xiao

廈(Sha),四川話shua

營,四川話yun

榮,四川話yun

融,蓉,容,溶,榕等rong音,四川話yong

沿,四川話yuan

艦,四川話han

盾,四川話sun

鉛,四川話yuan

礦,四川話gong

樂(le),四川話lo

彭,蓬,碰等peng音,四川話pong

風,馮等feng 音,四川話fong

去,四川話qie(四川其他地方有qi, ji, jie)

和,喝,何,河等等,四川話ho


宇宙男神


一堆人在這裡胡言亂語,我也來胡說八道一回。

1、關於西南官話起源於江淮官話的人希望你認真的聽一下西南口音發音跟現在江淮的 口音和用詞的區別。

2、江西老表跟兩湖之間的血緣關係無可辯駁,但是絕對不是口音的繼承,區別很大。 所以西南官話也不來自於江西。

3、西南片的口音受湖北影響非常深,是因為很多人是從湖北孝感麻城一代遷移過去 的,人口數量太大形成了強勢口音。

4、湖北除了鄂東南、湖南除了邵陽一代還保留著古楚音(很多字的讀音和叫法跟粵語 相似)。湖北其他地方的口音基本上都是西南官話口音,當然襄樊地區因為歷史原因 除外。

5、任何一個地方你可以發現無論是口音或者習俗往往外來移民會受到本地強勢土著的 影響很深。原因就是官府不會讓新移民扎堆定居造成潛在的危險,新移民如果不學 習土著的習慣和語言往往會被欺負和歧視。就像很多省城附近的人去省城往往喜歡 憋著口音學省城人說話是一個道理。強勢地區的輻射能力至今都可以看到(例如山 東人到了東北以後現在都是東北口音,當然大連地區因為山東煙臺威海地區遷移的 移民太多還保留著山東沿海的部分口音)。

6、聽過湖南人說普通話(也就是湘普)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種湘味普通話,並不是正宗 的普通話。所以西南官話其實就是清朝的時候巴楚口音學北京話,帶著湖北口音的 官話。要怪就怪麻城人普通話沒學好。


總結一下,口音的變化其實很複雜,任何一個現代人如果穿越到古代都可能只能聽懂隻言片語。只有一些單詞和現在的讀音類似,就像中國人聽韓國話。在一個網站上聽過模擬春秋時期的口音,聽起來就像俄羅斯人說漢語,大量的彈舌讀法。模擬的漢朝口音像越南人說漢語。大家可以自己腦補。大量的遊牧民族融入漢族,大量的北方漢族同化南方土著,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口音。南方因為受戰亂的影響比北方小,所以沒有形成北方那種各省的人基本上都能聽得懂對方的話情況。南方還受制於丘陵地帶太多交通不發達影響,形成了很多的語言孤島。往往本地是上一個朝代的口音,隔壁城鎮因為駐軍和統治階層官員攜帶家眷的影響帶來了本朝的口音,造成了互相聽不懂。而且很多原本人去樓空的城鎮因為駐軍形成了新的人口構成而產生新的口音。所以其實也不存在所謂真正的正宗漢人和正宗的漢人口音,因為口音和漢族人的構成一樣是一直在變化的。一個地方的口音只能說是形成這種口音時期,帶著土著口音的所在朝代的官話。(忒前走臺噶,繩壇快落!今時樸落雨,繩壇要落雪)


龍69258242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四川人,曾經去過貴州,廣西,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不討論西南官話是如何形成的,只討論為何發展得如此大。

1 西南官話屬於北方語言,好理解。語言的發展,肯定經過自然選擇,人與人溝通,肯定選擇一種雙方都容易理解的語言,西南官話在形成之後,逐漸向周邊地區擴散而發展壯大。

2 成都平原的富裕輻射範圍廣,成都平原自古以來就很富裕,與周邊地區的商業交流頻繁,在古時候一種通用語言尤為重要,保證正常的交流。不過這一條不是主要原因,商業交流中文字才是最重要的。

3 移民的融合,發展通用的語言,各地移語言都不一樣,必須要一個通用的語言來進行溝通交流。


日出東山


西南官話的發源其實也是中原人口遷移造就的,也就是說官話其實就是中原流傳出去的,明朝年間的人口遷移形成的,也是漢族中語言文化中的一種,其實西南官話是除了普通話之外人口使用多的語言,接近三億人在使用這種語言 ,主要分佈於西南地區,以四川湖南雲南,貴州重慶廣西北部地區以及湖北部分地區在使用。

