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退休金怎麼算?

手機用戶62948445087


直接套用四個計算公式就可以很快算出中人的四種養老金!但是,公式中的一個R及平均指數,放慢了養老金的腳步。

從2014年10月1日養老保險制度並軌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出現了三種人:這一天之前退休的被劃入“老人”行列;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歸屬於“中人行列”;之後參加工作的就是“新人”了。

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政策——“老人”老辦法:繼續沿用之前的財政負擔退休金的政策;“中人”最複雜最麻煩,需要套用四個計算公式才能計算出來養老金;“新人”相對來說就簡單一些了,全部是新辦法計算。

那麼,“中人”養老金的四個計算公式分別是什麼呢?

  •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1%×累計繳費年限。其中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由所在省份統一統計計算併發布。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當地社平工資×本人繳費平均工資指數。這個平均工資指數=累計繳費年限之中的所有月的繳費工資之和除以所有繳費月數。這個計算起來看似費點勁,實際上,現在的工資數據但是電子的,鼠標一點,公式一套,立馬就有結果。
  •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存儲額÷計發月數(女,55退休,除以170,男60歲退休,除以139)。這個很好計算。
  • 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工資×R×中人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這個R是計發係數,其值在1%~1.4%之間,由各地測算後確定。具體怎麼測算及測算的結果都可能是不能公佈出來的(或許中人的養老金遲遲不能全部到位,就有可能是這個R比較“神秘”,或者是難以計算)。同時,計算月平均繳費指數,也是不容易的,特別是有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以往工資數據沒有電子文檔,收集數據及計算都是手工人力。它也拖慢了中人養老金的步伐!
  • 職業年金=職業年金賬戶存儲額÷計發月數。

看了這四個公式,是不是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是的,太麻煩了!

難怪中人的養老金遲遲不能足額髮放到位!


中小學教育者


2014年10月份以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都屬於中人,而中人退休金的計算辦法是按著老辦法來計發退休金,並且以2014年9月份標準計發;

我們來看一下中人計算退休公式:

說簡單點兒,中人的退休還好計算包括三個部分;


包括基本退休費+職務補貼(技術職稱補貼)+增加退休費;

其中基本退休費跟工作年限有直接的關係,工作滿20年到30年的按80%計發發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如果工作30年到35年,按85%計發,如果工作35年以上按90%計發;

那麼問題來了,中人退休金補發部分什麼時候能落實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中人補發退休金是如何規定的;由於相關數據沒有公佈,所以補發部分退休金,一直沒有落實;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中人新辦法計發退休金的公式;

其實不管哪種方法計算退休金,我希望先把中人的補發部分先落實兌現,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保障。

希望2018年能把問題解決,一直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

對此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呢?


天天聊社保


中人的退休金如何計算的?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c000250774512810f\

社保分析師


個人理解:

“中人”是指機關事業單位中2014年10月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後退休的人。“老人”就是2014年10月之前已退休的人。“新人”就是2014年10月後參加工作的人。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稍微複雜一點的就是“中人”的退休待遇,“中人”的退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與個人繳費基數、各年度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繳納養老保險年限有關,體現多繳多得)。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係數。過渡係數全省統一為1.4%。

其中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30日退休的“中人”設計了10年的過渡期,進行新老辦法對比,保低限高,如果按新辦法計算低於老辦法的,按老辦法計算,如果高於老辦法的,則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退休的,只發高出部分的10%;2016年內退休的就發高出部分的20%,依此類推。到2024年後退休的就全按新辦法計算和發放了。


勞動保障學習


關於中人的退休金問題,我們首先要理清楚什麼叫中人?

