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所欠的一屁股債最後怎麼樣了?是還清了嗎?

小林創可貼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滿清給中國挖了無數坑,外債就是其中最嚴重的一個。

滿清滅亡時,留下了鉅額外債。這些外債主要是戰敗的賠款,也有為了打仗向洋人的借款。

僅僅1900年庚子賠款,連本帶息就高達9.8億兩白銀。

因為還有甲午戰爭的賠款,也有高達2.3億多兩白銀。

僅僅這兩項累加起來,對中國人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按照當時中國捉襟見肘的財政收入,需要至少二三十年才能還清。

滿清前後的外債高達13億兩白銀,而當年滿清一年總財政收入不過幾千萬兩,而且盈餘不多,很多年都是嚴重的赤字。

因為外債太多,我們就以庚子賠款為例。

這比高達9.8億兩白銀的賠款,我國一直支付到1938年抗戰爆發。

前後共支付了6億5237萬兩白銀,差不多是賠款總數的百分之五十,相當於10億元大洋。

我們挨個國家來看。

德國和奧匈帝國

一戰中兩國戰敗,而中國是戰勝國,所以當時就停止了賠款。


沙俄

一戰期間,俄國爆發革命,沙俄自顧不暇,宣佈將“賠款”緩付5年。中國政府,實際上停止了支付賠款,到了1924年蘇聯做了個順水人情,宣佈放棄賠款。

美國

在庚子事變期間,美國並不積極出兵,也不稀罕中國的賠款。


早在1904年開始,美國就逐步將庚子賠款退還給中國,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支援中國的高等教育,支援醫療等等。


1908年,中國已經支付了美國1400萬元美元,還差1078萬。從1909年開始,美國開始將剩餘的這1078萬美元,通過上面說的方式退還給中國,比如建立了清華大學,吸收了大量留美學生。

之後還有幾次退款。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退還其餘的庚子賠款1254.5萬美元,等於美國人沒有接受一分錢庚子賠款。


英國

英國人比美國人小氣的多,在1910年前,英國政府只拿出50萬兩白銀建立了山西大學堂(今山西大學)。

直到1926年,英國才決定退款庚子賠款,方式也是吸引留學英國學生,捐助中國教育比如南開大學之內。

英國人退款總數為111萬86547英鎊。



法國

法國人和英國人差不多,從1919年開始大筆退回部分賠款,鼓勵中國學生去法國留學。1922年,法國退還對餘款為39158萬餘法郎,摺合為美元7555萬餘元。


其他國家就差得遠,到了1925年,包括日本在內,比、意、荷等國都聲明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

中比、中意分別於1925年、1933年訂立協定退還庚款。荷蘭於1926年將庚款全部還給中國。


但需要的說明的,這些國家退還中國賠款,不是說就不收錢了。他們一樣要收錢,只是成立自己的委員會,將錢用在中國身上而已。


所以,庚子賠款直到抗戰爆發1938年還在支付。

甚至,也許大家不知道,庚子賠款今天仍然在退還。

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持續提供給臺灣新竹大學庚子賠款的退款。


需要說明的是,庚子賠款退款最少的就是俄國和日本。

俄國之前照單全拿,沒有退還過一分錢。蘇聯上臺以後是因為拿不到,才被迫放棄了餘款,他們沒有主動退過一個字。

日本人也是一樣。雖然日本政府有些提議,但日本國民和政客都不需要看到中國強大,最終不了了之。

直到日本侵華以後,才將一部分賠款用於

1936年以後這筆錢則用於侵華戰爭,包括支持汪精衛傀儡政權派遣留日學生等。


薩沙


清政府欠的錢那可是天文數字,所有條約加起來的賠款數不勝數,而且還有利息,但是還好,最終這筆款在1939年的時候還清了,只不過清朝滅亡後,這筆欠款被國民政府承擔了。

清朝時候,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高達幾十個,而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則是《南京條約》。主要有《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天津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條約。

其中《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馬關條約》2億兩白銀,《辛丑條約》則是賠款最多的條約,4.5億白銀,39年還清,加上利息一共9.8億兩白銀。

