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座一線城市?

Ocean_Song


總體上來說,具備第五座一線城市實力的城市很多,諸如重慶、天津、武漢、成都、杭州等等,這些城市都有可能成為第五城。但實際上,個人最看好的是重慶。

重慶地域廣大,作為城市建制的超大型城市,比一般的省少了整整一個地級市建制,“市—區(縣)”的二級結構相對於省級行政區而言行政效率更高,而相對於一般的市而言,土地資源極為豐富,這對於拓展城市規模,方便城市管理特別重要。例如,成都為了修建第二機場,便只能吞併簡陽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而濟南為了進一步發展,也要吞併萊蕪,而重慶基本就沒有這個隱患。土地資源是很重要的,網友們一般會忽略這個。

其次,在經濟方面,重慶2018 年經濟增長無疑減速了,只有百分之六,但總量卻首次超過兩萬億,GDP總量上無疑位列上北深廣之後,為名副其實的第五城。當然,部分網友也喜歡說重慶是靠地盤大,人口多堆起來的,這點的確不假,但如果考慮重慶的富裕程度,則不能將全重慶地域考慮進去,而應當將“重慶市主城區”這一概念提到前臺,重慶市主城區面積5000多平方千米,人口接近900萬,gdp超過一萬億,從面積、人口、gdo各個數據來看,單獨把重慶市主城區提出來都已經是一座大城市了,這還沒有把璧山、江津等“老重慶”(九區十二縣規模的直轄前重慶)算在內。因此,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加大農村”的疊加態城市,集發達與潛力於一身,這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可謂絕無僅有,大約類似於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最後,重慶也有自己的短板,在科技與高等教育方面,重慶無疑短板明顯,正因為如此,重慶才奮力舉辦智博會,引入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期望將互聯網經濟發展起來。同時,重慶旅遊業異軍突起,第三產業也獲得了十足的發展,應該說重慶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各方面來看,重慶很有可能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






比較城市學博士


感性上來說,我一直認為杭州、南京、天津這三個城市是最接近“北上廣深”後的第五座城市,但是一查數據,感性和理性畢竟還是有差距的。

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首先經濟總量是排在一線的,至今未被超越,而且這四座城市都是人口超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深圳登記的常住人口是1300萬左右,但是實際管理人口是超過2000萬的(深圳的常住人口和實際管理人口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也不知道啊),廣州也存在這個情況,2018年常住人口是1500萬,但是據說實際管理人口也超過了2000萬(這個差距也是讓我一臉懵逼啊)。

不管如何,這兩個城市首先是經濟重鎮,經濟總量是排名前4的,那麼第五位城市至少在經濟總量上要排在第五。另外就是人口上,人口是經濟的基礎,人口數量小,想要登上一線城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人口就決定了這個城市發展的上限。

2018年經濟總量排名前10的城市有哪些?

上海高居第一位,GDP高達3.3萬億,北京也達到了3萬億,深圳和廣州分別是2.5萬億和2.3萬億,也就是一線城市的門檻已經上升到2.3萬億了,而最接近這個經濟體量的城市是重慶,但是重慶一方面這兩年經濟在放緩,2018年增長只有6%;另一方面重慶作為西部的一個大城市,但是整個城市在全國的影響力距離一線城市的差距要遠大於經濟的差距。

天津,天津的GDP是1.9萬億,緊隨其後,但是天津作為直轄市,曾經發展很快也抱有希望,但是這幾年通過經濟擠泡沫,經濟增速也在放緩,2018年經濟增速不到4%,已經連續2年是這樣了。


蘇州,蘇州經濟體量是1.8萬億,屬於製造重鎮,作為上海的後花園,在經濟的均衡性方面不足,武漢、成都作為中西部城市的龍頭,經濟體量明顯比其他城市大,但是也同樣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全國影響力不夠;

杭州和南京,在全國的影響力是足夠,但是經濟體量偏小,核心原因是人口不足,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是980萬,南京2018年常住人口是840萬,這個人口體量和一線城市擁有較大差距。

重慶的人口和經濟體量足夠,尤其是有3000萬的人口(城區人口也不過1000萬),但是全國影響力不夠,產業結構就更加不具備這個條件。

總結:北上廣深之後恐怕不會有第五個一線城市了,沒有一個城市在綜合實力方面能夠趕超北上廣深。城市的趕超是需要時間窗口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宏觀經濟較快的增長,城市自身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比如天津,之前大力引進投資,利用重資產投資,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目前宏觀經濟放緩,在宏觀方面已經不具備快速發展的外部條件。在這種 客觀環境下達到一線城市的水平是非常困難的。

好就好在,我們的二線城市足夠的多,不同區域的人都可選擇距離比較近的城市進行安家工作生活。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天津人一直不懂“北上廣沈”,還有“一縣城市”,說的是什麼?就知道在天津的老坦兒總愛說“北上廣沈”,弄不弄就“北上廣沈”的,要麼就“一縣城市”,納悶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嘛意思呢?



