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寂寂無聞到譽滿邊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從進入新疆時的寂寂無聞到如今擁有25家子公司,資產總額達79億元,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八家直管大型煤炭企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新疆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公司)靠的是什麼?或許,他們在新疆的創業史就是最好的答案。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首批援疆職工在雪中推車的情景

“阿斗”在他們手中被培養成了“明星”

“新疆是資源大省,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佔全國的40%。我們剛到新疆時,新疆早已強企如林,優質資源大多已是‘名花有主’。要想在這樣的形勢下爭得一個席位,絕非易事!”新疆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玉杉說,當地一些人對初來乍到的河南煤企並不瞭解,有人說,都是挖煤的,你們能比別人強到哪兒去?

越是質疑,越是要用行動打破質疑!

為了儘快打開局面,第一批入疆的開拓者,愣是揣著饢和礦泉水,用一個月的時間跑遍了整個阿克蘇地區,考察了大大小小20多個煤礦。經過充分的研討和論證,最終決定整合第一對礦井——眾維煤業。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首批援疆職工住的地窩子

眾維煤業地處海拔2400多米的天山深處,是一座設計年產只有6萬噸的小煤礦,生產生活設施相當簡陋,從2002年建礦到新疆公司接手時,沒有一年達到設計產能,是當地人眼裡扶不起的“阿斗”,不少企業根本沒把眾維煤業放在眼裡。

但河南能源人偏偏不信這個邪。“領導派我們過來,就是要做好工作,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們不能交一張白卷回去,不能給河南人丟臉!”首批援疆、眾維煤業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忠賢和很多人一樣下定了決心。

眾維職工喝著河溝裡的水,住在地窩子和爛棚子裡,憑著一股幹勁,在接收半年後,眾維煤業就完成了9萬噸技改任務,實現了當年達產,當年盈利2000萬,3年後礦井產能又從9萬噸提升到90萬噸。一下子,眾維煤業成了南疆煤炭行業的耀眼新星,2011年自治區安全生產標準化現場會就被安排在眾維煤業召開。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屯南煤業職工曾經住的土坯房

初來上班,感覺像是走出了國界

新疆公司其他新入駐的單位也不例外,2008年4月開工時,眾泰煤焦化廠區是一片幾百畝的亂石灘,僅有一臺鍋爐和一排泥巴鋪頂的臨時生活房,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熱得像蒸籠。

接管之初,到眾維煤業、龜茲礦業都沒有路,車輛都是順著河道走,短短的80公里路,需要顛簸五六個小時,遇到發洪水,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通行,吃飯僅能是饅頭就辣椒。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眾泰煤焦化廠區內綠化前後對比強烈

“6年前從義馬第一次來屯南,從烏魯木齊坐了10個多小時的車,越走樹越少,最後連草也沒有了,只有光禿禿的石頭,心裡越來越沒底。”屯南煤業總經理查貫柱回憶說,剛來礦上時,下了車,更是透心涼,來之前領導只說這裡艱苦,但沒有想到生活條件那麼艱苦,睡覺沒有房,洗澡沒有水,與現在的屯南煤業簡直天壤之別!

地處戈壁灘的中潤煤業當時更是荒無人煙,由於茫茫戈壁沒有參照物,建設初期經常找不見礦區範圍在哪。沙塵暴刮起來時遮天蔽日,最厲害的一次,地窩子頂都被刮掉了,一個幾噸重的油罐被刮跑了幾百米。“一年不出山,有錢沒地花”成了幹部員工當時的真實寫照。

比生活更痛苦的是思念。龜茲礦業工會副主席嶽朝義說,由於礦區沒信號,每當想念家裡的孩子了,都要耗時30多分鐘爬山找信號,還要多帶一塊電池備用,才能給家裡人訴說心腸。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戈壁灘深處沙塵暴來臨時的可怕景象

撿南瓜度日也不伸手向上級要錢

如果惡劣環境可以克服,那麼,餓著肚子幹活就有些心酸和艱澀。直到現在,新疆公司潘津煤礦職工都不願提起那段度日如年的撿南瓜經歷,因為那是他們這輩子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是他們的淚點。

