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过去的中国人,不仅好吃,更重视穿。所谓“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穿着得体,甚至一度都是文明至上的标榜。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汉服网红敖珞珈(中)

钱穆说,“什么是中国,衣冠华夏就是”!“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确实还没有一种文明,将穿衣之道提升到如此高度。可以说,对于往昔国人而言,穿衣从来都非小事。“垂裳,弦歌,雅诵”,那是告别荒蛮,迈入礼乐治国人文社会的标志;而每一次朝代更替,更都是从“改正朔,易服色”起始的。穿啥、咋穿,往往意味着天地鼎革,改姓易代。

问题的蹊跷还在于:中国人如此重视服饰及其所携带的意义,可时至今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却似乎比任何民族都更加急不可耐地,早就抛弃掉了自身的民族服饰,那褒衣博带、交领右袵的中国衣冠,与我们一别就是300年。我们现在平素所穿,从头到脚,从裙裤到衫帽,其实统统都是“洋习洋货”,日用彝伦之间,习焉不察。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溥仪着装——近现代中国的服饰变迁样本

这数十年来,因为经济起飞,“国学”热水涨船高,传统服饰问题也日渐成为焦点。朝野上下,有无数人声嘶力竭要复兴所谓“汉服”,甚至摇唇鼓舌有意搞成“运动化”。比如,有部门动议,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 “中国华服日”;有不少人如模仿“唐代仕女”的敖珞珈,以“汉服”招摇过街,成为“网红”;明星徐娇等,则以复古为时尚,以“汉服”为常服,身着汉服现身各种活动,自言“得让汉服活在现代,融进现代,而不仅是古装而已”。

同时,反对“汉服”、反感“汉服运动”的人群,为数也是庞大。徐娇等人的举动,频频引发社会非议。很多人认为,“汉服”无异杀马特奇装异服,宣扬这些纯属无聊瞎闹,而“汉服复兴运动”是复古逆流,是思想上开历史倒车,双方屡屡交火。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一,“汉服”复兴,最大的问题当在于,社会基础与文化土壤已不在了

历史,确实是线性发展的;而在中国文化语境里,“道”即在人伦日用当中。过去无比正确、无比正统的着装、礼仪及文化观念,到了如今可能都会过时,脱离日常甚至会显得野蛮。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设计师自称据“古画陶俑等资料”复原出的一套汉服

显而易见,任何一套服饰文化,得有社会、受众及文化基础。“汉服”为啥消失,我的理解,核心原因在于,支撑它存活的社会文化土壤不在了,接受群体也基本消失了。我们不难知道,“汉服”在清以后,并没有行政力量强制抵制它,是它自己走向了末路,被时代、为群众所主动抛弃。大体上,它是自然地寿终正寝。

“国学”也好,“汉服”也罢,要复兴盛行,绝非咖啡馆中的夸夸其谈、或一小撮人的领异标新就可以办到,只有融入社会,俘虏民心,才能“续费”重获生命力。可矛盾在于:“汉服”的裁制似乎天然与现代社会有隔膜,这类古典时代的着装,贵族时代游手好闲的文人雅士、饭来张口的老爷少奶奶,固然可以穿出“襟带天地”的风神气质出来,可现代社会忙碌到恨不得四体并用的人们,若也如此长裾广袖,去开车、去挤地铁、去坐班、去上课、去开房,如何不让人气急败坏?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娱乐圈最热心宣扬“汉服”的演员徐娇

其实,连“汉服”本身,都是不断变迁的。从没固定一个款式,唐宋元明清都大不同;更不是啥场合都穿,讲坛、祠堂、会客、卧室内也不一致。就拿眼下“汉服粉”小年轻们,不分场地游街走巷乱穿的“汉服”来说,其实也多半只是古代礼服,并非日常能随意穿着晃来晃去。当初,老司机司马相如跟熟女卓文君私奔,所着就非宽袍大袖,而是窄衣短裤。

何以如此,道理很简单,古人也要活动,也要谋生,要时刻硬着宽袍大袖的“汉服”,又是领、襟、衽、袖、袂、裾、带、韨、祛,又是小衣、中衣、大衣,里三层外三层的,繁文缛节的美名是博得了,可日子也要过不下去了。也所以,历史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没人说他是灭传统文化,反倒史书都称誉他不拘形式,面向进步,是真正的爱国者、强国者。太多汉服复古主义者,最大的思想问题,就在只知道形式主义,误食古不化为文化,视生搬硬套为硬核,不懂得如胡适所说,“与时偕行就是文化本性”这一道理。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民国人的常服演变

