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死後呂家被滅族,武則天死後為什麼武氏能夠保全?

用戶3831549417535


中國古代歷史,能夠當權的女子無非也就兩個,一個就是呂后一個就是武則天,但能夠死後保全家族的也就只有武則天一個。為什麼呢?

武則天這麼一個有野心的人,她通過各種手段登上了皇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把親兒子趕下了臺。但是武則天與呂后不同之處在於,別的女性哪怕是當上一個寵妃,都極力的給自己的族人爭取更多機會,然後形成一個互相的支撐,不過這也成了很多朝代裡的一個隱患。\r

但是武則天卻不是,對於自己的孃家人,她從來沒有特別優待過,一是不需要家族的支撐了,還有就是因為她不想自己家人有了太多的權力,然後對王朝生出了二心。而且在所有人都以為江山從此都會姓武的時候,她又交還到了兒子手上,其實她這麼做,是給家裡人掃清了敵人,才讓自己的家族保全下來。

所以說武則天比呂后高明之處就在於,把事情看的特別透徹,你們覺得誰更聰明呢?




寧哥說事


武則天死後,相當女皇女主的人太多,所以,保全武氏就相當於保全女皇皇冠。

武則天是唐高宗皇后,在高宗時就被封為天后,與高宗並稱為“二聖”。

高宗死後,武則天獨霸朝政,臨朝稱制,把唐中宗李顯變成傀儡皇帝。這樣過了幾年,武則天感覺不過癮,乾脆就自立為了武周皇帝。當了15年武周皇帝的武則天,經常擔心被人推翻,除了採取大肆屠殺異己、高官厚祿收買提拔大臣之外,還組織大批文人學士撰寫《玄覽》、《青宮紀要》、《少陽正範》、《紫樞要錄》等書為自己製造輿論;讓高僧出書,把武則天說成是彌勒佛化身下凡;令僧人薛懷義率萬人毀掉乾元殿,改建成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稱為“萬象神宮”;又命薛懷義鑄造大神像,高約四層樓高,神像的小手指可容納數十人,又建五層樓高的大殿安放;又令人鑄造銅鐵天樞,武后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高達105尺,下為鐵山,用銅鐵二百萬斤,官府不夠用,就徵收農民的銅鐵農具;把京都洛陽改稱為“神都”;還把兒子李顯(皇嗣)賜姓為武;又不斷改元紀年,先後改為:弘道、光宅、垂拱、永昌、天授、長壽、延載、天冊萬歲、證聖、萬歲通天、萬歲登封、神功、聖歷、久視、長安等。

上圖:武則天

武則天這樣折騰了二十來年,到公元705年正月,秋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張柬之,以及天官侍郎崔玄暐、左羽林衛將軍敬暉、檢校左羽林衛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文武大臣率領軍隊闖進皇宮進行平亂,把武則天平了下來,給李顯恢復李姓,扶上皇位,武周朝結束,史稱“唐朝復辟”。十個月後武則天病死,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李顯當上皇帝三天後,還給武則天增加封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死後,諡為:大聖則天皇后。李顯還把太子賓客武三思封為司空,擔任相國、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附馬都尉武攸暨為司徒。

到唐隆元年,把武則天的封號改為天后;景雲元年,改為大聖天后;延和元年,改為天后聖帝,不久,又改為聖後;開元四年,改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那為什麼武則天沒有如呂后一樣被滅族呢?

其一、李顯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大臣們打狗還要看主人哩,所以,沒有對武氏一族窮追猛打。這與呂后以後由文帝即位不同,文帝不是呂后的親兒子,故大臣們打擊呂氏無所顧忌。

其二、李顯雖然當皇帝,但是由皇后韋氏掌權,每臨朝,韋后即置幔坐殿上,預聞政事。中宗還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國。韋后的愛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子武崇訓,她恃寵專橫,,勢傾朝野,所以,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上圖:韋后

其三、韋后有極大的野心,想效法武則天當女皇,武崇訓也唆使安樂公主請中宗廢太子,立她為皇太女。所以,他們就不能否定武則天,有武則天的地位存在,他們就能光明正大地去爭取當女皇。

