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有一個“奇人”叫卞和 沙市有一條河叫便河 二者有關聯嗎?

荊州是楚國的郢都所在地,楚國在此建都400多年。而沙市,在楚國時期即為郢都的碼頭。

如今的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有一個地方叫便河。便河與和氏璧的發現者“卞和”有什麼聯繫嗎?

卞和與和氏璧

楚國有一個“奇人”叫卞和 沙市有一條河叫便河 二者有關聯嗎?

現代複製出的和氏璧

相傳在周朝時候,楚國有一位善於識玉的民間玉匠名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荊山採玉,發現一塊罕見的玉石,他斷定其中包括著美玉,應當成為國家之寶,於是捧獻楚厲王。

厲王叫宮廷玉匠來鑑別,誰知玉匠們不學無術,而又嫉妒成性,一口咬定是塊石頭,厲王以欺君罪名斷了卞和的左腳;厲王死後,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玉獻武王,又被誣為欺君,被砍掉右腳。

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淚流盡了,眼中流出血來,文王聽後,派人去問他:“天下被斷足的人多得很,你為什麼哭得特別傷心呢?” 卞和說:“我不是痛惜我的雙腳,只痛惜珍寶被說成石頭,誠實人被誣為誑騙。”

文王命令玉匠們認真琢理玉璞,果然得到一塊巨大的美玉,通明透亮,光芒四射,把滿朝文武都看呆了。文王十分高興,就用卞和的名字為玉璧命名,叫“和氏璧”,成為楚國的傳世國寶。

卞和與便河

楚文王得到了天下至寶和氏璧,很高興,要封卞和為陵陽候。卞和堅辭不受,並請求楚文王在郢都近郊修建一條河,溝通三湖、漢江與長江,供官府和民間運輸之用。

楚國有一個“奇人”叫卞和 沙市有一條河叫便河 二者有關聯嗎?

楚文王答應了卞和的請求,於是在今天的沙市的沙隆達廣場挖出了一條河。河流剛完工,就成了物資轉運的重要通道。

卞和也常坐船來往於河中,見各種船隻裝帛載米,往來如織,卞和十分高興。這條最初的名字叫龍門河,由於這條河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卞和死後。人們為了懷念卞和,經常在河邊呼喚他的名字。

叫著叫著,就叫成了便河。

這就是便河的由來。

如今便河沒有河?

可如今很多到了荊州的人會發現,有一個當地人叫便河的地方。

楚國有一個“奇人”叫卞和 沙市有一條河叫便河 二者有關聯嗎?

日軍侵華期間的便河橋

這裡明明沒有河,為什麼要叫便河呢?

其實以前這裡是有河的,曾經的便河從江津湖一直到長江大堤腳下,長湖來的貨船,可以從便河直抵長江。1958年為了修建北京路,拆掉了便河橋,截斷了便河。原來的便河,就成了現在的沙隆達廣場,當地人更習慣叫他便河廣場。

在楚國之後,歷經幾個朝代,便河幾經疏浚,擴修,成為當時荊州府與各地貨物轉運的主要交通線。在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的明代,便河簡直成了一條巨大的船舶輸送帶,晝夜不停。

便河消失,帶來荊州的思考

便河,曾經是荊州重要的交通線。可隨著近現代水路貨運的衰退、陸運貨運的崛起,便河消失了。其實不止便河,在荊州市區尤其是是沙市境內,眾多曾經相互連通的水系,或隔斷或掩埋,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只剩下比如荊沙河、荊襄河等少數的河流存在。很多都只剩下名字,而再無河流了。比如塔兒橋。

楚國有一個“奇人”叫卞和 沙市有一條河叫便河 二者有關聯嗎?

80年代的江津路

這些水系如果保存至今,荊州市區會是一副怎樣的美景。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絕對可以和著名水城“威尼斯”相媲美。即便荊州市區現在現在的水系和蘇州相比,也是超過蘇州的。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這些僅存的河流,通航功能早已喪失。大多數都變成了黑臭水體,繁華的水鄉不見了。

可喜的是,荊州重新認識到了水系是這個城市的靈魂,開始啟動了城區水系連通工程和水質治理工程。

相信不久的將來,畫舫環遊荊州的情景將會再現。

楚國有一個“奇人”叫卞和 沙市有一條河叫便河 二者有關聯嗎?

曾經的便河所在地,如今的沙隆達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