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在敘利亞不能與俄羅斯抗衡?

五月_殤


敘利亞局勢都已經塵埃落定,基本上美國已經無法在這裡掀起什麼浪花了,而且現在敘利亞,俄羅斯和伊朗三方聯合坐鎮,美國不敢亂扣帽子,當時戰爭的起因無非就是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由此引發反對阿薩德家族的獨裁統治,當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敘利亞長期的經濟問題導致的。



早在巴沙爾父親的時代,這個隱患就已經買下來了,當時老阿薩德通過政變上臺,之後由於對黎巴嫩進行軍事幹涉,同時還要謀求和以色列的軍事平衡,所以為了提高軍事力量,敘利亞每天錢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從1990年到1994年,敘利亞的國防開支佔國家總開支的54.5%。,這在眾多中東國家中是首屈一指的,這麼龐大的經費開支勢必會引起其他領域資金不足,況且敘利亞經濟因為是國有企業佔比重很大,所以經營不善的企業很多,雖然國家大力發展工業,但是由於經濟沒有放開,政府部門統管過嚴,工業經濟一直是遲滯的。



另外就是敘利亞農業也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而發展速度緩慢,這樣一來,敘利亞連自給自足都滿足不了,只能用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外匯去進口食物,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上是呈斷崖式下跌,許多農民不得不選擇到城市中去居住,但是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保障,在敘利亞城市化的過程中,這些貧困農民又被分配到同一個區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對政治上的不滿情緒,物價太高,通貨膨脹嚴重,許多東西還稀缺,農民就業也沒有受到公正的待遇,從1982到1985,人們生活水平指數近乎是攔腰下跌的,在這種情況下人要是覺得政府還沒問題,那怨不著別人了,只能是自己太傻太天真。



敘利亞和伊朗,俄羅斯關係因為一場內戰關係而變得更加緊密,敘利亞戰爭已經開始進行戰後建設,整體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對於美國來說,這個時候它面對的不只阿薩德政府了,而是一個軍事聯盟,俄羅斯都已經把在敘利亞戰爭中繳獲的美國武器帶回俄羅斯全國巡展了,這是宣告勝利的做法,美國再厲害也不敢輕易再發動戰爭,現在人家俄羅斯是敘利亞的“貴賓”,一切塵埃落定後,美國也沒有辦法再插手了。

【本文作者風雲一點通】


風雲一點通


說實話,美國並不是沒有能力拿下敘利亞,如果美國真的投入大量兵力,俄羅斯也得退避三舍!美國之所以沒有那麼做,不僅僅是利益問題,師出無名的輿論壓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敘利亞戰爭是以其國內反政府武裝挑起內戰為背景,而且前期美國選擇扶持反政府武裝,沒有利用所謂“人權”和使用“化學武器”直接插手,導致後來再利用時戰局以達到美國不可控的地步!俄羅斯的苦心經營和美國扶持爛泥巴的差距很明顯的顯現出來,等俄羅斯差不多控制敘利亞局勢了,美國再想下腳已經找不到立足之地了!



美國是想搞亂中東,一個混亂的中東有利於美國在中東的霸權主義,美國扶持的庫爾德武裝順理成章的變成美國“搗蛋”代言人。可庫爾德武裝也太“調皮”了,打起庫爾德人建國的口號,這可挑了馬蜂窩,惹來了土耳其這個兩面派和伊朗,到後來敘利亞面對的就不是俄敘聯盟了,土耳其和伊朗的打擊也成了家常便飯,中東是亂了,可是亂歸亂,大家的目標竟然都是庫爾德和他的狗爹,這就有意思了,估計美國也沒想到,等到俄羅斯一鼓作氣拿下敘利亞大部分反動派時,美國才發現被人踹出了中東。


這個時候美國怎麼做?出兵?已經不趕趟了呀,庫爾德這坨爛泥快被打成稀泥了,扶都扶不起來了。只能走一波“白頭盔”了,敘利亞終於在全面勝利之前“忍不住”使用了“化學武器”,那些被多次化妝,被白頭盔的兒童們不就是證據嗎?武力拿不下了,外交政治可是強項啊,不想俄羅斯快速找到了證據,強勢打了一波臉,唉,大家都是明白人,你裝什麼二愣子呢?
所以,美國在敘利亞無法抗衡俄羅斯除了先期入局的失利,豬隊友的選擇,最重要的就是美國的強勢統治力正在失去,世界不在是美國可以一手遮天的了的了!!