其四、到了公元710年,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的女兒)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后、安樂公主等,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韋后之亂宣告結束。但是,太平公主的丈夫就是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暨(jì),太平公主的權勢也是權傾朝野,所以,武氏家族依然不受影響。後來太平公主又與李隆基產生內鬥。

上圖:太平公主

其五、到了唐玄宗時期,勵精圖治,改革朝政,重用賢人,武則天遺留下來的惡習得到糾正,但是因為玄宗的寵妃是武惠妃,其姑祖母就是武則天,所以,在武惠妃的關照下,武氏族人依然平安無事。


南宮外史


導語:呂后、武則天,可以說都是中國歷史上執掌權柄的奇女子,但不同的夫妻關係、執政理念,造成了在她們死後,其身後家族不同的命運,一個被滅族,一個不但被保全且之後還曾出過皇后、寵妃。

帝后夫妻:呂后與劉邦早已離心 武則天與李治並稱“二聖”

呂后名呂雉,她與劉邦關係的並不好,這點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楚漢相爭時,呂后和劉邦父等曾被楚軍俘虜兩年多。當楚軍威脅劉邦要烹殺劉父時,劉邦還笑言說,不要忘了分他一碗湯喝。對父親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對作為妻子的呂后的。

劉邦稱帝后,雖然將呂雉立為皇后,將呂雉的兒子劉盈立為太子,但他寵愛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在晚年時,更是曾有過念頭,改立戚夫人之子。如果不是呂后及時採取了請“商山四皓”等措施,劉盈也不會順利即位。這些種種,使得呂后對整個劉氏存在不滿,也造就了她手腕強硬、果決狠辣的性格。

而再看武則天,她與丈夫唐高宗李治的感情,則比較融洽。在武則天還是唐太宗的才人時,二人便暗通款曲。待唐高宗繼位後,將出家為尼的武則天又接回後宮,開啟了武則天從昭儀到皇后的專寵之路。二人的結合過程雖然充滿了香豔的色彩,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二人之間是有感情基礎的。

而且,唐高宗對武則天十分信任。從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患風眩症開始,武則天由最初的幫助唐高宗看一些奏章,到最後大權在握,雖然期間發生帝后爭權、唐高宗欲廢后、上官儀被處死等事件,但從根本來看不存在能夠導致二人決裂矛盾。

尤其是在上官儀事件之後,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與唐高宗並稱“二聖”,一方面使武則天的才幹逐漸顯現,另一方面也使武則天在朝臣中的威望也在逐漸建立。所以當武則天稱帝時,整個政府機構沒有發生大的動盪,能夠平穩過渡,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執政理念:二人均排除異己 但培養親信策略不同

劉邦的不義涼薄、呂后的由隱忍到毒辣,是這帝后夫妻的相處之道;唐高宗的軟弱,武則天的強勢,是這對帝后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不同的夫妻相處之道,是呂后和武則天執政理念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呂后是艱難處境中的被迫反擊,對於劉氏以及劉邦舊臣的不信任,在其子劉盈去世後,大肆分封諸呂。劉邦時曾與大臣盟約:“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當右丞相王陵提出反對時,呂后罷免了其丞相職務,使其不得不告老歸家。之後,呂后重用其寵臣審食其為左丞相,陳平、周勃等劉邦舊臣雖然不服,但不得不隱忍不發。

後期,呂后逐漸有以呂氏代劉氏的想法,呂氏諸王兵權在握。尤其是在呂后臨終之前,仍是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呂氏外戚集團與劉氏宗族、陳平等劉邦舊臣之間,已經矛盾白熱化。除去呂氏,已是勢在必行,否則將影響到漢朝的統治。最終,這場爭鬥以劉氏獲勝,呂氏被滅族。

二、在唐高宗生前,武則天的地位已經被抬高到,等同與皇帝的地位。武則天處理政事的才幹,眾位朝臣有目共睹,所以當唐高宗死後,李顯即位,武則天威望更盛,主持朝政,政情人和,因此即使武則天大權在握,作為兒子的皇帝李顯更是不敢直捋母親的鋒芒。

在執政期間,武則天在任用酷吏周興、來俊臣打擊異己的同時,也任用提拔了婁師德、狄仁傑等許多賢臣、能臣。

可以說武則天對這些賢臣有知遇之恩。在武則天死後,對於武氏宗族沒有遭到清算,應該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退位。在她 臨終前,主動放棄皇帝封號,與唐高宗合葬只稱皇后。武則天最後的退讓,也為武氏宗族換得了一線生機。

