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每次出兵都是聯軍,而不是單打獨鬥?

追夢50081061


個人覺得美國拉上別國顯得是正義有支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費用有別國分攤,美國是很會算賬的,而有些小國願意藉機討好美國願意當走🐶


任成俊052860


我是歷史真相背後!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首先我們需要看一看美國二戰後的戰爭趨勢。在最開始的半 島戰爭中,美國拉了50多個國家跟美國一起進行打擊,而到了海灣戰爭,美國拉了十幾個國家一起群毆。到了伊拉克戰爭,美國只拉來了英國一起行動。從這可以看到,作為美國是希望拉更多的小弟一起,但是實際上已經拉不動了,而且是越來越拉不動。


這次敘利亞的空襲,拉了英法,已經是不錯了,跟美國比較鐵的德國就表示不會參加,這也可以看到美國的打擊並不得人心。其次,美國為何拉小弟一起?喜歡群毆?這其實跟街頭小混混是一個道理,因為本身戰爭不正義,不合法,如伊拉克戰爭,說薩達姆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沒有聯合國允許就開打。這其實是一種侵略行為,那麼作為此,就必須找幾個幫手一起壯膽了。 而且幫手越多,越看似自己行為的正義性。就跟黑社會欺負弱小一樣的,必須拉幾個小混混,一起形成聲勢,形成威懾和恐嚇,同時壯膽。從這也可以看到,美國發動戰爭的非正義戰爭性質。

此外,打仗是個費錢的事,美國人既想到處插手,但是又不想買單太多,因此都會找小弟來分擔。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每次美國打仗,日本不出力,但是都要給錢。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打伊拉克,就拉了中東的土豪,沙特,阿聯酋等。最後買單基本上這些土豪要佔很大部分。這也就是美國的厲害之處,仗要打,但是買單不能自己買。

現在敘利亞戰爭也是如此,面對俄羅斯的進入,美國面臨的花費和買單需求更加大,可能是長期消耗戰,更加需要有錢的小弟一起分擔了,而拉不來中東土豪,只能拉歐洲的土豪了。就比如這次美國炸了1億美元,這錢不會美國都出,而且美國很多時候打仗就是消化武器庫庫存,本來要淘汰的東西,最後變廢為寶,炸了後大家買單,多麼精明啊!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雖然美國在建國不到300年的時間裡,國土迅速膨脹,綜合國力一騎絕塵。但美國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能有今天,全靠踩在小夥伴英法德意等前輩的肩膀上。所以即便美國通過奮鬥成為高富帥,也沒有忘記時刻帶著垂垂老矣的英法等小夥伴一起玩。

這種“吃水不忘挖井人,烏鴉成才知反哺的精神,我們稱之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他們的關係,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那麼,明明自己就可以辣手摧花的小事,比如收拾伊拉克,為何美國還有帶上些雞肋一樣的隊友呢?難道是戰利品太多分不過來了嗎?當然不是的,美國之所以在國際上喜歡群體行動,完全是從美國利益角度考慮的。

靜夜史認為,導致美國和隊友“同生共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減少成本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古往今來,任何戰爭無論規模大小、持續時間長短,都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美國當然也不能免俗。

雖然從1894年開始,美國就一躍成為世界經濟霸主,並且將這樣的優勢保持到今天。但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其國家發展重點轉向全球範圍內對世界霸權的爭奪,而這注定要耗費更多的精力,砸下更多的銀子。

就算家裡再厚,也經不起這樣的霍霍,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所以關鍵時刻還要靠小夥伴來幫忙,他們不僅有錢,還有人,關鍵是他們有一顆跟著美國勇闖天涯的激情和決心,這正是美國所需要的。

而那些破爛兒一樣的戰利品,絕對不會在美國心中激起漣漪。

2、鞏固團結

作為資本主義陣營的大哥,美國有責任和義務鞏固資本主義陣營的團結友愛。

在國人眼裡,鞏固團隊的方式基本無外乎喝酒吹牛,而在美國心中,“一起扛過槍”才是鐵哥們的最好表現。

無論是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還是60年代的抗美援越戰爭,美國的身後,始終都追隨著一批忠實小弟,例如日本,韓國,通過在戰場上的賣力表現,這些國家得到了美國老爹的表揚,同時獲取了大量幫助國家經濟騰飛的戰爭軍火訂單。

