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統軍統鬥法,蔣介石如何應對?

擎子yeerum


中統軍統都是國民黨的特務組織,而蔣介石剛當北方軍總司令的時候,還沒有那樣龐大的特務組織。是蔣介石第二次下野,才讓他下決心建立龐大的特務組織的。

1931年,蔣介石把當時的立法院長鬍漢民軟禁,反蔣勢力掀起倒蔣浪潮,蔣被迫第二次通電下野。


下野後,他痛定思痛,覺得失敗的原因在於沒有一個能及時掌握黨內情況和政敵動向的情報組織。 所以蔣介石復出後立刻開始籌建自己的特務組織,而且一下子組建了兩個組織。

這兩個組織,一個叫“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中統的老大是陳立夫,是蔣介石把兄弟陳其美的侄子,對蔣介石忠心不二,主要負責監視黨內幹部動向和做政治思想工作。

(陳立夫)

另一個組織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人們叫它軍統。則負責對外情報蒐集、清除叛徒、內奸。軍統剛成立時叫藍衣社,1938年才改名軍統。軍統的頭頭叫戴笠,是蔣介石的同鄉,在蔣介石人生低谷的時候投奔了蔣。戴笠膽大心細,有勇有謀且對蔣忠心耿耿,所以戴笠被蔣介石選中。

按說這兩個組織都是為蔣介石做事,都歸蔣介石領導,又不是上下級關係,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兩個組織都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工作性質又相似,都想在主子跟前立功邀寵,一爭高下。兩個組織也都有人有槍後臺硬,一山不容二虎,爭鬥就不可避免了。

(戴笠)


更可況領導中統陳立夫是國民黨元老的侄子,又曾在美國留洋,黃埔軍校時就不離蔣左右,輔佐蔣介石打天下,是國民黨內有頭有臉舉足輕重的人物,根本就瞧不起小混混出身的戴笠。

而戴笠仗著蔣介石撐腰,仗著軍統勞苦功高,也不把陳立夫當回事。所以戴笠也毫不示弱,處處跟陳立夫對著幹。

掌門人都水火不容,手下嘍囉更別說了,所以中統軍統之間惡鬥不斷,到了有你無我的地步。


最典型的就是1942年,軍統第一殺手趙理君幹掉了中統大將韋孝儒,讓中統老大陳立夫大為震怒,直接出面為手下報仇,給趙理君扣了個“漢奸”的帽子,逼著蔣介石槍斃了趙理君。

後來戴笠咽不下這口氣,又到蔣介石那裡舉報中統頭子徐恩增貪汙受賄、走私販毒。 不過對於兩家的爭鬥,蔣介石倒是成竹在胸,不慌不忙。

因為他知道,兩個派別無論怎樣爭鬥,都是為了在他這個總裁跟前爭功邀寵。只要他們對自己忠心耿耿,哪怕他們打得頭破血流都無所謂。如果他們不吵不鬧,不鬥不爭,悶聲不響,反倒是讓讓人坐臥不安了。

所以每次兩家明爭暗鬥,蔣介石都充耳不聞。真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就像丈夫處理原配和小妾矛盾那樣,要麼兩邊安撫,要麼和稀泥,要麼就是倒苦水讓他們體諒當家人的難處。再不是講講都是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誰也離不開誰的大道理。


總之,讓他們相互制約,相互競爭,自己在中間樂享其成。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眼看兩家特務組織勢力太大,尾大不掉,怕成心腹大患,就決心削弱他們。

戴笠死後,蔣介石一下子把軍統的十萬人裁撤到了兩萬,後來乾脆連“軍統”這個名字也不要了,改名保密局。而對於中統則培植蔣經國的三青團慢慢取代,後來也乾脆取消,改名“內政部調查局”。

在蔣介石眼裡,不管是中統還是軍統,都是蔣家利用的統治工具,失去了利用價值,自然就飛鳥盡良弓藏了。


小約翰


一,成立的時間不同

中統先於軍統成立。 1938年3月29日召開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提議,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由此正式形成。1938年8月,統計局二處擴充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復興社併入軍統局,由此軍統正式成立。




