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路,直接殺進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餘八百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和秦軍的碰撞,一直是軍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對這種問題,我的回答是,如果亞歷山大來到當時的中國,他會大敗而歸。

這並不是貶低亞歷山大,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亞歷山大率領的軍隊是極具戰鬥力的。如果和他的軍隊正面交鋒,估計很難佔到上風。

亞歷山大從中亞細亞開始遠征的時候是公元前327年。這一年,秦國是在秦惠文王時代,也就是這一年,秦滅了義渠,改其為縣。這樣,秦成為中國西方最大的諸侯國。如果亞歷山大想進入中國,就必須和秦軍交手。

從兩者的軍隊組織來說,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這個時候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頂點。馬其頓方陣由8到16人縱深的持矛方陣組成,這樣,它的前面密集著無數的矛尖。當時的人們回憶到,在方陣前,每一個人要同時面對十隻長矛的刺殺。因此,在這個方陣前,是不可能抵擋的。

而亞歷山大還掌握著一支精銳的重騎兵。他運用這支騎兵,敏銳的尋找敵軍的薄弱地點進行突破,將敵軍逼迫到方陣前予以粉碎。就是用這樣的作戰方式,亞歷山大打敗了波斯的龐大的軍隊,征服了西亞。

而相當於馬其頓大軍,當時的秦軍經過了商鞅變法,國力也正在上升時期。對義渠的征服,說明秦軍已經對遊牧民族的戰術佔了上風。當時的秦軍已經發展成為步兵、騎兵、車兵、弓弩兵的混合軍隊。和馬其頓的軍隊有著一戰的可能。

但是,客觀的說,如果秦軍不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交鋒,可能會吃大虧的。從亞歷山大和大流士的幾次交戰來看,在平坦的場地上硬碰硬的交戰,秦軍肯定會必敗無疑。

大流士把他的軍隊的效力發揮到了極致,並投入了所有可以投入的武器裝備。就算是秦軍也不會做得比他更好,但是,他失敗了。

但是,馬其頓方陣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必須要保持陣型,並且不能讓敵人突破到自己的內部來。這樣,在崎嶇的地形,馬其頓方陣就很脆弱。後來的羅馬軍隊就是抓住馬其頓方陣的這個缺點打敗了它。為了彌補這個缺點,亞歷山大的騎兵就擔負起了這個保護的任務。

因此,要打敗馬其頓方陣的關鍵就在於擊敗亞歷山大的騎兵。如果秦軍對馬其頓方陣的優缺點了解清楚的話,就應該用高機動性的騎兵和車兵牽制消滅亞歷山大的騎兵。如果壓制住亞歷山大的騎兵,剩下的事情就好說了。

馬其頓方陣運動速度慢,要求隊列整齊。而當時的中國的軍隊早就拋棄了一線式陣型,採取了更為靈活的魚麗陣型和它的變種,要比馬其頓方陣靈活得多。將馬其頓方陣引入不利地形,或者人為設置障礙,都可以撕裂馬其頓方陣,造成侵入方陣的可乘之機,予以擊破。

如果這樣,亞歷山大就會在戰場上被打敗。但是,估計在打敗他之前,秦軍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找到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的弱點。

這是在戰場上。當時亞歷山大征服西亞,主要的原因還有一點,他面對的是一個個鬆散的政權,使得他能夠各個擊破。但是,到了中國,他要面對的可不是那些不開化的民族,而是一個和希臘文明一樣璀璨的文明。

在兵法上,當時的中國已經提出了專門的兵學,提出了總體戰的理論。亞歷山大的軍隊給養主要是依靠自己攜帶,一般是一個月的需求。來到中國,他會感受到中國的兵法。包括堅壁清野,聲東擊西,隔岸觀火,驅虎吞狼等等計謀。光是用謀略,就會讓他大敗而逃。

因此,如果亞歷山大當年遠征來到中國,他可能會在開始的時候,利用中國軍隊不瞭解他軍隊特點的情況,打一些勝仗。但是,一旦中國軍隊發現了他的虛實,會徹底給他殲滅性的打擊。最終,他會一無所得的死在中國或者逃回希臘。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只怕……他會死很慘。