西南官話的形成是出於人口遷途,官話原本屬於漢族語言,在明朝年間傳到西南地區,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體系,主要來源於官府以及家眷和士兵從淮河附近逐步遷途形成的,經過江西湖北湖南傳播到貴州廣西雲南四川等地的,在這些地方跟當地土族之間交往,慢慢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官話,其實還是主要以漢方的語言為主,地方語言對官話的影響非常小,大致幾個地方的話都是大同小異。

為什麼官話能在西南地區發揚光大蓋過其他地方的方言呢,主要是因為這種官話發音簡單非常的容易學習上嘴,而且最初的年代以北方官話為主,到了明清時期淮河周邊的官話傳播到西南地區,跟當地的土話和北方官話融合,形成了現在的西南官話,在明清時期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主體成功被遷途的漢人超過,官話得以普及。

西南官話為什麼沒有像其他方言那樣慢慢的被普通話取代,西南官話的特點是其他方言比不了的優勢在於龐大的使用人口 ,加上西南官話的語言形式是一種帶有包容同化性質的特點,西南官話有吸收和包容的性質,並沒有像其他方言那樣有自己的地域感,其他方言基本上會排斥外來者,而西南官話不一樣,沒有排斥只有吸收和包容,所以形成了這樣龐大的規模,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無法超越的足跡


跟明清時期向西南地區移民有關。

整體上,西南官話是明朝官話的兒子。

在蒙古滅亡南宋過後,西南地區人口損失慘重,很長一段時期都未能恢復元氣,一直到元朝滅亡進入明朝都是如此,所以朝廷決定,向西南地區移民,一方面是為了恢復當地社會,一方面是鎮守邊疆,尤其是雲南、廣西等地區,在那個時候社會混亂,所以朝廷組織平民向西南地區移民,並同時從江淮派兵駐守雲南廣西等地,由於移民來自五湖四海,語言不通,所以只能用當時的“普通話”明朝官話溝通,而且這裡還包括了向湖廣地區移民,這就是“江西填湖廣”,這也是為何今天湖北大部分地區也講西南官話的原因。

明末清初,張獻忠又屠川(當然存在爭議,有人說他是被清軍扣了帽子),四川又一次人口銳減,所以後來清廷決定,向四川再一次移民,隨有了“湖廣填四川”。說是湖廣填四川,實際上除了湖廣,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比如福建、陝西、廣東等地的人,只不過湖廣人佔了主體,所以此刻已經是西南官話的湖廣話成了強勢語言,其他地區的人為了溝通也就都轉用了西南官話。

總得來說,西南官話整體音系繼承自明朝官話,但由於四川盆地經歷了兩次移民,所以四川盆地的西南官話語音演化速度快於雲南廣西等地區,所以雲南普遍存在的“平翹對立”在四川話中大部分都消失了,廣西桂柳話中類似“giao,kiao,hia,gia”等音在四川話裡也全部顎化為了“jiao,qiao,xia,jia”等。但是,不論是哪裡的西南官話,都完整保留了明朝官話聲調的調型:

入聲雖然很多都消失了,但是西南官話入聲韻的歸派還是很對正的,西南官話的入聲韻沒有分化,這是繼承自明朝官話,只是除了四川岷江片等整體保留獨立成調外,其他都整體不分化地派入了某一聲調。比如成渝片,就是整體派入陽平。

所謂西南官話的陰平幾乎都是高平調,部分高升;陽平幾乎都是低降調;上聲基本都是高降調;去聲基本都是升調,這也是明朝官話傳下來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西南官話內部流通性才如此大,一個重慶人和一個昆明人,可以基本上毫無障礙地使用方言溝通。


吾王54963924


中國的疆域十分遼闊,國內也擁有著眾多的民族,同樣,千百年來國內也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其中語言文化是一大類,語言可以代表著國家民族,如今國內不同的地區,都有著不一樣的語言,如今國家也正主要保護這些方言,就是為了要想辦法保護傳統的文化。

雖然有著這麼多的語言,但不同時期,總有一些語言是廣泛流行的,比如現在的普通話,方言受眾的面較為有限,很多就是在一片地區通行,尤其是古代,語言的傳播就更加困難了,很多地區的人,一輩子都只在自己的家鄉待著。

