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公立幼兒園以玩為主,這樣會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海水one


現在的公立幼兒園以玩為主,實際上,很多的私立幼兒園也是以玩為主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你很難說在孩子本應玩耍的幼兒園階段是起跑線。

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發展指南》,其中提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方式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儘管其中的很多指南和目標還不是很完善,有待商榷和改善,但主體還是很符合兒童發展的。只不過在實際實行中,因為體制和教育資源嚴重缺乏等原因,再加上公立幼兒園老師屬於編制內,很多的培訓學習不到位,導致公立幼兒園還有很多的弊端。但是以玩為主的教學模式我還是很肯定的。

我給女兒選擇的幼兒園就是以玩為主的華德福理念幼兒園。當時和身邊朋友說起孩子幼兒園什麼也不教,就是玩時,朋友那種不理解和輕蔑的眼神啊,至今都忘不了。

正如《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剛接了一杯開水,孩子要去拿,你大聲吼孩子“燙!”,孩子急忙縮手,實際上孩子真的理解了抽象的“燙”這個詞了嗎?沒有!孩子只不過是被你恐懼的表情和急迫大聲的聲音嚇到了。讓孩子真正理解燙這個概念,只需要抓著孩子的手,輕輕地碰一下杯子,孩子感受到了“燙”,也就理解了“燙”,當下次孩子再要碰剛從鍋裡舀出來的湯時,你告誡孩子:“寶寶不要碰,燙。”孩子就會立刻聯想到被燙後的感覺,不會再因為好奇繼續下去了。

孩子什麼也不教,就一定是零起點,除了玩什麼都不會嗎?

我女兒幼兒園裡,每天的晨圈、再見圈、飯前感恩歌等,好多的都是古詩詞和畫面感特別強的故事,老師並不刻意教孩子,而是每天的薰陶,等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孩子們大都會唱了,再根據季節和節氣等更換曲目和故事。

每月一次遠足,去年一年的時間都是去爬我們當地的封龍山,最開始幾次由家長陪同,後來不管是3歲還是4歲,全部由老師帶領,自己揹著水壺和裝上午餐的書包,除了鍛鍊孩子的身體和獨立能力,還能讓孩子感受一年四季山上不同的風景。

每月一次的跳蚤市場,除了培養孩子的財商基礎,數學的加減法也會派上用場。孩子們從最開始的一元錢一個,兩個兩元錢,到一個玩具三塊錢,給五塊錢找三塊錢,甚至更大數的加減法。


撇開幼兒園每天的教學內容不說,孩子在4-6歲有一個識字、數數和書寫的敏感期。我女兒現在四歲半,筆畫簡單的漢字幾乎都認識了。在四周歲時,每次給女兒讀繪本時,女兒都讓我指著書名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給她看,甚至她感興趣的內容,她也有如此要求,不知不覺,很多簡單的字都認識了。

這段時間,除了畫畫,她開始嘗試著“畫字”,不是寫字,在女兒口裡是“畫字”,而且真的是在畫字,除了形似,畫出來的就是一幅畫。

利用好孩子的敏感期,給與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和環境,再加上家長適當的引導,孩子絕對不可能一張白紙的進入小學,並且孩子沒有體會到學習的痛苦,也就無從有厭學情緒一說。


一諾媽聊育兒


我家寶寶現在四周歲,上公立幼兒園半年多了,關於公立還是私立,當初我也糾結了很久,現在上了公立後,我倒是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對的,但是要看所在地區的具體情況。我選公立幼兒園,是出於這幾點原因:

1、幼兒園的設施配備情況。像我們這是小城市,我考察了好多幼兒園,私立幼兒園所佔地方都不大,有的就只是在一棟樓的三層,出來玩還要下樓,太不方便,而單獨的幼兒園的操場也都不算大,遊樂設施也很少,室外活動不方便。

而這邊的公立幼兒園就好太多了,操場大,教室寬敞,也有各種舞蹈室沙畫室放映廳等,環境比我們這的私立幼兒園好很多~

當然,如果所在地區私立幼兒園環境更好,當然先考慮環境更好的



2、費用問題,這個很簡單了,私立幼兒園收費貴,公立只要400多一個月,各方面的性價比好太多了~

3、就是問題裡說的以玩為主了,幼兒園時期,本來就是以玩為主,我是覺得過早的學小學知識,是會讓孩子上了一年級後覺得好簡單啊,我都會啊~可這樣不會慢慢減少她主動去學習的興趣嗎?