二,主要職責不同

中統局的工作重心在黨政機關內部,另一個重點就是暗中打擊一切反對派政黨,尤其是共產黨,此外對於社會輿論、思想言論也負有監控責任。

軍統局負責軍、憲、警部門以及對外的情報安全工作。但是,由於軍統局成立後不久,國民政府西遷重慶,形勢嚴峻,軍統局也擔負了一些諸如對行政機關、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門的監控,這樣後來就引起了與中統局的權限衝突。


事實上成立兩大特務組織機構最初的目的就是蔣介石擔心一方做大,而不好操控,加之因其工作內容上又有許多重合的地方想不讓中統和軍統之間鬧矛盾都很難。但這種相互牽制反倒會讓他們因為相互競爭而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兩大特務組織之間的所謂“結仇”,在蔣的立場上看來並非都為壞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蔣介石希望看到兩大特務系統爭鬥,只要不出格,能夠互相牽制互相消磨實力,在軍統局戴笠逝世前,軍統一度被推到風口浪尖,社會各方人士強烈要求取消軍統組織,解散人員,當時戴笠在國民黨的地方已經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了,蔣介石也隱隱開始擔心,但迫於戴笠方面的強硬態度,解散軍統的事一直在拖,直到戴笠失事才改組軍統,所以這也是蔣介石樂意看到二虎相爭的局面,只不過中統在整個爭鬥過程中一直處於下風。




蔣介石成立軍統中統的初衷還是希望能夠借鑑納粹蓋世太保的經驗,特務機構的功能在抗日戰爭前後有了很大提升。不過,深諳中國政治歷史的蔣非常明白,一旦某個特務組織“尾大不掉”,將會造成對上層領袖的權力威脅。於是,中統與軍統之間就必須同時存在相互牽制,這樣才能讓蔣穩坐釣魚臺。 實際上,想不讓中統和軍統之間鬧矛盾都很難,因為他們之間很多業務都有交叉,局面之複雜遠不止影視劇裡介紹的那麼簡單。有時候,這種相互牽制反倒會讓他們因為相互競爭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兩大特務組織之間的所謂“結仇”,在蔣的立場上看來並非壞處。


大老二爺


明朝時期為何有了東廠之後,還要弄一個西廠。原因就是要讓這他們相互掣肘,相互競爭。這樣一來便不至於情報組織偏袒某一集團。

蔣介石設立中統和軍統,其目的便是為了讓這兩個組織相互制約,從而讓其都忠於自己。

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軍統的地位便是節節攀升,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戴笠,若非戴笠的存在,蔣介石的情報工作將一塌糊塗。

戴老闆在掌控軍統期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到達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其中經典之作便是軍統在徐州會戰時,破獲了日軍電報,為國軍作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而在重慶轟炸之中,也是軍統多次破獲了日軍轟炸的電報,知曉了日軍的轟炸座標和目的。

軍統在整個抗戰期間,都像是蔣介石的眼鏡,一邊盯著軍閥,一邊盯著黨內,一邊還盯著陝北。



且在抗戰白熱化期間,軍統和中統還共同判斷了日軍的南下政策,這使得當時蔣介石堅定了押寶在英美身上的決心。

當時軍統是通過日本的石油儲量來判斷日軍戰略的,軍統認為日軍北上對其戰爭毫無幫助,日軍想要將戰爭進行下去,必須攻取東南亞。


就是當時這樣一份情報,美國的智囊團都沒有這般判斷。原因是美國國內,依舊是被日美談判所迷惑。

等到珍珠港爆發之後,美國才明白日本這是在放煙霧彈。整個談判都像是一場陰謀,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國戰爭準備不足。

而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戴笠突然飛機失事,很多都懷疑這是蔣介石所為,原因就是軍統一家獨大,已經威脅到了蔣介石。

