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理力爭,6000平方公里領土將回歸故里?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始終保持了傳承的延續性,在已有的世界歷史中長期保持著領先地位,但是在清朝時期因為統治者的短視與閉塞而開始落後於世界潮流。

這一種落後對於個人乃至於對於國家來說,都是極為殘忍的,不僅民眾的國際地位低下,而且清政府還動不動就割地賠款,讓原本強盛的中國失去了大量的領土。

據理力爭,6000平方公里領土將回歸故里?

不過在解放之後,人們在正確的思想領導下踏實苦幹,不僅個人的生活過得美滿幸福,而且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大為增長,於是收回了很多在清朝時期喪失的領土,如旅順、黑瞎子島等等。

在這些迴歸的領土中,其中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喀喇崑崙走廊。

據理力爭,6000平方公里領土將回歸故里?

喀喇崑崙走廊位於崑崙山脈的北部,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通道,中國人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從這裡經過,當時它還是屬於大漢藩國皮山國的領土,在數千年前大漢對其就已經擁有宗主權。

待到皮山國為鄰國所滅,其國王尋求大漢庇佑,而漢武帝使張騫出使西域之後,不久便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從此這一地區便正式歸於中國版圖,可謂自古以來即是如此。

然而滿清之時朝廷日衰,慈禧等人尚且東奔西逃,自然也就難以顧及邊疆。

自古以來即為中國領土的喀喇崑崙走廊也被英國派遣印度人佔據,當時的滿清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卻無力出征,只能懸而擱置。

待到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難以維持,便通過不同的信仰將原來的印度分為了今天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喀喇崑崙走廊的大部分也歸於此二國的實際控制下。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巴基斯坦在親眼目睹了中國以遠不足印度軍隊數量的“數萬邊軍”痛擊印軍之後,也漸漸開始變得講道理,外交方向便從原本的親美改為親中。

在1963年的時候更是將這喀喇崑崙走廊這60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歸還中國。

然而在喀喇崑崙走廊將要回歸的時候,印度方面挑出來提出抗議,表示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主權擁有者。

據理力爭,6000平方公里領土將回歸故里?

對於印度的無理挑釁,中國一方面增加了邊境駐軍,同時派出先進的空軍駐防,同時進行了友好回應:我們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從來都講究以德服人,印方若有不服,大可提出問題,雙方進行公平友好的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