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康熙至乾隆年間,是清代宮廷瓷器發展的巔峰時期。尤其是琺琅彩與粉彩瓷器,將我國瓷器藝術上升到了一個最為精妙的境界,深受帝王喜愛。這些彩瓷繁縟堆砌、寓意吉祥的紋飾風格,鮮明地反映了清代宮廷藝術華麗奢靡的時代特徵。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在明清歷史上,宮廷的陶瓷燒造是一件大事。所以,在吏治中,就產生了一個“督陶官”的名位。他們往往被派往景德鎮,專門負責監督御用瓷器的生產。在清三代督陶官當中最有名的,要數康熙時期的臧應選、郎廷極,雍正時期的年希堯,然後就是雍乾時期的唐英。三人各有所長,但論及創新能力,第一把交椅當屬唐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唐英是個文人,詩、書、畫、劇一絕,作品當中經常會落俊公氏、雋公、叔子、陶成居士、蝸寄、陶成、陶榷等款識。作為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鎮時對陶瓷一竅不通。他深入窯廠,和陶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很快由外行變成內行。雍正晚期,唐英創燒的窯變、天然釉、仿官、仿古等單色釉的品種,已經非常成熟。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到乾隆時期,由於乾隆對瓷器的狂熱愛好,唐英備受重視,並在21年的為官生涯中,創燒70多種顏色釉,及轉心瓶、交泰瓶等巧奪天工的新奇瓷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他還奉旨編纂了《陶冶圖》,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後世譽為“集廠窯之大成” 的不朽著作。在清代最精美奢華的歲月裡,唐英成為清代制瓷史上的關鍵人物,以至於雍乾時期的景德鎮御窯,被後人稱為“唐窯”。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在唐英的作品中,最精妙的當屬“套瓶”、“轉心瓶”和“交泰瓶”。更有合三為一的“交泰轉心瓶”,瓶心、夾層、瓶身、底座分燒組合而成,堪稱我國古代制瓷史上設計最精巧、工藝最複雜的作品。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所謂套瓶,是因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內瓶而名。交泰瓶,是以如意雲頭或雷紋,組合成瓶身的上下部分,呈交錯狀。《易經》中有“天地交泰”之言,即天地相交則時運亨通。所以此瓶取“天地交泰、國泰民安”之意;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轉心瓶,是瓶頸與內膽連在一起,套在腹內內心上,底部與內心連接,腹部開光或鏤空花紋,轉動瓶頸,由外部開光可以看到夾層旋轉變化的圖案,猶如走馬燈,當然,最複雜驚豔的莫過於集交泰與轉心於一體的“交泰轉心瓶”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美品大賞:珊瑚紅釉描金花卉紋交泰轉心瓶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這是一件清乾隆後期的珊瑚紅釉描金花卉紋交泰轉心瓶,集套瓶、轉心和交泰技法之大成,合三為一。器物高20.5釐米,寬12釐米。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此瓶盤口,束頸,頸部飾戟形耳,下連瓶芯,又稱內膽;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外套瓶身為鏤空八卦,瓶腹與平底以如意雲頭紋相扣,形成交泰之勢,看似分離卻又相連,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瓶身可轉動自如,內膽上的青花花卉紋飾隱約可見,猶如走馬燈;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胎體厚薄得當,胎質極佳,重量適宜。器裡、器底施松石綠釉。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器身施珊瑚紅釉,密佈描金卷草紋,其上繪製纏枝寶相花和蓮紋;頸部用琺琅彩繪各種花卉紋,色彩嬌黃、胭紅、青綠絢麗多姿。可惜歲月久遠,保存環境又不理想,造成大範圍的粉彩脫落,露玻璃白。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器底修胎規整,呈現典型的乾隆二層臺結構,有青花六字三行“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書寫工整有力。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此瓶,融合雕鏤與錦地紋於一器。風格華貴,紋飾生動,充滿機巧。佛教與道教,在此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器物。

交泰轉心瓶,山高人為峰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