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007》《碟中諜》哪部影響力大?為什麼?

福多V影


碟影重重5

影片故事發生在後斯諾登時代,中情局系統被黑客入侵, 多項特工計劃可能洩露。與此同時,中情局還發現了伯恩和好搭檔尼基·帕森斯的蹤跡。年輕的網絡專家海瑟·李自告奮勇追蹤伯恩,而伯恩也在尋找著關於自己身世的驚天黑幕。中情局高官杜威是知曉一切幕後秘密的人,他、海瑟·李和伯恩之間的角力讓影片充滿懸念,不到最後一刻,就無法瞭解真正的結局。

傑森•伯恩《馬特•達蒙飾演》

一個逃亡者和政府計謀的犧牲品,像個機器人般沉默寡言,個性沉悶,所有男人都要殺他,只有女人會幫他。伯恩處於一種黑暗而備受折磨的狀態,始終在尋找關於他過去的答案。為了找回記憶,伯恩重出江湖。

影片評價

《諜影重重5》和前三部,尤其是第二部和第三部比起來,它缺少絕對意義上的創新,風格與動作自我重複,尋找自我的主旨弱化後,人物魅力也喪失了不少。趕時髦的時代背景,並沒有提供多麼有趣或深刻的玩意。風評偏差,倒在情理之中,它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它沒有翻過自己曾經抵達的高峰。(搜狐娛樂評)

《諜影重重5》的故事與該系列的前三部一脈相承,可以被認為是粗暴,甚至潦草的。該片將這個系列在前三部裡所確立的風格和影片主題更完整地結合在了一起,並繼續發揚光大,最終使得人們對於影片本身的期待,變成了對於“諜影”風格的期待。這樣的形式和特色,可以用一句文學理論的論斷來闡述,風格即是主題。雖然說風格並不能代表故事本身,但是在電影語彙和觀賞性的角度上來說:風格已經成為了這部電影最關鍵的主題。(1905網評)

《諜影重重5》劇情推進簡單直接,鏡頭切換快速準確,近身肉搏乾脆利落,飛車追逐緊張刺激。作為一部特工電影,做到了上述這麼多,已經具備了成為佳作所需的每一個基本素質。何況影片還加入了金融危機和網絡安全等元素,增強了影片背景的現實代入感。(騰訊娛樂評)

馬特·達蒙為角色注入了必不可少的人性。他的對白或許少,但身體語言已經超越口語,精確獨特地傳遞出悲痛情感,甚至是悲劇的效果。(英國《觀察者》評)影片在製造緊張曲折故事的同時,讓觀眾看到電腦沒法生產的東西,那就是靈魂。 (《滾石》評)

影片中那段在情節上難以置信,而且邏輯荒唐的維加斯摩托車追逐戲覺得是在看《速度與激情》,《諜影重重5》再現了暴力而又神秘的氛圍。(《好萊塢報道者》評)

《諜影重重5》的故事線在理論上是有趣的,不過《諜影重重》系列還是堅持著原有的模式,除了偶爾的閃光,這部影片並沒有什麼驚喜。(《IndieWire評》)

這是一部充滿動態的電影,但不幸的是,當所有動作結束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走過場。(英國《獨立報》評)

《諜影重重5》不像前幾部那樣聰明機靈,不過這部電影仍然驚心動魄,事實證明,馬特·達蒙和保羅·格林格拉斯聯手製作的這部動作驚悚片果然可以,影片中的故事線也為未來的《諜影重重》系列埋下了伏筆。(《Film》評)

《諜影重重5》就像一部沒有靈魂的電影,馬特·達蒙和保羅·格林格拉斯再次組合製作的《諜影重重5》,就像一個陌生人在玩你曾經很有趣的視頻遊戲,同時這部電影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不斷的提醒這個世界是多麼可怕。(《Mashable》評)


