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奧祕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在之前一檔央視節目中,記者會隨機採訪路人,向他們詢問“你幸福嗎?”這樣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略有唐突,但可以反映出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我們生活的質量與個人幸福的程度。

那麼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大眾的幸福度也跟隨著一路上升了嗎?根據“2010年全球幸福度調查”報告顯示,在124個國家中,中國國民幸福度僅僅排在第92位,可見財富的增長不一定會直接增加我們的幸福感。我們應該重視起幸福的價值,努力關注個人自身的發展,而不是僅僅只關心GDP的增長。

《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奧秘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幸福的方法》一書的作者是泰勒·本-沙哈爾,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擁有心理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他所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袖心理學”,被哈佛學生們推選為最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課程。泰勒博士在哈佛學生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學生們的愛戴與敬仰,被譽為“最受歡迎講師”和“人生導師”。除了教授哈佛大學的課程外,他還受聘為多家著名跨國公司的心理諮詢顧問和培訓師,他的課程因兼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企業家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幸福”的心理課程。

在《幸福的方法》中,作者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知識,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教會你如何認識幸福、如何去尋找幸福、如何去珍惜幸福,通過實用的心理學方法幫助你擁有更快樂、更充實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打破了我過去對於幸福的理解。我們人人都想要去追尋幸福,原來幸福離我們並不遠,幸福也是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有章可循的。幸福是一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能力,幸福並不神秘,幸福的含義其實就是感受快樂和實現目標的相結合。

希望通過簡短的解讀,讓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對幸福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也能夠懂得如何在平時生活中尋找幸福的點滴。

1,幸福不是正確與錯誤的二選項,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更幸福,這才是追求的目標。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在你實現了自己立下的目標後,本以為會非常開心,卻發現這份喜悅轉瞬即逝了,並沒有想想象中一樣持續很久。其實我們很多人往往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能夠一直開心幸福,沒有低落情緒就好了。但你要知道,這個世上其實並沒有任何有關幸福的神奇配方,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苦難的發生,讓我們長期活在持久的幸福中。

《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奧秘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我們要學的積極心理學知識,是為了是幫助我們積極地加以應對生活,從中挖掘快樂,更好地理解幸福的真諦。從而將一些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大多數人更加幸福。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常常喜歡問自己“我幸福嗎?”,或者思考“我怎樣才能判斷自己是否幸福?”“幸福有統一的標準嗎?如果有,它是什麼呢?”……當答案是否定的時候,很多人會因此陷入了一個暫時的迷茫期,懷疑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其實,這些問題很難有確切的答案,即便有,這些答案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也沒有什麼幫助。

“我是否幸福”這個問題本身就暗示著對幸福的兩極看法:要麼幸福,要麼不幸福。在這種理解中,幸福成為一個終點,一旦達到,我們對幸福的追求就結束了。實際上這個終點並不存在,對這一誤解的執著只能導致不滿和挫敗感。

你要明白,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與其問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求一個更有助益的問題:“怎樣才能更幸福?”這個問題不但契合幸福的實質,還表明了幸福是一個需要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終結的句點。比如,我現在要比5年前幸福;我也希望,5年後的今天我能比現在更幸福。

與其因為還沒有達到幸福的境界而垂頭喪氣,與其浪費力氣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認真地去體會和挖掘幸福這一無窮無盡的寶藏,同時去爭取得到更多。要記得,“讓自己更幸福”才應該是我們終生追求的目標。

2,積極心理學提供的四種人生模式,感悟幸福型人生是最佳的模式。

試想一下你面前的餐桌上有四個不同類型的漢堡,這四個漢堡可以代表我們的四種人生模式。第一種漢堡口味誘人,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享受現在的快樂,卻為未來埋下了痛苦。這代表著“享樂主義型”人生,即“及時行樂,逃避痛苦”,他們注重的是眼前的快樂,盲目地滿足慾望,卻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第二種漢堡雖然口味很差,可裡面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食用這類漢堡可以確保日後的健康,但卻讓食用者吃得很痛苦。這類人只追求未來的快樂,習慣去關注更遠大的目標,卻不在意當下的感受,即便痛苦也沒關係,忽略了過程的感受。第三種漢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現在無法享受美味,日後還會影響健康。與此類似,有一種人對生命已經喪失了希望和慾望,他們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即“虛無主義型”人生。

《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奧秘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忙碌奔波型”、“享樂主義型”和“虛無主義型”的人都犯了同一種錯誤,那就是堅持自己對於幸福的偏見。“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實現謬論”,即認為只有在實現一個有價值的目標後,才可以得到幸福。“享樂主義型”的問題在於“快樂至上”,認為只要不斷地享受短暫的快樂,就算沒有實現目標,也可以得到幸福。至於“虛無主義型”本身就是一種謬論,是對現實狀況的完全誤讀,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得到幸福。

其實,上述三種類型並不是我們全部的選擇,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與第一種一樣好吃,並且與第二種一樣健康呢?第四種漢堡就是“感悟幸福型”漢堡,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夠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他們也可以擁有更加滿意的未來,這是“感悟幸福型”人生,也是我們所提倡的人生。