由此可見,所有不平等條約加起來的賠款起碼在幾十億白銀之上。

清政府還款時,資金不夠,只能向其他列強國借錢,但是借錢都是有利息的,而且還不允許提前還款,於是欠的錢越來越多。

清朝滅亡後,因為民國是繼承者,所以要承擔這些債務。而賠款基本也就只剩下《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了。

1909年,由於輿論壓力,美國退還了部分賠款。一戰爆發後,賠款延續了5年。

一戰結束後,德國和奧匈帝國戰敗,所以他們的賠款中國不用還了。

1924年5月,蘇聯放棄剩餘賠款。1925年,英、意、比等其他國家宣佈退還部分的賠款。但是這其中日本一直要求還款,雖然中間同意了退回部分賠款,可條件太苛刻,中方不答應。一直拖,直到1939年賠款才結束。

作為中國人,我是永遠不會忘記國恥的。欠我們的早晚是要還回來的。


理科男讀歷史


清政府的外債之中不僅僅包括不平等條約的賠款,還包括向列強借的錢。清朝滅亡之後,民國繼承了這筆賬,而且向更糟糕的方向發展,下面來分時期介紹。

北洋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成立之後,那些不平等條約及其賠款繼續被北洋政府承認,故其最先接下來了清政府遺留下來的那些賠款和借款。包括袁世凱在內以及之後的各軍閥頭頭,他們為了各自利益,亦是不顧後果的繼續再借錢。故北洋政府時期每年的財政收入,大量支出就在償還外債上面。

舊債加新債,再加上列強的“好算盤”,使得債務更加沉重,財政。就舉一個例子,1913年4月袁因想鎮壓孫的“二次革命”和五國銀行團簽訂的《善後借款合同》,裡面借款是2500萬英鎊,實際到手的卻只有2022萬英鎊,然而連本帶息我們要還6899萬英鎊,外國而且還由此控制著我國的財政經濟。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到了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又是因為前期的內戰消耗巨量的軍閥又得借債。這時候要想獲得列強的支持和借款,那麼就得承擔清朝和北洋政府的外債,故蔣由原來的不承認變成了承認,故清朝的外債還在償還,雖然如庚子賠款之後有部分轉成了教育經費等等,卻由此變成了列強在文化上侵蝕我們的利器。

到抗戰勝利之後,戰敗國德、意、日三國外債被作為了戰爭賠款一律廢除了,這裡面應該是包括了清朝時期的還沒有還完的部分債款。

從清末到民國,外債就是一筆爛賬,舊的沒有去,新的又來,所以根本還不清。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徹底的廢除之前一切外債,其中包括了清朝還沒有還完的那一部分,不過其主體是民國時期積累的大量外債。


淡看天上月


清朝末年,列強入侵,清廷割地賠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30多個,前前後後總賠款約13億兩。

當中賠款最多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又稱庚子賠款,西方稱為“亂拳賠款”。

根根條約,清廷要賠償各國4.5億兩,年息4分,本息合計約9億多兩,分39年還清,即意味著要還到1940年。

但是滿目瘡痍的清朝,年收稅僅六七千萬兩,而且大部分的收入落到統治階級的口袋中用於花天酒地,像慈禧太后過個生辰,就奢侈至極的花費上百萬兩。

清廷面對這無法償還的鉅額賠償,費盡心思去搜刮那4億平民百姓,將債務攤到平民百姓身上,使得田賦﹑丁漕﹑糧捐﹑鹽稅等等各種徭役賦稅猛地增加,搞得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

1903年,在美國周旋的李誠,抓住美國人的漏口風說庚子賠款賠多了,四處遊說退回部分賠款,這一舉措還真帶來了“積極”效應。

1908年,慈禧太后通過照片外交,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法案,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但不是給回清廷,而是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官派留美學生。

受此影響,英、法、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退還,而退還的賠款用途與美國相似;七國退還中國之庚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

但是這期間俄國、德國、日本繼續要中國賠款。

不得不提的是慈禧太后1908年11月逝世到1909年10月下葬,整個葬禮的花費達1200萬兩,陪葬品價值上億兩,而當時清朝海軍的定遠號的價值是300萬兩,慈禧掌權下的滿清,不滅亡才怪。

1912年,民國成立,清帝下詔退位,無論是革命黨還是袁世凱的北洋政權,為了得到列強的支持,他們對滿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承認,沒有志氣的繼續給帝國主義“送錢”。

