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險的人為什麼一個個都瘋狂的給自己投保?

趣說華夏


保險是一個比較不受歡迎的行業,一般的保險銷售員推銷的時候都會比較遭人煩,一般人也不會隨便的和別人購買保險,都是和自己熟悉的人購買,或者是熟悉的人推薦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保險銷售在推銷的時候,他們自己都說給自己也買了一份,當然這些保險銷售也真的買了好幾份保險,為什麼他們會瘋狂的給自己投保?下面就來說一說其中的原因吧!

(保險圖片)

第一、有一些保險銷售是為了業績,他們心裡想反正買這些保險也不會吃虧,而且推銷保險也不好做,這個月又沒有業績了,不如就先給自己投保,這樣還能拿到提成,不少保險銷售都有這樣的想法。

第二、想要讓客戶相信,你就必須自己相信,這是保險公司都喜歡對員工說的話,保險公司對員工說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賣的保險,怎麼讓客戶相信呢?所以不少保險銷售就給自己投保。

第三、為什麼保險公司會瘋狂招人,其實這些招來的員工一方面就是客戶,不僅是公司的銷售,還是公司的客戶,所以公司也會建議員工自己買幾份保險。

為什麼那些保險銷售員都會說他所賣的保險理財產品他自己都買了,大家知道真相了心裡怎麼想的呢?是覺得受到欺騙還是覺得保險行業的不容易?保險其實是一種人身財產投資,比如養老保險之類的,都是比較熱門的保險項目,大家的生活也離不開保險。這就是為什麼保險銷售員願意為自己購買多份保險的原因。


幷州阿健


本人泰康人壽代理人,但在沒有進入保險公司之前我已經買了五份保單給家人也每人買了兩份,為的就是給一家人一個安全防彈衣,這還要從我二十歲的時候說起,我媽媽和我家樓下阿姨一年生的病但我媽媽2000年時候花了6.38完後走了,但我樓下阿姨家人是做空調生意的在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保險為何物的時候在阿姨病逝後理賠18萬,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對保險感覺好奇了,再後來我上班有錢後不斷給自己和家人都買保險,後來根據我的家庭收入越來越高就不斷增加保額,保險其實不是為別人絕對是對家庭負責的一種表現。




燕子說保險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天天諮詢了一位資深的廣東保險業務員,得到以下回復:



一、為業績保單(剁手式保單):眾所周知的是保險業務員是靠拉客戶,接單子,賣產品評級審核,審核每隔一時間段就要有硬性任務量,如果打不成,便是降級,罰錢,影響前途。就像小時候老師讓班長,必須今天抓出兩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來,如果抓不到,就一起受罰。

為了防止受罰,業務員們有時候就會自行購買保險,或者為親人購買從而強行達到任務量,這就導致了做保險行業的很多人人有大量的保險。



二、當然是拉客戶用呀:當你向客戶推薦自己的產品時,客戶有疑慮的時候,你拿出一大疊保險單說,您看,這是我投的,這是給我爸媽投的,這是給我孩子以及七大姑八大姨投的,如果坑您那肯定就是坑自己呀。這不失為一種拉客戶的營銷方式呀。


三:保險確實人人都需要:做保險的一定懂保險,他們會甄選出優質的保險產品,為自己及家人都買上一份保障,這也是人之常情。許多人不買保險的原因是保險業前些年的一些醜聞及不透明,不敢相信業務員的話,自身對保險業不是完全瞭解所以不放心,但保險行業裡面的人是懂行的呀,有好的東西,肯定是會買的呀。



在此也希望大家可以買到真正用得上的保險,不受一些無良保險推銷員的蠱惑,花掉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尤其是多關注自己家中的爺爺奶奶們,讓善良單純的老年人不要被人利用,祝大家平安~


首席投資官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不少做保險的人拼命的給自己投保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是:怕。

由於職業的原因,做保險的人經常會接觸到那些遭遇人生風險,弄得家徒四壁,甚至家破人亡的事情。所以,做保險的人會覺得害怕,害怕自己會遇到那鬼神難測的風險。就像老司機,開車時間越久,就越不敢開快車,因為他看多了開快車的後果。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客戶,姓盧,自己是做乾貨生意的,做了快二十年,生意很好,為很多家大飯店直供乾貨。他妻子也漂亮賢惠,妻子守店,老公開著自己的五菱麵包送貨。

兩夫妻有個兒子,17歲了,帥氣挺拔,在江西省雜技團練雜技,經常出國表演,一家人日子過得別提多滋潤了。遺憾的是,他是一個鐵桿抗保分子,就是不肯買保險,連聊都不願意聊。

然而好景不長,05年的時候,我在街上遇到盧老闆的妻子,打過招呼之後,我真的吃了一驚。原來保養得非常好的一頭長髮,盡然有一半都斑白了,原來保養得非常好的皮膚也鬆弛下來,露出很深的魚尾紋和法令紋。眉頭間顯露出苦紋,總之給人一種很衰的樣子。

一問之下,盧老闆的妻子忍不住潸然淚下。原來,兒子在訓練的時候傷了脊柱,直接導致癱瘓。這就夠讓人抓狂了。而盧老闆去年因肚子疼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肝癌晚期。