血脈傳承:漢後續繼承人無呂氏血脈 唐後續繼承人與武氏牽絆不斷

呂氏的兒子劉盈早亡,沒有留下血脈。可以說漢王朝之後的繼承人,與呂氏之間已經沒有任何血脈傳承。相反,呂后執政時,大肆誅殺劉姓王侯,劉氏與呂氏之間有著刻骨仇恨。所以,在誅殺呂氏宗族時,劉氏皇族集團毫不手軟,也可見一斑。

而武則天則不同,唐王朝之後的繼承人仍然是武則天的兒子、孫子,而且在武則天執政期時起,李氏皇族與武氏聯姻不斷,譬如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就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兒武攸嗣;武則天的侄孫武延暉,娶了李顯的女兒新都公主。而玄宗後宮中更有一位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可以說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武氏家族沒有得到清算,這也是一大主要原因。

總體來看,呂后與武則天有很多相同之處,二人都是強勢的女子,但不同的婚姻、不同的執政理念,造就了其身後宗族不同的結局。歷史能告訴我們很多。

我是已涼天,如果您覺得我的觀點有趣,請點贊,不勝感激。

如果您覺得我的觀點有問題,歡迎不吝指正


雲間拾讀


這個主要是因為她們去世後的繼承人的問題,呂后死後沒有多久發生了著名的“周勃奪軍”,呂后死之前處心積慮的將全國軍隊一分為二,她的兩個族弟(名字我忘了)安排一個把控南軍,一個控制北軍,為了呂氏長久地統治下去,不想死了沒多久呂氏就失勢了,所以呂氏一家被滅族也就是情理之中了。況且呂后相比武則天,只是懂權謀,不懂治國。

武則天不一樣,她死以後唐朝又經歷了韋氏之亂,直到玄宗即位才結束混亂的局面,並且她統治期間總體延續了貞觀時期的政策,政治上較為清明,歷史叫“貞觀遺風”,比唐高宗強多了,為唐朝的發展也做了一定貢獻,所以玄宗並沒有也沒必要去翻舊賬。


老爺子愛歷史


“得人心者得天下”,呂后背離了人心,導致了呂氏的覆滅,武則天順應了人心,武氏則得以保全!

呂后死後:呂氏為何迎來的是覆滅?

呂后死後,呂氏很快的便迎來了覆滅,呂氏一族被誅殺殆盡,呂氏因何遭此厄運?

雖然在劉邦死後呂后是實際掌權者,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當時的人心卻仍是向劉的,這點從太尉周勃拿著將令進入北軍說道:

“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

軍隊中士兵全部袒露左臂便可看出,人心向劉。

而呂后的做法是拼命的提升呂氏的的地位,如大封呂性王,等,在呂后臨死時還將南北二軍的指揮權全部交給呂氏中人,維護呂氏的統治,呂后背離了人心。

天下人心向劉而不向呂,呂氏只有一族孤軍奮戰,而劉氏卻有百族擁護,所以最後的結果註定了是呂氏失敗,劉氏勝利。

武則天死後:武氏為何得以保全?

武則天死後,武氏似乎沒有什麼波動,而後期更是繼續執掌大權,如武三思仍然逍遙快活,甚至把發動神龍政變的大臣們相繼迫害,這又是為什麼呢?

主要是武則天順應了人心,人心向李不向武!

武則天早期也想過,要將自己的大周王朝傳承下去,她也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提拔武氏中人,大殺反對武氏的大臣,但是她殺了一批還有一批,殺之不盡,武則天最後終於認命了,人心向李不向武,倘若自己倒行逆施,不僅不利自己的大周王朝,反而會害了武氏。

武則天看到了此點,最後決定歸政於李氏,立自己的兒子李顯為太子。武則天為了保全武氏,還採用了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通婚。

武則天讓武家子弟娶李家姑娘,又讓李家子弟娶武家姑娘,這樣一來武家有李,李家有武,李武兩家不可分割,逐漸的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

