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如此貧瘠卻有大筆軍費購置武器,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秦皇見漢武


說到印度,確實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家,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印度都是比較貧窮的,但是在購買軍事裝備的時候,印度出手卻十分的闊綽,乍一看,妥妥一個土豪的模樣。

跟我國曆史上一個朝代截然相反,那就是宋朝,宋朝是民富但國家貧困, 而印度卻是民貧,但國家富裕,因此說這兩個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存在。


印度雖然貧困,但不要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印度是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也就是說,印度的財政收入,是能夠支撐起,他的國防預算。

同我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之一,但同時印度也擁有,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且印度的第三產業,也是比較發達的,就如印度的互聯網軟件行業,被稱作是世界辦公室。

2018年,印度的財政收入位列第十位,排在西班牙之前,巴西之後,是這個名副其實的有錢人。


其實對於印度,人們的認知還是存在不準確的,認為印度城市都有貧民窟,印度農村肯定更差,其實,印度的很多農村,比城市要乾淨整潔很多,且人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比城市裡差太多。

印度農村,跟中國西部很多農村地區差不多,甚至不少地方比我國有些地方還要好,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如今,印度已經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且印度也一直夢想者要在經濟上超越我國。

總之,印度是一個不能輕視的存在。


Mr這史香


印度和中國相比,的確是比較貧窮,但是看其總量GDP,在世界排名第六,也算是一個大國了,購買軍費的錢還是比較充裕的。

2014年去過一次印度,但是印度給我的感覺就是髒亂差,哪怕是印度首都,也是一塌糊塗,尤其是衛生條件,簡直不敢想象。但是等我2018年再去印度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街道要乾淨多了,衛生條件比原來好了很多,當我們國內還在嘲笑印度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不僅僅是中國在發展,人家印度也在慢慢進步,所有說一定不要輕易看不起任何國家。就像當初歐洲人看起不中國一樣,又有誰能想到,當初那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能夠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說未來的第一大經濟體。

印度總體來說,他們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大量的財富控制在少數人手中,基本上沒有中產,除了富豪就是窮人,這和印度的精英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印度的經濟產業也是比較多元化的,主要涵蓋農產品、紡織、手工藝、低端製造業還有外包服務業,這些是印度主要的經濟來源。

印度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土地肥沃,很適合農作物的生產,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間接或直接以農業維持生活,所以說農業是印度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不過這些年來,隨著印度的精英教育,外包服務業尤其是IT行業,印度逐漸成為軟件外包的輸出國,波音飛機的很多軟件設計都是印度人做的,比如波音737Max的系統,就是印度人做的。

紡織業是印度的第二大勞動業來源產業,僅次於農業,印度輸出品中大約有26%來自於紡織業。

還有,印度龐大的勞工輸出,也是印度外匯的主要來源,在中東,基本上看出租的都是印度人,做勞工的也是印度人,據說在中東的印度人有500多萬,每年可以賺回幾百億的外匯,跟菲律賓以菲傭創匯一樣。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在這裡就體現了出來。

基本上,印度的外匯來源主要就是這麼幾點,當然還有旅遊業,但是印度的旅遊業根本做不起來,和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緬甸相比,印度基本沒人去,最主要的是,人聲安全沒保障,尤其是女性朋友,最好不要單獨去印度旅遊。

我是椰子熟了,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點贊👍


椰子熟了


很多人都以為印度貧瘠和落後,但實際上印度既不貧瘠也不落後。與中國相比,印度雖然在國土面積上要小於中國,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但是在氣候、自然資源、可耕種土地面積上,印度是要超過中國的,而這也正是印度得以在最近十多年能夠快速發展,並一躍成為“金磚”國家的主要原因。

總體而言,印度的國家總體實力還是很強的,根據印度政府公佈的數字,2018年印度GDP總量摺合美元約為2.716萬億美元,在全球排名中已經超過了法國,正式成為了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而這也正是印度能夠在最近幾年裡,能夠在全球軍火市場上大肆買買買的主要原因。

總體而言印度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在有些方面還是具有著較大的優勢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印度國土地處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溼潤且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耕地,這足以保證印度能夠在不到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活超過13億的人口。

印度地處南亞,是一個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國家,而且這個國家地理環境十分優越,平原地區約佔總面積的40%,而且國內的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在熱帶季風氣候的所帶來的充沛雨水的滋養下,印度國內國內的土地不僅非常適宜進行農業生產。

