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5旬夫婦家添個大吃貨,1天光熱水就得3百斤,看這吃貨長啥樣


大雪紛紛,一夜之間,豫西大地彷彿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棉被!攝影師約了幾個影友,來到三門峽市陝州區的張汴鄉去拍雪景。一進村,就遇到一個急匆匆從我們跟前走過的大嬸,看她樣子很著急,攝影師跟在大嬸後面問,這是有啥急事嗎?大雪地裡走的這麼快!大嬸頭也不回的回答說,家裡確實有件大事,前前後後忙了幾天了,填了口大吃貨,天天得喝熱水,光燒水就費勁的厲害!

大嬸的話讓攝影師聽的雲山霧罩的,正在想大嬸到底在說啥時候,她卻拐了個彎,就走到了通往一座地坑院的洞坡了。攝影師追著大嬸問,你剛說的是啥大吃貨啊?大嬸邊往地坑院裡走邊笑說,俺家的母牛兩天前剛生了頭小牛犢子,你們要是想拍照就下來!說著,大嬸就很快走下洞坡了!

攝影師一行人趕緊跟上大嬸的腳步,順著眼前這條堆滿積雪的坡道,戰戰兢兢的扶著土牆,慢慢 往院子裡走去。

下到地坑院裡,大嬸已經走進了一孔正往外冒著白煙的窯洞裡,她在裡面招呼我們進去坐一會。

窯裡面堆滿了柴禾,煙氣瀰漫,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叔正冒著濃煙在窯後頭的灶臺上燒火呢。大叔熱情地向攝影師打著招呼,他說自己可不是在燒火做飯,而是給剛剛生下來的小吃貨小寶貝燒熱水喝呢。大叔說這幾天正逢下雪,天氣更冷了,自己兩口子每天都要燒熱水、煮熱食把這新生命養的棒棒的,它可是我們全家人又一個希望!

我們跟著大嬸出來到院子裡,她指著那孔掛著門簾的窯洞說,那頭剛生下來的小牛犢和另外幾頭牛就生活在裡面呢。說著,她就往那孔窯洞走去,也讓我們跟她進去看看。

進了窯洞裡,因為掛有門簾,裡面黑乎乎的,倒是很暖和。大嬸拉著了裡面的電燈,攝影師看到窯裡一前一後拴著兩頭牛,還有大嬸說的那頭剛生下才兩天的小牛犢。大嬸說這頭小牛犢就是後面那頭老母牛生的,前面栓的這頭也不大,還不到一歲。大嬸說豫西冬天比較冷,一般冬天都給牛喝的熱水,尤其老母牛剛生產完,還有這頭小牛犢。大小三頭牛每天光熱水就得燒二三百斤,這樣養出來的牛就比較健康,開春後更容易上膘。


大嬸說老伴前些年得了腦梗,導致半身不遂,地裡的活基本上都幹不成。於是自己就和老伴從三年前開始靠養牛為生。大嬸說這座地坑院是婆婆的,和她家的院子緊挨著,公公去世後,婆婆住到窯院頂上的瓦房裡了,這個院子就成了牛圈。 大嬸夫妻倆有一女一兒,女兒前些年遠嫁廣西,已經給大嬸添了兩個外孫女。眼下兒子也到了結婚的年齡,年前放假時從東北還領回個女朋友,大嬸說目前家裡這個情況,想給兒子辦婚事還是有很大困難。

說著話,大嬸走到窯後頭給那頭母牛去添草,她說好的是這頭母牛很爭氣,又給家裡添了頭小牛犢,這可是大喜事。要知道,這頭小牛犢養上三五個月就能賣到上萬塊。兩個月前我倆還賣出去兩頭大牛,掙了4萬塊,加在一起就是5萬塊,等過完年打春後,就讓兒子拿著這5萬塊錢去東北提親。你們看這頭小吃貨生的是時候吧,解決了我家兒子說媳婦的大難題。我們聽了,也都替大叔大嬸高興。

我們和大嬸走出窯洞,大嬸趕緊把窯洞門的門簾放下,捂得嚴嚴實實的,看得出大嬸生怕牛著涼。這可是一家人的寶貝啊,可是不能怠慢啊。


告別大叔大嬸,我們幾個人又小心翼翼的順著洞坡道走出大嬸養牛的地坑院。站在窯院頂抬眼望去一片雪白,在這雪白看似無人的院落裡,卻有著熱氣騰騰的景象,有著新的生命,一家人的希望。朋友們對老兩口的做法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更多百姓圖文故事請點擊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