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達達兔DADAtoo


農村俗語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就是因為它是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寫出了農民的心裡話,所以如果你想知道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就必須對當時農民們的生活有明確的瞭解。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就是對舊時農民窮苦生活的寫實。順便說一句,以前的人用數量詞來表達意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如果是到了三,不是就指三個,而是表示三個及三個以上的意思。“男怕三口吃”顯然說的是男人最頭疼的家裡人的吃飯問題。

過去農村窮呀,人人吃不飽,而男人是一家之主,他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一大家子人的吃飯問題。過去農民不實行計劃生育,所以普通人家一般都有三到四個孩子。

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一般家庭都有十多口人,怎麼吃飽?光靠地裡那點收成肯定是不夠的,所以男人必須要走出門到外面去打工養家才行。而家裡的男孩子一般在讀完初中以後就不會再繼續讀書了,而是跟著父親學手藝,賺錢養活自己,這就是當時農村的現實情況。

後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位了,國家政策好,農業收成有保障了,農村經濟發展起來了,這種男怕三口吃的情況才得到了緩解。現在農村男人怕的不是家裡人吃不飽,而是想著如何才能讓家裡吃得更好。

“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過去家裡的家務事主要是靠女人來操持,小孩子的穿衣問題最讓女人頭疼。家裡沒有那麼多錢買布,只能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一個接著一個傳下去。衣服破了可以補一下再穿,即便是最後穿破了,還可剪成布條用來做拖把。

所以過去農村女人個個都是裁縫高手,一臺縫紉機在手,可以瞬間解決很多衣服上的難題。而現在不一樣了,2000年以後出生的女性,不要說做衣服,只怕沒有幾個人見過縫紉機這個東西。也是託國家的福,現在的農村孩子不用再為穿衣問題而煩惱了。

過去的孩子為什麼特別盼望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時他們才能有新衣服穿,才能有肉吃。而到了今天,吃飯穿衣問題已經不再是中國社會主要考慮的問題了,我們所考慮的是如何讓老百姓過得更舒服。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對於中國農村人來說,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已經成為了歷史。所以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義也只限於舊時的農村,未來,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人們會越來越幸福。農民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不用離開家鄉,就可以在鄉鎮企業做事。

農忙時照顧田裡的收成,農閒時到工廠做工賺錢補貼家用,這是在舊社會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農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加舒適一些,就像城裡人一樣,電視、上網、休閒、旅遊,一個都不能少。


小小嬴政


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語言是時代的符號,農村俗語濃縮了我國古代農耕社會的方方面面,“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描述的就是我國古代農耕社會男耕女織的生活場景,正如《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你我好比鴛鴦鳥,一雙飛在人間......”



男怕三口吃

男人的“男”就是田和力組成的,可見,在地裡出力氣種莊稼就是男人們的本職工作。家裡人可多,自然張口吃飯的就多,就會給種地的男人很大的負擔,這裡的三,是指三口以上,如果只有夫妻兩口子,那自然吃飯不在話下。家裡有父母老人,還有兒女的話,這“口”就多了,一個大男人要頂天立地,傳宗接代,首要的任務就是保障家裡這些“口”能吃得飽。

男怕三口吃,再能幹的男人種了很多的糧食,家裡的富裕程度也要取決於家裡有多少口人吃飯!據說宋代有一個地區,就有人家為了減少吃飯的人口,保證現有的人口有富裕的生活,他們就會“溺嬰”。(具體名稱叫什麼來著?誰記得?歡迎留言)

可見農耕社會的男人們壓力之大,全家人的吃飯問題是根本大事!



女怕三口穿

過去農村社會,人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棉花先紡成線,叫紗,再把紗織成布。然後婦女們再量體裁衣,剪裁以後用一針一線縫起來,這樣才能有一件衣服穿。

可見,人口多了,一家三口以上了,那穿衣問題也是個大問題,家裡的主婦沒日沒夜的紡紗織布,一針一線地縫製衣服,何其艱辛!