真是由於地理原因,使得印度雖然不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他卻擁有著世界最大的耕地面積。

根據統計印度目前擁有的總耕地面積約為1.6億公頃,排名世界第一,這就意味著在這片土地上,印度人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並創造出更大的生產價值。

根據2018年印度官方公佈的數字,印度目前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13.53億人,即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這些人口的糧食供給,則基本上都是由印度本國生產的糧食來進行供養。

因此從人口的角度來看,今天的印度與8~90年代的中國有些相似,即通過大規模的人口紅利來幫助國家快速發展,從2000年以後,印度年GDP的增幅真呈現出快速增加的趨勢,這其中人口紅利的對GDP的貢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2、印度從十九世紀開始被英國完全統治,在英國殖民者的建設下,印度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亞洲地區較為發達的國家。

早期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南亞次大陸的一個地區總稱,在這裡曾經封建土邦林立,是一個十分落後的地區。但是從十八世紀開始,西方殖民者開始向東方開拓殖民地,而富饒的印度則成為了西方列強們主要爭奪的地區。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奪,到十九世紀初,英國人逐漸擊敗了參與競爭的法國和葡萄牙等國,最終將整個印度次大陸全部納入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內,並以此為跳板逐步向更東的東亞和南亞進行殖民擴張。

對於英國來說,印度就是英國殖民亞洲的一個重要跳板,所以對於印度地區的各種工農業建設,都下了相當大的力氣,而這些工業農業基礎在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全部被獨立以後的印度政府繼承了下來。

因此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印度的工農業基礎要遠好於亞洲地區的其他國家(日韓除外),而這也為後來的印度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今天的印度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基本能夠實現工業領域的自給自足。此外印度在鋼鐵、機械、精密儀器、汽車、軟件、航天等領域,都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3、印度軍工體系落後,缺乏先進技術儲備,這就迫使印度政府不得不被迫擠出資金去國際上購買軍火。

印度雖然是一個工業國家,但是卻並不是工業強國,特別是在軍工領域,印度基本上是乏善所陳,自己研製武器不僅耗時費力,而且製造出來之後卻遠遠跟不上時代的需要,這就導致印度國內的武器裝備呈現出“萬國造”的趨勢。

比如印度在上世紀70年代計劃研製新一代主戰坦克,然後花費了約35億美元和24年的時間後,研製出來的阿瓊坦克根本就無法滿足部隊的需要,最終制造出來的30輛坦克,只能被當做訓練坦克來使用,其中每輛坦克均價一億美元。

同樣在航空領域也是如此,1983年印度啟動了“光輝”戰鬥機研製計劃,成為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從零開始研製戰鬥機的國家之一。

由於印度的人才基礎和功業基礎實在是過於貧乏,在經過30年的時間之後,到2013年光輝戰鬥機才初步形成戰鬥力,但是該戰機的性能指標僅僅達到了世界上三代機的標準,已經遠遠跟不上實際作戰的需要。

有報道稱,印度空軍和海軍已經表示要對“光輝”繼續進行測試。就連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也承認,“光輝”仍是“半成品”。

雖然今天的印度人均GDP只有2030美元(相當於中國的1/5),但是由於印度人口總數超過了十三億,因此在總量上,印度2018年GDP的總量,仍然排到了世界第六,因此對於印度來說,拿出幾百億美元去國外購買軍火,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以承受的事情。

再加上印度國內的軍工體系十分落後,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印度在進行軍事項目研究時,經常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研製出來的武器裝備卻根本不符合要求,最終只能被迫在國際上採購武器來補充國內的正常軍事需求。


落下m


印度GDP全球也算是前列,現在排第五,你說他貧瘠?你不如說他是貧富懸殊大。咱們對於印度的印象就是髒亂差,奇葩,火車掛人,摩托車雜技。但是這是你看到的娛樂性質的新聞,而印度自身也在努力發展經濟。

印度現在軍費552億美金,世界前列,僅次於美國、中國、沙特。中美不說了,印度和沙特,這都是典型的自己沒啥本事,武器全靠外購的。印度國產戰機基本就是一個擺設,但他也要國防啊,自己國防工業不行,那就只能高價購買國外的武器了。你的蘇30、幻影2000,那蘇30都要上百架上百架的買,哪個不是高印度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源於人口的紅利,並且發展軍工也是印度的國家戰略之一,肯定是重點投入的。