而在冷戰結束後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區域戰爭中,蒙古士兵甚至也出現在了戰爭一線。通過這些士兵的賣力表現,美國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當然這些小國也獲得了更大的利益。

3、營造輿論

雖然美國很無恥,為維護自身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但最基本的臉面還是要的,所謂“師出有名。如果老是無緣無故侵略他國,沒有道義的美國也終將被世界各國所拋棄。

所以美國在侵略他國時,除了要備好武器乾糧,集齊一票小夥伴,最重要的是要營造有利於自己的國際輿論。

只有讓所有國家相信,美國的侵略行為是正義的,才能起到懲惡揚善,弘揚正義,讓其他國家被賣了還幫著數錢的目的。

事實證明,美國糾集小夥伴聯合行動的做法,雖然費事,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輿論,起到了顛倒黑白的目的。

所以,聯軍行動不僅僅是潮流,是國際範兒,更是美國的特有風格。通過多打一的吊打方法,美國以最小的代價,收穫了最大的利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組成多國聯軍可以把場面撐起來,讓人覺得被打的就是有問題,然後再佔領輿論優勢,甚至可能強行把黑的變成白的。另外打仗是要花錢的,需要別的國家去分擔戰爭成本,如果美國自己掏錢會會壓力很大。特別是英國,幾乎每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縱觀美國近些年來發動的局部戰爭,科索沃戰爭北約13個國家參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國帶著英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2001年阿富汗戰爭美國英國等國、2011利比亞戰爭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可以發現美國都是帶著盟友去的,特別是英國,每次都有他,難道是美國人害怕打不過?

1.美國需要有人給他撐場子。近些年來美國發動的戰爭理由其實並不充足,甚至有些莫須有的罪名,如果美國自己去打會給人一種霸道侵略的感覺,所以美國人需要別的國家支持他組成龐大的聯軍,讓別人以為被打的是錯誤的,而聯軍是正義的!

2.美國需要輿論支持,強行把黑變白。伊拉克戰爭是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打的,然後殺傷性武器在哪?這次美國在敘利亞挑事情是以大規模化學武器並對平民使用為藉口,但是敘利亞政府的化學武器在哪?反而現在有證據表明是美英故意嫁禍敘利亞政府,這不是強行把黑變成白的嗎?

而美國及盟友在此之前不斷在媒體發佈一些莫須有的消息,不就是為了給他自己佔領輿論上的勝利嗎?

3.分擔戰爭軍費。以美國的財力其實發動戰爭還是能承擔的,但是如果美國自己掏錢國會會支持嗎?美國國內的納稅人會同意嗎?所以美國需要有人幫他分擔這個資金,那麼他們的盟友就發揮了作用,給美國掏錢。

所以在發動戰爭這件事情上美國的小算盤打的是很精細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社會老大哥,人狠話不多。

你啥時候看過社會大哥出去打仗還要單打獨鬥?一個電話,一個眼神,腿子們馬上就上前,根本不需要美國出面。


美國自打在二戰後崛起的速度特別快,而且跟著美國混竟然有兩個國家變成了發達國家,於是更多的人湧入進來為了分一杯羹,批圖搶佔很多的先機。自打美國組建北約以後,通過北約的規定,出兵都是一起出,防守也是一起防守,別的國家不願意得罪美國,靠美國的支援過,畢竟美國是唯一一個超級大國。

英法跟著美國多次在戰爭中受益,而且英法都急於想要在國際社會中尤其是歐洲中提高自己所在的地位,而大戰,能刷眼熟,所以他們從各種利益的糾纏上就跟著美國走。

早期的英國人世界霸主,後來美國成為了新的世界霸主,作為前統治地球的主人,肯定不會服氣現在的主人,於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就和美國支持的兩個方隊互為後臺的打了起來,結果沒佔到便宜,於是從那以後就跟著美國走。