然而繼任的毛人鳳,才能遠不如戴笠,接手軍統之後,情報工作便是一團糟,間接的使得促進了全國的早日解放。


小司馬遷論史


中統和軍統之間的鬥法,才是蔣介石最樂意看到的局面,如果他們團結成鐵板一塊,那蔣介石就會覺得有危機感了,這是一種所謂的領導藝術。

中統是陳其美的侄子陳立夫、陳果夫所控制,陳其美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對蔣有恩,在蔣心裡有極高的地位,所以蔣對二陳也是十分的信任,直接將國民黨的組織部門全盤給二陳經營,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CC系,中統就是國民黨內的特務組織,由徐恩曾負責。

軍統的前身是復興社特務處,戴笠任處長,歷經幾次更名和變動,最後改名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戴笠負實際領導責任。開始主要就是負責軍事情報,抗戰後軍統規模迅速擴張,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軍統人員無孔不入,權力也逐漸擴大,軍統的權力延伸到了原先中統的地盤,這導致了中統和軍統矛盾不斷。

中統和軍統之間存在著極深的矛盾,他們之間根本無法團結起來糊弄甚至對付蔣介石,他們都想法設法從蔣那裡獲取更大的支持,如何才能獲取更多支持呢?無非就是自己更加賣力地工作,還要想著打對方小報告給對方挑刺,這樣兩個組織內部有什麼問題蔣就會了解的更清楚。因而蔣介石可以將兩個極為重要的特務組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為自己的獨裁政權更好地服務。


機房日子


從性質上分,中統與軍統都是特務組織。


中統的工作主要是為了監控國民黨機關的內部情況,打擊其他黨派,以及控制輿論等任務。這麼說軍統是控制國民黨內的事物,那軍統主要是為了收集情報,以及監控等,則是軍中。兩者範圍分明,但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中統和軍統從他們成立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勢同水火。他們的矛盾幾乎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


中統和軍統勢同水火,那麼統治著他們的蔣介石呢?

中統雖然名義上是聽蔣介石的,但實際上卻是控制在其他人的手中,他們就是陳立農還有陳果夫,他們兩兄弟為了利益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而軍統呢?軍統是聽蔣介石的,可以說對蔣介石唯命是從,所以蔣介石也是更加的偏向他們。


蔣介石精於權術,他和中國古代的帝王一樣,都善於權衡雙方權力。他也明白中統與軍統相互牽制的必要性,所以對於他們的矛盾,蔣介石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他偏向


圍知歷史


他當然不希望一方做大,就看著下面競爭和平衡他才放心啊。當時,日本對我國進行侵略。而對北方的強鄰俄國,蔣介石也從未對其放心過。1923年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前去蘇聯考察後,認定蘇聯對中國有政治野心,必須及早防備。他甚至從政治立場的分歧出發,把蘇聯列為中國面臨的第一大外部威脅。基於上述認識,蔣介石認為必須加強集權,採取一切措施。

蔣介石的蘇俄之行亦有一大收穫,他沒有說,卻有旁證可引.那就是他對蘇聯“格別烏”(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即克格勃前身)情報特工機構的發達及其作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其鎮壓反對派的效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決意效仿之。

關於這一點,中統的創始人陳立夫在多年後回憶說:“蔣公曾去蘇聯,知道該國政治之運用甚詳,而其調統組織之嚴密,實為安定內部之主要因素;因此十六年清黨之後蔣公就要我在他所任部長的組織部下,組織成立調查科,其主要任務為對付共產黨的活動而制裁之。”


李三萬的三萬裡


老蔣是個軍人出身的政客,但論起軍事水平,老蔣的軍事能力確實不敢恭維,雖然一生處於統帥地位,但卻沒有切切實實的指揮過一場大規模的戰役,而且他又愛干涉國軍將領在戰爭中的具體部署,所以說老蔣算不得軍事家。但是縱觀老蔣一生,其精通於權謀術數,深諳帝王心術,至於中統和軍統,則是老蔣為了把持政治才組建的兩大特務組織。



很多人對於中統和軍統都是搞不清楚的,認為老蔣搞兩個特務組織豈不是浪費精力,實則不然,這只是上位者的一種手段而已。軍統的前身是由戴笠組建的中華復興社,而中統則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黨務調查科,後來一個發展成為了軍統,一個被改組成為了中統,一個代表的是老蔣的私人特務力量,一個則代表的是國民黨中央的特務力量。



