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創新:企業如何跨越生命週期

產業智能官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清華管理評論 Author 路江湧

清華管理評論

思想引導變革

生態創新:企業如何跨越生命週期

導語

面對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年輕的企業家必須向卓越企業的歷史學習,學習優秀企業家面向未來的思維方式。海爾作為一家有著35年曆史的企業,堅持在家電行業這個看似夕陽產業的領域中探索前行,探索出了一套依託實業基礎、構建生態體系的方法。


文 / 路江湧

海爾的生態創新體系


2015 年9 月 20 日,海爾提出了“人單合一共贏”模式,擴大了自2005年提出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利益攸關方邊界,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物聯網生態圈。海爾生態創新體系架構分為基礎生態圈、小微創業生態圈和用戶體驗迭代生態圈三個層次,海爾通過組織架構的調整將三個層次打通,三個層次之間是資源共享和相互支持的關係,共同構建共創共贏的生態圈,實現滿足物聯網時代用戶即時個性化的需求。海爾提出了“流程零簽字、用戶零距離、體驗零延誤”的“三零”原則,分別對應著海爾生態的戰略層、組織層和用戶層(見圖1)。


生態創新:企業如何跨越生命週期

圖1 海爾的生態創新體系


海爾物聯網創新生態體系的最底層是基礎生態圈,是海爾為實現企業生態化戰略的支撐平臺,包含財務、人力、法務、稅務、IT等傳統職能部門轉化的大共享平臺、採購平臺和小管家平臺等。海爾生態的基礎生態圈包含著各類賦能平臺,這些平臺的主要作用是為海爾生態提供戰略支撐,並通過實現“流程零簽字”降低在海爾生態內創新創業的成本。


在傳統企業中,職能部門往往是業務的“減速帶”和“絆馬索”,效率低也容易出錯。海爾改革了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由原來的線性管理和筒倉結構變為非線性管理和平臺結構,大共享平臺和各產業平臺一起搭建了數據化顯示系統,通過系統對接,保證數據更準確及時、實時顯示,實現了流程零簽字。


海爾生態的中間層是小微創業生態圈,即海爾生態的基本組織架構,主要是由節點小微、小微和鏈群的創新創業單元組成的。截至2019年2月底,海爾生態中包括150個鏈群、776個創業小微和4,595個節點小微。在海爾,小微和鏈群是主體創業單元,通過直面市場和用戶,實現“用戶零距離”,與用戶持續不斷地零距離交互,即時獲取用戶的需求,併為用戶創造最佳體驗。


海爾生態的最上層是用戶體驗迭代生態圈,是海爾生態體系直接與用戶交互的觸點網絡,主要包括COSMOPlat、大順逛、樂家、樂農、研發和海創匯等以用戶交互為主要功能、持續迭代創造用戶最佳體驗的平臺。海爾的觸點網絡通過不斷獲取用戶交互信息,為用戶提供即時的、迭代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用戶“體驗零延誤”。以COSMOPlat為例,它是海爾自主研發的大規模定製平臺,可以使用戶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級等環節,憑藉精準獲取用戶需求、精準生產,進而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大規模定製,COSMOPlat真正實現了用戶個性化定製和體驗零延誤。

三表推進共贏增值,實現生態創新


當前,很多企業都在談論“生態創新”和“企業生命週期”等話題,但很少有企業能像海爾那樣,長期堅持進行戰略、組織和用戶的創新,把熱門話題從概念變成企業的理念,再從理念變成實際行動,通過創新管理模式和工具方法真正能夠實施。


海爾的生態體系體現了戰略、組織和用戶三個層面,且海爾在這三個層面分別有對應的落地工具(見圖2)。戰略層的工具是企業二元表,企業既要實現財務價值,又要實現生態價值;組織層的工具是生態價值表,是生態鏈小微群(鏈群)在實現鏈群生態價值的基礎上,繼續追求鏈群共創價值;用戶層的工具是用戶乘數表,通過小微共創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


生態創新:企業如何跨越生命週期

圖2 三表推進共贏增值,實現生態創新


海爾用來打造創新生態的工具方法體系是“三表推進共贏增值”。所謂共贏增值,指的是海爾通過人單合一共贏的模式,吸引包括用戶、外部創客、其他利益攸關方在內的眾多參與者加入海爾生態體系,共同創造價值並進行增值分享。目前,體現共贏增值原則的“共贏增值表”已經成為海爾進行戰略規劃、組織管理和用戶運營的核心工具。


共贏增值表改變了傳統財務報表“只看數,不看人”的特點,以體現價值共創的企業二元表作為基礎,以體現價值共享的生態價值表作為路徑,以體現價值交互的用戶乘數表作為目標,把人單合一共贏模式落實到海爾生態體系的創建過程中。“三表”——企業二元表、生態價值表、用戶乘數表,三表互為銜接,螺旋上升,結果最終體現為共贏增值表,實現企業財務價值和用戶終身價值的統一(見圖2)。