武則天死後,武家果然得以保全,這也可以看出武則天的英明。

時刻錄品歷史

呂后背離了人心,想要繼續讓呂氏執掌大權,而呂氏的力量明顯不能與天下人抗衡,最後呂后族滅。

武則天順應了人心,歸政於李氏,並且採取一系列手段,親近李武兩家,最後武氏才得以保全。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總結一下,呂后和武則天所面對的局勢不同,繼承人也是問題


先說呂后,漢初時期,漢朝主要有三方勢力,皇族、功臣、外戚三者相互制衡,按照能力、資歷、功勞、威信而言,功臣集團是最有勢力的。

現實卻不是功臣集團把握權力。呂后家族一方面裂土封王,一方面把控中央政府最高政權,同時,戌衛帝國都城的南軍和北軍也聽令旗下,一句話,權力大的讓人睡不著覺。

更要命的是,呂后的兒子惠帝去世太早,孫子又年幼,沒有後續鎮壓群臣的皇室血脈。最後的結局,只能被雙方連手清理出局。


再說武則天,面對的三方勢力有,武三思為首武氏集團,李旦為首李氏集團,太平公主為首的武,李混合集團。三者相互制衡。

武則天后來的太子,李顯是一個關鍵人物,早年一直過軟禁一樣的生活,所以班底力量小,缺乏搶班奪權的實力,由於力量小隻能維持武則天所營造的政治局面,小心維持三方勢力。

如果他選擇殺乾淨武氏,那麼武三思的武氏集團,太平公主的武,李呼和集團都會受到打擊,那麼李氏家族就會奪權。


牧童的杏花酒


我是小任,淺談歷史,請多指教!


呂后和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兩位傑出的女政治家!一個臨朝稱制,一個稱帝,他們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在兩人死後,兩人的家族遭受到了截然相反的待遇,呂氏被滿門誅滅,而武氏不僅沒有被清算,而且得到了優待!

呂后和武則天的事事蹟大家都了數於胸,小任直接分析其中的原由!

一:繼承人的關係原因

呂后死時,其子劉盈早已經死去八年,雖然留下六個兒子,但都年幼,且都是庶出,註定繼承不了皇位,而在呂后晚年,大肆屠殺劉氏宗族,手段殘酷,惹的劉氏宗族和功臣派極度不滿!呂后在其死後,齊王劉襄舉兵,聯合功臣派清除了諸呂,最後才推劉恆為帝!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後,傳位給自己的親兒子太子李顯,自己被尊太上皇!雖說皇家無情,但李顯還是感念母子情,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對武氏一族不僅沒有清算,而且大力封賞!

二:雙方家族勢力不同

呂后時期,呂家勢力如日中天,呂后想讓呂氏後人都能權貴,讓所有的諸侯王都娶呂氏女兒做王妃,呂氏後人大多都是朝廷高官要職!呂后的兩個侄兒的相國是呂產,大將軍呂祿,京城禁軍掌握在呂產和呂祿手中!呂后不顧白馬之盟,封呂氏三個王!在呂后死後,如果不誅殺呂氏,新帝根本沒法繼位!呂氏一門權勢太重,不得不殺,這是呂氏一門被誅滅最根本的原因!

武則天時期,對於家族壓制較多,武氏一門雖然享受榮華富貴,但權利並不是很大,以至於最後武家的人還得依附和討好武則天的寵臣二張,在神龍政變後,武家沒有威脅新帝的實力!

三.兩人的最後態度不同

呂后在臨死之前,一直念念不忘呂家的榮華富貴和權勢,他將呂家兩個最重要的人也就是他的兩個侄子呂產呂祿叫到跟前囑咐:在她死後,不要送喪,呆在軍營,不要輕易出來,以免遭到不測!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後,也看透了!在她死時,留下遺詔,去除自己的帝位,以皇后的身份和李治合葬,並赦免她的政敵王皇后、蕭淑妃一族,以及褚遂良等人的親屬!

兩人最後的態度可以說明,兩人所追求的不同!一個追求的事絕對的權利,一個追求的事家族的權勢!

政治的鬥爭往往是血腥殘酷的,呂后和武則天在對國家的安定繁榮上都有巨大的功獻,對百姓對國家也都有功獻,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對待家族上,兩個人也不一樣!

