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錄≠正史——戳破古德里安的神話、揭露其自傳背後的現實

海因茨·古德里安是最有名的二戰德軍指揮官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他建立了裝甲兵部隊,後來還成為了裝甲兵總監。還因為他所寫的回憶錄:《Erinnerungen eines Soldaten》譯為中文就是“一個士兵的回憶錄”。而看待古德里安這位名將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後世有著很多古德里安的“腦殘粉”,甚至是很多歷史學家都將這本回憶錄當做正史,很多這樣的粉絲在寫關於二戰的書或者文獻時,不僅無條件相信古德里安的回憶錄,還往裡面摻私貨,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真實的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我就是覺得我被阻撓了

在回憶錄中古德里安說他和少數支持者頂著德軍內部多數派的反對,堅持建設裝甲部隊。他還在書中給出了例子,他之所以發行了奧地利將軍艾曼斯寫的《坦克戰》一書,是因為當時德軍崇洋媚外,不重視本國專家。引用其回憶錄的原話:“即使冒著被他國專家發現艾曼斯理念的風險,也必須這麼做,我們必須破除來自德軍高層的阻礙,他們只聽從外國專家而非本國顧問的意見,我們只能發佈艾曼斯的著作去傳播這些理念。”但實際上很少有證據表明德軍的摩托化和裝甲理念受到過阻礙,古德里安本人在1935年就以上校軍銜擔任了裝甲師師長。而且古德里安也很少有什麼政敵阻撓,他的觀點在當時的機械化思潮裡也十分常見,古德里安的回憶錄並不能正確反映出他與德國裝甲理論家在20-30年代的真實經歷。

回憶錄≠正史——戳破古德里安的神話、揭露其自傳背後的現實

古德里安——自己豎個靶子自己打

再來談談所謂的政敵,路德維希·貝克(Ludwig·Beck)將軍。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說道:“貝克反對建立裝甲兵的計劃,他希望坦克只被當做是步兵的支援武器,在他的思想裡最大規模的裝甲部隊編制只能是裝甲旅,他對裝甲師完全不感興趣。”咱們再來看看貝克將軍的實際做法,貝克通過建立更多的裝甲旅來提高全軍的裝甲水平,這樣一來全軍的裝甲營的數量會增加36到48個,由於資源缺乏,他甚至延緩了12個反坦克營的組建,將資源調給了裝甲部隊。貝克將軍的做法表明了他也認為坦克不該只是支援武器,也極力推進建立裝甲師,只是受快速擴軍所限,他所想的是逐步擴充並完善裝甲部隊,而且要保證裝甲部隊有足夠的數量和質量。

回憶錄≠正史——戳破古德里安的神話、揭露其自傳背後的現實

路德維希·貝克將軍

粉絲——古德里安將軍字字珠璣

再來說說古德里安的粉絲們摻私貨的問題,所謂的作者Kenneth·Mmacksey在他的文章裡寫道:“古德里安發佈的文章給他贏來了名聲和敵人。”但實際上在1922到1928年間古德里安只發表了五篇文章,而且都是在當時很平庸的作品,比如《法國在凡爾登的摩托化運輸》《摩托化部隊的行軍偵察與警戒》,而有關戰術類的文章,篇幅都只有一兩頁,例如《騎兵與裝甲車》《摩托化部隊的防空》。

堡壘計劃——我也不確定古德里安有沒有反對過我

關於古德里安最有爭議性的內容就是其在堡壘計劃中的表現,古德里安聲稱他反對該計劃,還拒絕投入五號坦克。問題是古德里安究竟有沒有確切地提出反對意見?這一點其實無法找到任何書面證據和會面記錄,無法證明古德里安確實反對過堡壘行動和豹式坦克,雖然古德里安確實在戰術層面上持反對意見,但並不代表他像回憶錄裡說的那樣反對整個戰役計劃。而有趣的是其他持反對意見的將領都有文獻記錄。

回憶錄≠正史——戳破古德里安的神話、揭露其自傳背後的現實

古德里安——自己的書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古德里安在戰前所寫的《注意!坦克!》也很有名氣,但是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大眾的科普書籍而不是專業書籍,之前提到的《坦克戰》出版更早,是一本具有詳盡軍事分析和裝甲編制方案的德語著作。而且要談到艾斯曼的《坦克戰》一書的知名度和貢獻就還要涉及一個問題,古德里安的初版自傳裡完全沒有提及艾斯曼,直到艾斯曼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後才在第四版里加了幾句話。很多學者都因此認為

:“即使這是自傳,古德里安也過於誇大自己的作用,書中只有一句話提到福克漢,對魯茲的評價很高是因為古德里安在31年成為他的參謀後,魯茲支持過他的想法而已,其他在20-30年代對德國裝甲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軍官例如:皮爾那、海格爾、馮·艾曼斯皮格爾、馮·沃拉德以及在喀山坦克學校受訓的一眾軍官的事蹟和貢獻都被古德里安一筆帶過或者直接忽略。”

有趣的是,這麼多年來古德里安都沒有受到指責,或許有些讀者看到這裡都要把古德里安叫做騙子了,但其實古德里安的自傳雖有很多問題,不過騙子還算不上,只是不能被當做嚴謹史料罷了。因為人類的記憶是出了名的不可靠,而且在自傳這種特殊文體裡,個人的貢獻通常會被誇大。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對同一件事,自己的親身體驗會更加深刻。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會因為所謂的受眾不同改變敘事內容,忽略或者強調某些關鍵點。所以即使是無意的,回憶也很可能不準確甚至出現明顯錯誤,因此,很難將古德里安回憶錄裡的錯誤歸結到某一個原因上。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優秀的作者都不太願意直接引用回憶錄的內容,因為只要一涉及到主觀性,內容就很可能有偏移,尤其所謂的數據就更是如此,再加上國內充斥著很多寫作回憶錄讀著卻是“科幻小說”的書籍存在。文章的結尾我就直接援引一位國外學者的評價

:“如果古德里安是個謙遜,完全不提及自己事蹟的人,他將會作為一個出色的將領、頂尖的戰術家、以及在第一支裝甲師的建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人物載入史冊,可他一點也不謙遜。”

1:Guderian·Heinz:Erinnerungen eines Soldaten

2:Corum,James S。:The Roots of Blitzkrieg。Hans von Seeckt and German Military Refor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