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說說大家家鄉的美食都是什麼?最喜歡的一道美食又是什麼?

趙家大丫頭


我的老家在連雲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老家的特產非常多,多數的美食都跟海鮮有關係,雖然離開老家這麼多年,但是小時候吃過的美食還是記憶很深刻,簡單給大家介紹幾個我認為比較有特色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幾樣:

1.蝦婆

蝦婆是連雲港海鮮的一大特色,作為連雲港人應該都知道這個海產品,長的有點奇怪,甚至有點嚇人,又像螳螂又像蝦,但是吃起來卻是非常的鮮美,蝦婆個大肉多,一般脖子下面帶“王”字的為雌蝦婆,特別是雌蝦婆帶黃的時候,吃起來特別地道,蝦婆可以和雞蛋一起烙餅,叫蝦婆餅,也可以炒菜或做湯。

2.文蛤

其實連雲港本地人不叫它們文蛤,一般稱之為蜆子。蜆子屬貝殼類海產品,富含蛋白質,對保護肝臟大有好處,還能降低血膽固醇,清蒸或紅燒都是不錯的選擇,並且價格不貴非常實惠。以前家裡每次來客人基本都少不了這道菜。

3.沙光魚

沙光魚也是連雲港魚類海產品代表性的特產之一,這個魚長相也很奇特,虎頭虎腦,獨特的大嘴,專吃小魚小蝦,長得塊,產量高。沙光魚肉細味美,既可紅燒,又可做湯。現在每次回來家,幾乎都會吃到這個菜,營養價值很高。

4.涼粉

海鮮就簡單例舉幾個,下面來點接地氣的——涼粉。連雲港的涼粉種類很多,有豌豆粉,水粉,地瓜粉,黃粉等等。特別是黃粉,爽口清香味濃。經常有專門做涼粉的大媽走街串巷的叫賣,也可以趕集的時候在街上買。涼粉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油煎,也可以用辣椒炒,還可以涼拌著吃。我們家的習慣,一般地瓜粉有辣椒炒,要多放油,炒出來外面很脆,裡面很粘,特別酸爽。黃粉一般切塊,水粉一般用專門的工具做成條狀,然後拌著生抽,大蒜或青椒,直接入口。

5.尖椒小魚卷煎餅

小魚卷煎餅,其實是兩樣特產,因為它們是最佳搭配,所以乾脆整合在一起介紹了。一般小魚要選那種特別小大約3-5公分長,尖椒一定要是特別辣的那種,放在一起炒,也可以炒小河蝦,相信很多蘇北人都吃過,並且特別喜歡,因為特別下飯。煎餅根據製作麵粉的不同也可以分為很多種,最常見的當然就是小麥麵粉的,有手工的有機器的,我們小時候吃到最多的就是媽媽手工做到煎餅,現在很少有人做了,取而代之的基本都是機器煎餅。

當然,連雲港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黃鯽魚,娃娃魚(山芋粉做的小吃),花果山鳳鵝,老豆腐腦,豆丹,朝牌餅,饊子等等。以上說的也都是最具特色的,我個人最喜歡吃最難忘的應該是涼粉(當然是我們老家獨有的黃粉跟地瓜粉),還有尖椒小魚卷煎餅。

也希望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去我的家鄉,吃美食看大海遊花果山,連雲港歡迎您們。


Hi伏先森Vlog


我是一位來自江西萍鄉的妹紙,我的家鄉美食特色以辣為主,我們是無辣不歡的。

所以最出名的一個美食小吃是,花蝴蝶辣條。

1,花蝴蝶,豆皮做出來的辣條,超級美味。這個還刊登了報紙,在家鄉那邊超多分店!

2,萍鄉炒粉,說不出它為什麼特別,但是就是吃了一次就無法忘懷的美食,萍鄉每一家餐飲店都可以吃到,這個是萍鄉的特色。

3,萍鄉擦菜,這個叫法估計只有萍鄉人才懂,這個就跟我們日常吃的酸菜差不多,但是這個不是酸的,一般自己醃製,超級好吃和下飯啊!😋

4,萍鄉洋辣椒,我們叫洋辣椒,普通話是秋葵,我們那邊都自己栽種的,超級美味可口,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蔬菜了。

5,萍鄉臘肉,臘肉雖然說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我還是最愛吃老家的臘肉,很香,自己用烤火熏製,現在也有直接曬制的,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會做,平時也不一定吃的到。

6,萍鄉酸棗糕,酸酸甜甜,很開胃,好吃到不行。

7,壓軸菜,萍鄉小炒肉,絕不是一般小炒肉能媲美的,我這個不愛吃肉的人,都欲罷不能。

萍鄉著名景區,武功山風景區,歡迎大家去我家鄉旅遊,品嚐我家鄉的美食!