眾所周知,印度每年都會在軍事上投入大量資金去購置武器,即使如此也沒有人會將這個國家與經濟發達掛鉤,因為印度貧富差距太大了,貧困人口眾多,人均GDP不足2000美金,位於一些撒哈拉國家之後。因此每每提起印度這個國家,很多人都認為它是貧困和落後的代名詞,其實不然,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如果只是同美國日本這種國家的經濟實力相比,印度的確比較窮。但是它的GDP總量在世界排行中位於前列,印度還是將要超越英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的存在。在國際關係的處理上,印度也做的非常好。良好的國際外交關係不僅為它在購置武器方面提供了多種選擇,也代表了當資金不夠時它們可以從許多國家中貸款以解決燃眉之急。

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只有297萬平方公里,但物質資源豐富,不僅擁有著豐富的工業發展所需的礦產資源,而且地處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還是世界上降水最豐富的地方。所以印度並沒有我們表面所看到的那麼貧瘠。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在僅是中國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上養育著同中國數量相同的人口。因此大量的對外輸出勞動力賺取外匯成了印度經濟來源的主要途徑之一。現在,印度勞動力遍佈世界各地,這些勞動工人每年為自己的國家所累積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

印度是農業大國。印度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分為冷熱雨三季,氣候宜人,土壤肥沃,雨水充足,非常適合農作物得種植。農業是印度近三分之二人口直接或者間接維持生計的方式,其耕地面積在亞洲居於第一。也正是農業經濟的發達,才能養育印度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所以說,農業是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

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成為印度的支柱性產業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業的發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趨勢。而且印度的旅遊景點很多,關於旅遊這一領域的從業人員就高達五千萬。其服務業佔印度總GDP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包括勞務輸出、金融服務、交通服務、通信服務等在內的信息服務,其中最為發達的當屬軟件服務。印度逐漸成為了軟件外包服務的輸出國。波音飛機的很多軟件都出自印度人之手,如波音737Max系統。紡織業是印度的第二大產業。其對外輸出品中,有百分之二十六來自於紡織服務業。

印度買武器確實花了不少錢,2013年到2017年這期間,印度的武器進口總額佔到了全球武器進口總額的12%,是世界上重要的武器進口大國,遠超他的經濟規模在世界上的比重。

印度的武器進口方主要來自於俄羅斯、美國和以色列。其中俄羅斯對印度的武器出口額最大,大約佔到了印度進口總額的62%;排在第二位的國家是美國,大約佔到了印度武器進口總額的16%;排在第三位的國家是以色列,大約佔到了印度武器進口總額的11%。

歷屆政府一直受困於印度國內的工廠低效率和低質量的軍工生產。印度有4個軍用造船廠和41個軍械廠,看上去規模很大,但是多年來這些企業生產成本高居不下,研發生產效率低到髮指。於是,印度軍方只好把目光投到了國外的軍火商,以期待獲得性價比更高的武器裝備。目前為止,印度武器的65%都是採購自國外。

印度由於種姓制度的存在,貧富差距極大,高種姓因為較為容易獲得社會資源,比低種姓人的生活水平高得多,他們甚至有著不亞於發達國家中產階級的生活品質。畢竟社會資源有限,高種姓佔據了大部分社會資源後,導致佔印度人口大多數的低種姓階層生活品質極差。

在印度,有超過6000萬兒童營養不良,為了維持生計有1250萬5歲到14歲的兒童在工廠、田間或者富人家做工,有大約6500萬5歲到14歲兒童沒有上學。這幾乎已經和印度高種姓人口差不多了。








經常用了


在中國人的印象當中,印度很窮。這種想法,就像曾經的西方歐美人士對我們的判斷,中國很窮。

於是,有問題就產生了:印度如此貧瘠,為何還有大量軍費購置武器,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印度是典型的國富民窮,和曾經的中國很相像

印度的總GDP位居全球第七,總量達到了2.59萬億美元,這個數值不算低,比意大利、巴西、加拿大、俄羅斯都多,只是,印度的人均GDP實在是低,只有兩千美元左右,相當於中國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左右,比上美國、日本等國家,差距更是大。

