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中國廳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中國廳,存放著一件“鎮館之寶”,那就是來自中國陝西的“昭陵六駿”中的兩件浮雕石刻——“颯露紫”和“拳毛騧”。

100多年前,中國局勢動盪,中國文物外流事件屢見不鮮。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所藏‘昭陵二駿“

有人就盯上了“昭陵六駿”,想將它們盜走。不料,由於六駿浮雕過於沉重,文物販子竟狠心將它們全部砸碎,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碎片,企圖裝箱運到國外。

其中四件石刻有幸留存了下來,現 於1920年以12萬五千美元的高價被賣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保存至今。

何為「昭陵六駿」?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昭陵六駿是位於中國陝西禮泉的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的六塊石刻駿馬,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藝,以及唐太宗與心愛戰馬的故事聞名中外,1300多年來一直被中華民族視為國寶級文物。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石刻中的“六駿”是李世民經常乘騎的六匹戰馬,它們既象徵唐太宗所經歷的最主要六大戰役,同時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功。六匹駿馬的名稱分別為:“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烏”、“特勒驃(biāo)”、“青騅(zhuī)”、“颯(sà)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被盜前盜“昭陵六駿”石刻

六匹戰馬分別雕刻在獨立的青石厚板上,大約高172釐米,寬204釐米,厚40釐米,重約3.7噸,分別對稱安置在祭壇的東西兩側,六匹馬的頭部都朝向南方的山陵,因而西邊的三匹馬頭衝左,而東邊的三匹馬頭衝右。這六件石雕作品通過對馬的讚揚,表現了初唐“貞觀之治”以後,大唐盛世生機勃勃的時代精神。

上世紀初,魯迅先生來陝目睹了六駿石刻後,稱讚這批作品是“前無古人”的藝術傑作。世界上任何一本關於中國古代藝術史的著作都不能不提到昭陵六駿。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昭陵六駿”,其中“颯露紫”和“拳毛騧”為複製品

可以說昭陵六駿代表了唐朝初年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打破了北朝之後從佛像雕刻中所承襲的呆板和俗氣,為中國的石刻藝術吹進了一股清風。但令人痛心的是,這6塊稀世珍寶卻在20世紀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並且有的甚至流落海外。

「昭陵六駿」中的兩駿為何會流失美國?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颯露紫

民國三年(1914),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被盜運國外,流落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駿在盜運中被發現,盜賊未能得逞。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拳毛騧

但在盜運過程中由於石刻過於龐大,盜賊為了方便運輸和裝箱,於是將六駿刻石都打成數塊,這就是為什麼在現有的6匹馬的身上都有裂痕的緣故。

一圖看懂「昭陵六駿」流失歷程

痛惜!我國的絕世國寶,竟都成了國外的鎮館之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