當然,眼前和未來的收益有時是衝突的,在有些情況下我們確實容易顧此失彼。但大多數情況下,眼前和未來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比如,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而這種快樂也可以幫助他在未來取得好成績,由此獲益。但有一點要切記:如果企圖永遠幸福可能會導致失敗與失望,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時為我們帶來當下與未來的幸福。

有些時候,我們確實需要犧牲一點快樂,去換取目標的實現,有些平淡或瑣碎的付出是無法避免的。就像為考試而學習、為未來而攢錢、為實現一個目標而拼命工作,這些都會帶來些許的不快,但確實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獲益。雖然有時在為了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犧牲一些眼前的快樂,但不要忘記我們仍然可以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掘出能為當下和未來帶來幸福的行動。

3,幸福的含義其實很簡單,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你有沒有想過,幸福的含義是什麼呢?作者在書中告訴了我們幸福的定義: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真正快樂的人,能夠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快樂代表現在的美好時光,屬於當下的利益;意義則來自於目標,一種未來的利益。

《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奧秘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幸福中的快樂?幸福含義中的快樂是我們的一種情感體驗,如果要幸福,我們就必須體驗積極的情緒或情感。快樂是幸福生活的先決條件,在完全沒有快樂且頻繁感受痛苦的生活中,幾乎沒有幸福可言。如果我們喪失了這種情感,會因此失去行為的動機,我們將不再對生活存有任何渴望,也將對自己的行為與想法及其後果漠不關心。快樂的力量是我們的動機和來源,它在我們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快樂之外,想要擁有幸福為什麼也要有意義?那麼幸福中意義的含義該如何理解呢?幸福不只是一種情感上的快感,我們更需要這種愉悅感的來源是有意義的。我們要證實自己的行為確實能夠達到目標,實現個人價值,而不僅僅只是主觀感受而已。有意義的生活應該與人生目標相掛鉤,目標感比設定目標更重要,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讓我們從內心感到有意義的目標。

我們可以設置不同的目標,但要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目標必須是發自我們內心的,它是為了實現自我存在的意義。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事情裡找到意義,可能是教學、行醫,也可能是做清潔,製作傢俱等。選擇的事情不分高低好壞,最重要的是我們選擇目標時必須確保它符合我們自身的價值觀,而不是為了符合社會標準,迎合外界的期望而設定。

我們要明白,只有快樂不足以達到幸福的真正境界。同樣,只有目標也不夠。無論目標再怎麼偉大,我們長期堅持同一件事都是非常困難的,如果過程中沒有快樂,我們便難以持久地堅持做下去。幸福不止是有意義的,我們也需要快樂;我們需要在現在獲益,也需要在未來獲益。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充實而幸福的生活,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去追求快樂和意義兩種價值,缺一不可。意義和快樂,就像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一樣是可以相互促進的。當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心存使命感的時候,我們將獲得更大的快樂;而在我們從事的工作中找尋快樂,也可以加深其意義。

當然在我們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也一定會面臨低落情緒或生活困難,即便再幸福的人也一樣要去面對困難,克服種種障礙,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偶爾遇到挫折就無法享有幸福。在另一個層面來說,經歷困難可以讓我們更加珍惜快樂,明白快樂是來之不易的。同時我們也會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歡樂心存感激,這種感激也是生命意義和快樂的重要來源。

那麼,我們想要獲得幸福,是否就是一直堅持做快樂和意義的事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對我來說寫作是快樂又有意義,但如果一天寫作超過3小時的話,就變得乏味了。就算是有意義和快樂的事,也不能不停地做,要學會給自己留有休息的空間。

增強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大膽嘗試、汲取經驗,同時一定要注意關注內在的感受。大多數人都忘了問問自己的內心,只因為我們太忙了。如果老是馬不停蹄地前進,就沒有辦法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創造真正的幸福。我們必須要留心去聽傾聽我們內心和頭腦中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好得獲得快樂。

結語

在《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中,打破了大眾對於幸福的印象,原來幸福並不遙遠,幸福的意義也不僅僅是追求成功。作者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平衡,我們不該過度榨取當下的幸福,比如整天放鬆,享受眼前的美好,這樣沉溺其中造成的後果就是未來要承擔一定的痛苦。我們也不該過度榨取未來的幸福,讓當下的生活過得非常枯燥無味,為了未來目標的實現而放棄了眼前的幸福。最好的人生模式就是當下和未來達到一種平衡,當下不要過度放鬆,要做一些能夠在未來有所收穫的事情,這樣才能夠在每個人生階段都獲得幸福感。

《幸福的方法》: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奧秘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幸福更是一種快樂和意義的結合,如果我們一度追求想實現的目標,不管自己在過程中是否獲得快樂,這樣一定會讓自己走入一個死衚衕。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也一定要讓自己感覺到快樂,做這樣的事情才更有助於我們獲得幸福。

人生就像是一次長跑,暫時的落後和領先都不算什麼。在半路的時候,我們落後了,一樣可以加倍努力,也會有機會超越前面的人。 所以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明確目標,全力以赴,不被眼前的物質目標所束縛,不重複自己過去的失敗,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