迷斯特里斯基


在敘利亞局勢上,美國在和俄羅斯的博弈中並不佔據任何優勢。那麼世界軍力第一的美國為啥在敘利亞不能碾壓俄羅斯呢?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



首先普京在戰略上可謂是完勝特朗普。一開始巴沙爾在美國的介入下可謂是岌岌可危,可是美國卻沒有把握化武疑雲的機會一舉推翻巴沙爾政府,反觀俄羅斯則是讓巴沙爾主動銷燬化學武器來讓自己擺脫困境。



其次,美國在敘利亞局勢上更多的是採取扶持反對派的戰略而不是自己親自上陣,這也是美國沒能碾壓俄羅斯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雖然敘利亞反對派在美國的扶持下戰力有所增強,但面對敘利亞政府軍也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



總的來說敘利亞局勢接下來還會再起波瀾,到底誰才是最終的贏家也需要時間來證明。

我一直專注於體育以及國際政治的問答。覺得寫得好的話就動動手指點贊或關注我的頭條號吧,你們的點贊與轉發都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


我只說兩點


別以為敘利亞戰爭結束了,還沒有呢,現在其實才是更大的博弈。

還是先回顧歷史吧!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的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是奧巴馬。

奧巴馬其實對中東地區的變局是非常關注的,曾在埃及開羅曾發表講話,宣講他的“新中東政策”。

其實就是一種民主黨人從來都認可的那種自由、民主等思想。

阿拉伯之春的發展,就是在奧巴馬任內在中東多國出現的,這和美國政府的鼓勵是分不開的。

敘利亞當年的亂局也是阿拉伯之春的外在表現之一。因此奧巴馬政府當然支持,歐洲國家也很支持。

特別是敘利亞的問題不僅僅是阿拉伯之春的問題,涉及到俄羅斯戰略利益的問題以及宗教派系的兩派爭端問題,因此俄羅斯、沙特、伊朗、土耳其等國家也捲入其中。

這才越來越亂,經久不息,一直到今天還沒完全打完。

可以看到,美國對敘利亞戰爭的需求,和俄羅斯對敘利亞戰爭的需求是有不同的。

這個不同就會造成美俄雙方投入戰爭的力量不同,自然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

鑑於美國一直認定,敘利亞反對派要推翻巴沙爾,和埃及人要結束穆巴拉克的30年統治類似。

同時那些受到巴沙爾打壓的遜尼派和庫爾德人能夠有自己的發展和喘息,這點與美國推翻薩達姆的統治也很類似。所以美國讓希望敘利亞改頭換面主要是從這個角度著眼看問題。

這也很符合美國民主黨的意識形態。

而俄羅斯則更多考慮的不是意識形態,而是現實利益。畢竟敘利亞和俄羅斯是軍事盟友,兩國有著密切的軍事和政治往來。巴沙爾如果下臺,俄羅斯在中東幾乎就沒有任何立足之地了。

這個要求要比美國的更強烈,也更具有挑戰性。

而敘利亞出現了IS等極端主義勢力,給美國和俄羅斯相同的出兵藉口。

鑑於美國給敘利亞反對派資金和武器,不用正面作戰,所以美國只出兵2000來人,而且是從伊拉克派來的,不需要太多動員,顯得輕車簡從。

而俄羅斯是要維護巴沙爾政權的生死之戰,所以先後派出6-8萬大兵輪番上陣血拼。

這種力量對比也是美俄能取得不同結果的原因。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在敘利亞是可以和俄羅斯抗衡的,美國沒有完全拿下敘利亞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美國支持的是反對派,敘利亞政府是倒向俄羅斯的,美國支持反對派是有弊端的,雖然武器得到保障,他們的作戰能力有限,美國自己派兵在敘利亞也是有一定的風險,戰爭消耗太大,俄羅斯可以完全在敘利亞對抗美國,而美國卻不能,美國要看住很多國家,他不能全心全意在敘利亞作戰。