即使到了蔣介石掌權,為了所謂的“國際榮譽”,依舊是承認了清政府遺留下來的爛賬,並且一直在賠付,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蔣政府懦弱地依舊向日本賠款。

直到193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才正式發出通告,停止支付庚子賠款為止。

1902年到1938年這37年間,庚子賠款總共付了6.64億兩,扣除美英等國的退款,中國實際支付給列強的賠款數額共5.7億兩,約佔總數的58%。

庚子賠款的退款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政策。

在清末民初的外交努力中,獲得部分庚子賠款的退款,但是有條件,必須用於教育、醫療方面,其實主要是強迫中國接受西方的“理念”。

比如山西的義和團殺害了非常多的天主教的教徒,英國的傳教士李提摩太提出:為了“克服人們的無知和迷信,這種無知和迷信正是導致對外國人的屠殺的主要原因。”

於是他向李鴻章提議,用庚子賠款的英國退款創立山西大學,用來改變人們的“無知”與“迷信”,至今山西大學仍然有李提摩太的雕像。

一、美國

庚子賠款的美國退款,經中美協商,用退款成立了“中華基金會”,並且派人到美國留學,叫做“庚款留學生”,當中就包括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

清華大學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的。

因為內戰,1949年,梅貽琦到了臺灣。1956年,梅貽琦利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庚子賠款的紅利等,在臺灣新竹建立清華大學。直到目前,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每年還會收到庚子賠款支票。

二、英國

1926年,英國國會通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但退款必須用於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等教育項目,目的是向中國傳播他們的“先進”理念。

三、蘇俄

1917年,俄國政權更迭,即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革命成功之後,蘇俄政府宣佈放棄俄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

同時,俄國人在中國的特權也將取消,而所有這些的交換條件只有一個:北洋政府必須承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實際上,在滿清末期,帝俄已經吞併了非常多的土地。

四、德、奧

1917年8月,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年即停付德國、奧匈帝國的賠款。

五、日本

日本最囂張了,一直堅持要賠款,而且用賠款發展自己的經濟,再反過來侵略中國。

而所謂庚子賠款的退款,中國沒有任何團體能夠申請得到。直到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奇葩的民國政府才宣佈終止賠款。

新中國成立之後,對於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奉行的政策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對於以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廢除的則廢除,該爭議的留置爭議,這對於當時的香港、澳門,實則是當時的外交智慧。

總的而言,清朝政府欠下的一屁股債,嚴重危害了炎黃子孫,百年恥辱當中,我們民族自強自立,如今,揚眉吐氣,只是必須以史為鑑,警鐘長鳴。


我就是竹韻


前言:清朝雖然亡了,但是卻留下了一屁股的債務。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清末滅亡,清政府一共欠下了13億兩白銀。而我國在清朝滅亡之後也是一直在支付。 一直到了抗日戰爭才停止賠償,前前後後,我國一共賠償了6億5237萬兩白銀給各國。


日本 甲午戰爭,清政府賠償2.3億兩白銀。當時清政府年收入就八千萬兩,所以簽約分期付款。每年賠償一點,一直到抗日戰爭之後,才停止賠償。

德國 一戰之前,德國,我國是年年給賠償的,後來一戰爆發,德國戰敗,清政府作為戰勝國,也就不用繼續賠款了。

沙俄 一戰之前,我國是年年給沙俄賠償,後來一戰爆發,沙俄自顧不暇,也就停止了支付。到了1924年,沙俄宣佈放棄了賠償。當然,只是放棄剩餘賠款,卻沒有退款給中國。

美國 美國在賠款這一點上,倒是不在乎。我國一共賠了1400萬美元給美國,還欠1078萬。從1909年開始,美國就把錢退給了中國。

如:辦理清華大學,吸引留美學生等等。一直到1924年,美國把所有賠款都還給了中國,可以說是一分沒拿。


英國 英國和美國一樣,也給中國退了款。 1910年,英國拿錢創辦山西大學。1926年,創辦南開大學。1927年,英國議會宣佈免去剩下的賠款,並且把中國所得的賠償全部用於教育,醫療上。從1910年開始,英國一共退了111萬86547英鎊給中國。


