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何連本國軍隊的指揮權都沒有?

_記憶中窺見


這就是很多人認為,韓國並不是一個完全主權國家的原因。

所以各位理解這個常識對解決疑惑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造成韓國沒有本國軍隊指揮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韓國自己的原因,也有外部局勢的原因。

不過這個局面正在逐漸轉變。

木叔就來談談這段歷史吧。

韓國的軍隊指揮權分為平時作戰指揮權和戰時作戰指揮權。其中平時指揮權是由韓國軍方的聯合參謀本部議長行使,而戰時指揮權由韓美聯合司令行使。

之前這兩個都是美國人管理,如今只有後者歸美國負責。

去年10月文在寅政府和美國方面積極交流試圖儘快恢復戰時指揮權。

雙方達成協議,目前的美韓聯合司令部繼續保持,搬遷到韓國國防部大樓辦公。一把手的司令由韓國軍方擔任,二把手由美國軍方擔任。

這就意味著以這種形式,讓韓國人能夠獲得未來戰爭爆發時的第一主動權和指揮權。此外還規定,移交戰時指揮權後,駐韓美軍不會撤離韓國,但是要逐漸搬遷到已經建好的平澤等基地內。

根據雙方的這個協議,韓國媒體預計,文在寅5年任期結束前,韓國就可能正式從美軍手裡收回戰時指揮權。

這是美韓關係的一個突破,也是本地區局勢的一次重大改變。

之所以韓國的作戰指揮權在美國人手裡,是因為當年的戰爭讓韓國人不得不這麼做。

1950年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就把韓軍的戰時指揮權交給了來幫忙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

4年後兩國簽署了一個協議,將韓國的戰時指揮權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歸為美軍掌握。

1979年美國和韓國成立了如今的韓美聯合司令部,自然這個權力也過渡到了司令部裡,由於一把手是美國人,所以實際上還是美國掌握著韓國的戰時指揮權。

平時指揮權要比戰時指揮權更早歸還了韓國。

早在1994年12月韓國就收回了平時指揮權。

因為韓國很長時間已經沒有戰爭了,未來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大戰爆發的可能。

所以美韓雙方對平時作戰指揮權就沒有那麼重視,韓國人也有能力應付平時的突發事件,因此平時指揮權就被韓國收回。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韓國主權不完整,確實也說得過去。

不過韓國人也意識到了這點,因此才要不斷改變和進取啊!


木春山談天下


韓國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個主動要求把軍隊指揮權交給外國的“主權國家”。

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在蘇美兩國的影響下南北分裂為朝鮮和韓國。1948年,朝鮮為統一半島發起朝鮮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朝鮮軍隊勢如破竹,而韓國軍隊一敗塗地,只龜縮在西南部仁川一帶,如果沒有美國介入,韓國被朝鮮消滅是遲早的事情。

眼看韓國快撐不住了,為遏制蘇聯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美國急忙操縱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登陸,聯軍由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介入後,武器落後的朝鮮軍隊一潰千里,美軍甚至將戰火燒過了鴨綠江邊。

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國出動志願軍入朝參戰。志願軍以絕對劣勢的裝備經過艱苦卓絕的抵抗,迫使美國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贏得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韓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的表現堪稱災難,一共有30多萬人傷亡,佔到聯軍傷亡比重的三分之二強。

戰爭雖然暫時“結束”,但慘重的損失讓韓國人對戰爭有了恐懼感,再加上韓國首都首爾距離邊境線只有40多公里,處於朝鮮的火力覆蓋射程之內,所以朝鮮的威脅始終讓韓國坐立不安,如臨大敵。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曾提出撤走大部分軍隊,讓韓國承擔起主要防禦責任,這讓韓國的李承晚政府慌了神。為了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李承晚苦苦哀求美軍不要撤走,甚至下跪。