企業二元表的橫軸是“企業財務價值”,代表著傳統意義上以高增長、高盈利和高份額為目標的財務經營成果。企業二元表縱軸是“鏈群生態價值”,代表著以鏈群為引爆單元的生態體系的主要內容,即包括生態圈、生態收入和生態品牌的“三生體系”。企業二元表中的曲線是一條非線性的指數型曲線,體現了隨著橫軸表示的企業財務價值的上升,縱軸上的鏈群生態價值呈指數級上升的趨勢。從“三高”到“三生”,企業二元表體現了海爾從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到人單合一共贏模式的迭代演進。


生態價值表的橫軸是鏈群生態價值,承接了企業二元表縱軸的三生體系,進一步表明鏈群是引爆三生體系的基本單元。生態價值表的橫軸是鏈群共創價值,這裡的“共創”指明瞭鏈群創造生態價值的路徑是,通過以業務為導向的“創單鏈群”和以用戶為導向的“體驗鏈群”的密切合作,共同創造生態價值。2019年3月,海爾在生態價值表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出了鏈群縱橫生態圖。該圖的橫軸是“創單鏈群”,縱軸是“體驗鏈群”,創單鏈群和體驗鏈群的共創,體現了海爾生態共贏增值的宗旨。


用戶乘數表的橫軸是鏈群共創價值,承接了生態價值表的縱軸,體現了生態價值表和用戶乘數表內在的聯繫。用戶乘數表的縱軸是用戶終身價值,表明了三生體系最終的目標是創造用戶終身價值,把傳統意義上的交易用戶逐步轉化為交互用戶和終身用戶,在創造用戶終身價值的同時,提高單個用戶的價值貢獻。


從圖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企業二元表的縱軸和生態價值表的橫軸銜接,而生態價值表的縱軸和用戶乘數表的橫軸銜接,三表通過彼此間密切的邏輯關係,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共同推進共贏增值表。從企業二元表到生態價值表,再到用戶乘數表,體現了從價值共創到價值共享,再到價值交互的生態價值循環過程。


如前所述,很多企業在談論生態創新和跨越企業生命週期這些熱門話題時,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海爾則通過自身實踐的不斷探索,把這些概念落實到由企業二元表、生態價值表和用戶乘數表組成的戰略推進工具體系中。通過三表的邏輯銜接,層層推進形成了目前海爾最核心的戰略經營報表——共贏增值表。


共贏增值表反映人單合一共贏模式的價值交互、價值共創和價值分享過程,分別對應三生體系的生態圈、生態收入和生態品牌,是海爾三生體系的核心報表。共贏增值表包括六個部分,即用戶資源、利益攸關方、收入、成本、生態價值、邊際收益。


首先,價值交互對應著生態圈,包含用戶資源和利益攸關方兩個一級指標。用戶資源又包含四個子指標:第一,交易用戶,是指生態圈中產生交易的用戶;第二,交互用戶,是指在交易基礎上,與企業產生進一步交互的用戶;第三,終身用戶,是指和企業產生持續交互,為企業產品和服務迭代升級貢獻創意的用戶;第四,單用戶價值貢獻,是指單個用戶產生的價值貢獻。利益攸關方包含兩個子指標:第一,攸關方,是指參與生態圈共創用戶體驗的相關利益攸關方;第二,迭代分享攸關方,是指能夠基於用戶體驗持續迭代服務,並獲得價值分享的資源方。


其次,價值共創對應著生態收入,包含收入和成本兩個一級指標。收入包含兩個子指標:第一,傳統收入,是指企業通過銷售電器、網器等硬件,或提供服務等形成的收入;第二,生態收入,是指企業和利益攸關方在生態圈中滿足用戶體驗和需求所獲得的收入。成本包含兩個子指標:第一,傳統成本,是指企業通過銷售電器、網器等硬件,或提供服務等產生的成本;第二,生態成本,是指企業和利益攸關方在生態圈中滿足用戶體驗和需求所產生的成本。


最後,價值共享對應著生態品牌,包含邊際收益和生態價值兩個一級指標。邊際收益,是指單個新增用戶帶來的收益變化,包含傳統業務邊際收益和生態業務邊際收益兩個子指標。生態價值,是指是整個生態創造的價值總量和價值共享情況,包含兩個子指標:第一,生態利潤,是指生態收入和生態成本的差額,體現了生態體系創造的價值總額;第二,增值分享,是利益攸關方獲得生態價值的途徑,參加分享的攸關方,包括創客、用戶、資本方和其他攸關方,都可以參與分享。

關於作者 | 路江湧:北京大學教授,《共演戰略》作者

文章來源 | 原文刊登於《清華管理評論》2019年11月刊,內容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