俄羅斯在敘利亞作戰畢竟方便,敘利亞有俄羅斯的空軍基地,這也就給俄羅斯作戰提供保障,俄羅斯空軍在敘利亞轟炸,這就給反對派一些重創。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敘利亞政府得到了俄羅斯的幫助,這就是優勢,普京為了保住敘利亞政府,必須要出兵敘利亞。這是符合俄羅斯的利益的,敘利亞如果被美國推翻,俄羅斯又失去了中東的一個重要盟友。



美國作為世界老大,他不可能把精力全部放在敘利亞,他要管理世界,看住很多國家,敘利亞的作戰也只能是局部的。俄羅斯正好相反,他有能力和精力投入敘利亞戰場,可以全心全意對抗美國的。

美國和俄羅斯的博弈是全面的,但是戰爭的博弈不太多,軍事上的對抗可能會造成擦槍走火,所以說兩個國家都會非常謹慎,一旦搞不好就是核武器的互扔,後果有點嚴重。


微觀V視野



敘利亞局勢基本上趨於穩定了,巴沙爾的政府軍也基本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反政府軍基本上被消滅了,ISIS勢力也趨於沉寂,美國已經基本上承認了在敘利亞的失敗,俄羅斯則大體上贏得了這一輪在敘利亞的博弈的勝利。

一開始敘利亞出現問題的時候,美國並沒有馬上直接軍事介入,而是在政治上支持反對派,並通過各種不公開的渠道為反對派提供了一些武器。美國直接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是在ISIS出現之後,而且介入也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是為反對派軍隊提供空中支援,地面部隊並沒有直接介入敘利亞的局勢。

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並沒有特別清晰的目標,這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美國希望巴沙爾政權倒臺,但是並不那麼堅決,基本上寄希望於反政府軍能夠推翻巴沙爾政權,美國最多隻是給反政府軍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並不想親自下場去推翻巴沙爾政府軍。原因也很簡單,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局勢始終難以穩定的情況下,美國不想再在敘利亞開闢第三戰場,介入太深。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介入是比較堅決的,而且投入也要比美國高得多。雖然名義上俄羅斯只出動了空軍直接參戰,但是實際上車臣軍隊已經以志願軍的名義直接參加了對政府軍的戰鬥。這和俄羅斯在北非的表現是不同的,和俄羅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上的政策也不同。也就是說,美國和俄羅斯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態度並不一樣,俄羅斯擺出的是勢在必得的姿態,美國則是投入就這麼多了,能贏就贏,贏不了就撤。

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看,美國在敘利亞其實並不虧。因為美國在敘利亞的投入是比較小的,但結果是敘利亞基本上被打爛了,不經過幾十年的恢復和建設,是不可能恢復到戰前狀態的。美國則是看著佔不到更多的便宜,就及時止損離場了。反正美國走後,敘利亞目前的局面也並不穩定,這個爛攤子留給俄羅斯去收拾,一時半會兒也是緩不過氣來的。


如果說這次敘利亞問題上美國有什麼損失的話,其實就是土耳其。土耳其以前和美國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但是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比美國表現的要堅決,又和ISIS勾勾搭搭,給美國添堵,所以埃爾多安在敘利亞問題上和美國搞的不愉快,甚至一度表示要和俄羅斯走得更近一些。相比美國,土耳其的直接利益要大得多,介入程度也要深入得多,所以土耳其不太願意就這麼放手。

對俄羅斯而言,在敘利亞的勝利其實代價也是比較高的,但是畢竟保住了巴沙爾政權,在中東地區得到了一個鐵桿盟友,重建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威信和影響力,所以俄羅斯對這個結果也是滿意的。而且,這是俄羅斯三十年來第一次在與美國的博弈中取得勝利,所以大幅提高了俄羅斯的信心。也是因此,再委內瑞拉問題上,俄羅斯再次擺出了比較強硬的姿態,而委內瑞拉目前的局勢也已經趨於穩定。


