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團結基層力量 織密老舊小區“防疫網”

湖里區團結基層力量 織密老舊小區“防疫網”

湖里區團結基層力量 織密老舊小區“防疫網”
湖里區團結基層力量 織密老舊小區“防疫網”

金鼎社區牛頭山小區黨支部黨員幹部在路口為居民測溫。

疫情來勢洶洶,團結就是力量。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湖里區眾多老舊小區主動作為,以小區黨支部“紅色引擎”為核心開展防疫工作。他們克服了沒有圍牆、出入口較多、流動人口管理難度大、管理硬件條件和物業力量配備不足等困難,因地制宜凝聚最廣泛力量集中“戰疫”。

[嚴防死守]

小區出入必登記 安排專人測體溫

一頂紅帳篷、一把額溫槍、幾張告示牌,這就是金鼎社區牛頭山小區體溫測量點的標準配置。在這裡,時刻都會有幾名戴著口罩的“紅馬甲”守著,為每一位進小區的人員測量體溫。

牛頭山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面對疫情,小區黨支部立即牽頭成立了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協助金鼎社區開展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在小區黨支部書記林和平的號召下,小區黨員、熱心群眾自發組成了“牛頭山小區在行動志願服務隊”,與社區的小區秘書一同行動,為居民宣傳防疫知識。更重要的則是全面排查——志願隊員們通過微信群及電話聯絡、入戶走訪等方式,進行人員摸排及健康管控,落實是否有重點區域返廈人員,並跟蹤他們的身體情況。

金鼎社區有許多像牛頭山小區這樣的老舊小區。為了防控疫情,社區在轄區內設立了14個體溫測量點,9個小區支部書記帶頭蹲點;同時,還積極聯防聯控,守住各個老舊小區的入口。“不少老舊小區同時是開放式小區,這就需要我們動員更多黨員和群眾的力量,構建全覆蓋‘戰疫’網絡。”社區黨委書記章麗雲告訴記者,社區以老舊小區黨支部為戰鬥堡壘,動員樓道長、網格長、社區在職黨員、志願者、小區黨支部成員齊上陣,在20多個開放出入口的第一線嚴防死守。

黨員衝鋒在前、群眾齊心協力。今年71歲的街道機關退休黨員李大福,在街道黨工委的號召下主動到金鼎社區報到,加入到黨員志願服務隊當中。看到社區的老舊小區多,他就地取材,找附近的居民要來木板、鐵絲,把進出小區的一些較小的出入口擋起來,守住主要進出口。金鼎社區海俱小區自管小組組長老楊,還在業主群裡面廣泛發動黨員、共青團員加入到志願服務隊。就這樣,海俱小區做到了出入必登記、專人測體溫。

[凝聚合力]

有物業多元聯動 無物業居民自管

湖里区团结基层力量 织密老旧小区“防疫网”

在無物業小區,老黨員發揮帶頭作用積極宣傳防疫工作。

“我是小區的業委會副主任,在這關鍵的時期我更要挑起重擔。”這是北站社區鐵路家園小區業委會副主任任新江的心聲。他主動放棄春節假期,與小區黨支部一同制定了強化摸排的細則,共同參與摸排宣傳、按樓棟包乾輪值,每天奮戰在小區防控疫情的第一線。考慮到新物業今年剛入駐,任新江主動參與門崗輪值,配合保安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測量。“大夥兒認識我,防疫工作做起來更順利,小區居民就更安心了。”

作為一個有物業入駐的老舊小區,鐵路家園小區在社區的指導下,第一時間執行了“五強化”防控工作法。通過強化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小區第一時間成立以業委會、物業公司及小區社會組織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組建工作聯絡群。通過在小區設立6個黨員崗,小區黨支部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協同社區網格劃片工作人員、小區黨員、計生小組長、居民代表、小區物業、志願者共計85人按照實際情況責任細化到樓棟、排查到戶到人,強化摸排力度。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鐵路家園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擰成了一股繩。他們強化宣傳引導,在路口安放宣傳欄,在小區內張貼防疫海報、懸掛橫幅;他們強化值班值守,每天安排人員值班實行半封閉式管理,輪流到門崗配合保安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測量。三名小區醫生24小時隨時待命,隨時接受居民群眾電話諮詢。小區黨支部還為重點區域返廈居民送去了口罩、體溫計,併為他們網上代購生活物品,強化關愛包容。機場安檢護衛黨委和禾堂餐飲黨支部,還為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小區志願者提供了愛心便當。

