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姓氏的“範”不能用繁體字的“範”?


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看到很多範氏的名片為了莊重,把字體印成繁體字,而且把姓氏的“範”字也印成繁體字“範”;許多文章文獻中把作為姓氏及地名的“範”字寫成繁體的“範”字;還有的是有些範氏宗祠的匾也為了仿古把“範氏宗祠”寫成“範氏宗祠”;還有許多新修的《範氏族譜》為了復古及莊重寫成《範氏族譜》。這是錯誤的!或者說是非常嚴重的常識性錯誤,姓氏的“範”字是不能用繁體字的“範”,為什麼呢?這得從範氏的起源說起。

範氏,出自祁姓,以邑為氏,距今兩千六百多年。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和《元和姓纂》所載,帝堯裔孫劉累事夏王孔甲,賜氏御龍。後遷魯縣,至商為豕韋氏。商末國於唐,為唐杜氏。周成王滅唐,遷之杜邑(陜西西安東南),時稱杜伯。周宣王殺杜伯,其子隰叔奔晉為士師,其玄孫士會擔任晉國上軍主將。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戰功升為中軍元帥,執掌朝政。士會先封與隨(今山西介休)稱隨會,後來又封與範(今河南範縣)稱範會。士會去世後,追溢武子,以封地為氏,故在《春秋》史書中稱他為隨季、隨會、隨武子,又稱範會、範武子。士會的子孫遂以封邑範為姓,稱範氏,範氏尊士會為範氏的得姓始zu。

範邑(今河南範縣),《說文》曰:“艸也。從艸氾聲。”“範”字本義為一種草。範草具體指什麼草已經難以考證,“範”字用作地名是否因該地長有範草更是無從考證了。而“範”姓從地名演進而來應是確信無疑的。範氏的圖騰為蛇龍圖騰。所附圖文解釋是這樣的:“從水、從草,為從草、從水之蛇龍”。範氏起源於春秋時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晉國大臣士會平定了周王室內亂,周定王賜以諸侯之禮,封於範邑,賜姓範,史稱範武子,是為範氏之源。而時名為範邑的地方即為今河南範縣,而此地有水名曰“範水”,故而有此名。

範氏之“範”,自古以來就並沒有簡體和繁體之分,自作為姓氏的“範”誕生那一刻起用的就是這個“範”字,而非另一“範”字。所以,如果細心的朋友在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的時候會發現,繁體“範”字的意義所標條目不包含姓氏用字。之所以出現混用,原因在於簡化字將“範”字簡化之後使用了同“範”一樣的字形,但是兩者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


寶葉扶疏


範,專用於姓氏。範,模範、示範、範例/範圍。防範。是同音不同義的兩個字,簡化以後便統作範。比如;范仲淹。範本。

自漢字簡化以後,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所以,我們有必要認識繁體字;知字義,然後簡化識別而用之。

嶽,嶽飛。姓氏專用。嶽,山嶽、五嶽。

後,皇后,皇天后土。後,後來,以後。

裡,公里,故里。 裡,裡面,裡外。

沈,姓氏專用。 瀋,瀋陽。

雲,人云亦云 雲,白雲,雲霧。

於、於:兩個姓氏。 於,由於、忠於。

鬱,姓、香氣。 鬱,鬱憤、鬱郁。姓。

葉(音協),叶韻。、葉,姓。樹葉,葉片。

豐,豐收。 酆,姓氏。 豐,姓氏。

万俟,複姓,不能寫成萬俟。

從百家姓中簡單而又粗略舉了幾個例子,更多的請閱讀專業著作。

筆劃融成萬古情,風雲變化詩文存。

圓規三角人云罷,心中故土脈流眞。





白溪釣客


範字是簡體字?範和範繁體字裡都有,像傑和傑都是繁體字本來就有,難道你以為周杰倫是簡體字嗎?


Evan89


「範」本來就是繁體字。現大多數的情況你只會稱呼「範先生」「范小姐」,不過在歷史上有人姓「範」,在整個春秋中晚期的歷史上,範武子。

會有這個問題,說到底,還是簡體字過頭的後遺症,另外一個例子,不要以為「沈」的繁體字是「瀋」,兩個都有自己的意思


我剛好路過這裡


範是姓氏,範是規範,表示鑄造的模具。見過有位老總姓範,簽名時用的範,還自以為很有學問。


門頭千竿竹


不能亂寫,別又來個"玖球天後"


大蟲91a


似乎範和範是兩個不一樣的姓氏




靖哥哥2597


所我查,範和範作為姓氏是都存在的。漢有範依,宋有範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