要想傳播語言,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員流通,言語不通,對於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通常很多國家都會確定一些官話,這樣就能方便交流,也方便統治不同的地區,在國內這麼多的官話中,西南官話發展得是最好的,如今它的傳播範圍也非常廣闊,這對於國家的發展是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作為漢語裡面的一種,西南官話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通過名字能看出,這種話語主要是在西南地區流行,後來漸漸傳播開來,漸漸成為如今人們熟悉的官話。眼下西南官話已經分佈到了9個省份,它是分佈範圍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官話。

那麼為何西南官話就能發展得這麼好呢?與這3個原因息息相關

首先西南官話並不存在太大的語言障礙,它原本就屬於是漢族的一種北方方言,那麼北方的方言怎麼就在西南流行起來了呢?這就是移民帶來的影響,最早西南地區是有大量的少數民族,這個地區的語言也並不屬於古漢語的體系,可由於戰亂的問題,大量的漢人移民到了西川湖廣等地,這麼多的人就讓西南等地的主體民族成為了漢族,這麼多的漢人來到了西南地區,也幫助西南官話發展壯大,這就保障了西南官話的傳播能力。

其次,根據統計分析,西南官話的語言系統是比較簡單好懂的。它的發展在古代的這些官話裡面,其實是比較晚的,可越是這些起步較晚的官話,往往就更加好懂,發展起來就更容易一些。反而像吳語這些方言,傳播就沒有理想的那麼好,西南官話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包容性非常好。

它原本就是傳播過去,受到不同的民族地域影響而產生的,它與其他的方言相互融合,就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普通話。因此它在傳播的時候,很少會遇到太大的阻礙,而西南地區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快,它的傳播也更廣闊。

與西南官話對立的,就是東南地區的這些語言,相比之下,東南地區語言的組成就非常複雜,很多人都認為,阻礙東南語言傳播的關鍵要素,就是東南語言內部的成分太過複雜,使用的語言也是非常多,相互之間的流通性是比較少的。

西南官話內部就相對統一,比如廣西這些地方的方言,在西南的其他地區,一些語音與字符都存在著相同性,大家瞭解起來就更加方便,有時候即便沒有學習其他的方言,也能聽明白這些話,這就是西南官話傳播的一大優勢。

最後,明清對於西南的開拓,讓西南官話能傳播得更加廣泛,其實中國古代,像西南這樣的地區,由於地域的優勢,每次遇到戰亂時期,都會大量的人逃過來,比如像四川等地。而中原,東南這些地區,常常會成為戰亂的中心地帶,西南地區就這樣靠著不斷的移民發展了起來,官話也結合了不同地區語言的特點,因此它在國內的語言體系裡面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不過如今的普通話開始大力推行,這就會影響到很多方言的傳播,可對西南官話不見得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對很多西南地區的人來說,至今當地的官話仍然是主要使用的語言。


