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舊日本海軍發展攻擊型快艇的時間很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正在大力擴展海軍規模的舊日本海軍,就購買並裝備了魚雷快艇,並在隨後的對外擴張戰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早期攻擊型快艇的出色表現,也為其在舊日本海軍中贏得了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舊日本海軍已經轉而迷戀“大艦巨炮”,但仍裝備有500多艘各種攻擊型快艇。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二戰中舊日本海軍裝備的T-14魚雷艇

隨著戰事的吃緊,舊日本海軍很快發現排水量在500噸以下的攻擊型快艇,因為吃水淺,在太平洋島嶼附近的潛水海域擁有極高的作戰價值。但是因為攻擊型快艇相關基礎工業的落後,特別是輕型高速內燃機技術的落後,讓舊日本海軍的攻擊型快艇在最核心的速度方面遲遲得不到提升。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二戰結束,整個舊日本海軍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下,舊日本海軍的攻擊型快艇在跌宕起伏中迎來了二戰的結束,整個舊日本海軍攻擊型快艇也隨著舊日本海軍的覆滅而覆滅。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形勢的轉變,新建立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重新發展攻擊型快艇。本文就將為各位讀者介紹下,二戰後舊日本海軍攻擊型快艇的發展。

戰後重生的魚雷艇——從丙型一號型到11號魚雷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於維護治安的需要,美國將部分美製掃雷艦艇和近海巡邏艦艇交由日方使用。但是隨著1953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用艦需求大增,並且原本美國轉交的美製軍艦逐漸老化,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籌劃自己建造軍用攻擊型快艇。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當時使用的巡邏船

最終確定的方案是以小型獵潛艇為藍本設計的丙型艇,丙型艇一共分為三種型號,分別為一號型、三號型和五號型,雖然三種艇型都裝備有魚雷,但是五號型被單獨定位為魚雷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後的攻擊型快艇,自此開始。

一號型最先開始服役,該型艇長25米、款6.5米,標準排水量只有25噸。雖然設計時的最高航速為30節,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其最高航速只有28節左右。因為排水量較小,為了能夠在惡劣海況下使用,一號型採用了中部高,首尾低的設計,以防止甲板積水。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丙型艇中的一號型艇

在武備方面,一號型艇艏佈置了一座4聯裝的“捕鼠器”反潛深彈發射器,艇腫兩側各佈置了一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則佈置了一門40毫米的博福斯單管高射炮,用於簡單的防空作業。

一號型的艇身採用木質材料,隨後的三號型則使用更輕的鋁合金作為艇身材料,同時,三號型也使用了三菱公司設計的YZ20型高速柴油機,將動力提升到4000馬力的級別。因為材料改變了,三號型的挺長加長到26米,實際最高航速也提升到了31節,武備方面則和一號型相同,未進行改變。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最終三號型獲得了繼續發展的機會

五號型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了鋼材作為艇身材料,雖然提升了艇身的抗損能力,但是也增加了重量,降低了航速。在經過多番權衡後,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決定以性能最好的三號型為基礎,發展下一代攻擊型快艇。

在此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驗證小型高速快艇的相關技術。從7號魚雷艇開始,日本攻擊型快艇的排水量正式突破上百噸。加上此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從國外進口了許多先進魚雷艇,這都為後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攻擊型快艇——11號魚雷艇鋪平了道路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進口的“黑夜”級魚雷艇

因為此時相關限制放鬆,日本海上自衛隊便不再以獵潛艇和民用快艇的名義發展攻擊型快艇,新的攻擊型快艇被正式歸類為魚雷艇,從1971年-1975年,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共建造了5艘11號魚雷艇。

11號魚雷艇艇長35米,艇寬9.2米,為了兼顧耐波性和高速性能,採用了“V”型艇體,滑行艇設計風格。動力方面,11號艇採用了柴燃混合動力推進,艇尾兩側各佈置一臺三菱24W231C型柴油機,燃氣輪機則夾在兩臺柴油機中間,在急速狀態下,11號艇擁有超過40節的超高航速。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11號魚雷艇

在武備方面,11號艇的艇艏、艇尾各佈置有一門40毫米半自動炮,艇身兩側則各佈置有2具533毫米直航式魚雷。比較有意思的是,11號艇上還安裝有一座OPS-13對海搜索雷達,能夠在一定距離上自己執行索敵任務。

導彈艇時代——從PG-01導彈艇到“隼”級導彈艇

在埃及海軍使用蘇制“蚊子”級導彈艇擊沉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之後,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也認識到了導彈艇相對於魚雷艇在戰力方面的巨大提升。但是,此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大中型艦艇的建造上,因此並沒有馬上發展屬於自己的導彈艇。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蚊子”級導彈艇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直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在70年代及更早時候建造的魚雷艇逐漸老化,無論是出於替換老式魚雷艇的需要,還是在新時期加強近海島嶼防衛作戰的需要,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都需要裝備一款性能夠用的導彈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第一款導彈艇是PG-01型導彈艇,這是一款水翼艇。所謂的水翼艇是指艇體下裝有浸入水中的水翼的艇,在高速航行時,水面會對水翼產生升力,將艇身託離水面,能夠極大地提升艦艇的航行速度。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水翼狀態下的PG-01型導彈艇

