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佈新預算案,2020年經濟或仍難翻身

印度經濟在過去一年一路下滑,民眾把希望寄託在2020年上。

然而在期待中的2020至2021財年預算案公佈後,不少印度經濟學家認為,這份預算案僅提議適度增加政府開支和小幅削減個人稅,很難將印度經濟從十年來最為嚴重的衰退中解救出來。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2月1日在印度議會下院人民院公佈了這份2020~2021財年預算案。印度政府表示,新預算案關注推進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收入、提升中等收入階層購買力等問題。

刺激力度不夠

新預算案公佈的一攬子計劃中,農業信貸計劃下撥15萬億盧比(約合1.47萬億人民幣),教育方面計劃撥款9930億盧比(約合975億人民幣),並允許外國直接投資進入教育領域。

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主席薩拉夫認為,新預算案重點關注農業領域改革,將對中長期農業發展和增加農產品出口產生積極影響。

但經濟學家和行業人士表示,預算案將為印度經濟的長期增長提供一些動能,但不足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瓦爾瑪(Sonal Varma)表示,“我們認為預算對於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大體上是中性的”。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印度政府增加財政支出的力度遠遠不夠,是因為政府被財政收入下降捆住了手腳,無法大展宏圖。評級機構穆迪表示,當前預算案的困境突顯了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財政壓力,且放緩的程度超過可政府的預期。

新的預算案也令投資者和消費者感到失望,因為在預算案中,並沒有為已經陷入困境的金融部門和房地產市場帶來新的刺激措施。而就個人稅的減免方面,納稅人在最終能否因為減稅而增加具體實際收入,目前還尚不明確。

稅務諮詢公司Ashok Maheshwary & Associates LLP合夥人馬舍瓦里(Amit Maheshwari)說:“減稅並不會給納稅人帶來很多好處。”他還補充說,這樣做的話,可能還會抑制儲蓄並幫助推高市場利率。

不少分析師表示,政府增加對借款的依賴程度,可能會擠壓私人投資,並給政府債券收益率帶來上行壓力,從而抵消了近期印度貨幣政策寬鬆帶來的收益。自2019年以來,印度儲備銀行(RBI)已將基準回購利率降低了135個基點。

印度儲備銀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將於2月6日舉行會議,多數經濟學家預計,在近期零售通脹飆升之後,其將維持利率不變,同時也意味著將保留更多的寬鬆空間。

私有化籌集財政預算

在此次預算案中,印度政府將2020~2021年財政赤字目標定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

經濟學家表示,印度政府有可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因為印度政府將10%的收入增量押注在私有化中。經濟學家計算,印度政府需要出售總量超過300億美元的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股份,還能達成這一目標。

但是,很多國企並不是政府想出手轉讓,就能順利出手的。例如,2018年印度政府出售印度航空時,就出現了無人應標的窘態。在1月27日,籌錢心切的印度政府再次宣佈,將通過競標方式出售印度國家航空運營商印度航空公司全部股份,這次是否能夠成功售出,仍困難重重。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毛克疾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國企改革內部有很大的阻力,既有結構方面的問題,也有勞資方面的糾紛,一直以來進行得不是很順利,很多大型國企處於想賣也賣不掉的狀態。”

除了推動私有化增加政府收入外,印度政府還放寬了財政赤字目標,以此獲得了150億美元的財政額度,印度政府表示,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和農業發展。

印度財政年度採取跨歷年制,從當年4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止。印度央行預期印度經濟在2019-2020財年的增長率為5%,這是11年以來增速最為緩慢的一年。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版中,更是將印度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6.1%大幅下調至4.8%。

經濟上的“不給力”,將進一步加劇印度總理莫迪的執政壓力,此前他已經因為備受爭議的2019年公民身份法(修正案)而受到了印度社會的廣泛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