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河南籍名將都有誰,誰能排第一?

小小嬴政


吉鴻昌

吉鴻昌將軍是河南扶溝人,如今在扶溝還有一座吉鴻昌紀念館屹立在那裡,吉鴻昌將軍在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武裝暴動早期,也曾計劃帶領舊部在河南起義,但在天津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然後蔣介石下令將吉鴻昌將軍殺害,當時他也只有39歲。

彭雪楓

彭雪楓將軍出生於河南鎮平,在蘇維埃政權時便跟隨黨的腳步東征西討,後來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又積極的回到河南一帶在太康、睢縣、杞縣一帶進行抗日活動。並在永城建立抗日根據地,如今在河南鎮平、夏邑、安徽宿州等地也有彭雪楓將軍的紀念館。

楊靖宇

楊靖宇為河南確山縣人,在1932年受命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僅剩下他一人,於是他就靠吃棉絮在冰天雪地裡與敵人周旋,幾晝夜後不幸遇難,後來吉林的濛江縣也改名為靖宇縣。

許世友

許世友將軍是河南新縣人,堪稱是一員虎將,在1928年加入工農紅軍後,便戰功赫赫,在建國後也歷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重要職位。



此外河南還有許許多多的將軍英雄,河南的新縣也被譽為將軍縣,走出了40多位開國將軍。不僅如此,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徵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在抗戰期間,河南共出兵達190多萬,位居全國第二位,因此中原大地近代史上也同樣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些先烈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河南,中原大地,名將輩出。據不完全統計,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中,河南就有2名上將、13名中將和51名少將,現介紹幾位將軍。

△許世友(1906.02.02-1985.10.22),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洪學智(1913.02-2006.11),生於河南省商城縣湯家匯(今屬安徽金寨)。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

△李德生(1916年4月—2011年5月8日),河南省新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第十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徐立清(1910.04.05-1983.01.06)河南商城,共和國開國中將、中國政治工作領導人 ,歷任第一野戰軍1兵團政委、人民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副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濟南軍區政委、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人民武裝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鄭維山(1915—2000),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歷任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

△尤太忠(1918-1998.07.24)河南光山,南信陽光山磚橋鎮陳崗村尤崗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1988年被授予上將。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七軍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內蒙古軍區司令員、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成都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紀委第二書記。





zj史海拾貝


彭雪楓

彭雪楓,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人,抗戰時期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是抗戰時期新四軍方面犧牲的最高軍官,也是我軍在抗戰時犧牲的高級指揮官之一。

彭雪楓在新四軍任職期間,多次率部和日偽軍激戰,給日偽軍以承重打擊。光復多個縣城。可惜天不假年,1944年10月,彭雪楓在夏邑縣和偽軍作戰時,壯烈殉國。時年37歲。如果彭雪楓能活到建國,應該是大將。

許世友

許世友,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開國上將。

抗戰時期,許世友任先後任八路軍第129九師第386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膠東軍區司令員等職。在八路軍任職期間,他多次率部和同日、偽、頑等敵對勢力進行堅決的鬥爭,給他們以沉重打擊。

解放戰爭中,許世友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後稱山東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袁衛宇


近代史的河南,和現在的河南一樣,屬於相對沒落期,人才興盛遠不如古代發達時期。即便如此,河南近代史上也有不少算得上的名將的,像袁世凱、彭雪楓、許世友、吉鴻昌、楊靖宇等。

袁世凱

袁世凱,河南項城人,主要的屬性是政治人物,也缺乏過硬的實際軍事戰績,但袁世凱在中國軍事史上同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稱為名將也不算勉強。

袁世凱年輕時駐紮朝鮮的時代,軍事和政治上都有著出色表現,由此得到重用。袁世凱後來小站練兵,是近代中國陸軍真正開始建立西式近代陸軍的開端。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期間開始形成的北洋集團,在後來幾十年中國歷史上是一隻舉足輕重的力量。

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的彭雪楓

彭雪楓是河南南陽市鎮平縣人,1907年人。,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入黨。紅軍時代已經顯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抗戰時期,彭雪楓領導開闢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1944年9月,37歲的彭雪楓意外在戰鬥中身中流彈身亡。

建國後,彭雪楓被認定為共和國的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入選三十六位軍事家的人,可以認為起碼相當於開國大將。彭雪楓如果沒有犧牲,成為開國元帥機會不大,成為開國大將幾乎是肯定的。

