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兒的彩禮錢可以用來給兒子娶媳婦嗎?這樣做合不合適?

pshxf1


首先要問你要不要臉,沒錢還結什麼婚,熱婚,先去害女婿,把女婿家錢財都拿過來,在把錢娶兒媳,那麼你的兒子的下場就是結婚後。負債累累,


nbvgyx


我發現好多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我們家鄉嫁出去的女兒基本上都是不會扶養父母,最多過年給點壓歲錢父母,只有兒子兒媳婦才會照顧父母,女兒有自己的生活還有家公家婆跟不上不會天天照顧自己親生父母,我的老婆也是我父母幫我娶的,當時我沒有能力,現在我有兩套房了,就是沒有現金,女兒讀書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花費不少錢,兒子就初中畢業,如果嫁女兒不要彩禮錢,那麼兒子結婚最少十幾萬,以某些人的觀點我現在去賣血啊?很多事情如果確實你攤上了就不會說的那麼難聽,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飢,很多事情局外人是不清楚的,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是差別好大,不知道的麻煩不要胡說八道!


pshxf1


農民老貓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長期生活在農村,你就會感到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沒什麼合適不合適的!

去年我堂哥家的大兒子和鄰村一個女孩談了2年了,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了,這個女孩有一個哥哥,快三十了才找到對象,去年春節前,我外甥去女朋友家,提到了準備結婚的事情,誰知道他的未來丈母孃非常直白的告訴他,準備20萬彩禮,隨時可以結婚,能快一點就快一點,因為他們打算用這筆錢給自己的兒子在城裡買套房子,這是人家女方的最低要求,我外甥當時就蒙逼了,這也太直接了,把我堂哥氣的也夠嗆,一家子年都沒過好,幸虧他們家條件還行,最後總算答應了。

你覺得很奇怪嗎,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嫁個女兒娶個兒媳婦在農村很正常,小時候還有“換親”的,就是兩家人,你把女兒嫁給我兒子,我把女兒嫁給你兒子,這樣誰也不出彩禮,都省事了,親上加親!

其實,用女兒的彩禮給兒子娶媳婦也是無奈之舉!

這些年,農村生活條件逐漸提高了,但是彩禮也是水漲船高,就好像你的工資總是追不上房價一樣,農村人的收入往往也趕不上彩禮,用女兒的彩禮換回一個兒媳婦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了。

首先,在農村人的傳統思想裡,女兒早晚要出嫁,出嫁後就是婆家的人,養兒才是防老的,才能給自己傳宗接代,正是這種思想作祟,很多人才感到女兒是白養的,花的錢怎麼也要收回來。

其次,很多普通家庭,父母的終身使命就是給兒子去一個媳婦,建立一個家庭,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但是娶媳婦的成本太貴了,很多家庭往往要把半輩子的繼續拿出來,如果有一個女兒的話,那就好多了,把女兒的彩禮直接用到兒子身上,雖然不夠,自己再補貼一些就可以了,不至於欠下鉅額債務,這麼一來一往,基本實現收支平衡。

第三,

有些地方的農村,為了讓兒子能順利娶到媳婦,早早的讓女兒輟學打工,把賺來的錢存起來娶兒媳婦用,在這些人眼裡,送女孩子上學簡直是一件賠本的買賣,男孩子讀書才是正途。

這是幾千年來男尊女卑思想的流毒,雖然國家提倡男女平等,但是要真正實現平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農村也在滿滿發生變化,人們發現,婆媳關係往往是最難搞定的關係,而女兒反倒是非常孝順,對家庭貢獻很大,目前,我們這裡基本上已經消除那種為了生兒子,不斷打胎或者是一直生下去的現象了,基本上生兩個,不管男孩女孩都不在生了,這說明農村的觀念已經開始變化了。

你們那裡對“嫁個女兒娶個兒媳婦”怎麼看的,一起嘮嘮唄!



農民老貓


彩禮的使用沒有定法,各家有各家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具體解讀一下:

這個問題我看了條友的回答都是從情感上來作出的答案。那麼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彩禮是什麼錢?彩禮代表了什麼?誰有使用彩禮錢的資格?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我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達成初步約定時互相贈送聘金和聘禮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彩禮是雙方門當戶對的實力的一種體現,男方出比較厚重的彩禮,一方面是對女方的尊敬和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男方家庭的財力和底氣,讓女方不必擔心今後女兒出嫁以後的生活保障。而女方在收受彩禮以後,就要極力來做好陪嫁的準備,表示和男方門當戶對的呼應,一來是為了自家門頭的面子,二來也為出嫁的女兒今後到了婆家的尊嚴。所以說彩禮的使用權歸女方家長,但使用權限應該也只是侷限於女孩出嫁的事項,可以用來置辦嫁妝,也可以自己來出錢置辦嫁妝,這筆彩禮的錢用來給女兒出嫁做壓箱底的錢,給女兒今後的家庭提供應急之需。那麼古時候普通家庭子女眾多,收入來源相對較少,那麼有兒有女的嫁女兒得到的彩禮,確實會用到自家兒子娶媳婦上面來,因為嫁女兒是嫁出去,娶媳婦是娶進來,一個是失去,一個是添丁。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古時候也確實是有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那麼現今的社會相對來說經濟比較好轉了,一般家庭不會用女兒的彩禮來給兒子娶媳婦的,除非是家庭條件實在差,家長迫不得已出此下策,那就苦了這個女兒了!