碟影重重系列電影一共5部,每一部都是精彩的瞬間,都值得懷念。


007:幽靈黨

詹姆斯·邦德(丹尼爾·克雷格飾)是在蘇格蘭長大的孤兒,天幕莊園承載著他童年的記憶。天幕莊園炸燬之際,唯有一張倖存的老照片令邦德難以釋懷。照片上邦德父親站在邦德和另一個孩子中間,那個孩子的身份令人生疑,所以邦德開始了一次神秘任務,從墨西哥城到最終的羅馬他邂逅了美豔的露西亞·斯琪拉(莫妮卡·貝魯奇飾),而她則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意大利黑手黨寡婦,在那裡邦德潛入到了一個密會中,揭開了一個名叫幽靈黨的邪惡組織背後的秘密。 然而,遠在倫敦的國家安全中心的新任負責人馬克思·登彼(安德魯·斯科特飾)懷疑邦德這次行動的目的,並挑戰M先生(拉爾夫·費恩斯飾)掌權的軍情六處的地位。然而邦德暗中召集了錢班霓(娜奧米·哈里斯飾)和Q博士(本·威士肖飾),協助他尋找他宿敵的女兒瑪德琳·斯旺(蕾雅·賽杜飾)的下落,瑪德琳·斯旺手裡握有解開幽靈黨秘密的線索。作為一名殺手的女兒,斯旺比絕大多數人更瞭解邦德,正當邦德冒險潛入幽靈黨中心時,他得知自己與他尋找的敵人弗蘭茲·奧博豪斯(克里斯托弗·沃爾茲飾)之間有著駭人的聯繫。

丹尼爾·克雷格(DanielCraig)

1968年3月2日出生於英格蘭柴郡切斯特,英國演員。1985年,進入英國青年劇院學習表演。1990年,進入倫敦音樂與戲劇學院。1992年,出演了銀幕處女作《小子要自強》。2000年,被評為歐洲電影最有前途的電影明星,並隨後在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裡扮演了勞拉的男友。2005年,拍攝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後,他成為007詹姆斯·邦德的第六任扮演者。2016年2月,出演迷你劇《普里蒂》。2018年4月27日,參演的電影《洛杉磯大劫難》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Obie。2019年11月27日,參演的電影《利刃出鞘》在北美上映,在劇中飾演警探。

影片評價

《007:幽靈黨》與所有007系列電影一樣,那些該有的劇情全都有了,槍戰、豪車、遊艇、雪地戰、軍需Q所設計的先進裝備、異國風情,劇情可以說完全老套,所有情節都在模板之內展開,商業大片的氣息、時尚的元素、該有的盡有,但是這一切堆砌在這2個多小時的電影中,顯得冗長無比,不可置否,和所有系列電影發展到後期的狀況一樣,007又到了該找方向的時候了,黑暗內心戲已不再流行,簡單粗暴的英雄救美也滿足不了觀眾的胃口,CG特效也絕非成為一部影片的必要看點,成為眼前007系列應當如何延續的主要問題。(網易網評)

《幽靈黨》愚蠢得不像樣子,但它又非常有娛樂性。以至於,待影片結束,幾乎覺得這麼享受此次觀影的過程,是一種罪過。(《衛報》評)

儘管在劇情和情感的豐富度上不如《天幕殺機》,《幽靈黨》依然是一部考究而抓人的娛樂大片,只不過它可能略長了些而已。(《完全電影》評)

《幽靈黨》延續了《天幕殺機》的情懷大法,只不過由於處理得沒有後者那麼傷感,因而它顯得缺失了一種情感上的危機感。(《綜藝》評)

影片在製作上毫無瑕疵,每一秒都經過了精心設計。這意味著,這是一部令人非常滿意的影片,也是一部缺乏冒險精神的影片。(《國際銀幕》評)

影片的第一幕充滿了黑暗的前奏和電影製作上的大膽嘗試,非常的棒。但是,最後一個小時卻有太多不知所謂的劇情反轉以及太多塑造得模稜兩可的人物角色,令人失望。(《好萊塢報道》評)

碟中諜6:全面瓦解

伊森·亨特(湯姆·克魯斯飾)和隊友們接到了追回三個大殺傷性核武器的任務。眼見任務馬上就能完成,但為了挽救其中一位隊友盧瑟·斯蒂克爾(文·瑞姆斯飾)的生命,三個核武器被人趁機帶走。中情局負責人艾麗卡·斯隆(安吉拉·貝塞特飾)調來她手下的得意猛將奧古斯特·沃克(亨利·卡維爾飾),讓他盯著伊森·亨特完成追回核武器的任務。期間,女特工伊莎·浮士德(麗貝卡·弗格森飾)突然出現,伊森·亨特發現,他要面對的並不只是恐怖分子,還有潛藏在政府部門的內鬼 。