公立幼兒園就是按照教育部規定來,但是也不是什麼都不教,是不教小學一年級的知識,教的是6歲前孩子應該學會的東西,用的也是教育部統一的教材,主要是培養寶寶自主學習、思維和手眼協調等能力,為的就是為上小學打基礎。不過現在也確實是小學一年級老師講課會一帶而過,實在擔心,在一年級之前上一段時間學前班也可以。



4、老師資質,私立幼兒園幼師的資質也是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沒有幼師資格證,而且流動性很大,經常換老師,學生就要經常熟悉新老師。而公立幼兒園在這點比較好,最起碼都是正規統招進來的,也不會隨時辭職,我們這考進正規編制幼師挺難得,所以在老師資質上我比較放心公立~

其實,選公立還是私立,我覺得不一定先考慮教不教東西,我會先考慮寶寶再哪裡上會更開心更能適應更喜歡,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鑑於朵朵上幼兒園來從沒哭過也沒說過不去,我覺得公立沒選錯,喜歡上就好。

而問題中的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不會全在幼兒園上公立還是私立上的,寶寶的起跑線是幼兒園嗎?起跑線應該是家長啊😂


一朵時光集


我崽就是上的公立幼兒園,當時我隔壁上的是私立比我崽大七個月那時候他媽媽總是說他女兒認識好多字了,而我崽在學校什麼都沒學,我崽的奶奶當時就跟我說要換學校說孩子字都不會一個,是我堅持不讓換學校的,個人覺得公立幼兒園的優勢比私立好吧比如伙食還有老師的專業性和環境,我崽在公立幼兒園上學的時候老師們經常帶他們去養老院看望那些姥姥們和帶他們去野外玩可以說我崽在學校是非常開心的,他們知道幼兒園最後一學期才學基礎的數字和拼音,我一直記得院長媽媽說過他說孩子不要過早學習那些東西,如果你幼兒園都會了等上一年級了孩子上課就沒定立了在他思想裡他會認為他都會了也就沒有學習第二遍的興趣了,剛開始我崽剛入一年級那幾天也是有點緊張但是很快就跟上了孩子接受能力強不用擔心,當然現在成績比我隔壁那孩子好多了,他們現在是同班同學[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喜家


我是嘴角上揚樂分享,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最近在選幼兒園,跑幼兒園,你們老說公立幼兒園便宜啥的,我咋就沒在我家周圍發現便宜的公辦幼兒園呢,現在來說我們是想只要有入學的名額,不是我們挑幼兒園,而是幼兒園挑我們。

剛剛百度了西安市公辦幼兒園出來了這7個公辦的,我們家蓮湖區附近 公辦已排除1.2.4.5.6.7 只剩3了,可是3離我們也不是很近,差不多6站路的距離,聽朋友說是,不好進,收子弟之類,也不想試了。(誰知道蓮湖區附近公辦幼兒園麻煩補充一下,感謝😊)

西安公立幼兒園比較難進,孩子多公辦幼兒園少,我們小區孩子上的都是2500左右的民辦幼兒園,公辦的找不到,而且進去非常不容易。

我們老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能上到公辦就上咯,孩子快樂也是好事,至於說輸在起跑線也不至於,後期也有幼小銜接的,厚積薄發的孩子也很多啦,上不到 就不上了。

個人感覺還是上適合自己的吧,如果兩個幼兒園都能上的情況下呢,怎麼選擇?寶寶資質平庸,那就選私立的笨鳥先飛嘛;寶寶接受學習新事物能力強,那就公辦的,後期慢慢補。





嘴角上揚0330


對於一個在公立幼兒園上小班的娃的家長來說,簡單說一下公立私立對比吧,不侷限在起跑線上了。。。在娃一歲時候我就考慮到底給娃上私立還是公立,考察了一些學校,綜合對比了一下。

首先是學費,北京城區這邊的私立學校動輒五千八千一個月,對於我們來說覺得有點貴,奶奶家在郊區,幼兒園學費也便宜,一個月兩三千,玩兒的場地還大,當時報名佔了一個位置。公立幼兒園學費便宜,一個月一千六七,三餐一點,營養搭配甚是不錯。