當然,美國人說撤走只是嘴上說說,他這樣做是為了逼迫李承晚政府答應更多的條件,比如——完全交出軍事指揮權。《朝鮮停戰協議》簽訂不久後,韓國和美國迅速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根據條約,美軍可以在韓國領土內部署軍事基地,所有花費均由韓國政府承擔。韓國軍隊的指揮權由美軍控制,美軍承擔起保護韓國的義務。

條約簽訂後,美軍便大規模在韓國駐紮,最高時有32萬人之多,此後逐漸減少至3萬人左右。

有美軍的幫助,韓國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濟建設方面。而隨著韓國國力的增強,韓方也在試圖收回軍事指揮權,並做出了不少嘗試。2004年,美軍將朝韓邊境的巡視任務交給韓軍,這算是目前為止最大的突破。

不過,韓國想從美軍手中完全收回指揮權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實現的。這對美國控制韓國,影響東北亞地區有重要意義,美國豈能輕易放手?


石頭說歷史


韓國國土面積約10萬平方公曆,佔朝鮮半島的45%;它的建國史很短,1945年8月15日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獨立。

被日本統治時期,韓國人其實就是亡國奴,因為之前韓國和朝鮮都是李氏王朝的領土。李氏王朝又叫朝鮮王朝,為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

清末,日本取得對清朝的戰爭勝利,1910年吞併朝鮮王朝。日本戰敗,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韓國兩個國家。兩國曾經爆發戰爭,後來根據朝鮮停戰協定,雙方獨立建國。

儘管20世紀60年代以後,韓國經濟發展神速創造了“漢江奇蹟”,然而其組建的軍隊卻一直沒有指揮權。這是為什麼呢?

韓國軍隊創建於1940年代末期,由美國駐韓佔領軍組建。當年,美軍成立韓國“國防司令部”,設立韓國陸軍士官學校,並開始招募陸海軍人員。

在美軍的扶持下,韓國建立陸軍部隊“國防警備隊”,初期有8個團、2萬餘人。接著,在“海防民團”的基礎上建立“海岸警備隊”,後改為海軍陸戰隊。最後建立韓國“陸軍航空兵”,剛開始有1100多人、20多架飛機。

李承晚就任韓國總統後,名義上接管了韓國軍隊,但是按照與美國的協定,美軍依然“繼續掌握韓國治安部隊的組織、訓練、裝備”“作戰監督權”和“保有對他們認為需要的韓國重要地區、設施的控制權”。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拒絕全部撤出韓國。以《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為標誌,韓國和美國正式建立起軍事同盟關係。美軍根據條約的內容,擁有在韓國可以部署陸海空三軍的權利。

美國對韓國的駐軍,著眼於國家的利益,不同的總統有不同的想法。

尼克松時期,美國開始準備分批從韓國撤出,並敦促韓國政府加強“韓國軍隊的現代化”。卡特時期,美國以韓國軍力薄弱為藉口,停止執行撤軍計劃。里根時期,美國強硬宣佈“美國將無限期地留在韓國”。

韓國人對於自己的軍隊並沒有獨立的指揮權,指揮權屬於“韓美聯合司令部”。聯合司令部接受兩國參謀長聯繫會議主席組成的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通過下屬的陸海空三軍司令部行使作戰指揮權。

為了加強韓國部隊同美國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雙方多次舉行代號為“協作精神”的聯合軍事演戲。


子屠龍


韓國軍隊指揮權在美國手中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參戰各方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同時,美國和韓國結成軍事同盟,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將韓國軍隊指揮權交給“聯合國軍司令部”。自此,美國和韓國軍事同盟的最高軍事指揮權即由美軍掌握。

韓美軍事指揮權問題

冷戰結束後,韓國國民反對美國駐軍的聲浪日漸高漲,韓國經與美國協商,於1994年達成協議,從美軍手中收回平時作戰指揮權。

但當時的朝鮮半島南北對峙嚴重,韓國無力也不願完全承擔戰爭風險和責任,美國和韓國雙方商定,在戰爭危機出現時和戰時,仍由美國和韓國聯盟司令部行使作戰指揮權,而聯盟司令部司令由美軍擔任。