但就算是軍統離老蔣更為近一點,但是老蔣也不會過於對軍統袒護的,因為老蔣當時扶持軍統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國民黨內二陳兄弟CC系的勢力,但為了仿製軍統的過於壯大,避免尾大不除的局面,所以他又讓軍統和中統不斷地處於競爭關係,這樣才能達到勢力的平衡,這也是古今上位者的御人之道。



老蔣一生玩弄權術,通過一系列政治手段使得他在國民黨中達到了獨裁併且一家獨大的目的,但卻沒有實現真真實實的上下一統,而反對他的人也在國民黨中從來沒有斷絕,這也造成了國民黨中極其混亂的派系爭鬥,當然了,這也是國民黨失敗的一大原因。

而在國民黨敗退後,中統最終被老蔣打壓,而軍統被其一再改組,都淪落為了其獨裁的工具!


絕筆歷史


說起來,無論是中統還是軍統,都是蔣介石創立的,其實對於蔣介石來講,這兩個東西都是自家人。

中筒的建立比較早,中同事,由於蔣介石察覺到自己沒有辦法掌控國民黨的思想,所以讓當時成其美的弟弟陳立夫創立一個情報組織,用來監控國民黨,而成立夫也成為這一個組織的頭目。換句話來講,中筒只為國民黨負責,不為蔣介石個人負責。也許蔣介石察覺到。一個龐大的勢力掌握在陳立夫的身上,可能有一些不太妥當,所以蔣介石聽了自己學生戴笠的話,創建了軍統,軍統只為蔣介石個人服務。

從道理上來講,他們都是為了中華民國服務,但是從利益上來講,他們服務的對象有不同,這也就導致了雙方之間其實是存在矛盾的,正是因為這種可能存在的矛盾,造成了二者之間經常爭論不休,而且把官司都鬧到蔣介石那裡。

對蔣介石來講,他自己是樂於見到這兩個組織都個你死我活的,手底下的人要是全部一心一意的t自己辦事兒,那蔣介石也沒啥存在感了,坐在這個總統位置上的,無論是誰,都能夠讓國家安穩地存在下去,那蔣介石坐在這個位置,上到底圖個啥?

況且對於我們的蔣大校長來講,他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必須把自己的存在感拉到max級別,無論是軍事上面的指手畫腳,還是在政治上面的橫插1-,蔣介石都貫徹著自己要成為國民黨所有聲音的投這樣一個思想,不斷的在搞事情。

所以就連情報部門也必須得給我鬧起來,不是沒事兒,給我連上三本奏摺,然後全部向我請教,讓我成為所有中華民國國人的崇拜之情,蔣介石只要做什麼?他要做皇帝,他想成為中華民國的皇帝,他想讓自己的四大家族成為中華民國的特權,貴族。

當然,話扯遠了,蔣介石面對中統和軍統鬥法,如果是在早期,(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蔣介石就選擇添一把火,反正雙方都還沒有壯大起來,那大家就互相鬥吧,斗的越兇越好,那我就可以作壁上觀,甚至於沒事兒乾的時候,讓你們逗一逗,打發打發時間。

等到了中期,蔣介石就選擇端水,把水給端平了,他不在乎哪個人佔據優勢,哪個人佔據劣勢,他在乎的就是雙方之間不能夠形成最後的結局也就是哪一方徹底失敗,永無翻身之日,那蔣介石才是真正的該從棺材板裡面跳出來,他要做的就是等某一方得意的時候打呀塔,等哪一方失勢的時候抬舉他,讓這兩方永遠的鬥個你死我活,那蔣介石就可以高枕無憂。

等到了後期,當蔣介石看到軍統的勢力做大的時候,蔣介石選擇無條件的將兩個情報部門徹底打壓下去!也就是說我現在不需要依靠情報部門了,我有自己的黃埔軍校的那幫學生,創意的軍隊,我為什麼還要靠情報部門這條見不得人的手段呢?我有我的軍隊拿下天下這種光明正大的手段,我為什麼還要選擇骯髒的手段,在歷史書上面給我寫一下這麼一個不光彩的一筆呢?