那麼,沒有物業入駐的老舊小區有什麼高招呢?“我們自管小組齊心協力,我自己也在一線防疫。”後埔社區江頭苑小區沒有物業,居民自管小組積極行動起來——今年80歲的小區黨支部書記林麗珍發揮帶頭作用,十幾名黨員居民積極響應。大年初二,志願者們就掛旗上崗,挨家挨戶入戶宣傳排查,在大門口設體溫檢測點。每天,他們都要從早上7點守到晚上7點。越來越多的居民也加入其中,更有像楊麗甘這樣的熱心居民,特地從老家漳浦趕回湖裡擔當志願者。

[廣泛宣傳]

宣傳防疫知識 電話喇叭齊上陣

“新年好,給你們拜年啦!疫情形勢嚴峻,大家儘量不出門,出門要記得戴口罩!”這些天,一通通暖心電話,打進了東興小區的居民家中。熟悉的聲音、悉心地問候,讓大家倍感溫馨。一張嚴密的防疫安全網,正在逐漸織成。

湖里區東榮社區東興小區,是典型無物業老舊小區,獨居老人多、困難戶多,還有不少殘疾人。不僅如此,小區300多戶業主當中,還有30%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做好老年人的防疫宣傳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防疫參與率和知曉率?在社區黨委的號召下,東興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立即發起“益起守望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項目。響應號召,東興小區黨支部書記、70歲高齡的麻章新,業委會主任68歲的楊再發、自管小組組長61歲的林秀英,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組織防疫工作。

“他們輩分高、有資歷、有威望,有良好群眾基礎,能夠達到較好的宣傳效果。”東榮社區黨委副書記黃炳麗說。面對嚴峻的形勢,老黨員們一刻也不敢鬆懈,每天他們挨家挨戶撥打電話,將防疫知識宣傳到每一位居民心中。不厭其煩地再三叮囑,平均每天要撥打上百個電話。

為擴大疫情宣傳的覆蓋面,林秀英還絞盡腦汁,創作了閩南語防疫順口溜。藉助“大喇叭”的形式,在社區裡流動播放,將防疫知識傳遍小區每個角落,營造了寓教於樂的防疫宣傳氛圍。小區居民出行漸漸不再那麼頻繁,大家戴起了口罩,防疫意識提高了。

站在風口宣傳、做好人員體溫檢測,挨家挨戶摸排、一再叮囑——在他們的帶領下,志願隊伍逐漸壯大。先後有數十位黨員、志願者加入到防疫工作中。每天他們都按時到崗,配合小區秘書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小區公共區域進行消毒、摸排返廈務工人員等。

[情暖四鄰]

關愛身邊老人 買菜上門嘮家常

志願者肩負起照料孤寡老人工作,為老人送物資,打電話陪聊——在東榮社區,這樣暖心的故事不時上演。

“大爺,最近想吃什麼菜?我們幫你買。”今年64歲的孤寡老人張大爺腿腳不便,平時出門都要依靠代步車。如今防疫形勢嚴峻,出門更是困難重重。得知情況後,社區志願者主動站出來,輪流幫他買菜。

蔬菜瓜果、雞蛋牛奶,幾天前,一大袋生活用品,被放在張大爺的家門口,袋子上還貼了一張暖心的便利貼:“大爺,天冷要照顧好自己,給您買了個圍脖,注意保暖,要開窗通風。”看到便利貼的瞬間,張大爺頗為感動。“志願者們真的太好了,十分感謝他們!”

對於老人的關懷,還不止於此。

平日裡,社區裡的老人們都會在小區的亭子裡聚會、聊天打牌,受疫情影響,呼籲大家儘量不出門,老人們原先的娛樂活動沒了,難免孤單焦慮。

“您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困難?都跟我們聊聊?我們就是來和你們說說話的。”細心的志願者覺察到老人的心理變化,主動打電話“陪聊”。連日來,一通通電話打進了孤寡老人家中,一句句問候送進老人心坎裡,緩解了老人“宅家”的焦慮不安情緒。噓寒問暖中,讓老人們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在東榮社區的大家庭裡,真誠服務與關愛從不間斷。前天,86歲的林奶奶在自家倒地不起。她老公不知所措,向樓長李麗華求救。一時間,志願者們形成聯動。正在吃飯的黨員葉清泉、洪天壽立即放下筷子、配合居民組長王思儂,將林奶奶安頓好後才回家。“越是特殊時期,對於老人的關懷越不能停。”葉清泉說。

本組文/圖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葉舒揚 陸曉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