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還有必要堅持興趣課嗎?孩子不想學了。該怎麼辦?

鴻鵠一號


個人認為,小孩子的課外班分為興趣班和補習班

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感興趣,但是學校裡又不會教或者不會主要教的東西,包括音樂、美術、舞蹈、跆拳道、鋼琴等等等等,初期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沒有能力明確表達自己喜歡什麼,或者天賦在哪方面,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尋找和確認,那麼有條件的家庭會給小孩子報很多興趣班,這時候報班的主要目的確實是發現孩子的天賦。如果一旦確認孩子的天賦,那麼家長需要考慮要不要把天賦當飯吃的問題,就是說你家孩子要以此為生嗎?如果家長很肯定要孩子以此為生,那不僅僅是要堅持,還要遍訪名師不斷的磨練和提升孩子的技藝。即使孩子在過程中畏難想放棄,也需要家長不斷的鼓勵和幫助堅持,相信孩子在成功的那天會感謝你的付出。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沒有天賦或者家長並不希望孩子把興趣當今後的飯碗,那麼放不放棄的就沒所謂了,放棄也可以,不放棄也可以,只要家長花得起學費,孩子也願意繼續。

補習班,這個東西很討厭,相信家長們幾乎沒有喜歡這個東西的,還導致某些老師不認真教學,讓孩子去補習班,以此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補習班這個東西個人認為有兩類孩子最需要,一類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他們需要補習班用來挑戰自己,加快學習進度或者加深學習難度。另一類是學習差的孩子,他們需要補習目前的功課,不至於落後太多。至於學習中上、中等這類的孩子,補一補也許能更進一步,如果不能,反而讓他們勞累、精神渙散,個人建議就讓他們跟著自己的節奏去學習就好。

我相信沒有傻孩子也沒有笨孩子,但是你的孩子需要你去引導和挖掘,讓他們的優點最大化,才是家長最需要去做的。


馬克魚


這我是個人的意見。我有一個閨女三年級,他自己很喜歡興趣班,但是不喜歡學習。只要跟學習有關的興趣班都不願意,他是喜歡動的那種坐在椅子上讓他學,讓他寫字就做不了多長時間。我感覺隨心隨性還是根據孩子自己的意見。不過你要首先給他說好。這時候你要如果不花媽媽的錢去學,以後就沒有機會了。以後就自己賺錢自己學習了。


大妮妮小妮妮


我覺得遵循孩子的意見吧 小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最重要。

現在的小孩子也是痛並快樂著啊……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條件啊!不過,一方面又有點隱隱的擔憂——我們真的尊重過孩子的意願嗎?我有一個朋友的姐姐,從小學鋼琴,據說很小就考過10級了,但是長大過後,再也不玩鋼琴了。如果一個興趣,不再成為孩子的興趣,那家長的堅持有什麼意義?我覺得任何教育的目的都應該放長遠來看,如果到了小學就得放棄,那我寧願不開始……給孩子的時間留點空白,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育方式。


胡媽媽的日常


作為父母的你是否給你的孩子報了藝術班?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小的時候都希望讓孩子學一個才藝,長大以後有一個特長。

有的孩子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而有的孩子卻覺得這是負擔。如果孩子覺得這個是負擔,那就真的是問題了,再加上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法不是很得當,可能效果就更適得其反了。

因此,父母在送孩子去學習的同時,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而且作為家長,還應該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特點,理智的選擇孩子適齡的學習時間。

下面就來說一下孩子在什麼年齡學習什麼興趣班最為合適:

藝術類的興趣培養

學小提琴的適齡期:眾所周知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演奏出好的音樂,對於年齡過小的孩子來說力量不夠、手以及手指尚小,所以對於3-4歲的孩子太過勉強了。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學習小提琴,建議年級在5-6歲較為適當。

學習鋼琴的適齡期:在音樂的世界裡,聲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孩子不適宜學鋼琴,因為學習鋼琴,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孩子的人乃至能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最起碼能認識簡單的五線譜,也包括需要一定的聽力分化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比如可以區分音樂的音調、音色等,還包括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一定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手指的力度和手部的發育大小等問題。

所以,一般在孩子2-3歲的時候學習鋼琴,其實並沒有什麼效果。但是6-10歲,想在鋼琴的世界裡成為鋼琴家似乎又晚了一些,所以提前培養就要在孩子3-5歲的時候,先讓孩子聽一些很好的音樂,然後在4-5歲的時候讓孩子接受彈鋼琴的指導,這時候學鋼琴比較適宜。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提早或者推遲一些。

