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股份臨危受命生產防護服,曾緊急上馬口罩項目抗擊“非典”

渾水調研·挖掘上市公司價值,揭開資本市場真相

撰稿 | 渾水調研研究員 申不怵

2月3日,受“新冠”疫情影響,在庚子鼠年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無懸念暴跌,兩市3000多隻個股跌停。不過醫藥、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出現漲停潮,但是紅豆股份卻成為漲停板上為數不多的幾隻非醫藥股之一。

這就引起了渾水調研的特別注意,要知道紅豆股份所在的服裝消費板塊是昨天A股的重災區,直到昨晚公司的一則公告才揭開了謎底。

紅豆股份臨危受命生產防護服,曾緊急上馬口罩項目抗擊“非典”

不為賺錢,服裝生產線緊急改做防護服

在開盤前,市場傳聞紅豆股份要生產口罩,這是當下市場上最急缺的醫療防護用品,昨天的漲停很可能也與此相關。

不過2月3日晚間,紅豆股份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未開展口罩的生產業務,也沒有生產醫用口罩必須的生產許可證。

雖然不生產口罩,但是公司還披露了另一個信息,為了響應國家應對疫情防治所需,緩解部分醫療器械產品的供給緊缺壓力,紅豆股份將在取得《江蘇省緊急醫用物資防護服、口罩應急生產使用備案批件》後,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

由於醫用防護服與普通服裝並不屬於一個行業,因此紅豆股份還專門提交了修改公司章程、增加公司經營範圍的議案待股東會表決。

紅豆股份臨危受命生產防護服,曾緊急上馬口罩項目抗擊“非典”

紅豆股份公司章程前後對比

我們都知道,現在各家醫院的醫用防護服十分緊張,政府正在通過各種渠道採購防護服,為前線醫生提供保障。而在在公告中,紅豆稱防護服業務主要是為履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並不以取得盈利為主要目的。

據瞭解,紅豆股份已通過協調資源,將具備醫藥生產級別的10萬級潔淨廠房改造成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生產車間,確保安全防護等級保障生產環境。

目前,公司設備改造、技術及生產人員召集等工作已到位,車間內防護服原材料、平縫機、尤為關鍵的醫用防護服膠條機等設備也都已經到位。且該項目第一時間獲得各方支持,近日,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無錫檢查分局、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管理部門領導帶隊到紅豆股份進行現場指導,現場協調解決設備、原材料等問題。

根據產能規劃,量產後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產能約為6萬件/月,涉及的銷售收入卻僅有1200萬元/月,相較於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24.83億元佔比很小,因此對上市公司業績來說影響也微乎其微。

據瞭解,2月3日下午17:15分,紅豆股份第一件一般防護服順利下線,量產後預計一般防護服產能約為20萬件/月。

實際上,就在前不久,紅豆股份就已經向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捐贈了一批後勤保障服裝,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還交納了1000萬元特殊黨費,用於助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兩次臨危受命,17年前曾為抗擊“非典”出力

一個服裝企業,與醫療用品並不沾邊,為什麼會被指定生產醫用防護服呢?原來,紅豆股份並不是第一次臨危受命,在17年前,紅豆股份就曾經為抗擊“非典”緊急生產口罩。

資料顯示,紅豆股份在2003年“非典”緊急關頭,火速將自有的服裝生產線改造成醫用口罩生產線,組織900名工人加班加點突擊生產,口罩日產量達20餘萬隻。

渾水調研查閱了紅豆股份2003年的年報,當年,紅豆股份有一筆580萬元的口罩銷售收入,而在此前後,公司年報中則沒有該項業務收入,

這也驗證了公司是為了緊急支援防範“非典”疫情。

紅豆股份臨危受命生產防護服,曾緊急上馬口罩項目抗擊“非典”

紅豆股份2003年財報

紅豆股份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江蘇上市公司面對公共安全危機時勇於擔當的責任感。這些天來,像紅豆股份這樣支援防疫工作的企業還有很多,【渾水調研】也將持續保持關注,也歡迎粉絲們積極提供信息,講述蘇企抗擊“新冠”疫情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