任何服饰,它的生命力都根植于日常化、实用性,而不是沦为一二雅人的古董玩物——任何服饰,脱离“日常、实用”四字,不管再怎么高调宣传,实际都是不断强调它早已名存实亡,阳寿已尽。可以绝然地说,“汉服运动”,再怎么折腾,都不可能真正复兴了,核心在于,它所寄生的“礼制中国”,早已崩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魂飞魄散哪里找托身之所,只能继续苟残延喘为“小众爱好”,让个别人自诩有文化,甚或乘风转舵堕为某种行为艺术,过把瘾暗爽。

要我说,对于一个成熟理性的现代文明体而言,过去服饰最重要的作用,即“礼教中国”标榜身份、等级、阶层归属的用意,已没了市场,怎么穿成为中心,穿什么落为细枝末节。中心而言,服饰文化应是方便利巧的,是与时偕进的,是因地制宜的,而非倒退去妨碍生活,再予人以压迫。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名学者葛兆光

也难怪,当如今国内的“文化人”,一窝蜂喜穿“唐装”,洋洋自得以为“国服”时,著名学者葛兆光要直言不讳,这玩意其实是“短打”,是过去“上海滩拉洋车的人穿的”,现代人穿这些“是倒行逆施”。


二,“汉服党”最大盲点可能在于:精神上抱残守缺,且将传统文化异化为狭隘的排他之具

当今“汉服党”们,为汉服作合法性辩护,理由讲的最多的,当是说这是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吧。

这解释当然并无问题,乃至冠冕堂皇。可实际施行中,却往往出现偏差,甚至是盲点:这些汉服拥护者们,可能并没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承继,根本主旨不在复原一些不合时宜的穿戴。任何不去领略与汲取精神实质的复古主张,都必将陷入无聊的形式主义。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各地“汉服节”

拥护、宣扬“汉服”,本身是一项自由,只要不是强制,说不上对错。可更大的吊诡还在于:现今的铁杆“汉服党”,二元对立思维十分严重,不仅拥护“汉服”很低端,对于非“汉”文化也往往有排斥趋向,“汉服圈”日益成为汉族中心主义者、传统文化原教旨信徒、极端“国学”派的集结地。这样一种文化心理,是为鲁迅所讲的“盲目的爱国的自大”,同样值得注意,同样愚不可及,同样多是怪胎。

我的理解,汉服的价值和意义,说到顶点,也无非是古典中国生活形态及礼式仪制的附庸,只是一套形式。五四全面反传统固显极端,可如今有些人要把一些过时遭汰的玩意、丧失意义的形式、甚至是糟粕叻色,都贴上“国学”、“传统文化”的标签,把早就丢入垃圾堆的破烂铜铁、丹砂玉札、牛溲马勃、败鼓臭皮之类,都捡回当宝贝供着,待用无遗,美其名曰“光复旧物”,那也未免太呆里呆气了。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某些汉服运动,与所谓“保存国粹”、抵制西化思潮日渐联系在一起

文化与传统,不是花哨包装袋,其精神实质,在内里骨血不在表面皮囊。对于那类低端又极端的形式复古主义者,孔子老师就批评的十分激烈,他反复强调,“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反对将“礼”等文化传统只呆傻看成服装一类的表面样子。演员徐娇,拼命宣传汉服,却遭汉服圈人狂喷,原因仅仅是因为她有所“改良”,而“汉服必须得原汁原味”,就可见这圈水太深了。

可以说,真正“兴我礼仪之邦”的,是民族文化精神,这与是否穿“我汉家衣裳”,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古典文化的传承,也不应该沦为噱头化——这哪是发扬传统,这是在身体力行晕头晕脑地反传统。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获“汉服文化杰出贡献奖"的方文山


三,“汉服运动”最大的忧虑可能在于:渐被商业炒作及其它力量所主导,使其变味

近几年,“汉服热”才出现于大众视野中的的。我想,谁也不能否认,汉服运动的浮出水面,背后的力量,是有商业算盘与其它力量在背后张目吧!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汉服运动日渐与商业主义、保守思潮、“国学”融合