還有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它們在後期都簽訂了退款條約。其中比利時和荷蘭分別於1925年,1926年把戰爭賠償全部退回。意大利也於後期退了一部分賠償。


在各國中,日本是退款最少的,在抗日戰爭中,這筆賠款用於日本侵華。可以說是最可惡的。


唯戀無名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清王朝賠款數額不斷增多。直至清朝滅亡,賠款額高達13億兩白銀,相當於清王朝數十年的賦稅總和。

清朝覆滅後,我國進入民國時期。民國政府雖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仍然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列強在我國的特權仍然沒有取消。與此同時,民國政府為了獲得外國的支持,承認了列強在中國的利益以及清王朝的負債。

也就是說,民國政府並沒有廢除清王朝的負債,反而繼續償還,直到1937年7月7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民國政府才拒絕償還日本債務。

不過,民國政府也不是沒有做出過鬥爭反抗的,它也為減少戰爭賠款做出過努力。

在一戰期間,因為中國屬於戰勝國,所以免去了支付給德國、奧匈帝國的戰爭賠款。1924年,蘇聯免去了中國的戰爭賠款,這都是中國外交上的勝利。也是民國政府不斷努力的結果。

但所有債務的清除,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拒絕承認以前所有的屈辱外交,也拒絕支付剩餘的戰爭賠款。

新中國的成立,宣告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同時也宣告著中國近代屈辱歷史的終結。


沫白讀史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若以歷史為書,那麼我想每位讀者對清政府的看法都褒貶不一,因為它既有過康乾盛世的輝煌,又經歷過喪權辱國的民族大難。

但是,對於晚清政府,一群昏庸腐敗、腐朽沒落的統治者,一個苟延殘喘,日薄西山的朝廷。它讓中華大地陷入近百年戰火歲月,讓我等先輩歷經滄桑飽受磨難的屈辱歷史。

所以歷史上給予晚清正面的評價實在是屈指可數,更多的指出它的詬病,望後人引以為戒,而不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是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今天就來談談晚清政府的債務問題。 近代史上,清政府遭遇的第一個侵略者就是剛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富強起來的英國,一個是閉關鎖國數百年的農業大國,面對的一個是開放進取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最終的結果那就是“鴉片戰爭一聲炮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伴隨而來的則是一紙《南京條約》:“宣佈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清朝政府開放“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


英國殖民者在對外擴張中嚐到了甜頭,自然也勾起了其他國家殖民者的慾望。

1856-1860年間,英法聯軍侵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再次戰敗,這次的賠款金額:清政府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白銀200萬兩。

另一方面,剛從明治維新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製定了“大陸政策”。這個本國資源極度缺乏的島國將第下一步放在了地大物博的中國。日本一貫使用的軍國主義侵略風格這次直接對準了清政府,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依舊是割地,通商,賠款……不過這次的賠款金額早已超出清政府的承受能力範圍外了——中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後增加三千萬兩“贖遼費”。要知道當時清政府就算一年不吃不喝,財政收入也不過是8000萬兩白銀。

可想而知,戰爭賠款給中國的人民帶來了多大的苦難,總之是印證了張養浩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獨樂不如眾樂”,眼看著清政府這麼昏庸無能,其他的殖民者也耐不住性子了,來瓜分中國的侵略者愈來愈多。1900年以英、俄、德、美、法、日、意、奧為首的八個國家進軍京城,而這次清政府終於選擇了放手一搏,慈禧太后宣戰了。雖然經過義和團的裹亂和清軍的奮力抵抗,但聯軍還是以少勝多,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而之後中國與八國簽訂的《辛丑條約》則直接標誌著晚清政府淪為洋人的走狗,成為洋人以華制華的工具。

所以這次的賠款內容則是:中國賠款價息合計9.8億兩白銀(詳情為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 據粗略計算,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近60年的時間,清政府“光榮”的為廣大的人民增加了1300000000兩白銀的負擔,最大的那一筆還要分39年還清。

可是清政府卻在1912年“撒手人寰”,那麼的揹負的這麼多“遺產”(負債)有沒有償還呢?又是怎麼償還的呢?