呂氏一族的權利已經成為了劉氏宗族最大的威脅,如果不誅殺呂氏一族,劉氏坐不穩皇帝,更有可能大漢天下改姓呂;而武氏一族沒有威脅到皇帝的權利,再加上時局以及其他的的一些原因,兩個家族的命運也就是是截然相反了!


小任談史


從表明上看,呂后死後呂家被清算,是因為呂后的兒子惠帝去世太早,他的孫子太過年幼,壓不住場,且不被宗室和功勳集團承認,所以雙方聯手將呂氏集團清理出局;但武則天卻不同,後來繼承皇位的是他的親兒子,所以就沒有武氏集團進行大規模清算。

但其實呢,這背後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雙方所面臨的局勢不同。

在呂后去世時,功臣集團最初並沒有想要對呂氏趕盡殺絕,他們是希望呂氏能夠主動放棄部分權力,雙方恢復到呂后執政前的平衡格局,這樣皇族、功臣和外戚三者繼續相互制衡,這顯然對功臣集團更有利。

比如,功臣集團就曾通過酈商的兒子酈寄(和呂祿是好朋友)來勸說呂祿,總而言之,你們呂氏家族,一方面在地方裂土封王,一方面又掌握中央政府的最高政權,同時還手握戍衛帝國都城的南軍和北軍,這權力大得讓其他人都睡不著覺。

問題是,你們呂氏手上握有這麼大的權力,但你們的能力、資歷和威信卻都無法讓眾人心悅誠服。在這種背景下,你們自己恐怕也會睡不著覺?換句話說,呂氏集團害怕功臣集團會因為不服而對自己突然發難,同樣功臣集團也害怕呂氏會因為害怕而對自己發動突襲。

關鍵是,當時都城的南軍和北軍都在呂氏手中。這就好比,呂氏集團雖然整體實力弱於功臣集團,問題是,他們手裡卻握有一把隨時要人性命的衝鋒槍。在這種背景下,功臣集團還有安全感可言嗎?

一切是顯然的,呂氏集團佔據了帝國的絕大部分權力,但實力卻弱於功臣集團,這樣長此以往,他們肯定守不住手上的這些權力。恰好,他們現在手上握有一把隨時要人性命的衝鋒槍,換做你是呂氏成員,你會怎麼做?同樣,換做你是功臣集團之一,你心裡會有何感想?

更要命的是,因為當時的漢少帝還很年幼,根本無力來調節雙方的矛盾,更無法安撫大家心中那顆惴惴不安的心。

這個時候,以劉章為首的皇族實力又在旁邊煽風點火,一副要把呂氏集團趕盡殺絕的架勢,在這種背景下,呂氏自然不敢輕易交出手中的衝鋒槍(南軍和北軍)。

既然呂氏不願意主動交出兵權,同時呂氏集團內部恰好又因為是否要交出兵權而發生分裂,功臣集團就只好抓住機會先下手為強,否則他們實在沒有安全感。在這種背景下,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和以劉章為首的皇族成員迅速達成聯盟,一舉將呂氏家族連根拔起。

至於武則天,他死後武氏家族之所以能夠得到保全,是因為後來的唐中宗李顯需要利用武氏集團來制約李氏皇族。

當時,大唐帝國最有權勢的利益集團主要有三個:一個是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一個是以李旦(唐玄宗的老爸)為代表的李氏集團;三是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武混合體集團。

對於唐中宗李顯來說,因為他當皇帝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則天貶為廬陵王,隨後他被趕出長安,先後軟禁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房縣十四年,期間只有妃子韋氏陪伴。換句話說,李顯一早就被趕出了權力核心,而且一直過著被軟禁的生活,這也就造成李顯的私人班底非常弱小,沒有什麼太強大的嫡系力量。

事實上,這也是後來武則天再次立他為太子的原因,因為李顯的嫡系力量太弱小,自然就缺乏搶班奪權的實力。

同樣,對於李顯來說,因為他的嫡系力量太弱小,所以他當皇帝后,只能精心維持武則天時代的權力格局,也就是上面三股勢力相互制約,這樣才能保證他不受任何一方威脅。

如果,李顯一上來,就對武氏家族趕盡殺絕,那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肯定就此覆滅,同時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武混合體集團也會受到重創,接下來以李旦和李隆基為核心的李氏集團自然就變成一家獨大。

這個時候,如果李旦和李隆基用武力逼迫李顯退位,李顯靠什麼來對抗呢?