2005年,美國小布什政府首次提出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移交問題,2006年上任的韓國總統盧武鉉積極響應,要求進一步調整美國和韓國在兩國軍隊指揮權限上的分配,重新定位美國在朝鮮半島扮演的角色,以使美國和韓國在更加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軍事合作。

美國和韓國於是商定,從2012年4月17日起,韓國擔負起本國的防衛責任,即在無論是停戰、戰爭危機以及戰爭發生的情況下,韓國對本國軍隊行使完全的指揮權。

按照美軍的設想,在戰爭條件下,美國以及駐韓美軍主要有三方面任務:一是確保人員與裝備的安全;二是在危機到來時懾止戰爭並在作戰中取得勝利;三是憑藉駐軍和作戰取勝確保美國在東北亞及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駐韓國美軍及美國、韓國聯軍的指揮權問題,不僅與美國、韓國有關,更與美國區域戰略和區域局勢演變緊密相關。因此,它不僅是軍事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對美國而言,僅僅從軍事角度,甚至從軍事角度的最低層次,即確保駐韓美軍人員與裝備的安全方面考慮,將所屬部隊和裝備的指揮權交給韓國,都是不可思議的。


南海風雲眼


額,嚴格來講,韓國沒有的只是在戰時的軍隊指揮權,因為韓國武裝力量的戰時指揮權在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手裡,而目前的聯合國軍又只有美韓兩國,所以,實際上韓軍的戰時指揮權就是在美國的手裡。至於韓國軍隊的非戰時作戰指揮權,那還是在韓國手裡的。
只不過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半島實際上還處於戰時的狀態,因為1953年7月27日參戰雙方簽訂的僅僅是《停戰協定》,所以嚴格來講雙方之間的戰爭並沒有真正的結束,現在一旦開打的話還屬於是上世紀那場戰爭的延續,而算不上不宣而戰,所以,既然半島還處於戰時狀態,那麼韓軍的作戰指揮權就應該在聯合國軍司令部,即美軍的手裡。


當然,上面的只是字面上的解釋,而現實中的半島應該還是“和平”的,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軍隊的平時作戰指揮權已經交回到韓國自己手裡了。


哨兵ZH


韓國的軍事指揮權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從1910年8月22日《日韓合併條約》的簽訂開始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長達35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15日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在美國的扶植下得以在朝鮮半島南部成立,同年9月9日朝鮮半島北部成立了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日本殖民時代流亡在中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曾在國民政府支持下於1940年9月17日在重慶成立韓國光復軍,時任韓國光復軍參謀長的李範奭後來成為韓國第一任國防部長。事實上韓國建國時的武裝力量除了從中國戰場返回的光復軍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骨幹力量來自於日本殖民時期的偽軍警力量:韓軍第一任陸軍大學校長李應俊、朝鮮戰爭中的韓軍將領白善燁以及日後的總統朴正熙均出自日本或偽滿軍校的培養,朴正熙還曾以高木正雄的名字在日軍和偽滿軍隊中服役。韓國建國之初的軍事力量不僅薄弱,同時軍隊系統內部出自光復軍系統和出自日偽系統的官兵之間還存在嚴重的對立情緒,這對韓軍的戰鬥力發揮顯然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軍事改革就顯得極為必要了。