1981年英國阿根廷戰爭,美國給與英國大力支持,而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爭中也得到英國的大力支持。 911發生後,美國國會開會,只有英國特使被邀請,布什總統在介紹時說“只有英國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現代戰爭中,打的就是支持,就是人力物力,如果這一次我們公開支持俄羅斯,畫風肯定又要大轉,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拉攏身邊的小國,在國際地位中不斷提高,量變引起質變,國家支持的越多,未來說話的本錢就更大。就好比我們是五大常任理事國,日本想要加入常任理事國,我們有一票否決權,肯定要用啊,而我們這個地位也是美國據理力爭來的,希望牽制英法,尤其是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太多,需要我們的牽制。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才是永恆的。


娛樂叨叨團


美國可沒有那麼傻,單打獨鬥的事,它不是不幹,是不敢幹,因為它每次做的事都是打著和平、人權的幌子,繞開聯合國乾的,很不地道、也不光彩,但總有一些二流、三流的傻蛋們(英、法等北約國家)跟著它屁股後面,搖著尾巴等著主子下命令往前衝,勝了,啃一塊骨頭分一杯羹,敗了,美國主子可不會給什麼好臉色,一頓大棒賜候,它的國民和士兵儘量少流血,這就是美國佬聰明的一點,也證明了跟著它也不是那麼好混的,人在江湖飄,遲早要挨刀,兵在前線混,早晚要挨棍,霸權加瘋狂,一定要滅亡。還是自量點好,夾住尾巴點好,因為,世界是大家的,和平符合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馳,只有死路一條,成為人民的公敵。


嘿三哥66


美國這個國家,成立不過兩百多年,但是在這短短的兩百年時間裡成為世界領軍者,這個成績絕對稱得上是震撼。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美國對於戰爭,從不單打獨鬥,即便是他主導的戰爭,也要拉著別人一起。

比如十幾年前打伊拉克,要拉著澳大利亞等國,如今打敘利亞,又要拉著英國。一般美國發起戰爭的流程是,首先,要有一個理由,無論是什麼理由。然後,對這個理由進行說明,問國際上還管不管?不管我們可要動用武力了!



然後,開始呼朋引伴,“義正言辭”的議論這個被打的國家是如何做出喪盡天良,威脅世界安全的事的,表示自己是代表地球消滅他,維護世界和平,反正,他能夠自圓其說,給人一種我有理我怕啥的感覺。


美國並不是打不過,他只是想找一個伴給自己撐場面,順便分擔一部分軍費。不過,從世界各國綜合來看,能夠做到一呼百應的,好像也只有美國了,他從不搞軍事演習或閱兵之類的,都是來真的。


歷史密探


最近幾十年,美國發動了很多戰爭,比如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等,美國基本上都是聯合自己的盟友一起參與作戰,而不是自己單打獨鬥,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美國做大哥以前,美國也是自己單打獨鬥的,比如美國曾經發動的入侵加拿大的戰爭,同墨西哥之間的戰爭。但是,自從二戰以後,美國一躍成為超級大國,美國有實力擔當西方世界的老大。於是美國主導建立了北約、聯合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佈雷頓森林體系等國際秩序,樹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經濟、軍事、金融、科技、大學教育等方面的領先地位更加突出,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標杆,在西方國家中具有非常大的權威。因此,美國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操作,建立了自己的盟友圈,在很多時候可謂是一呼百應。

那麼在對外戰爭時,美國通過拉攏自己的盟友一起參與作戰,對美國來說可謂好處多多。下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集體作戰可以壯大美國的軍事實力,佔據更大的戰場優勢。

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擁有龐大的軍隊、航母編隊、戰鬥機群,但是美國不可能全部將其投入到一場戰爭中去。所以,當美國發動一場戰爭時,就會拉上自己的盟友一起行動,每個盟友出一點軍隊,那麼盟友參與的多,聯軍的實力就會越強大。那麼在面對打擊對象時,就能夠佔據更大的優勢地位。並且同美國參與軍事行動的國家大多是像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這類的軍事強國,戰鬥力也都是槓槓滴。通過集體作戰,美國聯軍往往是多打一,在實力上更勝一籌,有利於速戰速決,早點結束戰鬥。