事實上,也正因為這層原因,在神龍政變發生後,很多人都要求將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清理掉,但李顯卻並不理會,反而和武三思走得是越來越近,最後更是把這些要求幹掉武三思的人給趕出了長安。

只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武氏家族為什麼能夠得到保全。事實上,對唐中宗李顯而言,威脅最大的人,絕不是武三思,而是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和侄子。在這種背景下,李顯想維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地構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

但可惜的是,後來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貿然出手,把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家族打殘。於是唐中宗李顯很快出局,其弟弟李旦繼位,即唐睿宗。接下來,就變成以李隆基為代表的李氏集團和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武混合集團相互制約,結果又經過一番火併,太平公主被砍掉,於是李旦也被迫出局,李隆基上位。


福子說歷史


導讀:


在中國古代,有兩個女人的名字是必須要提到的,那就是呂雉和武則天,這兩個女人都掌握大權統治天下,其中武則天更是稱帝,成為我國第一個正統女皇帝,但是這兩個權傾朝野的統治者,死後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呂氏家族被滅,而武則天被供奉與高堂之上,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局,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我覺得這個主要是因為她們去世後的繼承人的問題,首先是呂雉,她死後被滅族,原因有二。

其一是劉邦死後,呂雉的兒子繼位了,一個少年一個女人,遠遠比不上朝廷上一些有威望的大臣,呂雉明白現在這種情況根本沒辦法穩固漢朝的江山。

於是她做了兩個決定,首先從幕後轉向幕前,開始參與朝廷大事穩定政治局面,第二個決定,大封呂姓王。要想保住江山,實力是最為重要的,她要給他自己兒子一個堅強的後盾,因此她一步步剷除爪牙,權傾朝野,養了很多心腹,這一舉動也是無奈之舉。

朝中大臣聽到這個消息,心想“那往後江山豈不是要變成姓呂的天下?”肯定會有些不服氣的,但也默默放在心中,畢竟槍打出頭鳥,在呂雉干預朝政的這些年來,朝中大臣是整天盼著呂雉早點死。

其二暴虐也是其中一點原因,劉邦死後,最受罪的肯定就是劉邦最喜歡的戚夫人了,劉邦活著的時候戚夫人曾經慫恿劉邦把太子劉盈廢除(呂雉之子),立自己的孩子做太子,在劉邦死後呂雉先是讓戚夫人做苦力,後來發明了一種刑罰,做成人彘,讓戚夫人死的沒有任何尊嚴,十分殘忍。

她死之前處心積慮的將全國軍隊一分為二,安排呂氏族人一個把控南軍,一個控制北軍,為了呂氏長久地統治下去,不想死了後呂氏就失勢了,所以呂氏一家被滅族也就是情理之中了。況且呂雉相比武則天,只是懂權謀,不懂治國。

武則天不一樣,她與呂雉最大的區別在於在繼承人上她選擇了還政於唐,也就是由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在狄仁傑等人的勸說之下,武則天決定把江山還給李家,就立李顯為太子。同時武則天為了讓族人避免被清洗的命運,採取了一系列舉措。

第一個舉措,就是讓武家子弟大量迎娶李唐皇室的女兒,同時讓李家子弟,大量迎娶武家的女兒。李武兩家大規模聯姻之後,就成了親家,關係自然就緩和了許多。舉個例子,日後的武皇后,就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氏,從小到大就和表哥李隆基玩得來。李隆基登基稱帝之後,就立小表妹為惠妃。

第二大舉措,就是放棄酷吏,廣樹恩德。武則天早年曾經重用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對李唐皇室和李唐忠臣展開大清洗。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則是轉為對大臣樹恩了。

第三大舉措,就是去帝號。武則天臨死之前,留下了遺詔,特別交代李顯:“我死之後,去掉皇帝稱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

武則天這一步,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武則天不放棄帝號,李家的皇帝就會如鯁在喉。如果武則天不放棄帝號,李唐皇室的忠臣就會源源不斷的上書,要求廢掉武則天的帝號。如此一來,武氏家族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武則天放棄帝號,改稱皇后,這就是向天下臣民們表明:“我是李家的媳婦,我當皇帝,不過是替李家暫時保管江山而已。”