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

1962年7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美國電影演員、電影製片人。湯姆·克魯斯於1981年進入演藝圈,1983年憑藉《乖仔也瘋狂》獲得第41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主角提名。1986年主演《壯志凌雲》走紅。1990年憑藉《生於七月四日》獲得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96年擔任《碟中諜》系列電影男主角。1997年憑藉《甜心先生》獲得第6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0年憑藉《木蘭花》獲得第7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之後的幾年,湯姆·克魯斯陸續出演《碟中諜2》、《碟中諜3》和《碟中諜4》。2015年3月5日,憑藉《明日邊緣》獲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5年7月31日,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5》上映。

影片評價

《碟中諜》系列已成為罕見的經典電影系列,它每一部都變得更好、更曲折、更有趣(《娛樂週刊》評)。這部動作片代表了極限運動在主流電影中的巔峰水準 。(《好萊塢報道者》評)

《碟中諜6:全面瓦解》中,不僅延續了前幾部良好的口碑,在層層遞進中,從頭到尾牢牢抓住觀眾的情緒,還在各種老套路里玩出了一些新鮮感。它用出色的視聽語言,來再次證明這個系列“玩的不只是心跳”。在紮實的劇本之上,該片降低了炫目高科技對故事的干擾,強化了故事的敘述,讓運鏡、剪輯等視聽語言與劇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帶領著觀眾走近伊森的靈魂,打造更好的觀影體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評)


這幾部電影都是特工題材的熱片,都有影響力的,因為這幾部系列電影我都看了不止一遍,每一部都有每一部的特點。

每個人喜歡都不一樣,喜歡的明星也不一樣,喜歡不一樣的明星就會對影片喜歡的程度不一樣。

人各有志,愛屋及烏。

推介大家這幾部影片都看看,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相信你都會喜歡的。

關注我,會有不一樣的精彩!


自由編碼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影片故事發生在後斯諾登時代,中情局系統被黑客入侵, 多項特工計劃可能洩露。與此同時,中情局還發現了伯恩和好搭檔尼基·帕森斯的蹤跡。年輕的網絡專家海瑟·李自告奮勇追蹤伯恩,而伯恩也在尋找著關於自己身世的驚天黑幕。中情局高官杜威是知曉一切幕後秘密的人,他、海瑟·李和伯恩之間的角力讓影片充滿懸念,不到最後一刻,就無法瞭解真正的結局。

傑森•伯恩《馬特•達蒙飾演》

一個逃亡者和政府計謀的犧牲品,像個機器人般沉默寡言,個性沉悶,所有男人都要殺他,只有女人會幫他。伯恩處於一種黑暗而備受折磨的狀態,始終在尋找關於他過去的答案。為了找回記憶,伯恩重出江湖。

影片評價

《諜影重重5》和前三部,尤其是第二部和第三部比起來,它缺少絕對意義上的創新,風格與動作自我重複,尋找自我的主旨弱化後,人物魅力也喪失了不少。趕時髦的時代背景,並沒有提供多麼有趣或深刻的玩意。風評偏差,倒在情理之中,它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它沒有翻過自己曾經抵達的高峰。(搜狐娛樂評)

《諜影重重5》的故事與該系列的前三部一脈相承,可以被認為是粗暴,甚至潦草的。該片將這個系列在前三部裡所確立的風格和影片主題更完整地結合在了一起,並繼續發揚光大,最終使得人們對於影片本身的期待,變成了對於“諜影”風格的期待。這樣的形式和特色,可以用一句文學理論的論斷來闡述,風格即是主題。雖然說風格並不能代表故事本身,但是在電影語彙和觀賞性的角度上來說:風格已經成為了這部電影最關鍵的主題。(1905網評)

《諜影重重5》劇情推進簡單直接,鏡頭切換快速準確,近身肉搏乾脆利落,飛車追逐緊張刺激。作為一部特工電影,做到了上述這麼多,已經具備了成為佳作所需的每一個基本素質。何況影片還加入了金融危機和網絡安全等元素,增強了影片背景的現實代入感。(騰訊娛樂評)

馬特·達蒙為角色注入了必不可少的人性。他的對白或許少,但身體語言已經超越口語,精確獨特地傳遞出悲痛情感,甚至是悲劇的效果。(英國《觀察者》評)影片在製造緊張曲折故事的同時,讓觀眾看到電腦沒法生產的東西,那就是靈魂。 (《滾石》評)