愛分享的思思


我的家鄉在全國第四大島,小時候就經常在海邊玩,所謂靠海吃海,全國有名的舟山漁港大排檔就在我們那裡,當然我們本地人很少去吃那裡的,都是宰全國遊客的,我重點介紹一一下我們當地排名前三的美食

1.海鮮米麵(也可以加年糕)我們的米麵是用用米粉做成的

湯頭一般是用雞🐔架子和筒子骨熬製,海鮮就多了去了,反正就是定製標價,海里活的有的都可以放,新鮮保持食材原味是我們一貫的標準

2.生煎包

這個就要重點推薦一下了!我有過半個中國,憑心而論,其他地方吃不到這麼好吃的生煎包,什麼全國老店呀都不行,我們那裡的奇觀是-整個島只有兩家在做,因為我們當地人很懶,早上從6點做到9點半收工,但是這段時間永遠排隊,二十多年除了地方搬過,價格變過,味道和人都沒有變過,做法跟其他城市的區別就是餡料中有包裹特製豬皮凍,配湯是紫菜湯消除油膩感,水煎包和油煎包的融合,一次翻鍋保持整體的新鮮度和成熟度,整個火候烹調過程都是是手工和長年經驗所得

3.餛飩

這個從我小時候出生就有了,快40年了,特點是皮薄入口即化,肉極少新鮮人工燉泥,具體做法保密,有興趣的回覆我我告訴你店名和秘方,本來我自己想開店的,哈哈,所以就不配圖了,這個配大餅油條是最好吃的,沒有之一




抵禦人性的弱點


我的家鄉是陝西西安,麵食為主,也有很多小吃,陝西人純樸善良,小吃特別有特色,下來我簡單介紹下
甄糕,用芸豆,紅棗,糯米制成,甜糯綿軟,回味無窮,喜歡甜食的不容錯過蛋菜夾饃,比較重口味吧,有的人不喜歡,喜歡的人喜歡的不得了,餅子加花生,鹹蛋黃,煎蛋🍳,醬菜,還有秘製辣醬,味道特別有層次感,吃一個特別管飽,


滷汁涼粉,超級重口味,涼粉上裡泡著饃,澆上滷汁,芥末,醋蒜汁,辣椒,別有一番風味,吃的時候一層一層的吃,不能趴,不能攪拌,我反正吃不慣,我妹超級喜歡,黑暗料理
胡辣湯,陝西的胡辣湯裡面是肉丸,河南的事肉片,各有千秋,配菜有包菜,胡蘿蔔,土豆,西葫蘆,牛肉丸,豆角,每隔一段時間就想的不得了


圖圖的一家


不知道河南的老鄉有多少吃過豌豆黃的,軟軟的甜甜的,吃豌豆黃的季節應該就是快收麥子的時候,和媽媽去趕小滿會,媽媽都會給我們買上一大塊,讓吃個夠

出來外面好多年了,已經好久沒有吃到過家鄉的豌豆黃,前幾天去市醫院看一位朋友,在醫院門口看見一個推車上面好像是豌豆黃,問了問說是栗子糕,外觀和豌豆黃一模一樣,老闆說特別好吃,想著買點嚐嚐,當時說的多少錢一兩我忘記了,反正挺貴買了一塊65塊錢,等回家切開一嘗媽呀!黑心的老闆,哪是栗子糕,一點栗子味都沒有,就是澱粉做的,又硬又難吃😓