早在1946年1月美國佔領當局就以國防警備隊的名義開始組建未來的韓國軍隊,這比韓國正式建國還早,所以早期的韓國軍隊完全是在美國的操縱下建立起來的:在美軍的扶持下韓國先是建立了陸軍部隊“國防警備隊”,接著又在“海防民團”的基礎上建立“海岸警備隊”(後改為海軍陸戰隊),最後又建立了韓國“陸軍航空兵”。美國佔領當局成立了培養軍隊幹部的軍事英語學校。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時任總統李承晚決定以軍事英語學校畢業生為核心建軍——無論是前光復軍還是日、偽出身的人都得從這個學校畢業才能獲得提拔重用。在軍事英語學校中美方不問來者政治信仰,只注重學員專業素養,然而李承晚成為韓國總統後情況逐漸發生變化:李承晚實際上並沒參加過抗日鬥爭,完全是在戰後憑藉美國的扶植坐上總統之位的,而光復軍卻是由韓國獨立運動領導人金九創建的武裝力量且與中國方面聯繫密切,這自然被奉行親美外交路線的李承晚視為非嫡系勢力,相比之下他寧願任用出自日偽系統的軍官,原光復軍派系官兵在韓軍中日益邊緣化。李承晚所忌憚的並非只是光復軍派系,在當時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下南韓境內也成立了擁護金日成的左翼南朝鮮勞動黨,該黨的勢力已延伸到韓軍之中,李承晚對軍中的親北左翼勢力格外打壓。李承晚特別喜歡重用那些家在北方、因遭到朝鮮勞動黨清算而流亡南方的前日偽軍官,這些人在政治立場上堅決反共,在南方又沒任何根基背景,只能一心一意跟李承晚混。朝鮮戰爭中湧現出的白善燁、白仁燁、鍾日權等韓軍將領都是流亡到南朝鮮後在軍事英語學校脫穎而出的前偽滿軍官。

李承晚就任韓國總統後名義上接管了韓國軍隊,但按照與美國的協定:美軍依然“繼續掌握韓國治安部隊的組織、訓練、裝備”“作戰監督權”和“保有對他們認為需要的韓國重要地區、設施的控制權”。1950年6月25日凌晨4點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韓國的進攻。開戰僅僅三天後漢城(今首爾)就被朝鮮人民軍佔領。7月20日朝鮮人民軍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佔領了晉州。韓國國防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時朝鮮人民軍已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韓軍已完全喪失了作戰能力,在這種形勢下美軍介入了戰爭: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率領以美軍為主力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在之後的戰爭中美軍開始承擔起主要作戰任務,而韓軍則只承擔30%的作戰任務。朝鮮戰爭期間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以書面形式將軍隊的指揮權轉交給了“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美軍並未從韓國撤離,而是通過與韓國簽訂合約的方式實現在韓國的長期駐留,而韓國軍隊的軍事指揮權長期以來也掌握在駐韓美軍而非韓國政府手中。由此可見駐韓美軍是韓國政府自己請來的,軍事指揮權也是韓國政府自己拱手奉送的,這和駐日美軍其實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駐日美軍是二戰後美國以戰勝國名義對日本這個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進行的佔領;然而韓國並非二戰的戰敗國,二戰後美國是以託管的名義短暫佔領過韓國,不過在1949年美軍就結束託管並撤退,只留下500人顧問團繼續協助韓國建軍。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朝鮮半島上其實並沒美軍部隊駐紮,只留有為數不多的美軍顧問在協助韓國的建軍工作。所以在韓國人看來:駐韓美軍是自己請來保護自己的。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中一個主權國家邀請外國軍隊在本國國土上駐紮並將軍事指揮權拱手奉送是一件屈辱的事。可如果不是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及時支援,那麼韓國早就已不復存在。既然國家都已不存在了,又奢談什麼尊嚴與主權呢?在韓國人眼中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是曾為保護韓國付出過巨大努力和犧牲的,這是韓國全國上下一致認可的。