答案是當然得還!由它的“子女”中華民國的北洋軍閥和國民政府來還。

先說英國,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前的那些戰爭賠款,清政府其實已經償還了一大部分,而剩下的那筆鉅款則是由北洋軍閥慢慢償還。後來一戰爆發,中國以參戰國的身份加入到對抗三國同盟的戰爭中,因此,英國也停止對剩下未償還鉅款的索要。

更幸運的是,在1927年,英國通過議案,宣佈免去剩下的戰爭賠款,並且將之前索要的戰爭賠款也全部奉還給北洋政府,但是要求全部用於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上。自此,與英國的賠款問題得到解決。

再說法國,法國政府和英國政府差不多,作為協約國和北洋政府站在統一戰線上,免去了剩下的賠款,從1919年開始大筆退回部分賠款,當然這些賠款也用於公共事業。

接著說美國,美國和清政府的最大一筆債務也是屬於《辛丑條約》賠款條例。但是美國政府條約簽訂後的第三年,就率先將賠款逐漸退還給當時還沒滅亡的清政府。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費用也必須用於教育事業。

下面是俄國,和另一個處於太平洋沿岸的超級大國美國一樣,俄國也無暇顧及一戰,而是忙於鎮壓國內的革命運動,所以北洋政府並沒有得到像英法政府那樣的對待。但是沙皇卻宣佈將“賠款”緩付5年,五年緩賠期已到,出人意料的是在1924年,還在襁褓的蘇聯政府宣佈放棄賠款,但是卻一直沒有退還。

因此與俄國的賠款問題也告一段落。

下面是幾個一戰的戰敗國:意大利,德國,奧匈帝國。作為戰勝國的北洋政府當然有資格提出放棄賠款的條件。風水輪流轉,這次也輪到了這些戰敗國嚐嚐賠款的痛苦了。

接著是比利時,荷蘭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分別於1925年和1926年設立還款協定,將戰爭賠款全部退還。

最後講講日本,在全面抗日戰爭以前,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對日本的賠款是照常進行的,以至於會出現日本人拿著中國賠給他們的錢迎接和國民黨的四大會戰。


隨著戰爭的繼續深入,英美等國向日本宣戰,中國正式加入二戰體系,向日本宣戰,國民政府不再承認之前的條約,於是放棄了對日的戰爭賠款。直至二戰結束,中國勝利,那些之前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才一一廢止。

清政府倒臺後,中國政府還是向列強總共支付六億五千多萬賠款,想融入國際社會,新生的民國政府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可見戰爭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荼毒,落後就要捱打向來不是一句空話。


歷來現實


清朝統治的期間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受屈辱的一個時期了。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閉關鎖國,中國的發展不僅是停滯不前,還讓外國的列強侵略了我們國家不加以反抗,反而是割地賠款,導致百姓們生活的水聲火熱之中。

中國地大物博,早已成為西方列強們眼中的一塊大肥肉,從1840年,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以後,他們的國力就在迅速上升,於是他們展開了對中國的侵略。英國向中國展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並且讓清朝的統治者們簽訂了《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其中要求中國:(1)割讓香港島;(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其實那些列強侵略中國無疑是想在中國得到他們想要的錢和土地,英國這個條約讓世界上的諸多國家都看到了中國這塊肥肉。

緊接著就是日本來欺負我們,日本對清政府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並且在壓迫之下籤訂了《馬關條約》: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並且開通各大通商口岸,允許日本通商。


最後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那些西方的列強們來到中國無惡不作,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火燒圓明園,並且簽下了

《辛丑條約》,賠款9.8億兩白銀。

這些錢對於當時的中國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而且清政府也沒有辦法可以拿得出這筆錢,可是清朝滅亡後,但是成立的中華民國依然要堅持還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很多國家都停止了還要中國賠款的約定,蘇聯和英國等一些國家都以退出。但是日本卻依然要中國賠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打敗了日本,作為戰勝國,我們的實力有目共睹,所以中國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將失去的失地和租界不斷的收回,並且停止對所有的國家還款。


司徒歷史


本金全部還清了,利息有優惠打折並減免!按著約定辛丑條約賠款是4.5億兩,貸款39年,本息共計9.8億兩。實際還款額則為6.5億兩白銀,本金4.5億兩全部還清,利息則還了2億兩。