好懷念小時候,那時候的快樂即簡單又滿足


豐色福


我是河南的,小時候的記憶長大越來越清晰。特別是好吃的。

1、炎炎夏日,來一碗媽媽的手擀麵,配上蒜泥。簡直不要太過癮。

2、調涼粉,豌豆涼粉。每次村子裡唱戲都必吃調涼粉。

3、胡辣湯+水煎包,標配。或者加點兒油饃頭兒。

4、媽媽做的手擀蒸麵條,自己始終做不出媽媽的味道。

5、燒餅,現在春節回媽家每次都讓爸爸給買燒餅。別的地方買不到那種味道。

5、土豆粉,記得老家最出名的是姐弟兩土豆粉。冬天吃一碗,暖和又舒服。

6、河南熱乾麵,面里加綠豆芽或者韭菜或者菠菜。味道槓槓的,個人還是喜歡河南版的熱乾麵,不太乾,不油膩。

如今在外工作,嫁到外地,想再吃到這些,很難很難了。


胖蔡在深圳


要說美食,在我們家鄉河南――方城,舉不勝舉,有涼皮,胡辣湯,滷肉火燒等,但是,

有一道美食名揚全國,那就是方城燴麵。

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美食。以優質的高筋小麥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等多種配菜,面坯經師傅上下左右拉長拉薄,撕扯成寬麵條狀,用嫩羊肉,羊骨加當歸、肉桂等七八種中藥熬湯,用湯煮麵,最後放上海帶絲,豆腐絲,香菜,辣椒油等,味道鮮美,湯好麵筋,柔軟光滑,開胃提神,經濟實惠,營養豐富。真真是面中極品!

難怪走到哪裡,都有“河南燴麵”的招牌。

方城燴麵,真中!👍





希望的田野上801


藉著這個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特色美食——芋餃。估計大家對這個美食都很陌生,因為它起源於一個山區小地方,在當地,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包起芋餃,雖然製作芋餃的工藝流程既費時又複雜,但是它還能一直被傳承,足以見它的美味了。而且芋餃的吃法也有多種,可以醬油香菜拌著吃,炒酸辣白菜芋餃,高湯芋餃,每一種吃法都是經典,美味不可言傳。

一、煮芋仔。小芋仔連皮洗淨,下高壓鍋煮熟煮爛,然後剝皮放入大盆中,用木錘把芋子搗爛成泥,放在一旁等它涼下來。

二、做芋餃皮。芋泥涼下後往裡面加入正宗的地瓜粉和著,一邊和著,一邊加入地瓜粉,在這過程中加入少許的鹽,和成碗型的芋餃皮。

三、包芋餃。接下來就是包芋餃了(芋餃餡是用新鮮豬大腿肉+水+小蘇打+調味鹽巴用絞肉機絞成的肉泥,早期純手工的都是用木錘捶打出來的,好懷念啊😚,現在人都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手工慢慢錘打),捏出三個角,就成芋餃了。










堅持平凡的力量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我是黑龍江人,要說家鄉的美食,那真是多了去了,給大家推薦幾個有代表性,而且確實好吃的:

1. 殺豬菜。主要食材有酸菜、五花肉、血腸,調料主要為花椒、大料、十三香等,小時候這道菜只有在過年殺豬的時候才能吃到,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時在飯店也都能點到。酸菜特有的酸性能中和豬肉的油膩,一定要燉的時間夠火候,使各種食材的特性最大程度的散發出來;肉以農家自養的一年左右的豬最好

2. 地三鮮。食材為土豆、辣椒、茄子,先過一遍油,用糖、醋、醬油、澱粉調汁兒,蔥薑蒜爆鍋,濃油赤醬,香氣撲鼻

3. 小雞燉蘑菇。這道菜最好是用農家自養的一年散養雞,那種菜市場隨便買的速成雞肯定味道打折;蘑菇用我們東北的榛蘑,還可以搭配土豆粉條。雞肉美味,蘑菇提鮮,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餚

如果硬要選一樣最愛的,我最愛殺豬菜😍

最後給家鄉打個廣告:大美黑龍江,歡迎您的到來!





影姐姐的美麗小生活


我的家鄉在樂山。家鄉的美食有黃雞肉,蒸籠兒牛肉,雞絲豆腐腦,葉兒耙。最喜歡雞絲豆腐腦,材料有嫩豆花,澱粉,粉絲,香菜,大頭菜,油酥黃豆,豆油,醋,雞絲,花椒麵,高湯,高湯裡有雞湯和骨頭湯混合調製,蔥。燉制高湯,用雞肉和筒子骨混合燉制,然後將高湯倒入另外一個鍋裡,加澱粉調製成粘稠狀。燙粉絲,用紅苕粉,入沸水燙一下,盛入碗中。取適量嫩豆花在粘稠狀的高湯中燙熱,,與湯汁一併盛入裝粉絲碗中。仔雞的胸脯肉煮熟撕成雞絲,黃豆泡發做成油酥黃豆,香菜切碎,大頭菜切丁。在豆腐腦碗里根據各人口味調入醬油,醋,油辣椒,大頭菜丁,雞絲,香菜,蔥等調料,如果配上牛肉夾餅,就更美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