第四大舉措,就是要求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武則天這麼做,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以武家媳婦的身份示人。第二個目的,就是防備有人掘她的墳墓。

武則天早年的時候,特別喜歡刨人祖墳。李震等人的墳墓,就是讓武則天刨了。武則天和李治合葬,別人要刨她的墳墓,就必須連李治的墳墓一起刨了。只要唐朝的江山還在,就沒人敢刨李治的陵墓,武則天就不怕別人敢刨她的墳。

總結: 呂雉和武則天兩者死後家族不同的結局,其實在她們掌權時已經註定了,呂后的殘暴,還殺了劉氏皇族,她想讓劉家的江山姓呂,這些早就引發了劉氏皇族不滿,她沒有讓一個國家變好,而是變壞了,大家都是懼怕她,而不是真心真意的恭敬她。所以等她死後,劉氏皇族必然不會放過呂氏家族。而武則天做事非常狠,但是她是有功的人,除了有男寵這件事抹黑了她,其他的都還好,她一心為了江山社稷,她也為李家的江山奮鬥過,讓李家的江山變得強大,所以,李家後人還是認可她。


流金歲月號


在呂后去世時,大漢功臣集團最初並沒有想要對呂氏趕盡殺絕,他們是希望呂氏能夠主動放棄部分權力,雙方恢復到呂后執政前的平衡格局,這樣皇族、功臣和外戚三者繼續相互制衡,這顯然對功臣集團更有利。

但是,你們呂氏手上握有這麼大的權力,但你們的能力、資歷和威信卻都無法讓眾人心悅誠服。在這種背景下,你們自己恐怕也會睡不著覺?換句話說,呂氏集團害怕功臣集團會因為不服而對自己突然發難,同樣功臣集團也害怕呂氏會因為害怕而對自己發動突襲。

呂氏集團佔據了大漢的大部分權力,但實力卻弱於功臣集團,這樣長此以往,他們肯定守不住手上的這些權力。加上當時的漢少帝還很年幼,根本無力來調節雙方的矛盾,更無法安撫大家心中那顆惴惴不安的心。

這個時候,以劉章為首的皇族實力又在旁邊煽風點火,一副要把呂氏集團趕盡殺絕的架勢,在這種背景下,呂氏自然不敢輕易投降

既然呂氏不願意主動交出兵權,同時呂氏集團內部恰好又因為是否要交出兵權而發生分裂,功臣集團就只好抓住機會先下手為強,否則他們實在沒有安全感。在這種背景下,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和以劉章為首的皇族成員迅速達成聯盟,一舉將呂氏家族連根拔起。

至於武則天,他死後武氏家族之所以能夠得到保全,是因為後來的唐中宗李顯需要利用武氏集團來制約李氏皇族。

當時,大唐帝國最有權勢的利益集團主要有三個:一個是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一個是以李旦(唐玄宗的老爸)為代表的李氏集團;三是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武混合體集團。

如果,李顯一上來,就對武氏家族趕盡殺絕,那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肯定就此覆滅,同時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武混合體集團也會受到重創,接下來以李旦和李隆基為核心的李氏集團自然就變成一家獨大。

事實上,也正因為這層原因,在神龍政變發生後,很多人都要求將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清理掉,但李顯卻並不理會,反而和武三思走得是越來越近,最後更是把這些要求幹掉武三思的人給趕出了長安。

只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武氏家族為什麼能夠得到保全。事實上,對唐中宗李顯而言,威脅最大的人,絕不是武三思,而是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和侄子。在這種背景下,李顯想維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地構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

但可惜的是,後來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貿然出手,把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家族打殘。於是唐中宗李顯很快出局,其弟弟李旦繼位,即唐睿宗。接下來,就變成以李隆基為代表的李氏集團和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李、武混合集團相互制約,結果又經過一番火併,太平公主被砍掉,於是李旦也被迫出局,李隆基上位。

武則天和呂氏背景不同,武則天時代權力集團相互制約,呂氏時代是兩個集團針鋒相對你死我活的鬥爭,因此,結局截然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