许多人对汉服运动的反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其目的早已不纯,日益产业化、商业化、意识形态化。冠冕堂皇的所谓“汉服”宣扬之业,日渐蜕化变质为敛财之具、灌输之借,且龙蛇混杂、良莠不齐,各方山头都要强分一杯羹。

明眼人都知道,“汉服”是一香饽饽的商机,与巨大的新产业。据报道,仅2018一年,某宝平台汉服销售额就达9.21亿元,其中12月份线上专营店铺数就有2.5万家,汉服销售额有1.04亿元。而去年某统计数据表明,汉服的消费主体,18岁以下群体占据了30.35%,这意味着伴随年轻消费群在先后步入社会工作后,汉服产业的产值将更难以估算。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2018年,某平台汉服销售数据

“汉服运动”热火朝天,各种汉服服装秀遍地开花、各地“汉服节”风起云涌,各家实体店“捍卫汉服”的宣言此起彼伏,最不能否认的是,背后商业利益在使劲推动。就连徐娇,虽然心心念念汉服之美好,可明眼人也会看出,人家这些年确实要借汉服吃饭牟利,各种汉服工作室、网店开的如火如荼。

而有些保守营垒,在原有思想形态江河日下持续衰竭后,也有意附体于“国学”,意图借尸还魂,再张五四前的遗老论调,重寻新思想资源和现实基础,并操作为拒斥外来思想入传的屏障,故也有心助长“汉服运动”等复古思潮,东山再起。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汉服的“常服化”

汉服运动,表面上仅是民间大众的服饰选择问题,实际上各种商业势力及诸端利益方,都在暗地里推波助澜,各取所需,有一些敏感者自然生出反感、反对之心。


四,“汉服”存废最核心的理解点当在于:现代社会观念多元,任何合理爱好都应允许存在

以上扯了很多疑虑,未免皮里阳秋,可归结到最后,我的意见也挺简单:对于“汉服秀”有权表达反感,对于“汉服运动”可以质疑,但穿什么是公民自由,只要“汉服粉”不妨碍他人自由,就不应该被粗暴干涉。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在日本,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是非常广泛的

和稀泥折衷一点讲,我对理性温和的“汉服爱好者”也有些许同情理解之意。在我看来,即便“汉服运动”真的尽是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可话说回来,居今之世,华夏民族实已近乎“全盘西化”,从礼乐文章至于观念制度,几全夏变于夷,祖宗流风余泽延及于今者,荡然扫地矣。

近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一味地“舍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祖上什物倘能存留得一点“形式”,也未尝不是好事吧。而且,既然唐装、旗袍、乃至中山装等旧时代的服饰,都能进化为“国粹”,传统“汉服”何以就一定要跟丢弃破鞋一样,毫无顾惜?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新与旧、土与洋、中与西,界限的泯灭

更何况,很多汉服爱好者,喜爱汉服,是发自内心的,跟人喜欢LV、普拉达一个样,并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好看漂亮,欣赏它的雅致与美丽,穿着舒服、高兴。还有一些,抱有文化热忱,单觉得汉服是故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延续千年的优雅与智慧的结晶,呼吁同好一起去深入了解。

这些都属于个人权利层面,只要保持个“度”,无可厚非,你我看不顺眼也应该尊重。从这一点看,那些反“汉服”者也务必需要知会:批评“汉服主义”,不是去反对具体某个人的穿着自由,而是要警惕一些人借“汉服运动”灌输有悖于现代价值观的思想动向。总之,整体性的思想批判,也要有个度,不能野蛮堕为对个体性自由的干涉。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汉服”不是各种跪拜

这就是说,徐娇、方文山那些人,穿汉服也好,甚或不穿衣服也好,个人选择问题,没啥值得非议。穿汉服之人,是目醉神迷也好,是标新立异的行为也好,是“搞得像唱戏的”也好,是玩古风Cosplay者也好,都和他人无关。大国公民,应有气度去包容汉服爱好者,甚至是奇装异服者、复古主义者、倒行逆施者。

总之,不骗不偷不抢,文明着装,穿啥咋穿是个人自由,无需经任何人的同意。 如果连我穿啥都要指手画脚,您以为你是谁?

“汉服热”让人反感?连明星徐娇都被狂喷,汉服圈水太深

和谐相处,美美与共

只是,同理的是,那些强迫别人穿、把不穿渲染到对不起列祖列宗似的极端“汉服主义者”,也建议不要先淘衣服,还是该先挑下好的脑科医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