記得在30多年前村姑上小學的時候,村裡個別人家有了縫紉機,而自家母親有時候還是要縫製衣服的,而且還沒有電燈,一到臘月的時候,就要挑燭夜戰,一家七口人,一部分出錢由村載縫製作,剩下的為了省錢自己做,母親都太辛苦了!經常會熬的眼睛疼!



如今時代,這些都成為過去式了!每個家庭的吃飯和穿衣都不再是什麼事兒了!吃和穿都不再是家庭開支的重頭戲。男女同工同酬,一起養家餬口,一個家庭中除了小孩子都能賺錢。想吃什麼都能買的到,想什麼時候穿,出去買!連最困難的貧困戶家庭都能保吃保住和保穿了!

雖然事過景遷,但“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的農村老話的老理還在,時刻提醒我們 要憶苦思甜,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送你一束情人節之花,我們不忘初心,不斷努力吧!


村姑說村事


農村老話“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如何理解?有道理嗎?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說的是小孩子飯量大,又不幹活,能把家底吃個朝天!

因此對“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我是有不同的理解的,看了前面的解釋,覺得有點牽強附會,就來探討一下我的看法。

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這樣的:一個農民家庭就怕有三個男子吃飯,就怕有三個女子穿衣。這樣理解的話,這句農村老話不就很簡單明瞭了嗎?所以說,前面有誤解,是沒有吃透老話的意思。

不過老話可能太老了。以至於我會想到以前農村吃大火掙工分的時代。那個時候全憑勞動力吃飯。因此家中有成年勞動力的,日子過得就會舒坦一些。畢竟有三個勞動力的話。可以養活一大家子人了。要是隻有夫妻兩個幹活,上有八十老父母,下有三兩歲嗷嗷待哺的嬰兒小孩,那日子就很難為人了。也就是說,極有可能每天一瓢飯要幾個人分著吃,怎麼能夠吃得飽?上面說的是“男怕三口吃”,要是三口掙錢三口吃,壓力肯定就會小很多。

再說說“女怕三口穿”。女性在什麼時候都要穿的像樣才行,就算再磕磣也要有兩身換洗的乾淨衣服。放在以前,也是很花錢的,家裡有三個穿衣打扮的女子,花錢就更多。雖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以儉省節約,但總不至於衣不蔽體的吧。就算現在,女子的花在穿衣打扮上面的錢財,也比男子要多,這個是實際情況。

綜合來說,如果還是“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時候,花銷上更是一分錢掰成八瓣花。不過現在好多了,就算農民家庭中只有一個勞動力在外打工掙錢,也不至於出現“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的窘迫局面。不怕孩子多吃,健康成長是真的。不怕女孩子穿衣打扮,以後長大掙錢了,會報答父母的。有時候,壓力再大,也要默默負重前行。


農村老俗話


有道理!

這個題需兩點來解答!

其一,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是這樣的意思!做為家庭男人來說,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要是有一位男人,要是迷上這三點,就是有個金山也存不住,1,酒,2,毒品,3,偷情,所以,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指的以上3點,證實一切!

其二,女怕三口穿,意味著是這樣的意思,1,孃家窮,2兄弟姐妹窮,3自己窮!要是這三家都窮,哪就意味著,這三家親人都窮,誰也幫不上誰的忙!

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以上答題證實一切,說的很有道理!


王興菊979


農村有很多民間俗語,都是老一輩人自身經驗的一種智慧性總結。他們大多表達了過去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一些經驗知識,對於指導農民的生產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

男怕三口吃

以前雖然在農村地區家庭比較貧困,但是大家都有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家裡人口很多,即使很多人家連飯都吃不上,還是會努力的生孩子。這主要是因為農村的生產力比較低下,而且以前的糧食作物產量不高,只有多生孩子,而且是男孩,才能有足夠的勞動力來耕作更多的農田,開墾荒地,種植更多莊稼來收穫更多糧食,以養活整個家庭。

