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對衝疫情衝擊,債市做多宜止盈離場

2020年2月3日,央行公告稱,為對沖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和金融市場資金集中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3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央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0%和2.55%,上次分別為2.50%和2.65%。

除本次OMO降息舉措外,在春節節假日期間,央行提供了3000億元再貸款支援戰“疫”,並鼓勵銀行通過定向下調利率的方式支持受災企業和相關保障企業。

OMO操作利率下調幅度較大

本次央行同時下調7天和14天逆回購利率各10BP,從歷史上看,10BP屬於中等幅度。

2015年降息週期中,時歷次OMO利率下調普遍在10BP起步,最高單次下調高達65BP,為2015年6月股市暴跌時期。2017年加息週期中,前兩次加息幅度也為10BP,最後兩次次(17年12月、18年3月)加息幅度為5BP。2019年11月降息幅度為5BP,此次為10BP,幅度高於本輪降息週期第一次降息,但是與歷史相比幅度並不大。

但另一方面,此次下調幅度可以說較大,主要原因在於利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2015年之所以單次降息幅度非常大,除經濟下行和股市之外,還與當時下調利率空間非常大有關,下調OMO利率的起點為4.1%,此利率為歷史高位,導致需要連續多次大幅度下調。

當前情況與2015年有較大區別,主要因為下調利率的起點是2.55%,已經是歷史低位附近,距離歷史最低的2016年2.25%僅有30BP。

經歷前一次下調之後,OMO利率僅為2.5%,從央行官員前期表述看,下調空間確實有限,因此本次的10BP下調至2.4%相對而言是幅度較大的。

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短期衝擊較大

由於本次疫情的停工和隔離舉措發生在春節黃金週內,對各項消費的打擊不可避免。2013年的非典時期,2季度單季度GDP增速下滑2%至9.1%。消費大幅下滑,其中5月消費增速最低達到4.3%,剔除春節效應外,下滑幅度也高達5%以上。

由於本次採取了更為嚴厲的停工措施和交通管制,且高峰到來時間更早,因此對經濟的影響不會小。

但從2003年非典疫情看,雖然對當季度的GDP影響較大,但不變價GDP2003年增速卻仍高於2002年增速0.9個百分點。

考慮疫情持續到3-4月,而後消費、交通發生反彈的中位數情形,初步估計疫情拖累1季度GDP增長1.5%個百分點,拖累全年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2020年在不考慮額外對沖的情況下,GDP增速可能為5.6%左右。

根據我們之前的測算,在上修2014-2018年GDP的情況下,本年度GDP增速只要達到5.52%即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因此如果2-3月疫情能夠得到控制,3月以後能夠實現復工,全年來看實現目標難度並不是太大。

此外,逆週期調節不可能僅限於OMO降息,可以預期未來基建等刺激必將發力,房地產也可能更強調因城施策而非打壓,這也意味著實現翻一番目標可能性較高。

債券市場止盈為宜

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8%左右,與7天OMO利率2.4%利差僅為40BP。對比2016年低點,2016年OMO利率為2.25%,10年國債收益率最低為2.65%附近,最低利差也是40BP。

從利差角度看,如果此次降息為對沖疫情的一次性降息,則國債收益率已經到位,進一步壓縮利差難度非常大。

對於債券市場,我們整體認為,從利差、利多落地、情緒高點等方面看,當前國債收益率已經不具有配置價值,止盈離場為宜。

在當前位置繼續看多債券,基本等於押注疫情無法得到控制,3月-4月復工落空,央行進一步降息,我們儘管無法排除這一情況,但是押注勝率可能並不大。

相反,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且債市止盈盤壓力巨大,行情逆轉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