PG-01型導彈艇總共有三塊水翼,呈前一後二佈置。佈置在前方的水翼承擔艇身30%的重量,艇身後部的兩塊水翼則承擔艇身70%的重量。兩具噴水式推進裝置安裝在尾部水翼的頂端,由一臺4000馬力的LM-500型燃氣輪機驅動,最高航速可以達到46節。

PG-01型導彈艇的武備核心為艇尾的兩枚SSM-1B反艦導彈,該型反艦導彈屬於日本第二代國產反艦導彈,帶有部分美國“捕鯨叉”反艦導彈技術。在使用時,既可以由導彈艇自帶的OPS-18-3型對海搜索雷達進行引導,也可以由數據鏈中的其他作戰平臺對導彈進行引導。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正在發射導彈的PG-01導彈艇

除了艇尾的反艦導彈之外,PG-01導彈艇還在艇艏位置安置了JM-61-M型20毫米6管速射機炮,兼容對海射擊和對空防禦。這款6管速射機炮並非全新研製,而是以美製M-61“火神”機炮為基礎改進而來的產品。

PG-01滿足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打了就跑”的原則,其數據鏈系統也能夠讓該型艇在對方的探測距離之外從容發動攻擊。但是水翼艇本身的適航性太差,並且脫離水翼狀態後,航速只有8節,這對於需要經常停船檢查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只造了三艘,圖中為增加了導彈升級型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PG-01型導彈艇前後只建造了3艘,並在2010年全部完成退役並進行拆解,服役時間還沒達到20年,證明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其綜合表現並不滿意。

通過對PG-01型導彈艇的使用,日本海上自衛隊發現攻擊型快艇在現代海戰下並沒有太大的價值,範圍是在日常巡邏任務中,使用常規艇型設計的導彈艇,火力比巡邏船要強,而且還能適應長時間的海上巡邏和登船檢查,在這種情況下,“隼”級導彈艇應運而生。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隼”級導彈艇重新使用了“V”型艇型設計

“隼”級導彈艇的外形與上文中提到的11號導彈艇一樣,採用了“V”型艇身設計,以適應在惡劣海況下的高速航行和日常的登船檢查作業。該級導彈艇艇長50米,艇寬8.2米,排水量僅有200噸。雖然排水量略有增加,不過“隼”級導彈艇採用了3臺LM-500-G7燃氣輪機,能夠為全艇提供16000馬力的澎湃動力。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隼”級導彈艇尾部的3具MWJ-900噴水推進裝置

在如此強勁的動力支持下,常規的螺旋槳已經不能夠滿足這種情況下的使用需求。因此,“隼”級導彈艇在尾部安裝了3具MWJ-900噴水推進裝置,不僅推進效率更高,而且還節約了結構重量,控制了導彈艇的整體重量。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艇身中部攜帶有一艘高速摩托艇

為了適應日常巡邏任務中的登船檢查任務,“隼”級導彈艇在艇體中部還攜帶有一艘高速摩托艇,方便檢察人員對疑似目標進行登船檢查。

作為“隼”級導彈艇的武備核心,4具90式反艦導彈(有時候也只安裝3具),以交叉方式佈置在艇尾位置,最大射程150公里,可以由本艇上裝備的OPS-18-3型搜索雷達和NOLR-9B偵查雷達引導。如果目標超出了搜索距離,導彈也可以由數據鏈進行引導。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隼”級導彈艇主要裝備一覽

“隼”級導彈艇的艇艏位置安裝有一門意大利奧托原廠的76毫米隱身艦炮,射速為100發每分鐘,由FCS-2-31型火控雷達進行引導。該雷達左側位置安裝有電視裝置,必要時可以由人工以目視遙控操作的方式進行射擊。艦艏後部甲板兩側各安裝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用於掩護艇員登船檢查。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雄鷹”號導彈艇

“隼”級導彈艇從2000年開始建造,到2004年時,6艘艇全部完工。這6艘“隼”級導彈艇分別為:“隼鷹”、“若鷹”、“大鷹”、“雄鷹”、“海鷹”和“白鷹”,這6艘“隼”級導彈艇,也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戰後裝備的,性能最好的攻擊型快艇。

結語——定位尷尬的攻擊型快艇

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攻擊型快艇,在大部分情況下,承擔的都是低烈度的非作戰任務,比如巡邏、登船檢查和對日常船隻的驅離任務等,在這種情況下,後期的導彈艇,如“隼”級導彈艇,其裝備的90式反艦導彈幾乎成了擺設。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導彈艇,淺述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

“隼”級導彈艇被當成巡邏艇用了

而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大中型艦船的增加,日本海上自衛隊對於攻擊型快艇的需求越來越小。因此,在世紀初服役的“隼”級導彈艇,不僅成為了戰後日本最強攻擊型快艇,同時也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的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