但隨之而來的矛盾就是如果一個家庭的人口比較多,那麼對於家中的勞動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以前在農村,男主外女主內,在田地裡的農活主要由男性勞動力來承擔。家中人口多,吃飯的嘴就多,以為要消耗更多的糧食,那就要更加努力的種植,出賣體力,換來微薄的收入。而且這句俗語中的山是一個泛指,代表著很多人的意思。所以,一個家庭既希望自己家族繁衍昌盛,但又怕吃飯的人太多。這個矛盾一直都沒有辦法解決。因此,有男怕三口吃的說法。

女怕三口穿

前面提過以前在農村地區,男人負責外面的田地莊稼等農活,而女人主要負責照顧一個家庭的衣食住行。以前很多農民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也買不起上好的布料。農民身上穿的很多衣服,都是自己用麻布織出來的。

但是織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家裡人口太多的話,對於布料的需求量就比較大,這對於婦女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我們小時候家裡兄弟姊妹多,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老三穿完縫縫補補,又給親戚朋友家的兄弟姐妹穿。這就是因為以前農村織布是一件技術活,非常不容易,而且要耗費大量精力,對於本來照顧家庭生活就已經很勞累的婦女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有女怕三口穿的說法。

以上這兩句民間俗語,非常直觀的反映了以前農村地區農民的辛苦生活現狀,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抵如此。


止茶


這句俗語太有年代感了,這還是男耕女織,純農業文明時期的俗語了。但雖然時間是有點久了,但是對普通人的現實生活仍然有借鑑意義的。


以前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裡唱段:

女:你耕田來我織布; 男:我挑水來你澆園; 女: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男:夫妻恩愛苦也甜

聽起來超級美好,“你耕田來我織布

”,聽起來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很容易讓我們有一個“夫妻恩愛的畫面感。但是回到現實中,“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其實就已經有了打破畫面美好的感覺了。


因為在農業社會,特別是小農經濟時代,一家人吃喝,主要就扛在了男人的肩上,而古代基本上又是靠天吃飯,所謂“地裡刨食全看天;而古代娶老婆,女紅(讀工)之所以成為考察兒媳婦的重要標準,就是因為女人在家要紡線織布,全家人的衣服就要靠女人的心靈手巧呢。

《白鹿原》裡的女人基本上都是一手好女紅,就連白孝文的老婆張瑤,就是因為會軋花手藝,才被白孝文相中,因此才在白家顯得比較有地位。


兩口子剛組建家庭過日子,一開始都是比較和諧的,一個耕田、一個織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隨著家庭的小孩子的出生,人口增加,以及老人的年紀變大。兩口子的壓力也就開始逐步增加,原來那種“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狀態就因為受到來自各種外來的壓力,變得緊張起來。

原本男人種地管兩張嘴,女人織布管兩身衣裳,兩口是正好是那種自給自足的小日子。但是由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之下。這使得年輕的小兩口不禁要發愁了。多一張嘴要吃的、要穿的,這種原本平衡的關係就容易被打破。


所以“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這裡的“三”字,如果用數學表達出來應該是“大於等於三的意思。意思敵後多一口人,都引起夫妻雙方的壓力。

不過還好的是,以前那種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那種小農經濟、自己自足的日子也不再了。


對於現代人而言,剛組建家庭的時候,的確會充滿了各種幻想與美好,但是夫妻雙方要一起承擔責任的時候,希望還不要學古人“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還是要多努力奮鬥,畢竟現在不同過去,現在只要你努力,還是有無限可能的;

另外“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裡透露出來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於,男女之間要平等,共同努力,互相配合,要彼此理解和包容對方,一起承擔社會責任,要為彼此的美好未來一起奮鬥。




炒米視角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這俗語,對於普通平民百姓來說,說的很在理。人到中年萬事憂,上有老要孝,下有幼要養,確實有擔憂有害怕做得不好啊。這男女,多指中年夫妻,那是一家之主,一家吃穿往行,什麼的不要管?男女有分工,男主內女主外,男管吃,女管穿,是正常的,各有責任承擔,所以,男怕吃不好,女怕穿不好。三口,口是量詞,三是數詞,三有時是實指,但很多時候是虛指,代表多。三口是代表多口。過去的平民夫婦,一般都生育好幾個兒女。家庭條件不好,或能力不強的,兒女一多,有怕有擔憂是必然的。