蕭武


美國在敘利亞只是處於相對劣勢,並不是完全比俄羅斯矮一頭。自古以來,戰爭以弱勝強的例子並不少,並不是說現在美國的軍事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戰無不勝。

1.從中東來看,敘利亞北部的土耳其已經投入了俄羅斯的懷抱,南部的伊拉克同樣是什葉派力量,往往是出工不出力。人心齊,泰山移,美國在敘利亞,失去了土耳其這個朋友,不僅失去了左膀右臂,還讓俄羅斯如虎添翼,有效的牽制了美國。

2.一個是步步為營做生意,一個是捍衛名譽保生死。對於美國和俄羅斯來說,敘利亞在他們心裡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問題。這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代言人,但是對於美國來說,這只是中東戰略其中的一個方面。

3.美國猶猶豫豫,錯失良機。奧巴馬時期,美國對於敘利亞一直猶猶豫豫,實際上就是不願直接出兵敘利亞。其中又湧現了伊斯蘭國,這打亂了美國的計劃,同時讓俄羅斯抓住機會進入這一地區。

4.敘利亞戰爭,美國現在經歷了兩任總統。美國民主制度有一個問題就是,每任總統都有自己的政策,很難把一個宏觀的大政方針長久的施行下去,很難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做一件事情。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國獨特的“糾錯”制度。

但是對於敘利亞戰爭來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之後多次聲稱退兵,實際上沒有主動挑戰俄羅斯在敘利亞權威,反而讓敘俄建軍收復了大片失地。

至於說為什麼不能抗衡,並不是美國有如何如何衰落了。國際博弈並不是街頭打架,有時看著是贏並不一定是贏,俄羅斯一定要嚴防庫爾德人,未來恐怕會成為擾亂中東的罪魁禍首。


虎賁軍huben



這個很容易理解。

俄羅斯是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邀請出兵的,是受到尊敬的客人,出兵理由正大光明:協助一個國家的政府軍平判反恐。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俄羅斯出兵屬於正義之舉,應受到國際尊重。

反觀美國政府出兵的藉口,他是打著反恐旗號,去剿滅伊斯蘭國恐怖分子,但是實際卻幹著推翻敘利亞民選政府的勾當,他慫恿反政府武裝力量,收編恐怖分子為己用,在敘利亞興風作浪,搞得敘利亞國家戰火紛飛,四分五裂,從道義上來說,美國是侵略者,是不請自來的強盜。

一個是受到邀請的正義之師,一個是心懷鬼胎的無名劫匪,這是美國政府無法在敘利亞戰場與俄羅斯抗衡的主要原因。

常言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有關敘利亞戰爭無數次談判中,俄羅斯都沒有邀請美國參與。

政治上,俄羅斯佔領制高點,在戰場上,俄軍隊也佔據優勢。自2015年介入戰爭以來,俄羅斯分批次向敘戰場共派出大約千餘人的軍事顧問小組包括反恐專家、私營軍事人員和安保服務公司,與美國在敘利亞士兵人數大於持平。


但是,俄羅斯為了取得絕對制空權,向敘利亞派出大量空軍混合編隊,根據衛星照片顯示,僅在2018年五月以前,俄空軍進駐赫美米姆空軍基地的有60餘架戰機,12架蘇-24M轟炸機、10架蘇25 SM、6架蘇-34轟炸機,4架蘇-30CM、4架35戰鬥機、3架蘇-25CM強擊機,共約20架米-24、米-8,米35M、米-28N、卡52等直升機及無人機和幾架大型運輸機,戰爭後期又派出兩架最先進的蘇-57到戰場上巡航,而且部署在俄羅斯本土的圖-22M3和圖-160轟炸機,以及地中海東岸的航母艦載機蘇-33和米格-29k也都參與戰鬥。還不包括俄羅斯派出的地面裝備比如噴火坦克,以及數量可觀的裝甲車,這些先進武器,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特別是去年東古塔戰役中,俄方的溫壓彈讓恐怖分子屍橫遍野。