影片中那段在情節上難以置信,而且邏輯荒唐的維加斯摩托車追逐戲覺得是在看《速度與激情》,《諜影重重5》再現了暴力而又神秘的氛圍。(《好萊塢報道者》評)

《諜影重重5》的故事線在理論上是有趣的,不過《諜影重重》系列還是堅持著原有的模式,除了偶爾的閃光,這部影片並沒有什麼驚喜。(《IndieWire評》)

這是一部充滿動態的電影,但不幸的是,當所有動作結束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走過場。(英國《獨立報》評)

《諜影重重5》不像前幾部那樣聰明機靈,不過這部電影仍然驚心動魄,事實證明,馬特·達蒙和保羅·格林格拉斯聯手製作的這部動作驚悚片果然可以,影片中的故事線也為未來的《諜影重重》系列埋下了伏筆。(《Film》評)

《諜影重重5》就像一部沒有靈魂的電影,馬特·達蒙和保羅·格林格拉斯再次組合製作的《諜影重重5》,就像一個陌生人在玩你曾經很有趣的視頻遊戲,同時這部電影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不斷的提醒這個世界是多麼可怕。(《Mashable》評)

碟影重重系列電影一共5部,每一部都是精彩的瞬間,都值得懷念。

007:幽靈黨

詹姆斯·邦德(丹尼爾·克雷格飾)是在蘇格蘭長大的孤兒,天幕莊園承載著他童年的記憶。天幕莊園炸燬之際,唯有一張倖存的老照片令邦德難以釋懷。照片上邦德父親站在邦德和另一個孩子中間,那個孩子的身份令人生疑,所以邦德開始了一次神秘任務,從墨西哥城到最終的羅馬他邂逅了美豔的露西亞·斯琪拉(莫妮卡·貝魯奇飾),而她則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意大利黑手黨寡婦,在那裡邦德潛入到了一個密會中,揭開了一個名叫幽靈黨的邪惡組織背後的秘密。 然而,遠在倫敦的國家安全中心的新任負責人馬克思·登彼(安德魯·斯科特飾)懷疑邦德這次行動的目的,並挑戰M先生(拉爾夫·費恩斯飾)掌權的軍情六處的地位。然而邦德暗中召集了錢班霓(娜奧米·哈里斯飾)和Q博士(本·威士肖飾),協助他尋找他宿敵的女兒瑪德琳·斯旺(蕾雅·賽杜飾)的下落,瑪德琳·斯旺手裡握有解開幽靈黨秘密的線索。作為一名殺手的女兒,斯旺比絕大多數人更瞭解邦德,正當邦德冒險潛入幽靈黨中心時,他得知自己與他尋找的敵人弗蘭茲·奧博豪斯(克里斯托弗·沃爾茲飾)之間有著駭人的聯繫。

丹尼爾·克雷格(DanielCraig)

1968年3月2日出生於英格蘭柴郡切斯特,英國演員。1985年,進入英國青年劇院學習表演。1990年,進入倫敦音樂與戲劇學院。1992年,出演了銀幕處女作《小子要自強》。2000年,被評為歐洲電影最有前途的電影明星,並隨後在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裡扮演了勞拉的男友。2005年,拍攝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後,他成為007詹姆斯·邦德的第六任扮演者。2016年2月,出演迷你劇《普里蒂》。2018年4月27日,參演的電影《洛杉磯大劫難》在美國上映,在劇中飾演Obie。2019年11月27日,參演的電影《利刃出鞘》在北美上映,在劇中飾演警探。

影片評價

《007:幽靈黨》與所有007系列電影一樣,那些該有的劇情全都有了,槍戰、豪車、遊艇、雪地戰、軍需Q所設計的先進裝備、異國風情,劇情可以說完全老套,所有情節都在模板之內展開,商業大片的氣息、時尚的元素、該有的盡有,但是這一切堆砌在這2個多小時的電影中,顯得冗長無比,不可置否,和所有系列電影發展到後期的狀況一樣,007又到了該找方向的時候了,黑暗內心戲已不再流行,簡單粗暴的英雄救美也滿足不了觀眾的胃口,CG特效也絕非成為一部影片的必要看點,成為眼前007系列應當如何延續的主要問題。(網易網評)

《幽靈黨》愚蠢得不像樣子,但它又非常有娛樂性。以至於,待影片結束,幾乎覺得這麼享受此次觀影的過程,是一種罪過。(《衛報》評)