韓國之所以把軍事指揮權拱手奉送其實是形式使然。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夕的1950年6月美軍顧問團向美國防部和國務院發出的報告中韓軍的實力是這樣的:全軍已組建66個步兵營、6個炮兵營,但僅有16個營受過完整訓練,還有30個營只完成連級訓練,17個營還在進行排級訓練。而團和師一級的協同訓練還沒來得及展開,因此韓軍雖有8個師級編制,但有名無實,不具備師團級協同作戰能力。相比之下同一時期朝鮮人民軍實現了戰鬥力的大躍進:全軍從9萬人增長到18萬,擁有150架雅克-9戰鬥機和伊爾-10強擊機、32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坦克全部是二戰中性能最優良的T-34型,這是當時亞洲規模第一的裝甲部隊。軍官隊伍中不但有一批二戰中在蘇軍中受過鍛鍊的軍官,更有3個前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整建制移送的步兵師,官兵戰鬥經驗極為豐富。對這時戰鬥力堪憂的韓軍而言: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的軍事指揮系統。這需要通過和平時期的演習和演練來不斷加以完善,而這種完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只有自己的軍事指揮系統成熟之後才有可能接管軍事指揮權。韓國缺乏能統籌指揮三軍的將帥之才,與此同時內部還存在原光復軍系統和日偽系統成員之間的派系之爭,難以凝聚形成合力。韓國缺乏系統全面的情報信息偵測、收集、分析的能力,一旦失去美國的支持就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危險境地。整個朝鮮戰爭期間韓軍的表現大體上是乏善可陳的,只是在美軍的支持下從勉強維持住戰線。由於主要的作戰任務都由美軍承擔,那麼毫無戰鬥力可言的韓軍將軍事指揮權拱手奉送也就是無可奈何的一種必然選擇。

上世紀6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進入較快發展時期,進入70年代後韓國憑藉持續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速度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這一時期韓國憑藉穩步提升的經濟實力開始對軍隊裝備進行全面更新換代。60年代初韓國國防經費的60%以上還需要美國援助,從6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自主承擔的國防經費比例開始增長,到1968年首次超過50%,1971年達到91%。1979年韓國成功進行了地對地短程彈道導彈實驗,成為全球第7個掌握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然而直到此時在朝鮮半島南北實力對比中朝鮮人民軍仍佔據壓倒性的優勢:朝鮮維持著一支110多萬人的現役部隊,而韓軍只有60萬,此時韓軍還在使用老式F-86佩刀戰鬥機,而朝鮮早已換裝領先一代的米格21戰鬥機。也正是這一時期韓國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起自己的軍工體系,到1984年韓國已能自行生產大部分常規武器,到80年代結束之際韓軍裝備已完成了全面現代化升級,從此韓軍在常規武器的現代化程度上取得了全面壓倒朝鮮的優勢,而朝鮮則另闢蹊徑發展核武計劃與之抗衡。2000年後韓軍的武器裝備水平已基本與日本處於同一水平。隨著自身實力的提升使韓軍的自主傾向也日益凸顯:1978年11月韓美雙方建立了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官為美軍上將,副司令官為韓軍上將,300名參謀人員由雙方各佔一半以突出對等色彩。此時韓美聯合部隊司令部司令官同時兼任“聯合國軍”司令官、美第8軍司令官、駐韓美軍司令官、地面部隊合成司令部司令官。到了1992年12月這一組織架構發生重大變化:韓美聯合部隊司令官只兼任“聯合國軍”司令官和駐韓美軍司令官,而地面部隊合成司令部司令官則改由韓國將領擔任。