美國政府派出的軍事人員,只是在庫爾德族人範圍內的據點活動,僅僅是配合所支持的“人民保護部隊”武裝行動,美國政府所能做的,就是慫恿並且輸送武器支持反政府武裝和恐怖分子跟俄敘聯軍打仗,根本不敢跟俄敘聯軍發生正面衝突,衝突的結果是什麼?美國政府很清楚,第一,兩敗俱傷,美軍如果出現傷亡,可能導致國內反戰遊行,第二,喪失國際道義,被世人指責。


而在這一方面,美國政府與俄羅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據統計,這次敘利亞參戰,俄羅斯共損失了包括一名中將在內的約30名軍官,這些人都被授予國家英雄稱號。如果美軍士兵陣亡,犧牲者又能得到什麼榮譽呢?

特朗普根本不願意在中東打仗,他認為,美國在中東浪費了幾十億美元最後卻一無所獲,他在競選時就承諾撤軍回國,因此底氣不足,也是一個原因。另外,在敘利亞派出的武器裝備,也無法與俄羅斯抗衡。


夢裡青山1


美國去進攻侵略敘利亞卻打著民主的旗號就是去統治敘利亞,和奴役敘利亞的人民,又想把敘利亞的所有石油居為已有!如果美國沒有辦法控制住敘利亞的人民,美國就會支持一切的恐怖分子把敘利亞的這個多災多難的弱國搞亂搞敗為止才能甘心!而俄羅斯就不同,去敘利亞是幫助敘利亞的人民把美國的侵略者趕走,又把敘利亞國內外的一切恐怖分子趕盡殺絕或是趕走了等等。因此美國在敘利亞的侵略就被敘利亞人民的痛恨則不得不敗的了,而俄羅斯就得到了敘利亞的人民擁護就會勝利無疑的了!


九洲靈能


美國是敘利亞問題的主導方之一,現在看起來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無所作為,是因為敘利亞東部地區已經趨於穩定。美國及其在敘利亞的盟友庫爾德武裝牢牢控制著幼發拉底河以東地區,佔敘利亞國土面積的27%多。美俄兩大國在敘利亞事務中默契地維持一種平衡態勢,就是以幼發拉底河為陸空分界線。

幼發拉底河東部的庫爾德控制區的制空權掌握在美國為首的反恐聯盟手裡,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制空權掌握在俄羅斯空軍和敘利亞空軍手裡。此前美俄雙方空軍之間發生的有限對抗事件,都發生在幼發拉底河河谷空域,可見雙方都是恪守界河概念的,對抗也是圍繞界河打打擦邊球。

要說美國在敘利亞不能與俄羅斯抗衡是一種不客觀的認知,2018年敘利亞政府軍和俄羅斯僱傭兵越過幼發拉底河爭搶奧馬爾油田時,就遭到美國AC130的毀滅式打擊。事後俄羅斯不承認有本國軍人參與了該事件並有慘重傷亡的說法。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公開以勝利的姿態曝光該事件。

相反在9月初,美國戰機越過幼發拉底河空襲伊德利卜外圍地區,俄羅斯卻沒有表現出像美國一樣的反擊行動。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戰場比拼是要靠實力的。俄羅斯在敘利亞及周邊的三軍力量有限,而美國在中東地區擁有數萬精銳快速反應部隊和大量空軍主戰裝備,以及至少一個航母戰鬥群的海上打擊力量。

美國原計劃是要徹底拿下敘利亞,就像當初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一樣,但是俄羅斯的反擊破壞了美國的既定計劃。作為戰略性調整,美國徹底控制了敘利亞東部的哈塞克省庫爾德控制區。應該說美國的計劃已經得逞,當前只需靜觀其變,以圖在未來的敘利亞戰後政治重建談判中謀求更大的戰略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