門道兒71928316


第五座一線城市——天津

雖然天津這幾年表現不如杭州、成都搶眼,人均經濟數據還不如南京、武漢。

但是別忘了,四大一線城市有一個共同點是GDP總量和人均GDP都很高。如果單看區域經濟,廈門和珠海也很強,但為什麼廈門珠海一個在二線一個在三線?就是因為地盤小、人口少、經濟總量低,規模達不到要求。

換做其他城市也是同一道理,一線當中經濟最弱的廣州,GDP總量都在2.1萬億以上。所以不論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從經濟規模來說距離一線都有很大差距。

單從經濟總量來說,重慶是最接近一線的,不過重慶名為市,實際不論面積還是人口都是省級規模,人均經濟數據勉強高於全國平均值,但連一線平均值的50%都不到,和一線差太遠,所以也不可能。

天津人均經濟數據雖不及寧杭出眾,但並不比京滬差多少。總量則高居全國第六,GDP破2萬億近在咫尺,是距離一線最近的城市。同時天津的人口規模吻合一線標準,並且城市化率遠超同等規模的成都。從城區人口規模來說,天津在全國僅次於北上廣深。

在2018-2019年城市綜合排名當中,天津以總分第六的成績位居北上廣深以及武漢之後,由此可見,天津不論GDP還是綜合實力,最差也是全國排名第六。但是GDP第五的重慶人均值差一線太多,綜合第五的武漢GDP差一線太多,唯獨天津GDP和綜合實力都最接近一線。

綜上所述,能不能成為一線,不僅要看自己城市多強,更要看和一線的差距,縱使經濟已經非常繁榮,但如果和一線有很大差距,那就不可能成為一線。之所以叫一線,就是因為這些城市領先優勢非常明顯,代表著一個高度的門檻。故而想做一線就必須成為主要參數最接近一線的那一個。至少從目前看來,GDP總量、人均GDP、城鎮人口、綜合實力這四要素最接近一線的只有天津。


城市發展報告


中國有且僅有四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這四座一線城市,不僅經濟總量全國領先,綜合實力更是不可撼動,處於城市體系的最頂層。

除此之外,綜合實力最強的二線城市,包括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與經濟排名基本吻合。


(2018全部城市GDP尚未公佈,但前十名與2017年完全相同)

其中,重慶和天津是直轄市,屬於省級行政區,總是按照城市排名並不合理。而且重慶的人均GDP很低,發展質量並不高。近幾年天津的經濟增速也在持續下滑,明年將被蘇州反超,遠期可能跌出全國前十。

武漢和成都均屬於省內獨大的省會城市,綜合實力並不弱,但總體上屬於“大而不強”,距離一線城市還有不少差距。蘇州只是普通地級市,雖然是中國最發達的地級市,而且人均GDP全國第二,但綜合實力還稱不上一線水準。

南京和杭州都是發達省份的省會城市,雖然經濟排名不是特別高,但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均收入、醫療教育、交通建設等等基本沒有短板,屬於發展質量極高的頂級二線城市。

(所謂新一線城市,仍然只是較發達的二線城市)
但南京和杭州與四大一線城市仍有不小差距,吸引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都要更弱。所以客觀來說,尚未出現第五座一線城市。總而言之,一線城市不是靠自封,當自身的綜合實力躋身頂尖水平,自然就是城市體系中的“一線水平”。


堅果旅行


除了北上廣深,還有西南有重慶成都,江浙有杭州南京,北京附近有天津將來還有雄安,個人覺得根據地域的情況,江浙一帶的資源彙集在上海,蘇州杭州很難再大,華北的資源彙集在北京,接下來大量的投資在雄安,天津也很難再大,而西南的重慶成都,西北的西安或許有機會做大做強,成都是個慢節奏城市,自古以來成都就是天府之國,宜居的好地方,看好重慶!!!

其實山東也是經濟強省,但是經濟分佈比較平均,當然這是好事情,沒有展現出哪個城市很強,青島,濟南,煙臺,濰坊,淄博,濱州都是經濟強市。

還有東北的大連和瀋陽潛力一般。



我愛吃茄丁面


東北、華北和西北是不會有這樣的城市了。

能成為第五個一線城市的有如下幾個候選:

成都、重慶、武漢、天津、南京、杭州、青島。其他暫時不考慮,因為還差的不少,比如寧波、長沙、鄭州等地。

就說上面的七個城市:

成都、重慶雖然很大,但是大而不強,消費能力不行,可以排除。

天津和武漢也很大,武漢說過幾年要實現常住人口2000萬,GDP2萬億,但是也是喊喊口號,發展質量不行。天津也是這個德性,前幾年GDP還嚴重造價。這兩地方都可以排除!