印度購置武器的款項,金額不低,在700億美金左右。700億美金,對於2.59萬億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說,還不算高,因此對於國富民窮的印度來說,大量購置武器,並不算是難事。

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

印度的經濟來源,首先是農、林、牧、漁等相關農業,佔了印度16.6%的GDP。目前世界上10%的耕地在印度農村,印度的糧食作物,已經在淨出口了。但是,印度農業的效率低,成本高,60%的人幹著GDP16.6%的產業。


其次是工業,印度工業佔據27%的GDP,而從業人數只有總人口的17%,特別是印度的小型工業產品排名在了世界的第16位。和農業相同,印度的工業效率並不高,科技化程度有限。

第三,印度的軟件業非常發達,被譽為世界辦公室,可想而知,其軟件方面的能力。

第四,印度的旅遊產業很厲害,是印度的“黃金產業”。

第五,印度的仿製藥品,也非常厲害,對國民生產總值也是有一定貢獻的。

印度目前的主要出口商品為: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

印度的初級產品,目前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

能看得出來,印度實力還是有的,只是人太多,拉低了人均GDP而已。

以上就是印度為何能大量購置武器的原因,以及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


藍風破曉


我的懶得分析他。一提這國家就生氣。

事實上GDP高並不代表財政收入高。印度相對於其13億的人口總數,GDP其實挺寒酸的。其稅收並不足以彌補支出。事實上印度財政赤字非常嚴重。而外債接近1.4萬億美元,外儲才4000多億美元🤣🤣🤣。其財政收入也就2000多億,但是軍費就500多億。什麼概念?1/4財政收入用作軍費。剩下的錢先不說還債,給公務員開工資估計將將夠。

什麼概念?中國一年財政收入27000多億美元,軍費1700億美元。僅僅6%而已。剩下的錢可以做很多公益性的基礎建設以及補貼欠發達地區。

印度目前的經濟狀況,稍微懂點兒經濟學的,都知道是脆弱的且不可持續的。其本國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產業,軟件業就是個代工廠碼農的地位,即使有著一幫硅谷CEO幫他接活,整個印度軟件產值都不如一個深圳。剩下個製藥業,那就是個造仿製藥的,除了在自己國家賣,都不允許外售。然後剩下的就更別提了。

這樣說吧,也就美國這幫人指著阿三一方面噁心中國,一方面買買武器,如果不是這個,華爾街早就做空他多少次了。印度目前脆弱的金融體系,就4000億的外儲,太容易做空了。但凡換成其他國家,嗜血的對沖基金早就撲過去了。

我反感印度最大的原因就是其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整個航母快泡爛了也造不好,飛機坦克沒一樣能弄明白,還花大價錢玩航天。老百姓9億文盲,六億赤貧,一半人口就睡個棚子,一個國家不以國民脫貧為目的,天天為了些虛名大手大腳,著實讓人瞧不起。


Damonshui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答題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看:印度是個窮國嗎?印度財政支出中用於購置武器的軍費到底有多少? 軍費負擔是否超過了財政和經濟的承受能力?


印度的國防支出規模較大,但用於採購武器的支出並不多。根據我國國防信息科技中心引用的印度國防部公佈的數據,印度2018-19財年的國防預算為40436億印度盧比(約586億美元),這個規模排在全球第四位,比俄羅斯和法國的國防支出還要高。但是,從印度退役空軍元帥馬薩斯瓦蘭今年1月份《印度防務評論》發表的文章來看,支出結構不是很合理,三分之二用於人員經費和支付養老金,只有三分之一可以用於包括採購軍備在內的所謂“基礎性支出”,但是這部分支出中大部分又要用於支付以前年度軍購債務,

真正能夠用於採購新裝備的只有不到8%,也就是說印度年度國防預算中能用來買軍火的只有47億美元左右,並不算很高。而國際軍售合同從簽署到執行是有一個很長的時間週期的,一筆幾十億美元的大單往往是分期付款,還有信貸優惠等等,只是印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買買買的肥羊角色引人注意而已。