2016年,國務院安委會對新疆未批先建、手續不全的21對礦井下發了停產通知書,新疆公司潘津煤礦就名列其中,這無疑讓本就資金困難的潘津煤礦雪上加霜。

當時,財務賬上僅剩下2000塊錢,即使全部買成麵粉也只夠職工吃兩天,因為沒錢,連菜販子也不給賒菜,370個人的吃飯問題成了最大的難題。

到底該怎麼辦?職工在思考,黨組織也在思考。

危難時刻,該礦黨總支決定開展“潘津煤礦出路在哪裡”大討論活動,討論的結果就是——不給上級添麻煩,走出去,找飯吃!

當時正值秋收季節,附近農民種了很多南瓜,品質好的南瓜被賣出後,瓜農就會將挑剩下南瓜扔在地裡不要了。為了不捱餓,潘津礦領導決定帶領職工去撿別人不要的南瓜。

儘管職工自我安慰說,撿南瓜可比紅軍長征挖野菜強多了,可真正到了去撿的時候,誰也抹不開面子,只好晚上偷偷去撿,比做賊還心虛。在所有人的意識裡,他們撿起的不只是南瓜,更多的是辛酸和苦澀,還有最後剩下的那點尊嚴。南瓜一連撿了20多天,等拿到第一筆借款後才算挺了過來。

在潘津礦最為艱難的300多個日日夜夜裡,全礦職工始終不離不棄與企業風雨同舟,不但成功辦齊了礦井證照,還實現擴增資源2980萬噸,延長服務年限16年,最終,他們用紅柳般的堅守換來了今天的苦盡甘來!如今,他們用300人玩轉了90萬噸礦井,成為精幹高效的典型。

从寂寂无闻到誉满边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荒漠中特有的植物——紅柳

像紅柳一樣紮根在荒漠戈壁

奉獻青春和力量

困難往往與發展相伴,挑戰常常與機遇同行,新疆公司靠著勇擔當、敢作為的責任意識,用實力贏得了尊重,用安全贏得了信任。迅速掀起了擴張發展的熱潮,相繼整合了龜茲礦業、永寧煤化、屯南煤業、中潤煤業等多個礦井,建立了首個化工企業眾泰煤焦化,發展的大幕快速拉開,連續10年保持安全生產並持續盈利。

“今年,我們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新整合的塔河礦業榆樹泉煤礦已經恢復生產,榆樹嶺煤礦年底將建成投產;眾泰煤焦化130萬噸焦化項目已經投產,年產20萬噸甲醇項目即將建成。中潤煤業產能擴增後,產銷雙雙將突破300萬噸。”新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上官書民說,前9個月,新疆公司已實現營業收入87億元,利潤總額7.68億元,全年利潤有望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成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利潤的重要貢獻源。

據上官書民介紹,新疆公司“一園區兩基地”規劃正在加緊實施,哈密園區正朝著國家級產業示範園區加速推進。未來,新疆公司將形成煤炭產量6000萬噸、化工產品1000萬噸、電力裝機300萬千瓦、貿易量在1400萬噸以上的發展規模,實現“再造一個河南能源”的目標。

新疆公司有4300多名職工,其中有600多名幹部職工在新疆堅守已經超過10年,他們中既有50多歲的老員工,也有30歲出頭的年輕人。11年來,他們像戈壁灘上的紅柳一樣,生性堅韌、默默無聞,用執著書寫著奉獻之歌,在鹽鹼荒漠上擎起火紅的信念和綠色的希望。一人援疆,全家援疆,遠離繁華都市,默默紮根在荒漠戈壁,為建設邊疆奉獻著青春和力量。

為此,上官書民寫下“紮根風沙立荒涼,凌霜傲雪志氣昂。待到蔚然成林日,燦若朝霞滿邊疆”的詩句與職工共勉。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內容,絕大部分為原創,版權屬河南能源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也有部分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也重視分享,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刪除。

責 編:吳繼華 編 輯:侯若雪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