第二、集體作戰可以減少美國的軍費開支。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現代戰爭的花費是巨大的,動不動就是花費上百億美元,甚至上千億美元。美國讓盟友一起參與軍事行動,除了協助作戰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盟友一起來承擔戰爭的軍費開支。如果整場戰爭的花費由一個國家來承擔,無疑是壓力巨大,如果讓很多盟友一起來分擔,那麼每個國家所承擔的部分相對就比較小了。

第三、充分利用好北約這個軍事集團組織,檢驗協同作戰能力。

二戰後,美國為了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冷戰對抗,美國主導建了北約軍事集團組織。通過建立北約,美國一方面控制了歐洲國家的軍事力量和防務體系,另一方面北約成為美國實施軍事行動的重要載體。比如對南聯盟進行轟炸就是以北約軍事力量為主體參與行動的。當然,北約參與了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海灣戰爭等眾多軍事行動。

北約平時都會進行一些多國聯合軍事演習,演習都是通過樹立假想敵,然後通過演習鍛鍊各國之間的協調和配合能力。美國拉上北約盟友一起參與實戰,可以在實戰中檢驗平時的演習效果,以提升北約的軍事作戰水平。

綜上,美國目前有60個條約同盟國,美國對外採取的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有盟友的參與,這為美國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支持。而且不光是軍事行動,美國在其他方面的行動也有大量盟友的參與,這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吧。


銘蘇先生


縱觀從海灣戰爭以來近30年美國曆次對外軍事行動,表面上看是美軍作為主導力量,其他國家都是跟班,但是仔細分析一下箇中緣由,恐怕未必盡然,很多時候美國被“請”進來當盟主,然後獲利最大,而“請”美國的國家或團體,經常有時候啥也獲得不了,甚至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筆者不才,願意分享幾個這30年來的幾場戰爭。

第一、海灣戰爭

眾所周知,海灣戰爭是因為中東的伊拉克入侵鄰國科威特而引起。中東是美國打垮蘇聯的主要戰略支撐點,因為從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便和中東石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合謀取得國家油價的定價權一道打壓油價,導致蘇聯大出血而亡。而1990年正是美國發動總攻的最後階段,突然讓伊拉克插了一槓子,並且在不久之前這個伊拉克還是自己的一個小跟班。一旦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那麼放眼整個中東,沒有幾個是手握雄兵60萬的薩達姆的對手,尤其是那個窮得只剩下錢的沙特阿拉伯,分分鐘鍾會讓薩達姆一口鯨吞。

這樣一來,不僅僅是美國、中東、非洲國家為之不安,就連遠在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也為之不安。中東早在兩百年前就是英法殖民帝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中東戰爭後隨著殖民體系的瓦解,英法退出了這一地區,但是在能源供應方面還有賴於中東,按照歐洲人的思維,不希望這裡出現一個統一的特別是漠視人權的政權出現。

於是,在美國主導下,一支由34國軍隊聯合的多國部隊迅速組建起來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兵器向伊拉克發動全面進攻,伊拉克的幾十萬大軍很快潰不成軍,近千輛戰車丟棄於荒漠,稱霸中東的美夢從此破滅。

第二、科索沃戰爭

1999年上半年的科索沃戰爭表面上看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發起了長達78天的空襲,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

蘇聯解體後第三年即1993年,以西歐國家為主的歐盟組織成立。目的是想擺脫自二戰以來美國對自己全方位的控制。因為在此之前由於東方強大的蘇聯存在,西歐地處美蘇爭霸最前沿,被成千上萬個蘇聯導彈瞄準,而自身由於失去了殖民地,有限的國家資源不足以維持龐大的武備與蘇聯抗衡,只好依附於美國。

現在蘇聯不在了,歐洲各國便謀求脫離美國的控制,歐盟便應運而生。主導歐盟的是工業相對完備的德國和法國,主要還是法國,因為德國能源短缺。但是歐盟要想脫離美國至少還有兩個沒有繞過去的坎兒,一個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貨幣,另一個就是發展工業所必須的能源。不然,擁有4億人口的歐盟不過是一盤散沙,並且法國和德國還會成為一堆抱著“吃大戶”心心理的歐洲國家的“大戶”。