2003年2月25日就任韓國總統的盧武鉉在外交上注意強調韓國的獨立自主地位,為此他有意識地改變了韓國傳統的片面親美的外交路線,重視發展與中國、朝鮮的外交關係:這一時期中、韓兩國多次在靖國神社、慰安婦、歷史教科書等問題上同聲譴責日本右翼勢力。2007年10月盧武鉉曾徒步跨過三八線,由陸路前往朝鮮訪問並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進行會談,盧武鉉在與金正日會晤期間簽訂了旨在維護半島和平的《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也是在這一時期韓國開始在軍事指揮權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韓國從駐韓美軍手中收回了和平時期韓軍的軍事指揮權。從此和平時期的韓國國防體制由美主韓輔轉變為韓主美輔,與此同時韓美雙方還就戰時軍事指揮權的移交問題達成時間表。儘管這時韓國只收回了平時的軍事指揮權,但實際上韓美之間已就戰時軍事指揮權的移交達成共識。本來按這種趨勢而言:韓國收回戰時軍事指揮權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然而韓國本質上是一個奉行親美單邊外交路線的國家,獨立外交路線在韓國不是一種常態而是極為罕見的特例。如今韓國儘管在常規軍力層面對朝鮮佔據絕對優勢,然而朝鮮掌握著核武優勢,與此同時半島問題並非只涉及朝、韓雙方,而是廣泛牽涉到美、中、俄、日等國的利益,於是朝鮮半島就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環顧在韓國及其周邊地區存在勢力分佈的這幾個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朝鮮均為有核國家,日本事實上也擁有包括濃縮鈾和後處理鈈的幾乎完整核燃料生產能力,儘管這距離實際研發出核武器還有一定距離,但對韓國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威脅。東北亞地區是全球彈道導彈最多的地區、全球防空導彈最多的地區、全球核彈密度最高的地區,以韓國的規模體量和軍事實力而言:身處這樣的地區並不安全。除了需要面對中、俄、日幾個大國以及接受美國的控制之外韓國還必須面對和自己同宗同源的北方兄弟。別看北方兄弟窮,可人家戰鬥意志可不差,況且還掌握有核武優勢。

韓國國土面積只有大約10萬平方公里,幾乎沒什麼戰略縱深可言,尤其是考慮到韓國首都首爾就位於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40公里處就進一步放大了韓國在戰略縱深上的劣勢。4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呢?從首爾市中心騎自行車以20公里每小時勻速騎行之需要兩小時就到達軍事分界線了。這也是朝鮮不止一次威脅“一旦爆發戰爭將在瞬間令首爾化為一片火海”的原因。更要命的是首爾在韓國不只是發揮著行政首都的只能,同時也是韓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儘管之戰韓國國土面積的12%左右,卻承載著全國50%的人口、80%的行政機關、65%的大學和70%的經濟力量。這意味著韓國絕大多數人口、最高政治權力機關以及絕大的部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直接置身於朝鮮火力的覆蓋範圍之內。在這樣的形勢下只要半島一天沒統一,那麼韓國就始終有求於美國。韓國對美國的依賴還不只在於國防領域:面積比我國浙江省還略小的韓國受制於資源稟賦、勞動力、國內市場等方面的先天缺陷,因此經濟上的對外依存度其實是很高的。韓國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財閥經濟,而隨著韓國財閥勢力的日益發展壯大已使其與美國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事實上韓國財閥已發展成為美國在韓國的買辦代表。韓國財閥的崛起其實和美國密切相關:當時中國尚未改革開放,韓國和日本一道成為美國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從而得以在短期內迅速奠定了工業基礎並利用外向型經濟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今天的韓國財閥依然充當著美國買辦的角色,滲透到了韓國社會的各個角落。以韓國財閥經濟的典型代表三星為例:韓國人自己戲稱一生不可避免的三件事是“死亡、納稅和三星”,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們的信用卡是三星的,電視、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是三星的,居住的公寓也是三星的,甚至看的職業棒球隊聯賽還是三星隊,就連死後安葬的墓地也是三星的產業,真實死了都躲不開啊。其實我們印象中那個生產手機的三星電子只是三星這一龐大商業帝國的冰山一角而已,儘管三星電子在三星集團中處於核心地位,但並不等同於三星的全部:目前三星旗下擁有涉及電子、化工、造船、造紙、製糖、紡織、通信、飛機、金融、保險、建築、旅遊、醫療、汽車、媒體等諸多領域的160多家子公司。幾乎可以說三星的產業已滲透到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韓國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不和三星發生交集。僅僅只是我們平時所熟知的三星電子就能在世界五百強中位居第12名,那麼整個三星集團擁有何其巨大的能量呢?而作為美國在韓國的買辦代言人的整個財閥集團的勢力又何其巨大呢?