印度的國防支出佔比較高,並沒有超出財政和經濟的承受能力。

印度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雖然國防支出的規模增加了,但佔GDP的比重(1.86%)反而下降了,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是:這是自1962年以來的最低點。印度的財政支出中,第一大支出是基礎設施建設(大約6萬多億盧比),然後是國防支出、國債付息支出和行政管理費支出。國防支出雖然佔比較高(大約16%左右),但並沒有超出印度的財政承受能力,其中的武器採購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不過1.3%,以印度的國力還是可以負擔得起的。至於說買武器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各國都一樣: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夠再通過發債來彌補唄。


雲霄飛翼


雖然我們看不起三哥,造不了好武器,但是別人買武器的錢還是有的。


印度雖然整體不夠富裕,但是其GDP總量在國際上也是排的上號的。印度的今天,就類似我們的昨天。印度的人口總量快要趕上我們了,他們正在享受我們曾經享受過的人口紅利。其IT行業的競爭力遠超我們想象,上大學時就知歐美的一些IT的外包都是印度工程師來搞定的。

其次,印度的農業環境其實比我們好。以前玩過Google earth,看了一下印度原來比我們的國土要平坦的多,所以很利於農業生產。我國每年進口一億多噸的農產品,但是別人印度還可以出口,比如棉花大豆等。

再說印度再窮比我們建國初期還窮麼?在那種經濟條件下我們都能搞“兩彈一星”。現在的印度買點武器還不輕輕鬆鬆,要知,印度都是被老毛子和美帝當土豪宰,啥武器賣給三哥都得坐地起價,而且還能賣的很好。


柳小慶


長期以來,印度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貧窮,老舊的火車與鐵路擠滿了衣衫襤褸的乘客,髒、亂、差的街道是滿大街“不顧衛生”的市民。甚至有報道稱:到目前為止,印度國內還有許多地方沒有通上電,人民生活還依靠蠟燭、煤油燈照明等,所以印度給人的印象就是整個國家貧窮落後,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印度這個國家整體經濟並不“貧窮”!

確實,印度國內現在1/5的人口還住在貧民窟,甚至還有大約2億人用不上電,人均經濟總量遠遠排在世界100名以後,所以說印度人民確實很“窮”。

不過,把目光看向印度國家整體的經濟總量上來看,那就是180度的轉彎,目前為止印度國內經濟總量排名在世界第7位。甚至要比俄羅斯要高得多,僅次於除俄羅斯以外的五常國家與日本、德國,並且只是總量還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長。
所以說印度這個國家的整體經濟並不“窮”,甚至還可以稱得上是“富有”,只不過國內貧富差距巨大,所以才留給人們一個非常“貧窮”的形象。


(印度購進英國建造的航空母艦)
(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第3代戰鬥機)

印度經常花費巨資購買“美製”或“俄製”武器的原因,並不是它真的“財大氣粗”錢多的沒處花,而是因為印度國內根本沒有能力自己研製生產國產武器。因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能保護本國的安全,就算沒有錢也要擠出資金來購買國防武器。自己生產不了所以只能購買,就算這些進口武器賣得再貴,也只能咬牙吞掉,根本沒有第2條路可以走!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印度採購大量武器不是因為他們錢多,而是因為他們必須花這麼一筆錢。印度現在是除美國之外,戰爭最頻繁的國家!

印度這個國家侵略成性,從印度獨立到現在累計侵吞了大約70多+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等於是一個法國加一個意大利的面積大小,每年處於戰時狀態的時間高達220多天,有60萬部隊長期駐紮於戰區,佔印度117萬總兵力的51%左右,這個數量這個比例甚至超過了美國的海外駐軍總和。

印度每年的軍費預算當中有380~430億美元是屬於必須花費,其中有150~180億美元是用來支付佔領區的軍事花銷,而230億美元則是維持117萬部隊的最少花費。2018年印度軍費是507億美元,折算一下印度的可閒置軍費也只有77~127億美元左右。印度軍方根本就沒多少錢!比如我們翻開印度空軍的各種裝備來看,主力戰機蘇30平均機齡都在30年以上,甚至連上世紀70年代的米格21戰機都還在使用,這也是印軍戰鬥力弱的主因之一,裝備老舊。

之所以會顯得印度軍費花費得多,主要是因為井噴式採購導致,由於印度已經到了更換裝備的時代了,這使得他們必須要花這麼多錢去買新的裝備,等這些裝備換完了之後印度就沒必要去採購新裝備了,如果把這些軍備採購均攤到以後各年(比如平均到三十年以後)實際上每年的花銷也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