亞歷山大哪怕沒有意外,沒有疾病,把五萬人(或者3萬)帶到了秦國邊境,他面對的,是一個幾乎變法30年,國力空前的秦國。

秦國不是最早引入輕騎兵的國家,卻是玩的最溜的。以重裝步兵為主的長槍方陣,9000人。如果秦國派出5000輕騎兵“以為騷擾,使人不能眠。攜引火之物伺機毀其糧草”與“廣設陷阱於原,多置滾木與山澗”來降低亞歷山大的行軍速度,恐怕平亂對親過來說不是大事。

不說這些“奇技淫巧”,單說秦國第一時間的常備軍團就有8萬。而且不少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秦國有自己的戰陣!那數十年磨練出的戰陣,不會弱。想想看……


小瘋瘋34


笑了,當年號稱五百萬軍隊的波斯帝國不也是被亞歷山大帝在高加米拉幹掉了?

另外五萬軍隊是是職業脫產軍隊,輔之以全世界除中國以外各地的數學家,地理學家,以現在看來起碼會手術的外科三流醫生,來自歐洲的良種馬,和波斯帝國幾百年的積蓄。

而秦軍呢? 一旦動員,直接老家被偷,亞歷山大帝在位時,中國還在商鞅變法,列國的軍隊大多為,軍事貴族在後面督戰,前面都是臨時動員的國人,打仗時在以許諾這些農民田地等。

如此不專業的軍隊,抗衡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希臘列國培養的僱傭兵們? 笑了。

馬其頓方陣只是他一經典戰術,並不是說亞歷山大沒有騎兵,一個擁有印度波斯的君主,把大象都運來,豈不是都涼涼,正如蒙古帝國征服南宋,一個文明必然不是整個世界的對手,而在當時亞歷山大征服了已知除中國外的世界。



歷史戰鬥雞


首先,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不是走錯了路,而是選擇走了對的路。軍隊到達興都庫什山北麓後,必然沿著綠洲,沿著河流溯源而上,到達開伯爾山口,進入富饒的印度。之前的雅利安人等都是這麼走的,亞歷山大算是沿著前人的足跡。

其次,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即使往東,也要看他們能不能到達秦所在所在的渭河平原再說。從興都庫什山北麓到達秦國,與馬其頓到達興都庫什山差不多距離,好像三千公里左右,要越過蔥嶺(帕米爾山結),這個可不好翻越,補給就更難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候,大規模的軍隊也就在這兒玩玩,翻過這山也難以為繼。亞歷山大的軍隊翻過蔥嶺後,要征服沿途的西域各國,河西走廊的匈奴還有其它各族。然後到達黃河邊,大概率沿河往寧夏、內蒙方向去,遭遇北方遊牧民族。

最後,等他們到達秦國時,不知軍隊還有多少人,是不是都成大叔了?哈哈😄


O歸真O


秦軍的由國家統一配備,國家設有專門保管兵器的倉庫,並實行嚴格的的保管制度。秦軍普遍使用的兵器是矛、戈、鉞、殳、鉤、劍、鏢、箭等。戰國時出現的先進武器弩機,此時更加完善,威力頗大,小弩射程為150 米,大弩射程竟達900米。秦時的矛長達6。3米,劍長超過90釐米。將士身著的甲衣由金屬扎葉製成,不同兵種著不同形式的甲衣,說明秦軍的組織和裝備業已相當完善


西子燕來


我覺的亞歷山大東征,必敗無遺!所幸他沒有東征,一世英名得以保存。

為什麼這樣說?

亞歷山大雖然歷害,但是當時的秦國正處秦孝公時期,著名的“商秧變法”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強悍的秦國能以一已之力力抗六國,而六國顯然也不是吃素的,魏國有武卒,單兵作戰能力很強,齊國有技擊之士,趙國有強大的騎兵,最後都被秦國拿下。秦國自實行軍功制後,士兵個個都很嗜血,面對這樣的軍隊,亞歷山大恐怕很難取勝,就算勉強勝了也是慘勝,試問亞歷山大大帝怎麼還有餘力對付餘下的六個虎視耽耽的諸候國?