在韓國曆任總統中盧武鉉是唯一敢對美國說不的:在對朝政策上他堅決反對美國的強硬政策,積極主動向朝方釋放善意。當駐韓美軍爆出強姦韓國女學生的醜聞後他甚至威脅要美軍撤出韓國,同時警告駐韓美軍不得捲入東北亞爭端。在對日關係上盧武鉉政府堅決抵制日本右翼勢力惡意歪侵略歷史的行為。這一時期也是中韓關係相對良好的時期——雙方在經貿往來和共同反對日本右翼勢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韓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與此同時韓國人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隨著韓國民眾的民族民主意識日漸抬頭之後就在韓國國內日益催生出以韓國底層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為主要力量的反對政客、財閥及其背後的美國勢力,強調民族獨立和民眾權益的政治勢力。盧武鉉顯然是站在這些民族主義者一邊,因此他在內政上強調保障底層民眾的利益、在外交上強調韓國的獨立自主地位。韓國之所以能在盧武鉉任期內在軍事指揮權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的,然而盧武鉉這種對內打擊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財閥集團、對外堅持獨立自主外交的執政風格註定是會招致反彈的。2008年盧武鉉卸任後韓國保守派勢力成員李明博就任總統。李明博上臺後全面更改了盧武鉉時期的既定政策:在外交上執行親美單邊外交路線,與中、朝等國的關係日益尖銳,收回戰時指揮權的問題也不再提及。迄今為止韓國不僅看不到任何收回戰時指揮權的希望,甚至連韓國政府主觀上似乎也沒再提這事的打算。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韓國實施國防改革計劃,收回戰時指揮權的時間已提上日程

韓國軍方最近首次公開提議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的確切時間。 韓國國防部計劃分為三個階段,於2023年從美國撤出戰時行動指揮。

韓國國防部長宋永武向文載總統提交了“韓國國防改革2.0”計劃。 -並且還建議,如果韓國能夠在2023年完成新一輪的國防改革,它將從美國作戰司令部恢復戰時。 這是韓國軍方首次公開提出撤回這一授權的確切時間。

自1950年代初期以來,韓國軍隊的指揮權一直掌握在韓國的美軍手中。 韓國軍方的軍事當局分為和平時期司令部和戰時司令部。 1994年,韓國在和平時期撤出了軍事指揮權,由韓國聯合參謀本部主席行使。 但是,美國陸軍司令官美韓聯合司令部已行使了對韓國軍隊戰時行動的指揮權。

大韓民國現任總統文在寅在上任後一直在加速恢復戰時指揮,他承諾在任期內恢復戰時指揮。

韓國總統文在寅:韓國政府維護和平的決心是基於其強大的國防能力。 只有撤出戰時作戰指揮部,朝鮮才會更加害怕韓國,其國民更加信任軍隊。

根據韓國媒體先前的報道,為了提前恢復戰時作戰指揮權,韓國國防部計劃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是在當前的韓美聯合指揮下建立朝鮮軍隊。 到2018年實行該制度。領導“獨立基本制度”; 第二階段是從2019年開始。由朝鮮軍隊領導的“未來指揮”指揮系統將參加美韓聯合軍事演習,以檢驗朝鮮軍隊是否對朝鮮核威脅能力具有“獨立反應”。 轉讓終於在2020年代初完成。

韓國軍方先前曾提議在2025年至2026年之間重新獲得這一權力。如果韓國國防部將戰時指揮權的恢復工作提前到2020年代初期,那麼它將比中旬提前三到四年。 朴槿惠的計劃

專家:韓想建立一支獨立的國防軍

韓國軍官在接受聯合通訊社的採訪時說,韓國軍方目前持有的大部分衛星圖像和視頻信息都來自美國軍方。 為了減少對美軍的依賴,韓國軍方計劃在2019年引進兩架“全球鷹”高空無人偵察機,並於2020年成立偵察飛行團,專門控制和使用無人偵察機。 此外,韓國陸軍計劃從2020年到2022年部署5枚偵察衛星。

