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新年號「令和」?

迷路的安然


日本新年號出來了,網友們算是樂開了花。

有人說,叫什麼令和啊,不如叫永和;有人說,不如叫令狐,有人說,不如叫永狐……

您瞧瞧,這都什麼事啊。



也難怪啊,咱們中國人打麻將,和了不就是胡了嗎?那令和還真是令狐了~

據日本官方發言人介紹,“令和”來自日本著名詩集《萬葉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並序》。

其中,就有“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之句。



不解釋還好,一解釋,要有人翻出東漢張衡的《歸田賦》,其中就有“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一句。

很明顯,這是日本詩對中國古話的化用啊。

所以嘛,日本這次起年號還想避開中國古籍,可這做不到啊。



諒你小小島國,總也逃不出我中華文化的魔爪~嘿嘿~


坑爹史冊


跟咱中國有屁關係哦?人家門口貼副對聯,人家沒咋地,你這整天堵人家門口,研究來研究去。最後驚呼狂叫,這幅對聯我家以前貼過!然後恨不得讓全小區的人都知道,咱小區有頭有臉的人家貼著的對聯我家以前就貼過!我他媽的臉上真有光!別傻逼了!中國人的臉都快讓你們這群人渣丟光了!你分析個屁呀!說穿了不就是想嘛玩意兒都往中國文化這裡圈唄!他日本要是連口飯都吃不起,又有多少人會關注他用啥年號呢!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和意淫。中國典籍有多少?恐怕只要是人嘴裡說出來的話你都能找到出處吧?不要生拉硬拽了!誰造的,誰解釋,跟你麼關係!


夜雨老巷


說實話,第一感覺就是非常彆扭、不倫不類,小家子氣。

年號這種東西,是時代精神的反映,也是人民追求的反映,應該大氣從容一些。

比如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年號,漢武帝時期的“建元”,體現了開創新紀元的強烈我願望和宏大氣魄。



再比如,漢復、龍興、建武、建安、章武、延熙、龍飛、太初、嘉興、大統等等。寓意深刻而又大氣厚重。多好。

還有以神獸為年號的,神龍、青龍、黑龍、白雀、神龜。


此外,還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年號。

最低調的年號,叫做“普通”,從520年正月—527年三月,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二個年號,共6年餘。

最科幻的年號,叫天啟,是北魏時期元法僧年號。天啟坦克的威名,震爍古今。

最不謙虛的年號,天授。武則天的第一個年號。

最吉祥的年號,如意。武則天的第二個年號。

最長壽的年號,長壽。武則天的第三個年號。

最笑傲江湖的年號,神功。還是武則天的年號。


最霸氣的年號,萬歲通天!還是武則天的年號。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真的很會起年號啊。

看看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年號,再看看小日本的這個“令和”,這他媽是個什麼玩意啊。

令與和這兩個字,完全風馬牛不相及。非要生拉硬拽,捏在一起,不倫不類,狗屁不通!非常彆扭。

一般人看到令和,首先想到的就是“命令和平”,或者令國家和平安寧/使國家和平安寧。但是再美好的寓意,都讓一個生硬的“令”字給破壞了。


令字,如果做吉祥美好解釋,與和湊在一塊,還能解釋。美好平和的意思。

但是絕大多數的人,看到令和,首先想到的是冰冷的“命令”,而不是吉祥。

所以說,這個令和,實在是不怎麼樣。


上將噯福斯


新的年號,將於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時使用,“平成”年號也就再使用1個月就壽終正寢;我不認為此舉措出於“去中國化”的革新考慮。


但,這屬於天皇因“生前退位”而變革的年號,是彰顯皇位交接和平而美好吧?而新天皇還沒有即位,就史無前例地公佈新年號,是預示將來政策走向嗎?現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新年號公佈前,高深莫測地表示“希望聽從各方意見後,再進行決定”。

安倍晉三的謹小慎微,是寄希望新年號帶來新氣象嗎?我個人不認為新年號會給日本朝野帶來新的政治方面的轉機;日本史固然是天皇繼往開來的歷史,新的天皇命由天定,世襲制的客觀存在無需國民來投票選舉,“令和”期間會有什麼新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希望星晨58298869


日本的新年號是“令和”,是其第248個年號。這個年號同時也開創了日本歷史上的多個首次:

第一,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號,過去日本的247個年號都出自中國古籍,而此次則出自日本自己的古籍《萬葉集》,其去中國化意圖還是比較明顯的。