青島雖然沿海,但是孤懸在山東半島,獨木難支。

就是南京和杭州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個一線城市了。但是,杭州比南京要好,不管是經濟總量還是常住人口,都比南京強,杭州的消費水平也直追北上廣深,預計過不了幾年,杭州就成為一線城市了。南京還要再等等。


坐看東南了


在這裡糾正一下,天津最近幾年經濟確實不怎麼樣。糾其原因,和濱海新區主動縮水有很大關係。濱海新區一個gdp年過萬億元的新區,去年主動自檢、主動縮水,從過萬億縮到6600億,對整個天津gdp影響還是很大的。gdp是代表城市的面子,天津之前存在很多水分,敢於正視,主動縮水。其他地方gdp也肯定存在很多水分,蘇州、杭州、南京、武漢等等,肯定也存在很多水分吧。所以,一個城市怎麼樣,gdp並不能代表一切,親身去一個城市體驗感受,才有發言權。作為一個外地人,蘇州、南京,我都去過,蘇州gdp確實比南京高,但是我還是感覺南京整個城市建設要高於蘇州。天津近兩年發展確實很慢,但是除了北上廣深,能和天津媲美的,我感覺也就杭州了。其他的城市整體建設還是不如天津的


貪婪的狗毛


毫無疑問是杭州(武漢鄭州成都等中西部城市畢竟是中西部的,能力有限;南京產業單一,沒有完成產業升級;蘇州地位太低、只能憑藉製造業創造GDP,從沒有機場就能看出來。其他城市比如天津和蘇州重慶一樣純粹製造業的城市,工資才4000來塊錢,產線工人可能也就3500)

杭州有那麼多大公司:阿里系各公司(淘寶,阿里巴巴國際,阿里巴巴中國, 速賣通, 天貓....)、螞蟻金服、淘票票, 菜鳥網絡, 阿里雲, 口碑, 曹操出行, 微醫, 雲集, 華數傳媒、華為(研發、開發)、網易(網易嚴選, 考拉, 雲音樂)、 恆生電子, 銀泰集團, 通測醫療, 解百集團, 海康威視, 同花順, 老闆電器、方太電器、吉利汽車(含沃爾沃)、蘇泊爾、哇哈哈、農夫山泉、萬向、綠城集團、濱江集團、納愛斯、貝因美、斯達康、華三科技、大華股份、廣廈、蘑菇街、天天快遞等等, 還有很多還有數以萬計的淘寶天貓中小公司和中小型工廠。另外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都是全國前五名的!

有人說杭州只有一個西湖, 如果沒有西湖, 杭州什麼都不是. 可西湖就在杭州!

有人說杭州只有一個阿里, 如果沒有阿里, 杭州什麼我不是. 可阿里就在杭州!

有些城市靠著強大的製造業, 吸引了龐大的工業企業落戶, 比如蘇州,重慶, 鄭州, 武漢, 工業強大就產生了龐大的GDP. 然而這些和百姓關係不大. 市民關心的是收入, 環境, 人文, 文明程度等. 這也就是為何2017年杭州的流入人口達到了28萬的原因. (前三名分別是深圳、廣州、杭州)。

有人說杭州的房價全國第六太高了,房租水平也是全國前五。 而可能大家並不知道, 杭州的收入水平已經接近並且部分行業超過廣州了.

關於杭州的收入情況不多做贅述, 網上都能查到.

杭州目前的獨角獸企業是全國前四五名的樣子。杭州的上市公司市值可以排名第四第五的樣子,總值是南京所有上市公司的4.5倍。

拋去阿里,杭州其他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也是南京的2倍。

杭州藉助2022年亞運會的契機,正在大修地鐵和舊城改造。2022年前會新通10條地鐵。屆時,杭州的城建、交通等公共設施會邁上新的臺階。

全國所有省份裡都存在地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比如江蘇南部對於北部,廣東的珠三角對於其他省內城市。然而浙江省就是一個發展十分均衡的省份。浙江數以萬計的小企業遍地開花, 民營企業的發展能力是遠超過國營企業和外資的。而杭州作為民營企業的總部未來會更好的。民富不過浙江(義烏、寧波、溫州、台州、紹興小老闆很多),而很多公司做大了都會把總部放在省城杭州。

不管中西部省會城市、周邊鄰居南京、蘇州怎樣挖苦杭州,都不是問題,杭州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杭州不是隻有阿里,更不是隻有互聯網,杭州只是率先完成了產業轉型,藉助互聯網的大風,邁向了一個新臺階。

從2015年起,杭州的外來流入人口一直穩坐全國前三名。未來會持續吸納更多人口來杭定居、就業的!


HidinhlY


本人杭州土著,但是個人支持成都或者是瀋陽成為下一個一線城市。

首先,杭州就在上海邊上,作為中國少數的鐵路樞紐城市之一,杭州鐵路居然是屬於上海鐵路局所轄。由此可以反映出從建國開始,國家重點發展上海的思路。與杭州相同,蘇州和南京也一樣,都由於地緣關係,不會是國家的首選。

東北和西北缺乏重點城市,雖然區域內也有其他大的城市,但是瀋陽和成都,相對的輻射面會更廣一些,而且本身也是大型城市,在歷史上也佔據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