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黃金坑”顯現?近200億北向資金進場抄底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以及2020年春節期間外圍市場普跌,2月3日,滬指下跌了7.72%。

面對這樣的市場情況,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自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不過,有一股資金似乎不受外界的干擾,仍然按部就班地執行著自己的交易計劃——北向資金2月3日以近200億元的規模抄底A股,資金量之大,排到了歷史第二位。

“股神”巴菲特說過:“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這句話在目前看來非常應景。因為就2月3日的A股市場情況來看,還能被外資猛烈抄底的公司,應該說是有“真功夫”的核心資產吧,北向資金敢於在當下介入,也許正是巴菲特眼中勇敢的“弄潮兒”。

史上第二大單日資金量抄底

2月3日上午一開盤,滬指就如預期一樣跳空低開,而在整日的成交中,其波動並不大,全天滬指下跌7.72%,深證成指下跌8.45%。從板塊來看,除了醫療醫藥板塊下跌較少外,其他板塊都下跌較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月3日上午一開盤,外資就一直在通過滬深股通持續買入A股,全天的資金淨流入達到了181.91億元人民幣,其中滬市淨流入135.92億元,深市淨流入45.99億元。此單日淨流入的資金量從歷史上看就很大,自2014年底滬港通開通以來,除了2019年11月26日北向資金淨流入達到214.3億元人民幣外,2020年2月3日的北向資金淨流入排到了歷史第二位。

最讓人關注的是,在整體行情不好、個股普跌的情況下,到底是誰得到了外資的青睞而被他們抄底?

從2月3日的外資抄底情況來看,淨買入最多的其實還是那些老面孔,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格力電器、寧德時代和洋河股份。可以看到,這些個股其實還是以往外資偏愛交易的個股,這些個股幾乎是各個行業的龍頭。

對此市場現狀,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向記者表示:“經濟週期有其固有規律,疫情等外部變量導致的衝擊只會影響節奏,不會改變方向。這種恐慌導致的系統性衝擊往往就是長期的好買點。最大的不確定來自行業,有可能會改變部分行業的估值邏輯。不過,行業的洗牌,受益者通常就是行業龍頭。這一點和近兩年集中度提升、龍頭受益的基本面趨勢是一致的。”

機構:這時沒必要過分恐慌

面對2月3日的股市下跌,有人賣出避險,有人兇猛抄底,到底該怎樣看待目前的市況?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盤調整後的市場定價已經較充分地反映了疫情衝擊,這個時候過分恐慌沒有必要。當然疫情發展還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中長期影響目前很難準確評估。”

袁華明還表示:“當前疫情對於旅遊、餐飲、酒店、零售、影視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衝擊比較大,房地產、汽車、大家電等非必需消費品行業的短期需求也會受到抑制。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且對企業投資意願和居民消費意願產生衝擊的話,對於中國經濟和股市的衝擊會趨於長期化。如果是長線資金且所持品種是基本面相對突出、估值也不高的核心資產的話,在市場定價已有調整背景下,投資者可以觀察疫情的中長期影響,再來決定減倉或者是調倉操作。未來一段時間高估值的題材股、概念股或者是業績爆雷股的壓力或許會比較大,建議酌機離場觀望。”

正道興達投資基金經理韓明有也指出,2020年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出現了預期的下跌,目前對於倉位輕和有經驗的投資者可部分倉位抄底,對於普通投資者、經驗少和選股能力弱的投資者適合選擇觀望。如果選擇抄底,建議選擇業績高增長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板塊買入。

夏風光也指出,此次疫情的衝擊,首先就是體現在情緒面上,通過短期殺跌,釋放已經比較充分,反彈隨時會出現,但對經濟的衝擊還不明朗,後面還會有反覆。2700點可能就是短期低點,中期支撐位在2500點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