第二,是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即由現任天皇簽署政令公佈新年號。

第三,是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

第四,則是首先通過網絡進行現場直播……



雖然,日本的新年號似乎富含了更多的日本本土氣息。但這年號的意境卻是很一般,畢竟日本古籍本身就是中國古籍的山寨,其水平自然也不高,所以得出這樣的年號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令和”這年號,聽起來的質感,其實和我們過去的一些農民軍政權所取的年號差不多,比如唐中期的農民軍政權年號“寶勝”、宋初農民軍政權年號“應運”等等



再說,“令和”這年號讀起來也非常不好,和“零和”的讀音一樣,這就相當的不吉利了。而且還是選在愚人節那天公佈,這就尷尬了。

須知道,年號往往關係著國運,應該要換成一些比較吉祥如意,比較富含底蘊的年號才好。比如我國過去的:

延康、天佑、靖康、祥興、至正、崇禎、永曆、宣統、洪憲……這些年都是非常好的嘛,日本可以從中挑選!



這些歷史要讀


公園元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此後的247個年號均出自中國唐代之前的古籍。比如“昭和”出自《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一方面說明,唐之前的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巨大;另一方面也說明,日本是一個沒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

甲午海戰之後,清朝戰敗。日本頂禮膜拜的天朝,被輕而易舉的踩在腳下。那時的日本之所以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無非想證明:日本才是中華文化的衣缽傳人。

從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與中國關係匪淺。但隨著日本的不斷崛起,中國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形象,漸漸從景仰尊重到平等鄙視。這一點我們無可厚非,畢竟日本這個小跟班,曾經變得異常強大。

但是不管日本多麼得瑟,文化的根依然在中國。特別是新天皇年號“令和”一出,就顯示出日本文化是多麼薄弱和鄙陋。

據說“令和”一詞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這本類似於中國《詩經》的書,集結了當時王公貴族文人騷客的文字。但那時的日本,怎能與萬朝來拜的唐朝相比。其中的詩詞多是附庸模仿抄襲。文學藝術價值可見一斑。所以“令和”的年號,的確沒啥文化含量。

如果非得評價一下,“令和”倒讓我想起兩個人:令狐沖和林平之。日本想成為令狐沖,卻無奈成了林平之。如此而已。


Fandy


問題:如何評價日本新年號「令和」?聽說是出自《萬葉集》


前言

據說日本新年號出於《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這本詩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所收詩歌自4世紀至8世紀,歷來眾說紛紜,差不多相當於東晉到唐朝。

據說多數作品可能是為奈良年間(公元710~794,大約是武則天的時代的作品。

一、六個備選的年號

當初有6個候選年號,除“令和”外,還有“英弘”、“廣至”、“萬和”、“萬保”。3個出自日本典籍,3個出自中國典籍。

最後選中的“令和”本意是從日本古籍中選擇,但是《萬葉集》的創作時期,日本還使用漢字,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漢唐典籍的影響。

二、“令和”的漢文化色彩

“令和”出自於《萬葉集》,但是看過之後會發現這篇美文有《蘭亭集序》的影子: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據情?請記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歌。——《萬葉集 梅花之歌 》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可以看出作者一定是熟讀漢家經典之人。《萬葉集》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有蘭亭集序的味道 : 忘言一室之裡;淡然自放,快然自足;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

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有: 悟言一室之內;暫得於己,快然自足;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等句子在《萬葉集 梅花之歌 》似乎都能看到相似之處。


三、初春令月 氣淑風和 的化用

令和的年號來自於《萬葉集 梅花之歌 》文中第一句: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化用了張衡《歸田賦》的佳句: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晉張協《洛禊賦》也有:

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氣之氤氳,和風穆以布暢,百卉曄而敷芬,

唐朝宰相薛元超的《 諫蕃官仗內射生疏 》也曾提到:

“時惟令月,景淑風和”,

南北朝的王臺卿有一首《陌上桑》

令月開和景,處處動春心。掛筐須葉滿,息倦重枝陰。

結束語

南宋文學家周紫芝說:“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北宋的黃庭堅曾說過:

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

不知道《萬葉集 梅花之歌 》的作者是否認識空海大師, 空海和尚說唐朝詩人的有個好習慣,隨身帶有前人詩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詩的時候如果苦思不得,就打開“錦囊”看一看: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人,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佈了新年號-令和,但仔細分析,實在不是什麼好年號,因為日本新年號犯了三個大忌諱。第一;年內改元。在以前的中國,改元一般不發生在年內,不論是皇帝駕崩還是讓位,新皇帝繼位後只宣佈新年號,但當年仍使用舊年號,新的年號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一才使用。這樣做既是為了表示對舊皇帝的尊重與還念,也是為了減少年號突然更替對社會的影響。而年內改元,同一年雙年號,往往都是伴隨著叛變與竄位等中大事變而出現的,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後來成了大忌。日本這次年內改元,實在是沒文化。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天皇5月1日退位後新天皇登基後再公佈新年號,當年仍然使用老天皇的年號,等到2020年1月1日在實施新年號紀元。第二;三代重字。我們知道,新天皇年號叫令和,與他爺爺昭和重了個和字,這也犯了忌諱。因為新天皇是昭和時代出生的,與他爺爺同處過一段昭和的時間。而他即位後使用的年號也有個和字,比如說,令和天皇出生於昭和三十五年,這句話感覺兩個和子天皇像兄弟倆,這樣就犯了字的忌諱,實在有礙觀瞻。第三;出處不對。我們都知道,年號出現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是華夏文化的產物。最好的正統年號應該出自四書五經。退一步來說也應該是出自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再退一步也應該是兩漢兩晉時代,南北朝時代的南朝古籍已經是最後底線了。包括隋朝之後的古籍是絕對不能用作年號的,因為隋唐大統一後,華夏文化就進入了全面的民族融合文化時期,雖然文化更加多元了豐富了,但也不那麼純粹了,不是純粹的華夏文化了,像年號這種關乎國運的事,正統性與純粹性是至關重要的,絕不可兒戲。而日本的新年號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也就是奈良時代(相當於唐朝中期)的日本古籍,這已經完全喪失了年號的精髓。這就像一群中國人用漢語演繹哈姆雷特一樣,故事差不多,但精髓已經完全沒了。此們一開,以後的日本年號就完全隨意了,就是個記年工具而已,以後它可以出自漫畫,也可以出自其他小說,什麼阿貓阿狗,小K,貝吉塔,弗利薩,都能成為日本年號了,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冰山一角cmc


終於,在萬眾矚目之下,日本政府在2019年4月1日上午公佈了新的年號——令和:

新的年號取材自日本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萬葉集》第32首的序文:

初春(しょしゅん)の令月(れいげつ)にして、気淑(きよ)く風和(やわら)ぎ

這段話譯為:在初春令月之時,氣淑風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指出,令和的年號意味著“在人們相愛的美麗心靈中,誕生並滋長文化“。

儘管日本方面強調,此次年號有別於此前的“平成”——平成出自《史記》的“內平外和”與《詩經》的“地平天成”——令和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號,體現出某種“去中國化”的意味。

但是,令和的令字出自“令月”(れいげつ),這是中國古文最常見的詞語,意思是好月份;和字出自“風和”(やわら),風和日麗大家都聽說過吧。

很顯然,就算是名以上從日本古籍裡選年號,也跟過去沒有本質區別。

總而言之,天皇是個沒有實權的位置。在新的年號裡,日本的好與壞都其無關。


HuiNanHistory


日本官方說法取自《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說起來,就是風和日麗的意思。我們小時候寫文章,第一句話往往就是,今天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萬里無雲……

看來,日本也開始走小清新的風氣了。

說起來,日本人對年號還是很看重的,畢竟年號經跟著一代天皇,日本天皇都比較長壽,基本都能用上個二十多年甚至更長。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民治年號後,只用了數個。

明治之後是大正,這算是日本的盛世了。日本就有年號跟中國重合的,比如日本也有貞觀,也是一個盛世。

大正朝時沒有明治時的暗鬥,軍國主義也沒有後面那麼瘋狂,總體是比較自由的。

“大正”兩字取自《易經》卦辭: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大正之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昭和了,這個年號取自中國《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昭和年代,日本算是坐了一把過山車,有瘋狂的侵略時代,也有二戰結束後,要承擔責任的時候,但比較走運,日本很快經濟復甦,迎來了一個黃金期。

昭和之後就是平成,出自《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日本人認為平成年代是最灰色的年代,經濟繁榮的泡沫被擠破,這一代的日本人常常揹負經濟上的重壓以及精神上的迷茫。

現在他們取名令和,可能就是希望過點小確幸的日子了。

說回這個令和,他們說取自《萬葉集》,《萬葉集》差不多相當於日本人的詩經。大概是中國晚唐時期編寫的。那這些詩歌難免受到中國的影響。比如這一句很可能受中國東漢張衡的《歸田賦》影響。

《歸田賦》是如下的句子: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前些日子,日本人說要跟我們收二維碼使用費,部分網友說,那要向日本收漢字偏旁使用費,這偏旁不說,這個年號使用費,咱們是不是商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