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家禽業:倒苗、斷糧、滯銷頻現 關停活禽市場引爭議

本報記者 蔣政 鄭州報道

擁有1000萬隻肉雞存欄的張濤(化名)搞不明白,為什麼每次疫情,他們養殖戶都要受損。

作為廣東省開平市的養殖戶,他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13年的H7N9,包括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管疫情的最終原因是否與家禽有關,我們總是受害者。”2月2日,張濤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張濤在當地是養殖大戶,業務已經拓展至育苗、飼料、肉雞養殖。除此之外,他還擁有一處活禽交易市場。“目前並沒有證據說新冠肺炎疫情跟家禽有關,但各地的活禽交易市場已經關閉了。這可是目前家禽主要的交易方式。”受疫情影響,他目前每天都要處理3萬餘隻雞苗,具體手段有掩埋、焚燒等處理方式。

類似的現象在全國多地上演。成千上萬只家禽幼崽被它們的主人放棄,原本應流入市場的肉雞肉鴨,大部分積壓在各個養殖場中。散落在各地的養殖戶,備受煎熬但別無他法,只能焦急等待新冠肺炎疫情好轉,並帶動家禽行情轉暖。

倒苗、滯銷頻發

“我這邊每天待售的雞苗有六七萬羽。現在有50%都要全部倒苗。”張濤說。

倒苗,即是通過各種手段將雞苗處理掉。張濤大多采取掩埋、焚燒等方式。他算了一筆賬:單是雞苗,一隻成本是2塊錢左右,僅此一項他每天損失是六七萬塊。如果不倒苗,雞苗飼養是成本,而銷售不出去,還會產生新的成本。

2019年的豬瘟疫情,讓更多的老百姓轉向家禽消費,很多家禽養殖企業選擇擴產。而2019年底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深刻地影響著這個行業。

“封村封路,企業延遲開工、人員不能流動,使得雞苗銷售遇阻,飼料供應不上,出欄肉雞大量積壓。”張濤表示。

在1月28日、29日、30日,他將12萬隻肉雞進行掩埋。這批家禽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出欄,但張濤選擇“戰略性”放棄。“如果繼續飼養,每天的飼料成本難以承受。並且現在肉雞價格低迷,我對一個月後的肉雞價格也不抱太大希望。只能選擇處理掉。”

“新冠”疫情下的家禽业:倒苗、断粮、滞销频现 关停活禽市场引争议

(圖片:已經轉進袋中準備集體處理的肉雞。張濤供圖)

他選擇了更加人性化的處理方式:先將肉雞麻醉,然後裝進袋子進行集中掩埋。在他發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視頻中,滿屏的肉雞被挖掘機丟在一個新挖的深溝中,然後撒上石灰進行掩埋。

只是,即便如此,他家依然積壓了大量的肉雞。每天待出欄的肉雞數量在8萬到10萬隻左右,目前正常銷售只有10%~20%。“一隻肉雞每天消耗3到4毛錢的飼料。這個成本也是讓人難以承受。”張濤說。

張濤的經歷並非孤例。家住河南封丘的崔永強(化名),目前飼養6000只雞,以賣雞蛋謀生。他每天可以收到5500個雞蛋,攢兩三天就有人前來收購。但是受疫情影響,現在家裡囤了數萬個雞蛋。“路都給封了,沒人收。”他說,“現在溫度低,雞蛋還放得住。如果溫度高了,雞蛋很容易就壞了。”

福建省龍海養鴨協會會長林順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現在當地活鴨賣不出去,沒人採購鴨苗,大批的鴨苗只能倒掉。

廣西玉林市水產畜牧業協會會長龐宏志收集的當地情況顯示,當地三家較大的養殖企業每天處理的雞苗在25萬羽左右。當地接近80%的雞苗出現銷售困難。

其中一家養殖企業在反映情況的材料中提到:“高速出口封閉,各個家禽市場封閉暫停營業。今年從年初二到現在由於防控的原因本來應該每天銷售 10多萬羽雞的數量直接降為0羽,肉雞銷售不出,沒有資金收入,但雞在繼續耗飼料,企業變得導常艱難。雞苗也是走不出高速,入不了村,初二到現在每天4萬羽的雞苗只能打包處理。”

“我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13年的H7N9,每次都對我們衝擊很大。我覺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甚至超過了前幾次。” 張濤說。

捱餓的家禽

掩埋的幼苗已經死去,成長中的家禽正在捱餓。

湖北省家禽業協會工作人員伍志敏的朋友圈,近期頻繁更新多家企業求購飼料的信息:××××飼料廠急需二級以上玉米1000噸,豆粕500噸,負責當地100萬隻蛋雞飼料,目前現狀:即將斷料;××××牧業科技有限公司急需玉米60噸,豆粕40噸,自養21萬隻蛋雞,目前現狀:已斷料,需調劑購買……