儘管在劇情和情感的豐富度上不如《天幕殺機》,《幽靈黨》依然是一部考究而抓人的娛樂大片,只不過它可能略長了些而已。(《完全電影》評)

《幽靈黨》延續了《天幕殺機》的情懷大法,只不過由於處理得沒有後者那麼傷感,因而它顯得缺失了一種情感上的危機感。(《綜藝》評)

影片在製作上毫無瑕疵,每一秒都經過了精心設計。這意味著,這是一部令人非常滿意的影片,也是一部缺乏冒險精神的影片。(《國際銀幕》評)

影片的第一幕充滿了黑暗的前奏和電影製作上的大膽嘗試,非常的棒。但是,最後一個小時卻有太多不知所謂的劇情反轉以及太多塑造得模稜兩可的人物角色,令人失望。(《好萊塢報道》評)

碟中諜6:全面瓦解

伊森·亨特(湯姆·克魯斯飾)和隊友們接到了追回三個大殺傷性核武器的任務。眼見任務馬上就能完成,但為了挽救其中一位隊友盧瑟·斯蒂克爾(文·瑞姆斯飾)的生命,三個核武器被人趁機帶走。中情局負責人艾麗卡·斯隆(安吉拉·貝塞特飾)調來她手下的得意猛將奧古斯特·沃克(亨利·卡維爾飾),讓他盯著伊森·亨特完成追回核武器的任務。期間,女特工伊莎·浮士德(麗貝卡·弗格森飾)突然出現,伊森·亨特發現,他要面對的並不只是恐怖分子,還有潛藏在政府部門的內鬼 。

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

1962年7月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美國電影演員、電影製片人。湯姆·克魯斯於1981年進入演藝圈,1983年憑藉《乖仔也瘋狂》獲得第41屆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男主角提名。1986年主演《壯志凌雲》走紅。1990年憑藉《生於七月四日》獲得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96年擔任《碟中諜》系列電影男主角。1997年憑藉《甜心先生》獲得第6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0年憑藉《木蘭花》獲得第7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之後的幾年,湯姆·克魯斯陸續出演《碟中諜2》、《碟中諜3》和《碟中諜4》。2015年3月5日,憑藉《明日邊緣》獲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5年7月31日,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5》上映。

影片評價

《碟中諜》系列已成為罕見的經典電影系列,它每一部都變得更好、更曲折、更有趣(《娛樂週刊》評)。這部動作片代表了極限運動在主流電影中的巔峰水準 。(《好萊塢報道者》評)

《碟中諜6:全面瓦解》中,不僅延續了前幾部良好的口碑,在層層遞進中,從頭到尾牢牢抓住觀眾的情緒,還在各種老套路里玩出了一些新鮮感。它用出色的視聽語言,來再次證明這個系列“玩的不只是心跳”。在紮實的劇本之上,該片降低了炫目高科技對故事的干擾,強化了故事的敘述,讓運鏡、剪輯等視聽語言與劇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帶領著觀眾走近伊森的靈魂,打造更好的觀影體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評)

這幾部電影都是特工題材的熱片,都有影響力的,因為這幾部系列電影我都看了不止一遍,每一部都有每一部的特點。

每個人喜歡都不一樣,喜歡的明星也不一樣,喜歡不一樣的明星就會對影片喜歡的程度不一樣。

人各有志,愛屋及烏。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Jugaad


儘管特工間諜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卡薩布蘭卡》的時代,但如果要對比一下這三個經典的特工題材IP,那麼迷影君個人認為這三個系列在創作主題上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各有優劣,時代最為悠久,衍生作品最多的《007》系列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邦德故事來自於作家伊恩·弗萊明的小說,作品大多以冷戰時代的政治陰謀和反恐鬥爭為背景。

後來被米高梅公司拍成電影之後,迅速成為風靡影史的特工片系列,《007》系列的成功影響了後世的特工電影,其中英俊帥氣的特工男主角與各式美女形象,再加上各種黑科技武器,以及一個腦洞大到顛覆地球的危機作為故事起因,便構成了《007》系列的主要元素,不過這一系列由於年代所限,早期的劇本和故事都比較單薄,加上當年的電影製作方面比較粗糙,更像是廉價的B級片。直到九十年代之後,好萊塢的影響之下才讓這一系列煥發昔日榮光。

