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去醫院看病,怕醫生多開藥多開檢查,對此你怎麼看?

偶遇美好時光


這是現實問題,大家都知道但是卻無法避免的。生病就要看病,看病又擔心過度醫療,所以,作為患者是很矛盾的。

這個問題目前是無法解決的,除非國家出臺合理的醫療制度,否則短期內會一直這樣的。如果患者患有急性病,可以去醫院就診,如果是慢性病,那最好還是老中醫比較靠譜。


一服堂中醫


怕也沒用,防不勝防。我遇到不是一次了,大到全國文明的三甲醫院比如安貞醫院,積水潭醫院,小到可以醫保的民辦醫院比如京北醫院,有的醫生一開藥就開一大堆,有很多根本沒用,現在我家兩年前的藥還有很多,有貴的不給開便宜的,能開多少開多少。從我就診的經歷得出結論,醫患矛盾真是雙方都有責任。現在一邊倒地譴責患者一方,還給冠以醫鬧,為什麼不好好挖掘一下背後的原因呢。


用戶4056077644202


病是怎樣來的不明因數,我幾十歲人從沒見過醫生的,現在一病就連續來,特別去年至今病情反反復復,到醫院治癒好了,跟住沒多久又來,真的百病侵身,如果沒今天的醫學發達我早就怕死了,所以我有病無病我都很尊重醫生!


N娜2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醫生多開檢查,一個是醫生多開藥,現分開來說明。

一,醫生多開檢查的問題,普遍存在

確實有必要多開單嗎,還是為了多收費?主要是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沒有制定統一的檢查標準,什麼叫多開檢查,什麼叫少開檢查,標準在哪裡?是誰說了算,完全憑醫生意見,很多醫生多開檢查,重複檢查,造成就醫費用節節上升。

這個主要還是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問題,既然這個問題存在很多年了,而且已經產生很多社會負面影響,為什麼不出臺各種疾病的檢查方案和統一檢查標準呢,並公示出來,不就有標準了嗎,如果有了標準方案和整體檢查費用標準,患者付費心理有底,花錢也就更容易接受,否則患者怎麼也是會有被敲詐的感覺。

至於有些人認為,多開檢查單現象是醫生為自我保護,避免醫患糾紛,那麼既然是醫院為了規避風險,那麼這個多出來的檢查費用和風險為什麼要完全由患者來承擔費用,這是什麼道理。

多開檢查單到底對患者有什麼好處,患病診斷準確率上升了嗎?患病治癒率有提高嗎?就醫費用有減少嗎?如果這些都沒有,多檢查就純屬毫無意義。

二,多開藥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實質跟多開檢查是一樣的,多開藥的問題更嚴重,有時不但是謀財,更是可能會害命。

提倡醫藥分離,醫生收入不與開藥掛鉤,但是實踐中能做到的醫院很少,醫生如果在看病過程中存在不該有的私心雜念,為了自己能獲得高額的經濟利益,就會損害患者的利益,就只能給病人多開藥,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國家財政負擔

這主要還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要改變這些狀況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江湖草澤


如果你生了病,就到醫院找醫生,是看內科,就找內科醫生,要看外科就找外科醫生,看內科就要抽血化驗,照個B超,有必要照一個CT,大約將近一千元左右,這些醫生不會做手腳,患者可以放心,就說給你開藥三四百元也合情合理,你如果住院,厭藥這貴那貴,醫生給你一天吊幾瓶營養水算了,不搞真藥你也好不了。左難右難,治病還是要化錢,醫生大多數還是好醫生,有個別醫生還是有問題的,比喻私自提高藥價,私自提高手術器械,走私藥品天價賣給患者。這些事老百姓也知道,希望有些醫生注意醫德,不要昧良心嫌老百姓的錢,總之醫生和患者要互相理解,幹醫生這一項也很累,莫問一點小事就找醫生麻煩,有人還打罵醫生,這是不行的,也是不理智的行為,也要尊重醫生的工作。


大海和雲


其實這都是不良媒體炒作的結果。首先,醫院對藥品已不加價,比藥店買藥還便宜,既然如此,藥開的再多,對醫院無好處,醫生也不會提成;其次,現在衛健委、醫院都要考核門診醫生的平均處方費用,超過規定要扣績效工資;第三,醫生開檢查再多,醫生也提不了一分錢,沒有利益驅動,醫生也沒有理由多開檢查;第四,醫生看病,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醫生必須要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輔助檢查(包括化驗、CT、B超、心電圖、磁共振等),才能得到正確診斷。以老百姓常說的“感冒”為例,病人以發燒、咳嗽、流清鼻涕、頭痛就醫,憑感覺,病人多半是“感冒”,但醫生考慮事情更多,查血常規,看看是否合併細菌感染,如有細菌感染,就要加用抗生素,如沒有感染,吃點普通感冒藥就行了;還可能要查CT或照胸片,看看有沒有合併肺炎,如有肺部感染,嚴重的可能要住院,甚至危及生命;頭痛也可能合併高血壓,甚至腦梗塞、腦血管疾病等,醫生也要考慮進去。可見一些檢查、化驗是必須的。希望大家正確理解醫生治病的過程,不要相信一些居心不良人的險惡用心,惡意挑撥醫患關係。


河水兮兮


去醫院看病,患者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一切都得聽醫生的擺佈。醫生說啥就幹啥,那怕明知是無用多餘的檢查或價格高效果並不好的藥,多餘一句話都不敢說,生怕醫生不滿,不好好看病。因此,人們對醫院存在畏懼心理。輕意不去醫院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心理。


浩瀚618


舉個例子吧,腿部浮腫。引起腿部浮腫的可能病因包括:腎病、肝病、心衰、下肢動脈栓塞,單靠肉眼和詢問,很難準確判斷病因。所以醫生才會開檢查,查血、查肝、查腎、查血糖、查B超等等,才能非常準確地判斷腿部浮腫的病因,才能判斷有沒有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都判斷清楚,才能對症用藥和治療。


HBTV健康有話說


醫院看病我還是懷念兒時的哪些老中醫,他們是以把脈問診為主,掛號費也就是那麼"5分"."1角"中藥就開那麼三帖.五帖,病癒藥止,前後也就是花那麼一元五角或兩三元之多。

現在看病,醫院更多的是以謀利為主,記得我有位親戚只是腸胃問題,最後繞著一圈,還要做什麼CT檢查,本來幾十塊錢就可以看好的病,最後花了大幾千的錢。所以中國有句順口溜:只要上醫院總是要花很多錢。即使是有醫保,個人承擔的比例也不少。所以患者上醫院就怕做很多的檢查,即使患者告訴醫生,驗血驗尿.B超檢測我前二個月在某醫院已經做過,醫生會說,他們的檢查不適用你現在的病情?難道真的是如此嗎?所以讓患者感到懷疑?有的患者看的是感冒,非得要增加一些營養品,說這是增強免疫力的藥品,所以患者也就擔心醫生多開藥。

醫患之間的矛盾,看似簡單,其實還是有一定根源的,其根源在於相互之間那種信任度降低了……


鄭乙生3775821518


一些人的耽心不無道理。的確有個別醫生給你頻繁檢查,大藥方,什麼人參黨參的招乎,什麼貴開什麼。也難說,醫院有這個制度,多開藥多檢查多收費可能就是提提成多,利益驅動。再說了,醫院也是小社會,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社會上有什麼思想思潮醫院裡也同樣存在,很正常。我們也應該看到,絕大多數醫生還是站在患者角度,遵守職業操守,一心為患者服務的。

這些問題要解決,一是改變經營思路,二是全社會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總之不能急,事情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