學習畫畫的適齡期:其實孩子在1歲的時候已經會圖畫了,在2-3歲的時候對形狀、顏色產生興趣,4-5歲的時候開始對實際的事物有了認識,並可以畫出來,5-6歲的時候就可以畫認識的東西而不是畫看到的東西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現欲都很高了。所以3歲左右的孩子是最純潔的開始,最為適宜畫畫的培養。

學習韻律的適齡期:有一種教育法叫做韻律教育法,始創者是艾米爾·傑克·達古洛茲,他認為,在幼兒、兒童期才需要的韻律教育,這樣才會有效果。因為在幼兒期,孩子的頭腦和身體平行的成長,這是頭腦經常性的把情感傳達給身體的時期,音樂及韻律傳達給身體,通過身體訓練的課程,一般在3歲左右開始比較好。

學習戲劇的適齡期:所謂戲劇,就是使用自己身體的器官、機能的表現,從發聲、發音練習開始到音樂、古典等,要有廣泛的訓練才可以。這些訓練可以配合年齡以及身心發展情形分別進行,所以從3歲到成年,只要有志於演戲,任何時候都可以說是適齡期。

學古典舞的適齡期:學習古典舞的適齡期是4-5歲,從這個年齡開始學才藝,是因為這個時候身體很柔軟,符合日本舞蹈的體型,此時智能已經發展,運動神經以及感受性也開始運作,會自動自發努力,在仍是白紙的狀態下,對所教的事物也會毫無抵抗的吸收下來。

學西洋舞的適齡期: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能踩出步伐。讓孩子習慣團體活動,培養正確的音感才是目的,所以一週練習一次就足夠了,讓孩子從事很難的動作對身體發展並不是很好。技巧的指導學習要從肌肉柔軟的6歲左右開始比較理想、芭蕾要兩腳打開180度的動作,這個動作不趁早練習是不行的。

運動類的興趣培養

學習游泳的適齡期:其實學習游泳有各個年齡的學習課程,0-2歲就有嬰兒學習班、3歲的時候就可以有幼兒、學童、高級以及選手的培訓了,所以作為父母,如果想讓孩子學習游泳或者你的孩子喜歡游泳的時候,就是游泳的適齡期。

學習體操的適齡期:根據孩子的發育,1歲的寶寶跟著節奏會手舞足蹈,搖動身體;2歲時候的寶寶已經可以抓住東西;3歲的寶寶可以跑到目的地,4歲的寶寶則可以單腳跳、翻跟頭、兩腳跳。體操不論幾歲開始,都是越早開始約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來說,體操才藝從3歲開始較為適當。

如果孩子是主動想學習的時候,雖然有興趣引導,也可能會出現懈怠練習的情況,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多溝通、多引導,跟孩子說好一旦開始了就不能隨便放棄。對於孩子還沒自制力的情況下,家長的陪伴就很重要了

但贏在起跑線上的,不是興趣班!是父母對孩子擅長優勢項目挖掘意識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不管也不知道孩子是否感興趣,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前興趣班。其中還有不少家長按自己的意願,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於孩子身上。很多孩子不堪重負,不僅對自己感興趣的沒法學,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卻要硬著頭皮去學,孩子痛苦,父母也痛苦,真是得不償失。

其實,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或缺點,每個孩子都有優勢或不擅長的方面,每個孩子都有感興趣或討厭的事情。所以,與其讓孩子痛苦地學,不如讓孩子快樂成長。

有的孩子對外語有天賦,就可以培養他學外語,長大後做個翻譯家。有的孩子天生坐不住,不愛學習,但喜歡體育運動,身體條件也不錯,就可以培養他做運動員。有的孩子天生愛畫畫,動手能力強,但讀書不咋的,可以讓他往畫畫方向發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擅長髮現長處,孩子總會成才。

孩子教育應該是生存教育,快樂教育,不應該在少年宮,培養機構裡傻坐著,任由老師擺佈,沒有激情,沒有生氣,這樣的教育註定培養不出出類拔萃的孩子。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擅長項目去探索學習。這樣,孩子學習既有興趣,也有動力,這樣學習才是有效學習。

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女士,她兒子就是因為討厭數學,成績也不好,不想學,學起來也痛苦。李教授就和孩子商量,不喜歡就不學吧,你喜歡音樂,就往音樂方向去學。結果,李教授的兒子考上了音樂學院,是他學校唯一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

是的,興趣永遠是孩子的老師,如果孩子對某項技能、某門學科或某個領域特別有興趣,特別有天賦,孩子就應該往這個方向去培養。如果不是以興趣為前提的培養,孩子註定是痛苦的,父母也是痛苦的。孩子沒興趣,父母非要求學,費時費力,沒有必要。

孩子在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過程中,往往會獲得學習的內驅力,收穫的往往不是技能本身,而是從興趣中體會到學習樂趣,在孩子內驅力的作用下,才能努力堅持,耐心學習,孩子自己發掘新世界。

所以,父母一定要先經過長期觀察,經過深思熟慮:孩子究竟擅長什麼,喜歡什麼。父母不必急於求成,而是要經過大量的觀察。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學什麼,擅長什麼,選擇也是比較隨意,充滿不確定性。這時,父母的觀察判斷和分析就很關鍵了!