而誕生於冷戰末期的八十年代的《諜影重重》系列小說,則有意弱化故事裡的政治時代元素,反而更像是現代驚悚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先後拍攝了五部系列作品,在全球均締造了票房佳績,也讓男主角馬特·達蒙一躍成為動作派巨星,但這一系列的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系列的懸疑風格,讓影片保持了一種極強的情節衝突,加上凌厲的視聽剪輯,創造了一種獨屬於歐洲的冷硬特工片風格。

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先後拍攝了五部系列作品,在全球均締造了票房佳績,也讓男主角馬特·達蒙一躍成為動作派巨星,但這一系列的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系列的懸疑風格,讓影片保持了一種極強的情節衝突,加上凌厲的視聽剪輯,創造了一種獨屬於歐洲的冷硬特工片風格,007在冷戰時期是西方標準的諜戰片。有敵人,有正義,有浪漫,有陰謀。有時代背景。但是冷戰結束後就有點科幻了。007不知道為誰而戰。只好去打恐怖分子,碟中諜屬於技術範的動作片。注重特技和驚險刺激,情節緊湊簡單,不需要007的轉型。第一部由於阿湯哥的出色表演,轟動一時。特別是對中國觀眾,計算機高科技對當時的人投入夢幻。其他如魔鬼終結者也令人印象深刻。碟中諜在中國的排名遠高於西方的排名,諜影重重注重情節和懸念,是典型的陰謀電影,整個過程高度緊張。馬特達蒙的面無表情,非常符合人們對情報人員的特徵化,碟中諜很多時候都在秀特技,快趕上成龍了。諜影重重質樸無華。碟中諜是國內電影人效仿的偶像。諜影重重是國內拍不出來的。




歡樂趣聞


首先,《諜影重重》,碟中諜和007是是三大著名的特工電影。跟另外兩個系列相比較,007系列已經被翻拍過很多次了。

碟中諜一開始給我的感覺是很驚豔的。裡面有很多未來高科技的噱頭。每次都是小組做的。而且作戰的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小組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他都以故事性的反轉而結束。而且動作戲才是這部電影的看點。他每次爆破和打鬥的場面都相當精彩。許多時候都是演員親自上陣。

國外的許多一線男明星都演過詹姆斯邦德這個角色。裡邊的主角出現永遠是西裝革履特別直挺的感覺。他永遠保持著那種英式的紳士風度。而且每一集都會有個女生配合他完成任務。但是每一集都是一樣的模式,讓人感覺很無聊。在好萊塢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卡薩布蘭卡》的時代,但如果要對比一下這三個經典的特工題材IP,那麼迷影君個人認為這三個系列在創作主題上有很多的不同之處,各有優劣,時代最為悠久,衍生作品最多的《007》系列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邦德故事來自於作家伊恩·弗萊明的小說,作品大多以冷戰時代的政治陰謀和反恐鬥爭為背景。

後來被米高梅公司拍成電影之後,迅速成為風靡影史的特工片系列,《007》系列的成功影響了後世的特工電影,其中英俊帥氣的特工男主角與各式美女形象,再加上各種黑科技武器,以及一個腦洞大到顛覆地球的危機作為故事起因,便構成了《007》系列的主要元素,不過這一系列由於年代所限,早期的劇本和故事都比較單薄,加上當年的電影製作方面比較粗糙,更像是廉價的B級片。直到九十年代之後,好萊塢的影響之下才讓這一系列煥發昔日榮光。

而誕生於冷戰末期的八十年代的《諜影重重》系列小說,則有意弱化故事裡的政治時代元素,反而更像是現代驚悚小說,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先後拍攝了五部系列作品,在全球均締造了票房佳績,也讓男主角馬特·達蒙一躍成為動作派巨星,但這一系列的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系列的懸疑風格,讓影片保持了一種極強的情節衝突,加上凌厲的視聽剪輯,創造了一種獨屬於歐洲的冷硬特工片風格