其二,亞歷山大的軍隊人數不過五萬,還不及少數民族匈奴,匈奴都能整個十萬軍隊出來。秦國打六國,幾十萬人的作戰也是經常玩,你這點人夠幹嘛的?

其三,勞師襲遠。亞歷山大從歐洲跑到亞洲這麼遠,據說當年打印度時士兵已經有怨言,表現出厭戰情緒,這點是很致命的。西楚霸王怎麼死的?四面楚歌使楚兵戀鄉無心戀戰,最終慘敗自刎於烏江之畔。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地方來到了中國,秦國要比印度難對付的多,結局為如何都可以想像?

其四,作戰特點。亞歷山大推崇方陣步步為營,比較剋制騎兵,但秦國並不是只有騎兵,他是騎兵,戰車衝擊,秦弩等多兵種配合的作戰方式,亞歷山大無往而不勝的方陣很可能在秦國手裡討不了什麼好。

也幸虧亞歷山大沒有東征,若亞歷山大東征,讓秦始皇知道還有一個肥沃的歐洲,今天的歐洲人很可能都講漢語了。

當然,這也只是戲言,本人一直堅定的認為,秦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沒有之一。


布聞天下


選擇穿越沙漠,他會在渴得半死之後,碰到當時中國最強的軍隊,秦軍;選擇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他會在被高原反應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遭遇土蕃,土蕃弱嗎?未見得;走南線,他會被熱帶雨林折磨崩潰,然後一頭撞上百越的銅牆鐵壁,參考秦軍與西甌之戰。結論,無論哪條線路,都沒有勝的可能。


與子同鎧


亞歷山大打中國?來來來有一百種死法讓你團滅,戰國七雄爭霸隨便一場戰爭就是十幾萬人的大戰,更有甚者是幾十萬人的戰鬥,而相給於當時的歐洲,攻城戰都能圍困持續一百年,當時的西方腦袋是鏽逗了嗎。中國攻城戰各種戰術運用,斷水,毒攻,各種攻城器械,而西方國家攻城,就像過家家似的。再說馬其頓方陣,怕是沒見過戰國軍陣。


草民出山


大家好,我是[歷史不識君]

假如,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率領馬其頓大軍殺向當時的中國(戰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馬其頓國國王(卓越的軍事家),在他鼎盛時期, 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橫掃中東地區,滅掉波斯帝國、埃及,一路打到印度河領域。

而當時的中國正是戰國七雄時代,假如,亞歷山大向東繼續前進,必定與戰國七雄一戰。誰勝誰負?

亞歷山大完敗無疑!征戰多年,他的軍隊必定多於疲憊不堪,一路征戰,糧草肯定跟不上。即使,有能力與戰國七雄一戰,也打不過。

亞歷山大的軍隊依舊使用著歐洲馬其頓方陣,而當時的中國己經在孫武研究下,有著《孫子兵法》,有著完善、靈活、多變的陣容。

加上戰國各國,都有著近幾十萬部隊,在各國名將帶領下,迎戰亞歷山大的幾萬馬其頓大軍,騎兵、弓弩手、步兵、戰車,輪流上場,把馬其頓方陣瞬間壓制。


可惜亞歷山大沒有繼續向東前進,與戰國名將白起等人相遇,兩大卓越的軍事天才之間的對抗,才是最好的戰鬥。


歷史不識君


首先我覺得東方和西方,不管從文化經濟軍事理念各個方面來說,都不是一個系統的。那裡山大大帝如果來到中國,第一感覺就是水土不服。那他第一步要解決吃的問題,吃什麼呢?馬其頓人當時還是茹毛飲血,對於這麼高級的中餐,他們是吃不習慣的,吃什麼吐什麼,那麼到底吃什麼嘞?我覺得能讓他們吃的挺歡的,就是翔。現在問題好辦了,因為翔這個東西在中國真的是太多了,中國人口眾多,以至於一人丁一天一砣,隨地可拾。馬其頓人歡躍了。可是,翔最終會變成屎。所以,這仗不用打。秦人大方地看著馬其頓軍隊吃翔,然後就屎了。全死了。亞歷山大臨屎時後悔了。水土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