請注意,當時清朝欠的錢不是欠各國政府,而是欠各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這個道理有點類似現在的房貸,我們貸款買房,錢是由銀行付給開發商,然後我們每月還銀行本金加利息。所以呢,想要免除賠償那是不可能的,各國政府也沒有那個權限。

免除賠償的前提是各國政府不收錢,既然收了錢那麼就無權要求銀行代位求嘗討錢追債。比如以德國為例,德國連續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賠償金在1921年議定,總共需要賠償1320億金馬克,大約是辛丑條約賠款的23倍左右。(雙方曾於1919年就展開會談,英法雙方要求賠償2260億金馬克,德國不同意)而德國簽了字,這筆錢就得還,德國政府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償一直還到2010年才還清;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免除了德國的損失賠償,所以德國也就不需要賠償了。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契約!簽了你就得還,除非你有能耐賴賬。

至於網上流傳的美國退還賠償款,想多了,他們只是退還了部分,並不是全部!總共估算也就大約是賠償總價的10分之1左右而已,根本沒有那麼的高大上,而且退回的部分錢款也不是無條件的,他們有相應的要求的,比如美國提的要求是允許美國到華辦廠,擴大對美進口量。


優己


從清朝道光年間的《南京條約》開始,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丑條約》為止,各條約加起來的數額加上利息,總數超過了十二億白銀。

而這一切從道光時期就一直在還,一直還到1939年,一共還了近一百年。


為了保證政權的順利過渡和爭取列強的誠信支持,民國政府把這一筆爛賬全部攬了起來

清朝在1912年就已經滅亡了,還了七十多年的債,大部分條約的賠款都已經解決,只剩下最多的《辛丑條約》裡的4.5億白銀。按照條約的規矩:清朝賠償各國關平銀4.5億兩,年息4分,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

賠4.5億加利息,清政府一共要還近十億的賠款,相當於賠了兩次“辛丑賠款”,比大耳窿還狠。而各國的分配率中以俄國最多:俄國28.97%,德國20.02%,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5.91%,比利時1.89%外,其餘都不足1%,用於賠償使館設備損壞的費用。

美國方面賠款:

在1908年美國就主動退回了一部分賠款,表面上是支持中國的復興,但據小道消息所說,是因為民國外交官在與美國大使商討款項時,美國大使不小心說漏了嘴,承認了辛丑賠款中,美國方面收多了一點。就這點被外交官捉住了話頭,一個勁地要求減少賠償,最後美國方面只能宣佈退回一部分辛丑賠款和支持中國留學生在美的經費。

德國方面的賠款:

一戰爆發後,中國正式對德國宣戰,宣佈取消辛丑賠償,1919年《凡爾賽條約》簽訂,德國宣佈主動放棄賠款。

英國方面賠款:

1917年一戰時期,英法等國為了爭取中國的支持,同意中國緩付5年,1925年英國宣佈所有賠款用作向英國選派留學生的教育費用,1931年退還了一部分賠款,直到1943《中英新約》庚子賠款結束。

俄國方面賠款:

俄國1917年爆發十月革命,隨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為了斷絕沙俄政府的“糧餉”,並且尋求北洋政府承認蘇維埃政權。於是在1920年宣佈放棄庚子賠款,並且通知了北洋政府,不要繼續給沙俄賠款。當年7月1日起俄國庚子賠款結束。

奧匈帝國方面的賠款:

1917年一戰時期,因為奧匈帝國和德國結盟,所以停止了奧匈帝國的庚子賠款,一戰結束後,奧地利和匈牙利分別於1919年和1920年宣佈放棄庚子賠款。

法國方面賠款:

1917年因為一戰緩付5年,之後一直賠付,直到1947年才停止了庚子賠款的賠償。

意大利方面的賠款:

一戰時期暫停賠款,1922年後繼續支付,直到1934年全部支付完畢。

其餘不足1%的:比利時、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瑞典、挪威都是賠償到了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

最後就是日本了,在各國都宣佈退還辛丑賠款或者緩期不收利息時,日本宣佈中國賠款全部用於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實際上還是用於發展國內的軍事工業。

日本一面索要賠款,一面用賠款製造武器入侵我國,民國政府為了保持誠信,以得到國際地位,所以直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民國政府還在還日本方面的辛丑賠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