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大家要用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呢?你們怎麼看?

老主


首先,一輩子的收入給人貌似很多很多的假象,其實一輩子的收入在一輩子過程中會全部花費掉,不管攢多少,最後都是清零結束一輩子,下生後白吃白喝,長大後自掙自吃,成年後養兒育女,老去後問醫抓藥,臨終後遺產清零,所以一輩子的收入是小溪或大河,但不會攢成湖泊或海洋。

其次,房子雖然只有70年的產權,但相比人生而言已是不動產或固定資產,意味著固定、穩定,是一個牢靠的家,是你一切外出活動後的歸屬,是你的精神寄託,有了他你外出做事心裡踏實不在擔驚受怕,也更是一份責任和壓力,要努力去維護和提高他。

一生中,家給你帶來的穩定和精神支撐的過程,不是臨終前拿一輩子收入能換來的踏實。而且,有了穩定的家後,這種穩定踏實的精神支撐,能讓人一輩子的收入相差巨大。

說白了,不買房你的收入也沒攢下多少,買了房你的收入也沒少,更可能反而多了!



單身狗婉兒


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省吃儉用為了一套房,我九十年代成功了,想在哪個城市買房根本沒壓力,但我不買,選擇了租房給兒子住,至今已用去租金不低於五十萬,當然計起升值我虧很厲害,如果零幾年買幾十套房比做任何生意利潤不可估量的,或許我是看錯此步吧,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理念偏差了。至於沒能力買房的還是建議你們租住,把生活過充實開心,別省吃儉用到處借錢去買房


美姐751


我在30歲之前也是這麼想的,自己工資也還可以,並且暫時沒遇到喜歡的人,結婚暫時不會,想著不要用一個房子捆綁自己,日子過得輕鬆自在就行,誰知道有沒有明天呢。

後來戀愛了,兩個人自然而然的想著結婚買房子,畢竟一個人住哪裡都行,兩個人至少是要一個家的,商量的有模有樣的,後來分手了。

我自己的情況是單親,家裡重男輕女,早就沒有我的位置,我畢業工作一直住宿舍的,等於說,我在這茫茫世間,正兒八經的是無立錐之地,那種孤獨和無助沒辦法形容,就是你想找個地方靜靜地窩著什麼也不幹都做不到。

此時房價比起來前幾年翻了三倍不止,我也是沒辦法了,覺得日子輕鬆自在,卻輕飄飄的沒著沒落,就拿出所有的存款,買了個房子,安心的做房奴,每月按揭,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挺好的。


恰逢其詩


我從小就夢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沒嫁人時天天想著爸媽什麼時候能買房,我能住上新房子,所以我每年打工都不亂花錢,攢錢給父母買房,可惜嫁人了父母才買得起房,嫁夫家後,夫家也沒房,現在每年都是租房,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才覺得像個家,不管多累回到家都是溫馨的,




小奶狗航寶


你慢慢會明白的。因為有房才有了家的感覺,心裡才會踏實,你才會睡好覺,吃好飯。

你租的房子再好終究是別人的。你買的房子再小再差,位置再不好也是你自己的。我相信每一個在異地發展的人都會同意並認可我的觀點。

我剛到海南時就是租房,最小租的有20多平米。房東還一再交待這個地方不能動那個地方不能動,你有一百個不滿意也只有聽從。有一次在牆上釘了一個釘子掛皮包都被房東數落了一頓。後來我就下決心一定要買房。因為在我看來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穩定了,就沒有流浪的感覺了。

現在的房子產權雖然只有70年,但房子真正70年到期的事還沒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房子70年後續約和賠償的相關問題。


大河漢子


現在房價很高很貴,我居住的這個地區房子一平米一萬七八,社會平均工資5000多,多數人的工資在3000~4000元左右。一套一百平米的一百七八十萬元,一個人40多年的收入也就才一百七八十萬。確實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人們願意拿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

第一,產權問題。我們要明白,70年產權指的是土地使用權。物權法保障了我們對房子這一塊兒鋼筋混凝土的權力。房子的這一塊鋼筋混凝土,以及房子裡的東西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頂多需要繼續交納土地出讓金或者使用費而已。從這一角度說,實際上房子的所謂產權,可以是永久的。除非土地出讓金搞得嚇人,但那已經是後話了。

第二,財富觀念。實際上很多人地主老財的觀念抹之不去的。留下一份土地給子子孫孫,創下這一筆家業,讓子女會有保障。這實際上,是我們多數中國人的樸素財富觀念。土地的所有權國家不允許交易,房子於是就成了更好的投資產品。

第三,房價上漲。我們國家實施商品房分配製度改革以後,房價20多年是長期一個瘋漲態勢。尤其是一些調控政策讓房地產端了空子,一次又一次的暴漲讓人們不敢相信未來的房子自己能不能買得起?有的戲謔說,今年不買房,一年又白忙。但過去的北上廣深確實有這樣的例子,一年房價增長50萬100萬。有幾個人一年能掙到這樣的收入呢?很多等著買房的人只看到房價如一騎絕塵,自己再也攆不上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啟用高槓杆,背上幾百萬的負債也要提前買房的原因。萬一房價漲了呢?經過20多年的反覆現實教育,絕大多數人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因此就形成了現在全民買房的態勢。