所以戴笠之死,雖然死得蹊蹺,死的很是時候讓人懷疑她的死因,但是軍統被蔣介石裁撤,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戴笠不死,軍統的日子也不好過。

等到了最後,蔣介石敗退臺灣之際,蔣介石再一次想起了他的情報部門,因為他引以為傲的軍隊被人打了落花流水,被逼無奈之下,他又再一次將資源投放給情報部門,這一次你們誰都不準給我說話,全部都歸我兒子管!等到蔣介石領悟這一點的時候,天下早就不是屬於他的了。


漩渦鳴人yy


蔣介石是樂見其成的,如果他們團結,蔣介石反道不放心。蔣介石無論他們怎麼鬥,只要忠誠於自己就行。軍統負責人戴笠身亡,有可能就是因他功高蓋主,讓蔣介石忌憚,於是蔣介石命人除了戴笠。


跪射俑


方圓論壇觀點

中統和軍統互相之間斗的你死我活的這種情況是蔣介石喜聞樂見的。如果中統和軍統真的一團和氣的話想必蔣介石就該睡不著覺了。中統和軍統是蔣介石手中的兩把利刃。蔣介石需要他們對自己絕對中心,但內心肯定又不太會放心他們。畢竟民國時期搞個情報暗殺之類的很普遍。所以軍統和中統互相鬥爭就表示他們哪一方都需要蔣介石的支持。蔣介石就可以居中調停控制雙方。如果軍統和中統和和睦睦的話最應該擔心的反而就是蔣介石了。


中統相對軍統來說一方面是成立較早。另一方面中統最早的發展受到更多的支持。中統這支恐怖的特務組織的實際掌控者就是當時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和陳立夫兩兄弟。中統的根本是以黨務為基礎進行擴散。當時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掌控國民黨中央黨部。整個國民黨的黨務都歸陳氏兄弟負責。所以中統以當時國民黨各當地黨部為據點建立特務網絡。嚴格來說中統更傾向於偵查,情報收集等工作。

中統的勢力擴張是跟隨著國民黨的擴張來進行的。在抗日戰爭之前中統發展如日中天勢力就好像滾雪球一樣極速膨脹起來。甚至在民國時期流傳著“蔣家天下陳家黨”這麼一個說法。可見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的勢力有多麼龐大。但抗日戰爭爆發後中統的擴張力度不但減緩,甚至還開始進入低谷。因為中統的擴張是藉助著黨部在進行。而戰爭爆發後由於大片領土淪陷導致中統勢力也受到極大的衝擊。而且我們開頭也說過。這種特務組織想要發展的好就必須依靠當權者支持。雖然陳氏兄弟和蔣介石關係很近。但是也正是因為陳氏兄弟手握大權,所以很多時候和蔣介石有著很多的利益衝突。這就使得蔣介石對中統扶持力度不斷降低。直到後來其被軍統超越。



軍統相對於中統成立較晚。但是軍統年輕也有年輕的好處,很有衝勁,有了戴笠這個特務天才的領導再加上蔣介石的支持。所以雖然軍統成立比較晚,但是軍統發展的十分迅速。軍統成立之初它的職能就是黨務和情報。而黨務這塊又是陳氏兄弟手裡的蛋糕。所以中統和軍統自然而然就成了敵人。而情報這方面大家又都要討蔣介石歡心所以也就避免不了競爭。這也導致了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甚至軍統和中統之間也是互相下絆子互下殺手。


抗戰爆發後軍統勢力得到了極大的擴張。而且戴笠這個人也不愧是特務天才,軍統不僅在針對日軍和漢奸的情報方面頗有建樹,而且在策劃執行刺殺日本侵略者方面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所以說雖然軍統臭名昭著。但也做過很多利國利民之事。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也做出國巨大的犧牲。但中統和軍統的鬥爭並沒有隨著抗戰而減少。甚至雙方越鬥越激烈最後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態式。這個時候軍統和中統基本上不為了別的。光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了。當然了隨著最後國民黨敗走太晚兩大特務組織也紛紛改組,後來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