因此,一定要有一個觀察期,發現孩子的擅長、天賦和興趣項目。而且這個項目是經過孩子反覆並不厭其煩去做過的,喜歡的項目作為孩子的培養方向。父母一定要有挖掘孩子天賦和擅長項目的意識,確認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就朝著這個培養方向去努力。


布衣學堂


我家孩子也是四年級,上四年級後,學習任務明顯大了,上課外班的時間會顯得比較緊張。這時候,就會面臨取捨問題。

這件事是否堅持,首先是考慮孩子的意願,再一個是考慮時間是否允許。

喜歡的堅持,不想學的可以停止

考慮孩子意願是首位。如果孩子覺得能吃的消,而學習和作息也不受影響,那我們可以支持孩子。

但如果孩子都已經說不想學還強行鼓勵他學,加上學習的壓力,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效能都會受到影響,得不償失。

當然,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輕易地放棄其實也有風險,建議可以區分情況進行處理。

區分類型進行引導

如果父母覺得有必要堅持,但孩子就是不想學了。那要問問孩子原因是什麼。

1、短期壓力型

有時候,孩子是因為突然地壓力不能調適而造成的短期反彈,也有時候,孩子是真的覺得不想學了。

我家女兒,前段時間因為沒時間練琴,就盼著不學了。後來我告訴他學習和休息能保證情況下,抽空練琴,不忙了再恢復,她的這個問題解決了,就不焦慮了。又過了幾天,學校組織跨年演出,效果很好,她表示學了這麼多年,還要繼續學,不能荒廢了。

孩子的堅持,來自於壓力的調試和成就感的獲得,缺一不可。

2、階段目標型

我同事的孩子,學習圍棋,學完就說不學了,因為他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會下棋,而不是下到多高的水平。基於此,同事尊重了還真的選擇,也是皆大歡喜的。

3、不適合繼續型

孩子開始感興趣,後來發現不適合或者沒興趣的,也不要強扭。人生是個不斷嘗試的過程,興趣班也是一樣的。不要因為開始了,放棄可惜而強硬的讓孩子繼續。


嫻聊成長


興趣是不分年齡段的,不論處於哪個年齡段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件好事。興趣,我認為就是詮釋生活,工作,學習帶來的壓力,每個人的興趣應是可以帶來身心的放鬆愉悅的心情,是種享受。

四年級的孩子,年齡也到10歲。我覺得他(她)們完全有能力判斷自己對事情感興趣或是不感興趣的能力了(這裡說的是興趣不是學習喲)。這裡我就以我自己為例,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首先,我會和孩子溝通,聽聽他的想法,畢竟突然不想做某件事,都是有原因的。先找出孩子不感興趣了的根源在哪。如果孩子只是遇到一些困難解決不了,就想放棄。那也會和小孩講些道理呀,做事要有恆心,要堅持什麼的……和他商量要不在上幾節課,在做決定好不,到時候不論什麼結果媽媽都同意你的決定。這樣小孩的意見也沒被否定,決定權還在他那裡,只是讓他多考慮下,對孩子沒什麼傷害。

但是如果小孩真的是不想上興趣課,認為這不在是他感興趣的。那我也會贊同孩子的選擇。在問他是發現更有興趣的事嗎,說出來聽聽,看看是什麼讓我兒子放棄之前的選擇現在的,如沒有,就和他說那以後有了在告訴媽媽,讓媽媽給你參考下。興趣嗎?就是讓孩子能從那裡找到快樂、開心,樂趣。如果還一味的堅持鼓勵他學下去,和小孩講道理什麼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要輕意放棄等等……

這時候我覺得孩子會有很大壓力,聽話會哦一聲,乖乖繼續上。不聽話的,嘴巴會嘟嘟往上翹,沒辦法父母命不敢違,繼續去上課吧。可能家長心裡在竊喜,覺得孩子聽進了自己的大道理,孺子可教也。

其實這時候是很危險的,第一孩子上興趣課不在是他喜歡做的事了,而是為了完成父母所為一種責任,這就變成了他的壓力。第二,孩子以後有可能不太想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了,他覺得父母安排的才是對的,自己還沒有對事情判斷的能力,以後父母安排的事照做就行了。