一家之中,首先就要有吃有穿有住,然後再講其它。過去經濟不發展,科學不發達。還是農耕時代,一般人勞動所得不多,而生兒女一多,上要養老,下要育幼,這確使不少男女夫婦擔憂害怕的。吃穿不好,比人大差段。人是會比較,更好於攀比,一攀比,更增添人的害怕恐懼心理。

人有害怕恐懼心本是正常的,而因害怕而洩氣退縮不敢為那就不對了。為人做事要勇於承擔責任,有所作為,盡力去做才是。飽漢不識餓漢飢,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難,經歷過才會知道,才會有怕,才會發奮,勇於擔當。

現在科學發達了,經濟發展了,管好吃穿不是問題了,但教育醫療住宅等費用大大提高了,怕的壓力還在,不少男女夫婦,不敢多生兒女,怕這怕那的,憂心忡忡,總落後於人,這是怕擔責,缺乏信心恆心勇氣的表現。這似有不妥,應端正思想心態,勇於承擔責任才是。





樹德漢碩


農村有一句話叫“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這個三口指的並不是三口人,而是指人多,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男怕吃飯的人多,女怕穿衣的人多。

在古時候,男耕女織,生活很是不易,男人們每天辛勤勞作,那時候生產力低下,糧食有限,能勉強填飽肚子不捱餓就不錯了。但如果家裡人口多,吃飯的多了糧食就不夠吃了,所以就有了“男怕三口吃”的說法。



現在我們穿的衣服都是工廠批量生產出來的,而古代一家人的衣服都是家中女人一針一線自己縫製出來的,效率非常有限。家裡人口多的話,衣服根本做不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女怕三口穿”。


核桃樹下話三農


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要是想了解俗語的意思,還要研究下以前的文字,畢竟不同年代人們對漢字的看法和理解不同,所以這句“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說明的意思在古代和現在就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人們對數字多少的理解,一般數量的詞都用一、二來表示,凡一、二還不能表述清楚的時候,就稱為三。三代表著多的意思。

男怕三口吃:不是說男人害怕一家三口的吃飯問題,這裡代表的是人數較多的家庭,以前的社會講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一大家子的吃飯問題都會落到男人的身上,並且由於以前家家生育的孩子比較多,很多孩子在青年成長的時候吃的又比較多,所以人們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所以以前的年代,解決一大家子的吃喝問題,是一個男人最怕最愁的事。

女怕三口穿:

而女主內的年代,家裡一家人的穿是靠女人紡線織布來解決的,兩三人的穿衣服還好說,但是要是一家裡孩子比較多,那麼穿衣服就成了問題了。沒辦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窮,沒錢去買,所以以前的年代,衣服常常是老大傳完老二穿,老二穿完繼續往下傳。甚至有一家幾個孩子就一件衣服和褲子,誰要出門就誰穿,剩下的孩子就光著身子在家待著的現象也很多見。所以,以前能穿件屬於自己的衣服或者有一件新衣服是孩子最大的夢想。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人們基本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缺衣少穿了,所以從總體上說,人們是越來越幸福了。“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一是說明了以前社會男女分工的不同,再有也反應了那個特殊年代人們的生活困苦。


農村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在農村是有這樣的說法,以我的理解應該是這樣的。

男怕三口吃

在農村,農民每天忙碌在田間地頭,乾的都是體力活,所以飯量也相對比較大。所以,如果一家有三個男的吃飯的話,相對來說是比較費的。那時候所以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糧食是相對緊缺的。因此便有了“男怕三口吃”的說法。

女怕三口穿

這句話不難理解,大家隨便街上一逛就能發現這句話的含義了。經常逛街的人都會知道,你逛10家店,很可能有7家店是賣女人衣服的。所以,女人對自己的外表看的十分重要,這也正常,那個男的上街不看看漂亮的女人呢?除非你眼睛看不見。

在農村,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如果有三個女人的話,光一年買衣服也要不少錢。

大家還有其他的看法嗎?歡迎評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