其次是師資,考察了城區這邊所謂的雙語幼兒園,一個月七千,還是兩年多前的價格。由於以前做人事工作,對校方招聘老師也做了瞭解,老師來源基本是河北周邊地區中專大專畢業生,本科生較少,北京本地老師也不多。所以當時覺得性價比不高。公立這邊也是,大專畢業的比較多,但主要是本地老師,從個人心裡來講,會感覺踏實一些,減少了人員流動,孩子老師相對固定一點。

再次是活動場地,北京這邊比較好的私立師生配比很好,當然價位也很高,土豪隨意。要是一般的私立學校,班裡學生和老師配比也和公立差不多,一個班三十人左右,三到四位老師。公立肯定是按照教委要求嚴格按照人員場地配比來,所以對於孩子來講肯定夠了。

還有飯菜,私立的沒有太注意,目前我娃公立學校的飯菜我們很滿意。開放日參觀過娃吃飯還有食材來源,很放心。

最後要說得就是學習這塊兒了。我不希望孩子這麼小就讀書寫字,但是必要的閱讀習慣和有趣的啟蒙是需要的。舉個例子,娃上次做手工,塗風景,粘豆子,最後形成一幅作品,其實是一首詩的風景,娃自覺就背出來了,所以我覺得公立不是什麼都不學,而是按照幼兒的發育來安排的。我很認可。

綜上所述,我家不是土豪家庭,如果不能選擇極其好的私立學校,我還是非常認可公立學校的。最後曬一下娃的飯菜


桃仔媽媽


雖然公立幼兒園確實不怎麼教東西,但她們卻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規定走,制定的課程也是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的。所以,如果拋除小學老師的教學進度的話,去公立幼兒園應該是對孩子最好的。

但是,現在很多小學,並不是真的是零起點教學啊。我同事的孩子,去年剛上一年級,他說他們班的拼音就上了一個月,老師捋了一遍就過去了。如果孩子幼兒園沒有拼音基礎,真的跟不上啊!

而如果別孩子都能跟上,就你家孩子不行,那孩子就可能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個是最讓家長頭疼了。

所以,我們這裡一般都會讓孩子去讀一讀幼小銜接,給孩子提前學一些,這樣孩子上課小學不至於太不適應。





懶媽育兒路


不會的,超前學習沒好處,寓教於樂

我兩個兒子,同一個幼兒園,不同園長,大兒子上幼兒園時,主張學習國學,其他課都遊戲玩的,刻意教認字的也很少。小兒子幼兒園認字算數全教了,我還給他報了暑假銜接班,到小學後兩人沒什麼區別,我更感覺大兒子一年級進步神速,很有學習樂趣的感覺,小兒子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積極性一般,不知道與超前學有沒有關係。但個人感覺既然教育局這樣規劃設計以遊戲玩為主,教育他們更專業,我們家長就配合就好了,畢竟培養快樂的能力很重要!


細水流長巖淳有序


你們可知道,公立幼兒園也分等級的

一流的公立幼兒園,不僅不會輸在起跑線上,而且會一直保持優勢。

就比如廣州最最出名的公立園——東方紅幼兒園,大家先看看人家的硬件:

七彩跑道、足球場、恆溫游泳池、八爪魚噴水池、沙池、種植園……


看看人家的軟件:老師全部事業編,很多都是教齡超10年的老師,小班25人一個班,最少有4個老師。名師無數。

據聞,東方紅幼兒園不滿意市面上的幼兒園教材,正在自編教材(小道消息,未曾證實)。

這樣的幼兒園,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一年級那點知識根本不夠看。


末流的公立園,就是那些民辦轉公辦,場地、老師變化不大,就是換了個公立的牌子。

老師們樂得輕鬆,徹底貫徹“快樂教育”,讓孩子玩個痛快,能不能學到東西就看孩子自身了。

這些肯定是輸在起跑線上,能不能追上得看家長努力了。


怎麼樣判斷孩子的公立園是什麼樣的等級?

