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之後,請回歸市場營銷的本質!

突然的一場危機,讓快消品行業一下子懵了?原來複雜深奧的營銷策略失靈了,本該火熱的春節禮品市場,成了重災區,堆積如山的啤酒飲料礦泉水、牛奶白酒花生露這些無人問津,經銷商和超市囤積了一大堆庫存,相反口罩、溼巾、消毒水、雙黃連這些和健康防護有關的產品賣到脫銷,水果蔬菜肉蛋魚貨架一搶而空。

表面看似受到疫情影響,其實本質上體現的是需求決定供應,營銷的本質是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真實的需求是什麼?就是實實在在的健康前提下的基本物質和精神需求。

如果過度引導用戶需求,甚至創造用戶需求,過度營銷產品功能和精神滿足,則脫離了用戶的真實需求。這種創造的需求能夠帶來銷售的增長,也能帶來消費習慣的改變,但是違反了消費的本質,和營銷的本質。消費者本質上是在健康的前提下才是口味,更是在健康的前提下的精神滿足。

危機之後,人們消費方式和理念一定會發生改變,那麼市場營銷的策略也要回歸到本質——健康營銷。

1、品牌營銷及傳播引導消費者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消費者關注及喜愛,營造浮誇的品牌概念,誇大品牌的功能及訴求,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品牌營銷方式。迴歸本質,品牌營銷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必須相符,引導大眾健康消費及健康生活,弘揚正確價值觀,這才是品牌營銷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和諧統一。例如某核桃露品牌,品牌名幾個核桃,這樣就是浮誇的營銷方式,引導消費者以為一罐裡有幾個核桃的營養成分,可以健腦,事實果真如此嗎?大量的喝真的可以健腦嗎?這不是引導過度消費嗎?

消費者被通過一些大數據研究之後,會有更符合消費者心裡的營銷方式會被消費者接受,但是並不代表品牌或者營銷機構應該這樣做。

2、產品研發和設計以健康為前提,追求品質的卓越。所有產品設計的出發點首先是滿足用戶基本生存需求,其次是滿足健康需求,再次是滿足精神滿足的需求。中國任何一個品類,同質的產品太多了,競爭激烈,大家比較的是誰佔領的市場份額多,而不是比誰的品質更高。一定是有一部分消費者追求低價,但是這不是以犧牲品質和健康為前提。就拿衛生紙舉例,多少衛生紙廠的原材料和生產環節衛生不過關,甚至有用回收材料作為原料生產。這些企業往往採取低價營銷策略,這種策略也是以犧牲產品品質和消費者健康為條件的。

3、終端推廣引導消費者合理購買。在這裡零售終端起到了關鍵作用,對於大量超市終端對產品選擇,引進,上架方式決定了終端的競爭激烈程度,在這裡超市終端及線上終端擔負了消費產品的選擇義務,選擇性的經營高品質的品牌和產品,這個可能需要國家和整個商業體系共同努力。比如國家不斷完善產品標準,提高門檻等等。否則,就會一直在激烈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各廠家把大量的費用和精力花在營銷推廣上,而不是產品品質提升和技術創新上。

一場嚴重的危機之後,消費者的習慣會有巨大的改變。人們會更追求健康,人們會拒絕浪費,人們會拒絕過度消費,人們會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營銷也要回歸本質,以健康為底線,倡導正確社會價值觀和科學消費觀念,讓中國商業越來越好,讓中國產品越來越好,讓中國人越來越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即將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