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先後拍攝了五部系列作品,在全球均締造了票房佳績,也讓男主角馬特·達蒙一躍成為動作派巨星,但這一系列的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系列的懸疑風格,讓影片保持了一種極強的情節衝突,加上凌厲的視聽剪輯,創造了一種獨屬於歐洲的冷硬特工片風格,007在冷戰時期是西方標準的諜戰片。有敵人,有正義,有浪漫,有陰謀。有時代背景。但是冷戰結束後就有點科幻了。007不知道為誰而戰。只好去打恐怖分子,碟中諜屬於技術範的動作片。注重特技和驚險刺激,情節緊湊簡單,不需要007的轉型。第一部由於阿湯哥的出色表演,轟動一時。特別是對中國觀眾,計算機高科技對當時的人投入夢幻。其他如魔鬼終結者也令人印象深刻。碟中諜在中國的排名遠高於西方的排名,諜影重重注重情節和懸念,是典型的陰謀電影,整個過程高度緊張。

其實這幾個系列的影片很難斷定誰更優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可能更喜歡大氣,有的人可能更傾向於間諜的神秘。不過我個人更喜歡《諜影重重》的感官體驗,劇情緊湊和氣氛的緊張,觀眾和主角一樣未知的感覺。


海哥電影


這三個系列電影都很經典,如果問的是個人的喜歡程度,我毫無疑問會選擇《諜影重重》系列。但如果問影響程度那一定是《007》系列電影。

下面就將另外兩部與《007》系列電影對比,來談一談《007》系列電影的影響力。

第一、時間跨度久遠。

《007》系列最早的一部是1962年的《007之諾博士》。到2020年,它已歷經了58個年頭,男主角都換了6位。時至今日它已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經典題材電影。相比之下《諜影重重》系列目前共5部,2002年《諜影重重1》上映,到2020年才18個年頭;《碟中諜》系列第一部於1996年5月在美國上映,目前共上映6部,主角都是阿湯哥。

第二、影響範圍廣。影響範圍來說,《007》系列自上映以來收穫了幾代影迷的心,他的經典背景音樂更是家喻戶曉。而且《007》系列電影的繁榮也印證了間諜類電影的吸引程度。正是它的經久不衰才有了後期各種諜戰類電影的層出不窮。這其中就包括《碟中諜》系列和《諜影重重》系列。只不過後面兩者也都形成了自己的電影風格,同樣收穫了大批粉絲。但就影響範圍來說,當屬《007》系列更強。尤其在中國,曾幾何時,007新電影中,男主角使用的新式裝備、新的車型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第三、風格多樣,體系多元。

《007》系列電影歷經多為導演,6代007,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每位導演也有自己的思路偏好,所以風格演變前後不一。這對於間諜類題材電影來說,很多地方《007》都是率先嚐試,和後續其他類似電影跟蹤模仿。比如男主角使用的風格多變的武器,穿衣風格等等,同時《007》系列電影也衍生出了其相應的商業帝國,商業化元素也多樣。有評論稱“007”帶動了從電影到手錶、汽車、服裝、旅遊地的銷售,可以說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營銷案例。相比之下《碟中諜》系列注重電影的快節奏,驚險刺激,多重反轉;《諜影重重》系列講究拍攝更專業化,更具真實感,馬特達蒙注意的傑森伯恩的廢棄特工形象更像是對《007》特工形象的一種解構,而這恰好帶來了觀眾更新鮮的刺激感。這系列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相信也一定會留名影史,但風格多元、體系龐大上還是《007》莫屬。

綜上所述,三部系列電影都獨具魅力,但是《007》系列電影無論是時間跨度上,影響範圍上,還是從風格體系上,都有其難以比擬的優勢,所謂經典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此。


八分電影


小編覺得電影《007》影響力比較大,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影響力

作為一名浸染於歐美電影多年的影迷,前陣子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我自然是不會錯過的。感謝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讓我能夠僅僅晚於美國人民幾個小時就看到了視頻,還是有字幕的。今年頒獎典禮有一個特別環節是007系列電影50週年回顧,看著片花從1962年的第一部《諾博士》(《Dr. No》)到最新的《天幕殺機》(《Skyfall》),一幀幀畫面閃過,也讓我重溫了十多年的觀影之旅。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認識的第一位“邦德”是《黃金眼》中的皮爾斯·布魯斯南,這位對於當年一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小女生來說就是所謂“英倫紳士”的化身。我該就此打住了,絮叨了這麼長時間還沒說到主題,簡直是太不專業了,下面就進入主題。