橋邊小夥


什麼是彩禮?彩禮是拿來幹什麼的?不需要懂得太多,但是你必須清楚,彩禮錢不是你的錢,你不是在賣女兒,你沒有任意分配彩禮錢的權利,彩禮錢是拿給岳父與母幫管著,為新建立的小家庭的應急備用金,最終是要拿給女兒女婿的,但是像你這樣的人卻搞錯了,女兒女婿請你幫管著錢,你卻挪用佔為己有,你這種行為不知羞恥嗎?如果你女兒女婿知道你把他們的備用金用於佔為己有而不與他們溝通和商量,如果是我,一定對你不會再禮貌,這與賣女兒沒什麼區別,既然都賣出去了,賺了一大筆錢,何必任你這個人。

每個人都要結婚,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拿彩禮,但是有的父母會等女兒結婚後交給女兒,或者幫著幫管,有急用或者買車買房時再拿給女兒,有的父母會連同嫁妝拿給女兒帶起走,但是卻有一些父母不知羞恥,替女兒保管的錢卻佔為己有,任意支配。這樣的父母自私到了極點。

同樣,你有女兒要嫁出去,也有兒子要找媳婦進來,你付的彩禮錢也不是拿去買媳婦的,是拿去給女方家父母保管,為剛剛建立的小家庭急需備用金,畢竟年輕人剛結婚,沒什麼錢,女方父母又怕女兒受苦,所以彩禮錢說白了就是一種保障金。


心存善意寬以待人


身邊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啊!真的可以理解,有時真的不全是父母這樣想的,女兒她自己也是這樣想的和做的。

我是70後。首先聲明一下我們家都是女孩姊妹三人,我也就一兒子,所以從社會背景上講與這事無緣。但在我的同學中有很多就是揹負了這樣的責任長大的,尤其是我們中專女同學(我父母為工人),同學中有2/3都是來自農村的。我在同學中結婚比較晚,很多閨蜜的婚禮我都有參加,那時人都沒啥心眼都有會問收多少男方彩禮啊?錢都怎樣用了?買啥了?多數同學都會說給孃家媽了(2000年前後)。一般孃家有弟弟的也應該多知這錢(除了供其上學外)最後怎麼用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度還是有的。

在說一件去年9月份遇到的事,其實真不太想過多說。簡單略說一下下:偶遇一女孩外型沒得說,家裡姐弟倆但家從農村才進市,男方給的財禮就要留家用的,應該近期會有辦婚事吧!女孩初中就不上學了,我見過其母親,有些事情沒法過多說出口。原生家庭的累真的不會只是心累與勞累。我同女孩近距離相處過三個月,很為女孩有些不值!感同真能深受嗎?不能夠真的不能啊!

存在即合理!我真的能特別知道這其中最真實的原因,還是Q這不是東西的東西真不是東西!

希望我的分享能獲得些有過同等經歷的人共鳴!多去理解這樣的家庭可能更實際些!祝我們如心更如意!



如心更如意


嫁女兒的彩禮錢留下給兒子娶媳婦,得看父母的經濟收入,不能一棍子打死。在農村以前發生此類事,不是少見,大家都不放在心上。農村窮,娶媳婦難,沒錢怎麼辦婚事。留下彩禮錢,很正常,我們用不著指責人家。誰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風光出嫁,沒錢逼死人那。面子值什麼,生存最關鍵!你沒經歷過苦,咋知道人家的苦。父母養育女兒,女兒拿什麼報答?女兒肯定理解父母的處境,不會怪怨父母的。作為男方可能一時有怨言,但畢竟添了新人。大家日子一長,生活恢復平靜,各幹各的。




嚮往清麗地


收彩禮是封建社會家庭結構形成的,封建社會家庭結構是家長制,女方嫁入男方家後就解除了女方父母的贍養義務,融入男方家後並不能獨立形成小家庭,所有就必須給女方父母一定的經濟補償(彩禮),同時也解除贍養義務。而在當下法治社會里,家庭結構已發生了變化,兒女成年結婚後形成的是獨立個體家庭,對雙方父母都具有贍養的義務,女方與男方是自願結婚,即使男方給女方彩禮也不會免除贍養義務,雖然叫法是仍然嫁入男方,其實與男方父母家庭仍然是獨立的新家庭。說到底就是新結構用舊習俗,這是對男方父母嚴重的不公平。社會在進步人人都在追求公平、正義,法制社會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維護公平、正義,摒棄就的習俗,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對待雙方父母。


東方萬精油


在邊遠的貧困山區,出嫁女兒的彩禮(錢),往往孃家父母存放起來,變為兒子找媳婦的彩禮(錢)。

還有一種“換”親。男方(甲方)家的女子嫁給對方的男人(乙方),而對方(乙方)家的女子嫁給甲方男。也常發生。一家不合,兩傢俱散,不可思議。

這種情況在離縣城邊遠山區的貧困人家常發生。在大地方(城市)的人沒聽說過吧。

這樣做不合適吧!但……!


liujianweng


怪不得網上有那麼多人罵“賣女兒”的岳父母呢!原來還真有😡我還在網上跟別人吵架,看來是我錯了😣雖然我也是生的女兒,但我認為你們這樣做不對,既然是你女兒的彩禮錢,那你就要把這錢當成嫁妝陪嫁回去噻!讓你女兒女婿存著,他們好開始新的生活……至於你自己的兒子嘛!結婚的錢最好是你兒子自己去掙噻,不夠的你們兩口子再幫湊。不然你女兒的婆家見你們把彩禮錢獨吞了,心裡不舒服,就會給你女兒臉色看的,那樣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你們可以讓她離婚再“賣一次”,但那樣恐怕你們全家人就會臭名遠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