凡是我們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有大的變更,尤其是建立的時候,會將所有的人,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並退休的人,一般年齡比較大,我們稱他們為老人。

第二類是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後,參加社保並退休的人,一般年齡比較年輕,我們稱他們為新人。

第三類就是剩餘的。這是排除法。也可以將這第三類稱為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在建立之後辦理退休的人。但這類人群的參加工作,一般是指國家認可存在連續工齡的人。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1991年我們建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時候,有企業中人,新人和老人。

2014年我們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時候,也有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新人和老人。

這裡我們重點說一下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

國家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之後,確立了養老保險計算待遇新辦法。為了確保新辦法和老辦法的順利銜接過渡,國家規定了十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老辦法待遇高,就按照老辦法發放退休金。新辦法待遇高,就額外發放新辦法比老辦法高出的部分待遇差額。



老辦法退休待遇是這樣計算,按照2014年的本人基本工資標準和退休時本人工齡確定的計發比例,和2014年的本人級別確定的退休生活補貼金額,計算出2014年基本退休金金額。再按照國家退休金的變更要求,每年增長一定的金額或比例。

如果我們後期實現了崗位、職稱的晉升,也會額外增加晉升後確定的退休生活補貼差額,然後參與後續年度的工資增長率調整。

其實影響我們老辦法退休待遇的計算因素,主要是工資增長率問題。工資增長率是由國家人社部統一發布,2016年工資增長率,被拖延到了2017年6月份公佈,是6%,2017年工資增長率是2017年10月公佈,是4.5%。

公佈之後,各地才陸續開展老辦法中人待遇理順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2017年退休的中人,反映自己的退休待遇比老人低五六百元的情況,因為還有接近11%的工資增長率沒有調整。

除了老辦法的退休待遇,新辦法退休待遇也比較難於計算。

新辦法退休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四部分構成。

新辦法退休待遇無法計算的因素,主要是個人賬戶養老金,每年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無法計算。實際上,2016年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是8.31%,伴隨著工資增長率2017年6月一起公佈的。2017年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是7.12%,2017年10月公佈。

職業年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級政府部門公佈的,雲南省從2014到2017年都是是4.5%。

另外,還需要知道視同繳費年限的視同繳費指數如何計算?山東省是2017年9月才發佈的。

這些都理順後,山東省正在開始全部人員的中人退休待遇理順工作,預計2018年底之前完成。

其實全國各地的中門退休待遇理順工作,都會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這是人社部要求的。

四川省人社廳,前些日子公佈中人養老金計發進展情況的時候,指出要按照人社部要求,力爭於2018年底之前,完成此項工作。因此,可以斷定人社部是對所有省份都提出了2018年底之前完成此項工作的要求。

坎坎坷坷已經四年了,很多中人終於看到了希望,善於理順之後,所有欠發的待遇都會補差發放到位。所有中人的退休待遇,未來也就能夠按照國家養老金的統一調整,納入正軌了。


暖心人社


中人退休金怎樣算?

企業職工自1992年至1997年開始實行有個人和企業共同繳納養老保險統籌制度,而事業機關單位是2014年10月1日開始,繳養老保險,實行養老保險企業與事業機關單位並軌制。

2014年10月1日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為老人,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為中人,2014年10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為新人。


事業機關單位,老人的退休辦法是按老辦法執行,已經毫無疑問,2014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新人是按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退休養老金,也沒有疑問。

現在就是中人的退休辦法,由於中人是從2014年10月1日以後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有個人和國家統籌繳納,建立個人賬戶和國家統籌賬戶。雖然過渡性養老金對視同繳費年限有1.3或1.4的過渡補助,但由於個人賬戶養老金繳納年限較少,按現在企業退休養老金辦法,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計算,較以前老人養老金相差很大,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都是按著老人的辦法,計算現在中人的退休養老金,等具體的辦法出臺以後,再對養老金的差額進行補差。


中人退休養老金的計算辦法,仍然執行老人也退休養老金的計算辦法。

中人退休養老金=(崗位工資+薪級工資)x比例+各種津貼。

工齡大於等於35年比例按90%執行,工齡在30-35之間,比例按85%執行,工齡25-30年,比例按80%執行。


健身廣場舞


按理說,中人養老金計算,有既定的計算公式,只要依據相關參數如實運算,也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實際情況並非那樣簡單,現實中的中人養老金計算確有其特殊性。