貓眼觀史


西南官話,亦稱上江官話(顧名思義,取長江上游之義),與下江官話(江淮官話)相對應,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種。西南官話是官話方言裡分佈範圍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全國上下超過2.7億人使用該種方言。西南官話主要分佈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等省市,此外廣西北部漢族地區、湖南西部地區、陝西南部地區、江西贛州部分地區及東南亞北部部分地區也有分佈。回顧歷史,漫尋根源。移民與遷徙是西南官話形成的重要原因。歷代移民對該方言的影響又以明清兩代為盛,明清兩代是漢族大規模移民西南的重要時期,西南官話即在移民中,因語言或方言間的不斷影響、融合而逐步形成、定型。元朝的動亂,以四川為主的地區人口大減。因而明洪武年間,出現了“江西填四川”和第一次“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明末清初,天災頻頻,戰亂不斷,又造成四川人口銳減。因此,清代順治、康熙年間又開始向四川大量移民,同明代一樣,遷徙百姓又以湖廣和江西為主。總而言之,西南官話是明清外來移民人口方言的融合。究其分佈,甚是有趣。說到四川話,以前筆者和大多外地人一樣,能想到的只有四川和重慶二地。但是,筆者後來到雲南、貴州旅遊,發現這兩個省份的方言也與四川話基本一樣,我甚是不解。抱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心,近來我查閱了《中國語言地圖集》,發現西南官話籠罩著的是西南地區以及附近地域。讓我來細細談談其分佈吧。西南官話,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於西南部的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的絕大多數漢語地區,以及臨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廣西省北部、陝西省南部。最為有趣同時也鮮為人知的是,西南官話在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具有官方地位,是僅有的3個具有官方地位的漢語分支之一。據悉,果敢地區楊氏、羅氏和彭氏等地方望族的家譜及碑銘記載,果敢族先民乃中國明末清初流落緬甸境內的明朝官軍,加之其緊鄰中國雲南,此地方言極其類似於四川話也不足為怪,以西南官話作為地方官話更是理所當然。另外一個讓人更為不解的分佈則屬隔西南千里之外的江西所形成的方言島了。筆者瞭解到,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和所轄信豐縣區存在西南官話的方言島,據網上信息說贛州和信豐講西南官話的人更是達到將近30萬人,那裡的方言也極其類似於雲貴川渝的方言。至於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民間流傳,王陽明主政贛州時期,為防止農民起義軍進城刺探軍情,要求贛州城區所有居民必須在短期內掌握“官話”,即當時通行的西南官話。當然遷徙說和戰亂說也並不無道理。至於西南官話的詳細片區分化,筆者上網查閱資料得知,西南官話可按片區分為11大片,羅列如下:成渝片:成都、德陽、綿陽、南充、達州、攀枝花、重慶市、湖北省西部以宜昌-荊門為中心的19縣市、湖南省西北部3縣、陝西省南部的留壩-佛坪-寧陝-鎮坪-嵐皋-紫陽-石泉-鎮巴-寧強、甘肅省文縣碧口鎮; 灌赤片:岷江小片(瀘州市-宜賓市-樂山市-西昌市、貴州省銅梓-仁懷-沿河-印江9縣、雲南省大關-綏江-水富),仁富小片(內江市-自貢市-仁壽縣-富順縣),雅棉小片(雅安市-石棉縣),麗川小片(雲南省西北部下關-劍川-賓川-洱源-雲龍-麗江市); 黔北片:貴州省北部以遵義-六盤水-畢節為中心的27縣市、雲南省威信-彝良-鎮雄、重慶市秀山縣、湖南省芷江-懷化-鳳凰-新晃-吉首;滇西片:雲南西部的大理市-大姚縣-保山市-潞西市-緬甸撣邦;昆貴片:雲南省東中部的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楚雄-箇舊-開遠、四川省寧南縣、貴州省貴陽市-安順市; 岑江片:貴州省東南部鎮遠-岑鞏-黎平-錦屏-臺江12縣、湖南省靖州-通道等; 黔南片:貴州省南部凱里-都勻-貴定縣; 鄂北片:湖北省北部的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隨州; 武門片:武漢、湖南省臨湘縣; 湘南片:湖南省南部永州、郴州; 桂柳片:廣西省以柳州-桂林-百色-河池為中心的56個縣市。當然,關於西南官話差一票成為普通話的小插曲也不得不提。有人說,廣東人說是粵語差一票,上海人說是吳語差一票,自然四川人也會說西南官話差一票,這是不可靠的。究竟是不是有四川話(西南官話)差一票成為國語這件事呢?筆者的答案是是。1955年10月,全國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普通話選擇投票書面結果如下:北京官話 (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52票;西南官話 (以西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成都語音為標準音) 51票;吳語 (以吳語為基礎方言、以蘇州或上海語音為標準音) 46票;粵語 (以粵語為基礎方言、以廣州語音為標準音) 25票;中原官話 (以中原官話為基礎方言、以開封語音為標準音) 7票; 冀魯官話 (以冀魯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濟南語音為標準音) 6票;江淮官話 (以江淮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揚州語音為標準音) 6票; 閩語 (以閩語為基礎方言、以福州或泉州語音為標準音) 2票; 東北官話 (以東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瀋陽語音為標準音) 1票; 西北官話 (以西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蘭州語音為標準音)、膠遼官話 (以膠遼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旅大語音為標準音) 、晉語 (以晉語為基礎方言、以太原語音為標準音)、客家語 (以客家語為基礎方言、以梅縣語音為標準音)、贛語 (以贛語為基礎方言、以南昌語音為標準音)、湘語 (以湘語為基礎方言、以長沙語音為標準音)均為0票;  棄權 11票;   總計 207票。如今,《火鍋底料》、《重慶魂》等中國有嘻哈節目中所傳唱的西南官話(四川話)rap曲目相繼興起,這是地方語言文化的延續,對是身在他鄉遊子對故鄉最好的情感寄託。西南官話作為一門地方方言在社會的發展更替中,仍然經久不衰。竊以為,這是西南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西南地區永遠的文化瑰寶,更是連接西南地區人民和故鄉的精神紐帶。

舉人說事


雲,湘,鄂明明是不同的。川渝貴才是一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