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她為了救盧老闆不顧一切的往醫院裡砸錢,幾十年的積蓄,很快就打了水漂,她不得已把乾貨店給盤了出去,瘋狂往醫院砸錢,然而盧老闆還是在05年的年初去世了。

現在就她守著一個癱瘓的兒子,雜技團雖然賠了一筆錢,但是想著未來的漫漫長路,這些錢讓她完全沒有安全感,她感到非常絕望。。。將來她死了,她的兒子怎麼辦?我絕對相信,在生活裡,像盧老闆一家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少。

國家衛生部門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每年得癌症去世的人約300萬左右,心腦血管疾病去世的人約320左右。

第二是:想讓自己的家庭越來越富足。

買保險可以讓人們在遭遇人生風險的時候,給予人們經濟上的補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保險可以幫助人們規避人生風險,保住我們辛苦賺來的血汗錢。

我們一家就買了不少保險。其實保險是家裡的一種理財方式,而且是最為穩妥的一種理財方式。我們夫妻倆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時也都挺忙的,也嘗試投資過股票和入股過一些生意,但是都賠得很慘——我們不懂,也沒有時間。所以不敢亂投資了,錢放銀行錢又會不停貶值。乾脆有錢就買保險。

我們就一個女兒,我們夫妻倆買的保險,在我們將來死後,保險公司會賠一筆錢給女兒,而且這筆錢是免稅的。所以,我愛人經常會說,現在多買一份,就意味著將來為女兒多減輕一份壓力。

別看我們銀行裡沒啥存款,但是我們的身價還是可以的,這其實就是家庭的資產,偷不走,搶不走,安全的很。

況且,以我們夫妻名義給女兒買的保險,是她毫無爭議的婚前資產,將來她萬一遭遇了婚姻風險,這筆錢也不用參與共同財產而進行分割。

等她老了,還有一筆養老金等著她,她混的好,猶如錦上添花,混得不好,也可以幫她安身立命。我很難想象得出,還有什麼禮物能比一份保險更能體現父母的愛心。

份保險,可以讓我們在生活裡,進可攻退可守,守住我們家庭生活品質的底線。所以,為什麼不趁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為自己多準備一點兒呢?

我是野豬,希望回答可以幫到你!


險道求生的野豬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估計好多人要開噴了,什麼保險都是坑人,把人招進來都是為了坑代理人背後的保單。


我做保險也有10年了,買過的保單也有十多張,客觀地解析了裡面的原因。


一、發自內心的認同和購買


存在即合理!首先,保險本身就是金融產品,有它的屬性,就有它的功用。


我給自己買的就很簡單,純粹是因為我需要。我的第一張保單是1600多塊,5萬保額的重疾險,那個時候26歲,窮啊,一個月才幾千塊錢,買不起更大的保單。


但是,又覺得保險很重要,當時就覺得,萬一自己得個癌症、尿毒症等啥之類的,除了社保,好歹有個5萬塊錢傍身。


後來,收入上去了,又有了小孩,就開始給自己和小孩買。


再後來,有一些萬能險收益還不錯,又買了一些。


二、為了購買產品而加入保險公司


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就是客戶想買保險,讓後代理人告訴他,既然要買不如在保險公司掛個工號,買在自己身上,既學到保險知識,又拿到佣金,好的時候還可以拿方案。


客戶一聽,這個挺好,反正掛個工號也沒什麼成本,就來保險公司上崗,買了一些保險。


這個時候,大部分客戶拿完佣金都會脫落,但還有一部分客戶成為代理人後,覺得保險真心不錯,後來陸續加保,或者開發自己身邊客戶。


三、為了階段目標,不得不買


保險公司的業績節奏是非常緊湊的,經常都有營銷節點和方案,有的時候還有季度的基本法考核。


這個時候,很多代理人一般都是先全力衝刺,到最後還差一點業績的時候,實在沒有客戶,就通過自保件了衝量了。


我記得有一次衝刺季度考核,有個代理人只差幾千塊錢,但是公司明確規定自保件不能算,就給我們送了幾張保單,每張一兩千,全部這個業務員出錢。


四、保險產品有些功能屬性不可替代


一般來說,強迫代理人自保,這樣的公司和團隊都走不遠,真正能夠讓代理人瘋狂加保,還是緣於保險的一些功用。


我在這個行業10年,看到了這個行業產品的日新月異,不斷創新變化,不斷貼近市場和我們生活需要。


正因為如此,這個行業才能堅持幾百年,不斷壯大。


七舅老爺的保險匯


做保險的人自己買保險可以便宜,能扣除她的業務提成(20%――40%),花少量的錢得到跟別人一樣的保障,這也算是投資,並且收益是最大化的,何樂而不為?