目前,駐韓美軍的規模約為28,500,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空軍和海軍陸戰隊。 5月初,《紐約時報》發佈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要求五角大樓考慮減少在韓國的美軍規模,為此作了準備,這引起了很多爭議。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魯賓·加勒戈(Ruben Gallego)表示,除非美國國防部長保證減少在韓國的美軍符合國家安全利益,並且不會對區域聯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否則美國在南朝鮮的人數 韓國不得少於22,000。 幾天前,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批准了《國防授權法》的修正案,其中包括駐韓美軍人數將始終保持在目前的80%的水平。 超過22,000。


西域小夥講歷史


因為韓國本身立國不正。

我問你個問題,假如樣汪偽政府延續到今天成為合法政府,他會有獨立自主權利嗎?

想通了這點,你就明白了!

韓國現政府並不像亞洲其他國家一樣,是二戰時期反法西斯革命團體的延續。相反,韓國政府的前身,卻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朝鮮半島殖民統治時期扶持的偽政權。


在二戰勝利以後,原本致力於抗日活動的金九團體被美國歸國團體人物李承晚排擠,喪失了戰後政府的組建能力。

而李承晚為了能夠最快擴充實力,搶奪革命團體的權利,竊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果實,壯大己方力量,將原本應該接受戰爭審判的原日本偽政府行政人員全部原地啟用,並且全面投靠美國。

這樣,韓國便首先失去了像其他國家那樣,通過革命團體獨立自主的建國道路,而是延續了被殖民時期的統治方式,這種統治方式是沒辦法獨立自主的,日本人倒了,那隻能找美國人,於是,韓國交出自身的軍事指揮權和其他權利,換去美國對韓國的保護。

後來,原日軍少佐出身的日軍高級軍官高木正雄,驅逐了李承晚,成為大韓民國的總統,標誌著日本殖民時期的偽政府正式趕走歸國派,成為國家領導,這指揮權自然也就永遠交給了美國。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高木正雄,後來改名朴正熙,就是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父親。

所以,韓國政府本身就不是靠著自身獨立自主建國的,那自然也就不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扣毛


韓國能撐到今天這種局面完全是其親生爸爸老美一手提拔,就這點屁大的地方你們還真別把南朝鮮當日本那樣看待,就他媽一附屬國,附屬國要什麼指揮權?派明星霍亂戰場?都尼瑪跟某些中國傻逼一樣好糊弄?哎……可惜的是,咱中國的附屬北朝鮮已經徹底掌控不住了,說出來真他媽丟人。


U_make_me_wanna


至於為何韓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卻連自己的軍隊都不能控制,那我們就得把時間轉回1950年的朝鮮戰爭,當時朝鮮靠著出其不意的攻擊,差點就統一了朝鮮半島。



美國總統杜魯門見自己扶持的韓國快完蛋了,蘇聯勢力將更一步的威脅美國,為此拉著聯合國搞了個聯合國軍,靠著“仁川登陸”迅速馳援潰敗的韓國軍隊。




而為了能夠協調朝鮮半島上美國組織的各國軍隊,以美國為主體搞出了聯合國軍駐韓司令部、韓美聯合司令部,後來經過各方不同形式的努力,朝鮮戰爭以《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畫上了短暫的句號。


但請要注意了!《朝鮮停戰協定》寫的是停戰不是終站,也就是說目前朝鮮和韓國還是戰爭狀態。後來和平漸漸成為世界發展的大潮流,聯合國軍開始解散。




然而美國出於控制東亞的目的,並沒有撤走,而是以戰爭並未徹底結束為由,

和韓國簽訂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根據條約,美國在韓國駐紮了近3萬士兵,而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依舊被韓美聯合司令部控制,該司令部隸屬於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