就廣州而言,

公立園可以這樣分:省級、市級、區級。(硬件、軟件都是評選的重要標準)雖然教育局已經不再評選不再提倡這樣的區分,但實際上,省級幼兒園師資、財政撥款、培訓機機會,要遠遠優於區級幼兒園。

另外,可以看看公立園使用的教材,好的公立園都有專門的幼兒園教材,一般都是整合課程。如果幼兒園沒有任何教材,老師又都很年輕,家長們就自求多福吧……



我是小謝老師,專職輔導一年級,不定時分享幼小銜接、一年級階段乾貨內容,歡迎關注:)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你好,我是科班出身的一名幼兒教師,我來用專業告訴你,正規的幼兒園應該教孩子什麼。

正規幼兒園階段孩子應該學什麼

正規的幼兒園教育是圍繞著“八大智能”和“五大領域”來安排孩子的課程的。

八大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

這八大智能的培養是為讓孩子上小學能夠正常的接受各方面的課程,比如數學課當然要用到數學邏輯智能、圖形當然要用到空間智能、體育當然要用到運動智能、語文當然是用到語言智能啦等等。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話都說不清楚,在幼兒園裡每天都有“語言表達”“語言表演”“兒歌”等這些鍛鍊孩子語言智能的課程,現在說話一串一串的。

五大領域: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一般正規一點的幼兒園,你會發現課程表裡都會出現這些字眼的課程。

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的區別

公立幼兒園:是不以盈利為主,是以教育為主,是嚴格的按照這些來培養孩子,其實是在鍛鍊孩子上小學時候的各方面的能力,準備各方面的基礎。

咱們都知道學什麼東西都要把基礎打好,所以,孩子如果不能有一個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上了小學就無法正常的和同學相處;孩子如果不能正確的表達好自己的語言,上了小學也就無法學好語文等等。

而這些智能也是通過遊戲形式的玩來鍛鍊孩子的,無法那麼明顯的表現出來。但是,語言智能,父母們應該是能看到孩子明顯變化的。

私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主要是以盈利為主,當然也就家長希望什麼,老師就教什麼啦,不會考慮合不合適,應不應該啦。

所以,課程表裡會加入家長們想要的認字、數數等一些一年級的所學的課程。

但這些,對孩子將來上小學未必是一件好事。

到什麼年齡幹什麼事情,拔苗助長未必是一件好事。我們家長真應該慎思一下“起跑線”的問題,不要被這三個字跑偏了育兒的軌道。


幼師寶媽說育兒


你好,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兩層含義,我先來回答第一層意思。

作為一名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老師,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如果幼兒園的孩子以玩為主,那才是對的。

我們先來看看相關的一些文件要求。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裡就明確指出,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而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遊戲對於孩子的重要程度。

正是公立幼兒園重視到了遊戲的重要性,所以才會出現題主所說的“以玩為主”的現象;每個班級都會設置音樂區、建築區、語言區等各個遊戲區域,讓孩子在自由選擇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遊戲。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在玩,教師就無所事事了;事實上在題主眼裡可能是很簡單很隨意的各個遊戲區域,就要花費老師很多的心血來進行設計。

比如說在遊戲區域中投放材料,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主題開展情況和孩子的興趣及孩子發展水平來提供多元的操作材料;而且老師要隨時進行觀察,根據孩子興趣的變化及時地增加、替換或減少操作材料。

在老師觀察遊戲情況基礎上進行的指導,也需要一定的策略。比如,什麼時候老師可以直接介入,什麼時候要同樣以遊戲中角色的身份進行指導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的。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來說,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可能題主發現某些私立幼兒園在教數學、拼音、英語等,而公立幼兒園的孩子是以玩為主的,所以才會提出這個問題。

其實這是有些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有些家長的需求,把小學的內容提前教給孩子了;這樣做的後果,無異於是“拔苗助長”。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大家都清楚,我覺得故事所蘊含的深意也足以給所有人特別是家長朋友們以警醒了。

說到這兒,我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裡提到的“起跑線”。

其實在有段時間,突然就傳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引起了很多家長的焦慮,然後就拼命地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擔心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同齡人;但是後來,就發現這個理念是錯誤的。

因為這句話裡有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會讓家長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施加過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跟所有的同齡人比所有的一切;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我們一定要記住,“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嬰幼兒時期主要任務是玩,孩子必須在玩耍中天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把你的孩子送到以玩為主的幼兒園吧,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去探索、去感知、去獲取新的經驗。

我是“諾善說育兒”,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