我家兒子從沒出生,做保險的就開始跑斷腿,親戚、朋友、同事、親戚的親戚的、朋友的朋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什麼套近乎的都來了,送禮的送禮,吃的用的,小孩子用的強生套裝、孕期保健品、被子、銀幣……啥招數都有。

結果買了三份不同公司的保險,大概一萬多一年。其中有一份,業務員換了三、五個,我們家覺得“不安全因素多”,想退保,結果公司說退保“六千七百多隻能退到兩千多,其它都是業務員提成”。

還有就是現在的保險公司拉下線,就是類似“收徒弟”,新業務員入門要達到業績才能入行。沒辦法,只能從身邊的人入手,達到業績再說。划算是划算的,扣除業務費可以省好多錢!

還有就是現在的保險針對社會現狀推出的險種很吸引人,重大疾病、駕乘險、寵物意外險、防癌險……生活壓力這麼大,疾病這麼多,提前打算還是有必要的,防患於未然嘛!


太后老佛爺的少女心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早幾年一定會有人第一個想到的答案是,“刷單”,也就是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自己買保險,但這顯然是不太靠譜的,一個人的工資也刷不出來那麼多有待完成的業績,聊勝於無罷了。

但是當近年來,保險的認知在消費者心中逐漸清晰,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超高淨值消費者,對於在財富配置的過程中,越來越明白了保險的意義之後,其實答案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最瞭解保險功效的,顯然是做保險的人,所以,基於對產品的理解和信任,做保險的人開始大量的購入適宜的保險產品,不僅包含人壽險、意外險等等,也有一些為子女教育和養老而設定的投資型保險產品。

事實上,也不止做保險的業內人士,對保險的效力認識深刻,極力推廣,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如果我辦得到,我一定把‘保險’這兩個字寫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每一個公務員的手冊上,以及每個公司的章程上。因為我深信通過保險,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公務員,每一個團體,只要付出微小的代價,就可以免遭萬劫不復的代價。”


家族企業雜誌


整個保險業的套路。

你會發現保險行業經常招人,而且是常年累月的不斷的招人。按道理來說,這種規模的招人,保險行業的人員早就飽和了,但是保險業卻一直非常缺人。

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保險行業招的人主要是業務員,都有非常高的業績考核壓力,而且大多沒有底薪或者只有很低的底薪,工資跟業務高度掛鉤。這種情況下業務員自然而然的選擇給自己投保來提高業績,同時會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來買保險,但一旦自己和親朋好友都投保了,接下來的業績就變得更加難做了,可能再做個幾個月,整天學習、跑業務,到頭來卻發現配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各種路費差旅費,卻沒有工資或很少工資,自然也沒有底氣堅持下去,只好辭職了。

這個對保險公司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他們不過繼續招人就是了,用各種宣講給你打雞血,樹立行業成功的標榜,幫你規劃美好的藍圖。


rockyrocket


。。。。。。

其實不然。假像而已。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拉客戶。他們工作比較自由。隨時上下班。也可以隨時請你喝杯咖啡讓你瞭解下保險。。。禮拜六有空請你聽聽課。分享下他們的高層或者領導的成功經驗。。又或者你如果幫他拉多少多少客戶。可以申請夏威夷或者巴里島7日遊。。。等等等等。套路太多。主要客源的是親朋好友的親朋好友。關係不太近又不遠的那種。這樣給客戶的感覺有熟人介紹總放心些。客戶來了想給別人不上當的感覺當然除了笑臉相迎還要告訴客戶你看我全家還有親戚都買了。

然後給你舉例子誰誰家二舅家女婿上個月咋咋了。然後多虧了有買保險。報銷了20多萬。又是誰誰家大姑家兒媳婦家兄弟。家裡老有錢了。有車有房。去年建議他給家人買份保險。結果不聽。上個月他老婆大病。前幾天還在朋友圈眾籌呢。瞧瞧。一下回到解放前。。。

還有一種業務員。那是被經理或者上層徹底洗腦了。自己感覺買買也不虧。賣給別人一年6000。自己給家人買頭一年5折都不止。。又或者自己本月或本年度單子不夠。在保險行業裡。有單子就有錢。相反要麼拿著那一千二千的保底工資。有的保險公司1個月還是沒有一單的。你可以回家了。

看到自己同事腰間盤都是那麼的突入。。。每個月都可以拿著豐厚的工資。自己摸摸自己的腰。咋弄?買吧。。。所以必要的時候自己最親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親戚也慢慢下手啦。。。

最後要告誡各位看官。當今社會。保險必須要有。擦亮雙眼耐心看完他們的條款再簽名。

個人商業理財型每年萬八千的慎重。(土豪隨意)

個人言論。不針對任何一家企業公司。如有侵犯。告知必刪。。。


嗨皮的蝦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做保險的人就是保險代理人,他們買保險分幾種情況。



一種確實是因為賣保險代里人整天與保險打交道,接觸到各種受保人的理賠,而十分清楚明白保險在生活中的作用,也知道明白日常生活中面臨著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所以會選擇提前為自己和家人買一份保險,既買一份保障。


另一種是因為剛剛進入公司做保險代理人,對公司的業務不熟悉,不能完成公司的銷售業績,而影響他自己的工資收入,所以只能先給自己或家人買一份保險,從而達到自己的銷售業績。

還有一種是保險代理人為了更好的銷售保險,先自己或家人買幾份保險,推薦客人買保險時就更有說服力,更能讓客人相信,必競國內相信商業保險的人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