(彭雪楓)

其它的近代河南名將

民族英雄抗日名將吉鴻昌,河南扶溝人,曾經是西北軍的一員虎將,1933年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收復了多倫等地區。1934年11月24日,被當時堅持對日不抵抗政策的蔣介石殺害。

民族英雄東北抗聯抗日名將楊靖宇,河南確山縣人,1940年在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新四軍抗日名將高敬亭,河南新縣人。

開國上將許世友,河南新縣人。

開國少將李德生,河南新縣人。


仁勇校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至1964年授銜的將領中,河南籍的有上將許世友,中將8名:他們是:王秉章,劉少文,張池明,張祖諒,範朝利,鄭維山,李雪三,錢鈞。少將97名。


東方敏鑫


恃強凌弱作威作福、“粗暴”干涉別國內政、殘酷“鎮壓”人民起義、“綁架”駐在國國王、重臣、“玷汙”駐在國王妃、逼殺第三國外交官、逼的第三國追殺他十年之久而不得,種種令人髮指但讀起來卻讓人十分開心的惡劣行徑都是一位河南籍的駐外將軍做的好事!

他就是“一人敵一國”、日本人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的河南項城人袁世凱將軍。

1882年6月,大清最後的藩屬國朝鮮發生了壬午軍亂,年輕的國王李熙的父親大院君藉機發動政變,架空閔妃,閔妃手下的大臣向直隸總督張樹聲求援,張樹聲派遣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鎮壓叛亂。

吳長慶帶的部隊裡有一個23歲的小夥子,算是他的後輩,吳長慶與他的長輩是故交,這個傢伙叫袁世凱。

袁世凱帶著一支小分隊衝在前方,他親自放槍,引領大家開火,打死了幾十名朝鮮“叛軍”,立下鎮壓叛亂的頭功,這是他第一次殺人。

吳長慶一看小袁後生可畏,原本也想重點培養,乾脆又給他佈置了新任務,去剿滅東學黨人,袁世凱二話不說,又領兵直撲東學黨中央黨部,把東學黨給掀翻在地。

小袁的生猛表現還在繼續,協助吳長慶誘捕了“罪魁禍首”國王他爸大院君,後來大院君被綁架回中國,受了兩年牢獄軟禁之災。

清軍鎮壓成功之後,吳長慶就開始了長期駐軍朝鮮的歷程,他手下最得力的助手自然還是小袁將軍,過了兩年,吳長慶被調回國內,小袁將軍就實際開始行使駐軍負責人的職責。

在這個位置上,他幹出了一件大事,1884年,朝鮮內部的開化黨人、親日派洪英植、樸泳孝發動甲申政變,情勢危急,袁世凱來不及上報朝廷,自作主張,率領軍隊攻入王宮,“請”走了國王,鎮壓了政變,逼死了日本外交官(自殺)。打這以後,袁世凱獨掌大權,開始“粗暴”干涉朝鮮國政。

李熙回宮之後,正式邀請袁世凱來宮裡護衛,居住王宮的一處偏殿,和國王、妃子們成了友好鄰居,很多國事都要事先徵求袁將軍的意見。這段時間,袁將軍被朝鮮人親切的稱為“袁司馬”。

閔妃爭權的慾望很強,既然袁將軍身處權力中心,難免會多與他走動走動,後來為了避免招惹嫌疑,主動把自己的妹子閔碧蟬許他為妻,袁世凱回國後帶了三位朝鮮女子,就是閔姑娘和她的兩位侍女。

個人生活作風權且不談,袁世凱稱得上是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每每欲除之而後快,前面的壬午軍亂也好,甲申政變也罷,都有日本人的影子,但因為小袁將軍的“魯莽”,每次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卻談笑間灰飛煙滅。

一直到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人還多次派員暗殺袁世凱,可惜從來沒有成功過。

一個能讓我們恨之入骨的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達12年之久的年輕中國將軍,必定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中國將軍,沒有之一!


