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3点,再也不怕印度人的“5 minutes”

如果说长期驻扎在印度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那么学会如何和印度人打交道就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


最近两个月,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也看到一些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情,所以在这里做一个总结,希望这些因经历产生的感悟能帮助在印打拼的朋友们。

上帝说:“印度人不归我管。”


我想是不是正是因为上帝管不了印度人,所以印度人信神;是不是神也觉得印度人太难管了,所以在印度有超过3300万个神?


印度人不按套路出牌,有的时候好说歹说,印当你的面答应得很好,可是你一走印度人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完全忘记自己是怎么答应你的。


印度人到底多不按套路出牌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做到这3点,再也不怕印度人的“5 minutes”


在公司里,印度人来应聘的时候,一般都会表现得很老实。


但俗话说得好:“时间是照妖镜”,时间一长这些印度人原形毕露。


因为他们的习性问题而产生的影响公司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暴露,如果你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正面影响他们,就只能被他们的坏习惯拖着走,最后筋疲力尽,心力交瘁。


如何对待印度员工?


我的建议是制定清楚游戏规则,赏罚分明,而且不能对印度员工太好,否则印度员工会觉得什么都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最后误了正事儿。


就拿我们公司的厨师尤金举例吧,他是拉贾斯坦邦人,我去过拉贾斯坦邦很多次,曾经在Kota的时候,我在一家饭店问一个服务员他一个月能拿多少薪水,他说7000卢比(约合700人民币),那我就估摸着在拉贾斯坦邦厨师大概一个月也就12000卢比(约合1200人民币),可能高一点的有15000卢比(约合1500人民币)。


尤金在我们公司负责做饭和洗碗,偶尔打扫一下我们住的地方,一个月我们给他20000卢比(约合2000人民币)。


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教他做中国料理他也能学会,而且做得还不错,可是做了20来天他跑过来跟我说:“Madam, I want to go home.”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在拉贾斯坦邦他就是个厨师,只负责煮菜,买菜、洗菜、切菜都不是他的工作,更别提洗碗和打扫住处了。


他说他是个厨师,不是个帮佣。


我有点诧异地看着他,我问他:“不是每次我都跟你说冰箱里的菜你想煮啥给自己吃都可以煮给自己吃么,要洗的碗也不多,打扫房间也不是天天都打扫,这样就难受啦?”


他摇摇头说:“No, I don’t feel good by doing these. I am a cook, not a servant.”


而事实上我们也没有把他当帮佣,说话也都客客气气的,而且这些要做的事情都是入职的时候讲好的,他也答应了。


可是实际操作起来他的心里就不舒服,他觉得哪怕给他高于拉贾斯坦邦的薪水,他也不能接受他要做一些在他看来是帮佣的事情。


我说那你和大Boss说呗,他说好,然后他就真的去找大Boss说自己要离职的事情,而且是立刻马上。


大Boss问他能不能再尝试看看再做2周,他说一天都不行,最后说了半天他想了想说:“OK, I will do one more day.”他会再做一天,然后立刻马上回拉贾斯坦邦。


再举个我们公司司机的例子,司机叫尤拉,21岁,面试的时候老老实实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个司机简直是疯狂,一点都不受管控,每次踩油门都非常用力,从来不晕车的我,坐上他开的车竟然吐了。


每次我跟他说开80km/h,他每次都点头,然后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开,而且只要一坐上车,他就放自己的古吉拉地歌曲,十分聒噪。


每次我们尝试换歌,他就说他开车需要听他喜欢的音乐,要不然他就不开了。


我心里想:这是什么逻辑...


当实际情况和印度员工的意愿相左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所以我觉得千万不能对印度员工太好,大部分印度员工都不懂感恩,对他们好是希望他们做得更好,可惜他们不会认为这是你对他们好,而是他们的神赐予他们的。


做到这3点,再也不怕印度人的“5 minutes”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让人又爱又恨的一群人——供应商。


没他们不行,可很多供应商仗着自己在这个城市实力还不错,而你又不能找到比他们更好的供应商把交期一拖再拖。


所以对付供应商我的建议是把交期具体化,明确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应该几月几号交,而不是几天后,因为几天过后还有另一个几天后,另一个几天过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几天后。


不仅如此,还要找人去盯他们,最好经理级的人去盯,你东西没来我没办法开工,所以我要盯着你,看你是怎么做的,到底什么时候能给我货。


在印度用这样的方法很多供应商会受不了,然后加班加点地去完成,但是他们的心里同样会“feel bad”,这个时候就要给他们“糖”了。


要跟他们说:“你们真厉害,比XX快,以后我的货都给你做,我还会把你们介绍给其他的朋友。”


或者隔段时间请他们吃个饭。这样你才能在该拿到货的时候拿到货,并且和供应商的关系能融洽。


如果遇到不吃软的供应商,那么必须要跟他硬碰硬,首先肯定不能付全款,哪怕保留20%也是要有必要的,事先跟他讲好交期(明确到几月几号),然后跟他说好必须那时候交,如果要延期,那么每延期一天就罚1000卢比(约合人民币100元),到时候从剩下的20%扣除。像这样把压力给到供应商,他们才会知道按时交货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招数也可以催交期,提醒对方名誉的重要性,印度人很在乎名誉,信用他们是不在乎的,但是他们在乎成为行业翘楚,在印度做生意的人喜欢提到一个行业,自己的公司是首先被想到的。


所以,我们可以时不时地提醒印度供应商:“你看,你们公司这么大,实力这么强,小小的几个产品竟然不能按时送达,传出去你的reputation可能会受到影响噢。”


这样,很多供应商就会仔细考虑你说的话,即便不能按时交货,也会尽可能少延迟。

做到这3点,再也不怕印度人的“5 minutes”


我们再来聊一聊砍价,想要在印度不被人鱼肉得很惨,那砍价就是一个十分必须的技能,有的时候同行不一定非要是竞争对手,成为友商,双方的收获或许会更多。


比如一个供应商,他同时供应5家同行业的公司,如果和友商搞好关系,那么供应商让利是十分有可能的。


我就亲眼见到两个同行公司的经理一起去供应商那里议价,经理A和经理B虽然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但他们私下关系也十分好,经理A把一个产品谈到了接近地板价的位置,经理B就对供应商说,也以这个价格给我做这个产品吧。


印度朋友告诉我说,在一个行业里,大家是竞争对手,但对付供应商其实可以联手出招,这个大家都能降低成本,形成一个良性竞争循环。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在印度时间真的挺不值钱的,最常听到供应商和印度员工说的一句话就是wait for 5 mins。


但这个“5 mins”到底有多长,连印度人也没办法给个准信,半小时到1小时,这是非常快的了,等个2天,一周,甚至更长都是十分常见的。


所以啊,在印度,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就自己解决,不要让印度人去解决。


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还是自己可靠,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正解。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在印度,时间是最不可控的因素,印度人真的不尊重时间,但是,想办法让印度人按照我们的步骤来,才能真正地找准方向出力,不然来印度啥都不懂是很有可能要交学费的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