他所在的協會於1月28日向兩家國企發出求援,希望對口支援湖北當地18000噸玉米和12000噸豆粕。

湖北宜昌市養殖戶張青林(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封路導致飼料沒法運進來,都是靠小貨車轉運。同時活禽無法上路,雞喂出來也沒辦法賣。

他在向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的求助信中提到,在大多數養殖戶、養殖場彈盡糧絕的時候,各地方政府為了控制疫情蔓延,依然在嚴格限制屠宰場、飼料廠復工。這導致前面沒有飼料,後面沒法屠宰,養殖戶、養殖場只有坐以待斃。如果斷料幾天,大量的禽類陸續將被餓死。據其統計的數據,宜昌市下屬兩個鎮的18家養殖戶,存欄數就接近50萬隻。

“這些養殖戶大多是散戶,很多人是借錢養殖,沒有抗風險能力。如果整批報廢的話,基本就翻不過身了。”張青林說。

伍志敏向記者提到,湖北是疫情重災區,雞苗以及飼料的運輸管控非常嚴格。尤其是飼料,玉米和豆粕大多從東北以及沿海地區通過水路運輸過來,目前還需進一步協調。在協會發出呼籲後,目前當地飼料供應有一定緩解,但整體還是存在困難。

張濤自家的飼料廠,也因運輸以及開工問題受到較大影響。“當地封村封路,運輸出現障礙。並且,疫情使得企業延遲開工。我們飼料的原材料跟不上,目前也是非常緊張。”他預計,如果企業延遲開工,交通運輸還沒改善,正月十五左右,養殖企業將會出現大面積的斷糧現象。

山東仙壇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是飼料加工。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該公司還沒有完全復工。按照每年的生產安排,是在每年正月十五才安排生產。另根據當地政府要求,2月10日之前不能開工。疫情對公司的影響還不能估算。

不過,利好消息也在傳出。1月30日,農業農村部聯合多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保障“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飼料生產和屠宰企業在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要加快生產恢復、滿足畜禽養殖飼料需求,增加畜禽產品有效供給。

西部證券發表研報指出,疫情對禽蛋類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飼料緊缺、調運不暢、消費意願降低等偏空因素,但是,若此次供給端大幅去產能,則疫情過後毛雞、蛋類市場有望迎來反彈。

只是,對於眾多中小型養殖戶來講,能否熬過疫情還是未知數。

關閉活禽交易市場

“現在活禽交易市場關閉,活鴨賣不出去。”林順東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全國多地提出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有效防範肺炎疫情擴散,包括河南、湖北、雲南等多地發文要求全面禁止市場銷售活禽。事實上,在此之前,包括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已經要求不同程度限制活禽交易。

此外,進入2020年以來發生的禽流感疫情,或進一步促使活禽交易市場關停的步伐。2月1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官網發佈,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一起家禽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現已撲殺家禽17828只,全部病死和撲殺家禽均已無害化處理。在此之前的1月份,新疆接連出現4起當地野生天鵝發生H5N6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廣西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堅認為,不應對上述幾起禽流感疫情過分解讀和恐慌。“近些年來,我國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禽流感疫情,不能因為一個或幾個地方出現了禽流感疫情就把全國的活禽交易市場都關閉了。”

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家禽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很多基層防疫措施加碼,導致活禽交易市場被關閉。如果不緊急採取措施,大批家禽養殖企業和農戶將會破產,同時由於產能大幅減少,將導致下一輪的家禽價格大幅上漲,影響菜籃子供應,影響民生。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佈的要求,只是加強農貿市場環境整治,並沒有要求關閉活禽經營市場。但到了基層,這一政策變形走樣了,許多地方都關閉了當地的活禽經營市場。”吳堅說。

張濤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果全部關停活禽交易市場,只能依靠屠宰場,然後供應給超市。但這又面臨新的問題。一方面是屠宰場的承載能力有限,另外,如果想開闢新的屠宰場,又面臨著土地、環保和資金的問題。”

“防疫不能誤傷家禽行業,基層政府應糾正當前關閉活禽交易市場的錯誤做法,回到落實活禽經營市場‘一日一清洗、一週一大掃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存欄’制度的正確軌道上來,挽救家禽行業,給家禽養殖企業和養殖戶一條活路。”吳堅表示。

直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消弭,家禽業仍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張青林不知道何時家門口的道路能夠暢通,但本是散戶的他已經禁不起太長時間的消耗。“我們不願意給疫情防控添亂,我們只是希望做好隔離的情況下讓屠宰場早些開工,諸如點對點、專車專人的運輸等。這樣既能起到防疫,又能解決養殖戶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