歷來現實


吉鴻昌,河南扶溝人,抗日愛國將領。綽號吉大膽,原為馮玉祥手下西北軍將領,1930年中原大戰西北軍失敗解體,吉鴻昌思想越來越傾向革命,秘密加入黨組織。1933年,和馮玉祥等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同偽軍作戰,一度曾收復多倫等多個地方。1934年被國民黨北平軍分會逮捕,不久被殺。就義前曾寫就義詩: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楊靖宇,河南確山人,原名馬尚德,曾用名張冠一。近期曾有一部電視劇《愛國者》,裡面的主角顏紅光(宋煙橋)的原型就是楊靖宇,主演是張魯一,張冠一、張魯一,這冥冥之中有什麼機緣巧合?楊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聯軍創始人和領導人,抗聯第一路軍總指揮。1940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犧牲於濛江縣(現靖宇縣)。日偽軍派村民勸他投降,他對來人說: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彭雪楓,河南南陽人,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軍委確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文武雙全,不可多得。1944年時任新四軍師長兼政委的彭雪楓在一次指揮戰鬥中中彈犧牲,時年37歲。如果1955年評定軍銜時他在世應該具有評定大將的資格。

許世友,河南新縣人,共和國開國上將,原為紅四方面軍師長,建國後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南京軍區司令員。他幼年到少林寺習武術,因此又有“許和尚”的綽號。他酒量很大,愛喝酒,而且喜歡在飯桌上勸酒,不管對方能不能喝酒,搞得有些不擅長杯中物的人苦不堪言。周恩來總理聞知,專門和許世友拼了一次酒,直到把許世友喝到了桌子底下,周總理仍然談笑自若。自此以後,許世友喝酒不再像以前那樣強人所難了。



磨史作鏡


不管是什麼樣的歲月,歷史的車輪走過去以後。我們都應該銘記過去的歷史。不管他是輝煌的,還是曾經讓我們感覺到屈辱的。我們都要銘記這段歷史。

因為在這段歷史當中,總是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顯示出中華男兒的,錚錚鐵骨。所以我們要 銘記那些為中華做出貢獻的名人志士們。河南籍的將軍有吉鴻昌,
有許世友,有楊靖宇,有彭雪楓等等。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中華好男兒。在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的過程中,他們犧牲個人利益,甚至是生命,用血的代價換來了今天的幸福。所以說在這裡,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感謝革命老一輩對我們現在社會的貢獻。而且我們今天獲得的幸福感都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


伊春美食美客


中國曆代名人將相輩出,東漢有云臺閣28將,唐朝有凌煙閣24功臣。河南省籍貫10大武將,每一個都曾威震神州。

1伊尹

商朝開國首輔,伊尹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餘年,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伊尹被後人奉祀為“商元聖”。

2.張良

西漢張良,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相。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漢高祖劉邦評價:“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先秦時期,河南還有吳起、范蠡等名將。

3鄧禹

鄧禹東漢鄧禹,今河南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劉秀“恃之以為蕭何”。劉秀的首席參謀和統帥,在漁陽和上谷協助劉秀建立第一支嫡系部隊。

雲臺28將中河南武將還有吳漢、賈復、馮異、岑彭、王霸、臧宮、祭遵等人。

4鄧艾

鄧艾,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西晉初期,河南王濬率水軍滅東吳,三路大軍中首先進入吳都建業。

三國時期,河南名將還有有黃忠,魏延,典韋,文聘等。

5謝玄

謝玄,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為抵禦前秦襲擾,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淝水之戰中,謝玄任前鋒都督,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

南北朝時期還有於謹,周訪等河南名將。

6韓擒虎

韓擒虎,河南東垣(今河南洛陽新安縣)人。隋朝名將,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開皇八年(588年)冬,韓擒虎與賀若弼領軍攻陳,俘陳後主陳叔寶。

隋朝時期長孫晟,韓擒虎、賀若弼等名將都是河南人。長孫晟的兒子為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女為文德皇后長孫氏,韓擒虎的外甥是唐朝大將李靖。

7張巡

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朝名將。安史之亂中,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南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與許遠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江淮地區,保障了唐朝東南的安全。最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後獲贈揚州大都督、鄧國公。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張巡繪像凌煙閣。清代,從祀歷代帝王廟。

8趙匡胤

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9岳飛

岳飛,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飛於北宋末年投軍,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北宋時期,洛陽有一支種家軍,幾代人守衛西北,水滸傳中的大種相公和小種相公就是種家軍。

10史可法

史可法,河南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天地話史


吉鴻昌,許世友,楊靖宇,李德生,尤太忠,彭雪楓,侯鏡如。還有很多,記不住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