最著急的還是德國,匪夷所思的重走半個多世紀之前先輩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道路——控制巴爾幹半島,以打通從柏林到中東產油區的陸路通道。於是,自歐盟成立前夕,趁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衝擊波,德國便開始了分化瓦解巴爾幹半島的行動。最大的區域對手還是南聯盟。但這裡還是俄羅斯覬覦的地方,雖然還在蘇聯解體的局勢還在繼續惡化,但是畢竟還是一個擁有著巨大軍事力量的大國,相比在二戰後一直被嚴格限制軍備的德國來說完全是大巫見小巫。因此,以德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打一場征服南聯盟、控制巴爾幹半島的戰爭。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把美國拉進來。

於是,德國(說大點是歐盟)想通過一場戰爭來打通資源通道進而獲得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資本。

美國人當然不是傻子,但還是答應入夥當槍使。因為美國人正想通過控制巴爾幹來達到打壓歐元的目的。

因此,持續78天、以空襲為主要形式的科索沃戰爭實際上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經醞釀了。因為美國在等歐元的誕生。

1999年元月1日,歐元正式發行。3月2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戰爭很快脫離了德國的控制,剛剛擺脫了冷戰威脅的歐洲人沒過幾年好日子就再一次陷入東西方對抗的最前沿。驚恐之下則是大量資本外逃,剛剛誕生的歐元與美元的匯率就慘遭暴跌。

而美國人則不顧德國和法國的一再強烈要求,始終不肯派地面部隊進入,不緊不慢的玩著空襲。前前後後78天,南聯盟的軍隊沒消滅多少,但是接近1萬億美元的歐洲資本進入了美國市場並且在當時納斯達克的信息產業泡沫中被蒸發掉成為微軟、IBM這些高科技產業的啟動資金。

更奇葩的是,1999年6月南聯盟剛剛接受俄羅斯的調停並且和美國簽署和平協定,美國便把科索沃東部地區的防務“交給”匆匆而來的俄軍部隊,結束了科索沃戰爭。

這樣,以德國牽頭的歐盟國家想要通過戰爭手段控制巴爾幹半島結果卻給美國做了嫁衣裳,捎帶著還支付了高達1萬億美元的佣金。

科索沃模式在後來歐美一系列對外軍事行動中不斷上演。

第三、伊拉克戰爭

科索沃戰爭對於歐盟國家來說可謂是個啞巴虧,算是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但是看清了不代表就不會在一個地方摔倒第二次。

2003年,薩達姆想要在石油結算貿易中用歐元代替美元,這馬上引起了美國的反感。緊接著就是伊拉克戰爭,這次法國和德國站出來反對,但是除了嘴上罵兩句外就再沒別的了,眼睜睜看著美國人領著英國、澳大利亞、波蘭等國軍隊打垮伊拉克、擒殺了薩達姆。

第四、利比亞戰爭

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幾乎就是12年前科索沃戰爭的翻版,不同的是主角由德國換成了法國。利比亞一直是法國最主要的能源來源地,但是因為卡扎菲想要鬧獨立,於是法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策動北約和歐盟國家一道對利比亞展開了一場外科手術行動。但是利比亞戰火剛停,不遠處的敘利亞馬上又燃起了戰火,這次是針對俄羅斯和伊朗。

綜上所述,美軍這幾十年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特別是在歐亞大陸的行動實際上最先還是歐洲國家引起來的,想借美國的刀為自己換點對抗美國的資本,卻往往會落得個收支不平衡的結果。而美國發動戰爭的地方往往又涉及到跟隨自己一起參戰國家自身的安全問題,最多又是歐盟國家。因為自身實力不濟,歐盟國家往往不得不與美國人合作,在美國對外軍事行動的同時都會或多或少的派兵參與以此來保障海外的安全利益,但往往又給自己帶來了恐怖襲擊的威脅。


大將軍威武K


為什麼美國每次出兵都是聯軍一起出到,而不是單獨行動?第一為了出師有名,第二他們本就是盟國,有責任和義務協助盟主出兵,第三每個國家的軍隊都可得到實戰的段練,在實戰中讓盟國提高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