或許,未來人們吃到教訓以後才會清醒吧。


暖心人社


你的這個話問題裡邊,最大的問題就是“一輩子的收入”這幾個字。實際上,絕大多數人買房子都不是用到自己一輩子的收入!這是很多人理財的一個誤區!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商品房以來,到今天2020年為止,只要自己買了自住的人,只要能交得起首付和月供的,買了以後基本上很少有人說是窮盡自己一生的收入。你就會發現你後面的收入彈性會越來越大,哪怕你剛開始階段的月供支付起來有困難。隨著通貨膨脹和自己能力的成長,基本上收入都是越來越寬鬆的。我見到很多年輕人,有的是一開始咬牙就交了首付,買了房。有些人一直租房,隨意度日。但若干年後會發現基本上都是買了房的人經濟條件會更好,生活更穩定。那些沒有買房的人,以為把錢省出來了,實際上恰恰相反。還房貸相對收入來說是比例越來越低的,交房租相反是佔收入比率越來越高的。所以從經濟上來說就是如此。再一個有“恆產者有恆心”,買了房子的人,生活保持適度壓力,在事業心,責任心等方面都會相對較強,所以間接也促成了收入會更高。而那些一心就不想買房的人,錢更多是用在其他的消費上,反而會沒有壓力,從而更缺少人生規劃,若干年後反而可能收入更低。


小虎創客


因為什麼?拋開國情和習俗,純經濟角度我告訴你,因為錢會貶值。我看過一個軟文。作者地標杭州,他寫到外公一輩子節衣縮食,去世時留下三百塊給他媽,當時三百塊可以買一套房。他媽也節衣縮食一輩子,去世時留下十萬塊錢給他,當時十萬塊可以買一套房。然而現在十萬塊在杭州買不了一個廁所位,三百塊甚至加不滿一箱油!現在你明白為什麼要買房了吧?。



楚狼2008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那就不會有人買房子了,事實上買房子依然是主流,依然是剛需,而且你這種困惑屬於理論上的困惑,覺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買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很不划算,但實際情況是,這種選擇對很多人來說最佳選擇。

第一,買房的問題,買房是為了住,這是剛需,有了房子才算是自己的家,你租房子住,萬一哪天房租不開心把你趕走了你怎麼辦?難不成強行霸王租?人家叫你走你還是得走,每次搬家都是很麻煩的事情,而且租來的房子,想必也不會有人願意花很多錢去裝修,那麼本身和自己房子裝修後帶來的更好的生活品質就有差別。

而且買房的剛需,有時是身不由己的,比如年輕人要結婚,你沒房子可能就過不了丈母孃那一關,那就結不成婚,成不了家。再者,有了孩子,孩子上學,那是需要按戶籍來分配的,沒有房子沒有戶口,孩子上學就成了很大的問題,不能光想著自己不想孩子吧?

第二,還款的問題,可能很多人覺得花幾十年時間還款太累了,但實際上很多人都能提前還款。我說過真實的例子,在2006的的時候,我那時在一個四線城市,當時一個朋友買的房子,100個平方,700元一平,一共花了7萬元,辦的30元按揭的。但是隨著收入的增加,7萬塊也經不是事兒,兩口子存一年就提前還清房貸了,並沒有花一輩子。

如果當時沒買,後來房價漲到了5千一個平方,房價就要50萬,光首付就比原來的全款要高。所以房價一直大漲,買得越晚的壓力越大,而房貸則會隨著貨幣的貶值越往後變得壓力越輕,當收入增加後,有很多人都會提前還款,沒有提前還款的,是因為自己用手裡的錢賺到的收益遠比銀行利息要高,藉助銀行獲得更多收益,那麼這不是好事嗎?

第三,雖然說房子產權只有70年,但我們人一生能活多久,如果是25歲買房,拿到房產證,就算是隻有70年的產權,那麼加起來也95歲了,有幾個人能活到95歲?這意味著70年的產權已經足以讓自己一輩子都有自己的房子住了。

當然,如果從長遠來考慮,買了房,應該留給孩子,孩子留給孫子,生生不息,但是有句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人可以預知幾百年幾千年以後的事情,再加上這個70年的產權也並非說70年後房子就沒了,指的是土地使用權,那麼到時候自然會有新的政策來保障大家的住房,完全不用想得這麼遠。

因此,為什麼大家願意採用幾十年還款的房子買並沒有永久產權的房子,這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符合大多數人需求的行為,買房也並沒有用了一輩子的收入,因為除了買房外,我們每天都在生活,在娛樂,這些消費支出本身也是依賴於我們自己的收入。而很多人房子因房價上漲帶增長的財富遠超過了自己一輩子的收入。


財經宋建文


其實,古往今來,大家都是拼盡全力,為了一個家在奮力,一直如此。

你看到的是,那只是一個70年產權的房子,只是一個物件,只是一個商品,卻要弄自己半輩子的辛勞來換取。

可是呢,你換取的是自己這個小家庭的幸福安康。

正如大家說的,房子其實是個載體,承載著戶籍、居住,醫保等等功能於一體。

也許你不是特別明白這一點,或許你體驗過有家有口之後,才明白一個房子的重要性。雖然房子只是一個商品,但是有房子在,才有家在。

以前我其實也挺不理解,覺得租房子沒啥問題呀,想住哪住哪。有的同事房子買得遠,工作變動之後也只能忍受超長距離的通勤,覺得恐怕也是買房子的劣勢吧。

後來,房價暴漲,在這種背景下我被迫下手搶了房。那時候其實沒啥感覺,整天在想是虧了還是賺了。

結果後來發現在這個城市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住處特別開心,不用擔心不停地換住處,不用擔心喜歡的東西買了以後難得搬運。

總之,感覺挺好,一種家的感覺油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