其實孩子能和自己坦誠說不想去了,這就是孩子有主見的一種表現,至少他知道自己不喜歡的事不做,做下去不開心。

其實不論支持或不支持孩子繼續上興趣的父母,目的都是一致,那就是為了孩子好。畢竟生活不易,都想著從小培養好孩子的一些習性。

但是我覺得才10歲的孩子,心裡健康更重要,他真正的開心快樂比上任何興趣課都重要。生活確實不易,所以讓孩子多幾年他們自己開心的童年,不要過早的給他們承擔不必要的壓力。

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多聽聽孩子真實的心聲,可能更有力於培養他們處事的能力和信心。父母想要給予孩子的,也要孩子們樂於接受才有效果呀。(這只是指某些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的事👻,讓孩子也感受下自己的決定也是正確的,被認可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f0d000103a49d133e98\

莞漂的江西人娜姐


首先要聲明一個觀點,興趣班是旨在培養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沒興趣了,即使強行讓他上興趣班,可能會適得其反.

現在有很多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並不是說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而是發現在進入幼兒園之後,好多孩子都是多才多藝,有唱歌的,有表演樂器的,有練跆拳道的,還有畫畫的......而此時自己的孩子,竟然成了少數派,只能當個與眾不同的看客,或者在跳集體舞的時候充當人肉背景.當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會站在一邊時,你可能才會明白這種“與眾不同”的痛.

那麼話有說回來了,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讓孩子上興趣班?或者逼著孩子去上興趣班?

我姐姐的小孩現在四歲半,給她報了好幾個興趣班,很多人都跟我說這樣孩子多累呀!也還有人說孩子這麼小,學這麼多東西他能記住嗎?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我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為了我現在的骨和肉。”我認為孩子學習興趣班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我更希望的是在孩子喜歡的基礎上,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班,在他感覺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給他加油鼓勁。也許孩子以後在同齡人中也不會特別優秀,但是我只希望盡我最大的努力提供給孩子好的教育,希望他以後的視野更開闊,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加順利。


你壓到我的腿毛了


這裡想問一個問題,孩子為什麼對學習不感興趣?這是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學習是人類得以進化的條件,也就是說,學習是人生來就渴望。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很多人只知道也只能說出這麼一句話,培養興趣,除此之個,不能做出一點實際的事來了。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只關注到了問題的表象,而沒有去關注問題的本質。 興趣是培養出來的嗎?個人認為是做出來的,就像打球,在你沒打過前,聽別人說它是多麼多麼的有趣,你會對球產生興趣嗎?不會,只有當你自己去打一次或幾次後,感覺打球是不錯,這時你才可能產生興趣,也就是你去做的問題。另外一點,也就是事物本生的難度係數,如果一種球特別難學,怎麼打也不會,這時你的興趣也可能沒有,放在孩子的學習上,也是一樣,我們可以去想,孩子是不是認為學習特別難,而且怎麼學也學不好,學習的自信心沒有。這種情況,孩子當然學習沒勁了,另外一點,就是老師的原因了。在教育學上有一句話:“只有不盡職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很多學生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才喜歡這門課的。


漫步陽光下魚生


  “孩子不想學了。”當這個現實擺在老師和家長面前的時候,正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深刻思考的時候。

  一、當初報學的興趣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嗎?是因為孩子自己對這個“興趣”有興趣嗎?如果是,那麼現在不想學了,可能是碰到了難處,心裡有了畏難情緒,或是因為時間的推移,原來的火熱漸漸冷了下來,這時候我們要幫助他,順利地走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如果不是,那一定是被選擇的,經過一段時間興趣也沒有培養起來,這時的不想學是必然,因為一路走來,他都是在配合家長的選擇。此時他不想學了,那就立即終止,對孩子而言,早終止早解脫;如果繼續被選擇,勢必恰得其反,消極對抗,甚至孩子身心受到損傷。

  二、孩子不想學了,他想學什麼?四年級,孩子的學業負擔也重了,精力受到分散,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象,孩子必然會對一些興趣課與學業課做出割捨,不想學興趣課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此時的興趣課已成為他學習、成長的一種負擔,毫無興致而言。人無完人,也不可能成長為一名全才。孩子此時不想學了,我們師長當然也就不要霸王硬上弓了。如果他還有精力,他也許有了新的興趣,那就讓他自己做出新的選擇好了。如果他對原興趣真的感興趣的話,他不會輕言放棄!這個節點,我們要俯下身子問:孩子你想學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一個事物感了興趣,絕不會輕言放棄,如言放棄,定有原因。查實原因,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老樵


我的觀點就是既然一開始學了就堅持到底,上興趣班影響不了孩子的學習,還可以適當的放鬆一下壓力。孩子學了又不學了,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鼓勵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持之以恆堅持就是勝利。現在小孩誰沒有一點特長。等上大學才明顯,更是表現才藝的時候,展現自己的時候。應該逼孩子一把,多學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