中人養老金計算,包括有企業中人和機關事業中人養老金計算,而這兩大類型的計算問題,它們本屬於一個類型的計算問題,但由於機關事業在計算中的新情況、新動向、新問題,有必要進行單列回答與深入解讀之必需。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其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由這四大部分所組成。這四大部分各有其特殊問題呈現在人們面前,現據實祥細分析闡述於後。

關於基礎養老金計算問題。這是調整與變更較小的一部分。因為機關事業單位在並軌前,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工資調整,實行個人繳費所增加的保費支出,也就得到了徹底的消化。由於機關事業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大大高於企業單位,因此,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調整與變化程度,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可以歸零不計。這是因為,機關事業中人在職時的繳費工資水平,繳費平均指數水平以及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水平上,他們總體上優勢明顯,而且大大高於企業單位的平均水平較多。

關於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算問題。企業計發辦法中,所採用的計發月數和記帳利率水平,長期且大大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太多了。計發月數不區分退休年齡大小,一律按120個月平均計算。計帳利率一律按同期銀行活期利率計算。與現在提高並細化後的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算方法相比較,過往企業退休中人個人帳戶養老金的月領取水平,簡直是天上地下之分呀!

關於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問題。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的調整與變更,這在機關事業中人養老金重新核定過程中,可謂是重中之重!現在,視同年限繳費指數的地位與作用大大提升了,它由過往隱形狀態走向了檯面,視同繳費指數已被分解、細化為職務指數、級別指數和調節指數,由上述三大部分所組成,而且視同年限繳費指數的權重佔比,也大大提高了。這對於較多提高過渡性養老金的領取水平,以及提高退休中人的基礎養老金水平,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關於職業年金計算問題。職業年金制度,與養老並軌改革同步出臺與實施,它是提高機關事業退休中人養老金,所採取措施的一部分,是為真正對沖企業辦法原本替代率水平偏低所推出的重大舉措之一。可以說,由於職業年金的強制性,以及大部分資金由財政買單,職業年金的確是一份鐵定的雙軌制“蛋糕”無疑。


劉正民


去了解一下"企業退休″的人,"中人″是如何算待遇的!

"視同繳費年限(工齡)″,

"繳費年限(工齡)″,

"個人賬戶積累″,

這三部份"核定內容″決定你"中人"的退休待遇!

"企業單位″早在1995年後即實行了"中人″核算退休待遇的辦法!

目前繼續"行走"在"中人待遇核算道路上"!

"企業單位″退休者結束"中人核算待遇的辦法",需要延續到那些1995年後才參加工作的人群中,基本要在2035年前後結束!

相同道理,"事業單位"退休者,最起碼要在2050年後才能結束"中人退休待遇核算辦法“!

這還不包括可能的"延遲5年退休的時間″!


用戶黃山路老芋頭


吃軟飯的弱男,城市人再沒錢住的房子多少錢,消費多少錢,國家補貼。要沒錢就不能生存,而農民掙得血汗錢一分也捨不得花,最簡單一例子城市坐公交車是正常消費,還有出租車,而農民坐出租他覺得是敗家。


月生2649


嗯這裡的中人由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企業職工的中人。第二部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

那麼企業職工的中人,主要指的是。在1992年正式繳納養老保險之前,已經參加工作了的人員。這些人群都會給他計算相應的工齡。也就是會視做視同繳費年限,然後退休以後按著過渡性養老金進行補發,他的退休金。

機關事業單位中的中人。因為機關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開始正式交納這個養老保險。所以說在2014年之前參加工作,並且有事業編制年限的一些人。每工作一年,年限都會算作一年的,視同繳費年限。所以說,這部分年限,也按照企業職工的過渡性養老金。給她計發退休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