眾所周知,詹姆斯·邦德開的是阿斯頓·馬丁,周旋於各色美女之中,喝酒只點馬提尼(Martini),裝備從爆炸鋼筆、激光手錶到彈射座椅、車載火箭炮等等。這樣的生活如同曾經的“天上人間”一樣,一直存在於傳說中,我等平民是無緣得見。如此風格的007電影便滿足了大眾的幻想和窺視欲從而得以大賣。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我們每天都被來自全球的各種眼花繚亂的信息轟炸,雖然沒吃過豬肉,但見過太多會跑的豬,一樣是會膩的。也就是說,觀眾們的“閾值”被調高了,簡單的視覺刺激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007電影也就面臨著轉型,拿最新一部的《天幕殺機》來說,啟用文藝大導薩姆·門德斯,開始注重邦德及各色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了。其實從《皇家賭場》這部由丹尼爾·克雷格領銜的第一部007電影時就已經有此趨勢了,只是當時的我惡意揣測,莫非導演知道他是史上最醜的邦德,這是耍帥不行後的無奈之舉。

另外,從幾十年來007電影的劇情變化也可看出信息技術的影響力。比如,從前的大反派要麼是手握核武器的密碼妄想毀滅世界,要麼是研發某種病毒企圖禍害人間。現在一切都變了,還拿《天幕殺機》為例,反派席爾瓦直接黑進了MI6的內部系統,造成機密洩露,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是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試想如果是以前沒有聯網的時代,恐怕盜取機密還沒有這麼容易。由此我又想起一個事件,便是美國在科索沃中被南聯盟用老式薩姆-3擊落了一架F-117,對於一架當時先進的隱形戰鬥機,它針對的都是現代防空雷達的釐米、毫米波,像老薩姆這種米波的導彈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因此栽了跟頭,真是絕妙的諷刺。在技術高度複雜化、精密化的時代中,有時反而是直接、原始的方法更為奏效。好吧,又跑題了,這個不是信息技術。









老蔣影視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傑森•伯恩《馬特•達蒙飾演》

一個逃亡者和政府計謀的犧牲品,像個機器人般沉默寡言,個性沉悶,所有男人都要殺他,只有女人會幫他。伯恩處於一種黑暗而備受折磨的狀態,始終在尋找關於他過去的答案。為了找回記憶,伯恩重出江湖。

影片評價

《諜影重重5》和前三部,尤其是第二部和第三部比起來,它缺少絕對意義上的創新,風格與動作自我重複,尋找自我的主旨弱化後,人物魅力也喪失了不少。趕時髦的時代背景,並沒有提供多麼有趣或深刻的玩意。風評偏差,倒在情理之中,它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它沒有翻過自己曾經抵達的高峰。(搜狐娛樂評)

《諜影重重5》的故事與該系列的前三部一脈相承,可以被認為是粗暴,甚至潦草的。該片將這個系列在前三部裡所確立的風格和影片主題更完整地結合在了一起,並繼續發揚光大,最終使得人們對於影片本身的期待,變成了對於“諜影”風格的期待。這樣的形式和特色,可以用一句文學理論的論斷來闡述,風格即是主題。雖然說風格並不能代表故事本身,但是在電影語彙和觀賞性的角度上來說:風格已經成為了這部電影最關鍵的主題。(1905網評)

《諜影重重5》劇情推進簡單直接,鏡頭切換快速準確,近身肉搏乾脆利落,飛車追逐緊張刺激。作為一部特工電影,做到了上述這麼多,已經具備了成為佳作所需的每一個基本素質。何況影片還加入了金融危機和網絡安全等元素,增強了影片背景的現實代入感。(騰訊娛樂評)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阿佳影片剪輯


第一、影響範圍廣。

影響範圍來說,《007》系列自上映以來收穫了幾代影迷的心,他的經典背景音樂更是家喻戶曉。而且《007》系列電影的繁榮也印證了間諜類電影的吸引程度。正是它的經久不衰才有了後期各種諜戰類電影的層出不窮。這其中就包括《碟中諜》系列和《諜影重重》系列。只不過後面兩者也都形成了自己的電影風格,同樣收穫了大批粉絲。但就影響範圍來說,當屬《007》系列更強。尤其在中國,曾幾何時,007新電影中,男主角使用的新式裝備、新的車型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第二、時間跨度久遠。

《007》系列最早的一部是1962年的《007之諾博士》。到2020年,它已歷經了58個年頭,男主角都換了6位。時至今日它已經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經典題材電影。相比之下《諜影重重》系列目前共5部,2002年《諜影重重1》上映,到2020年才18個年頭;《碟中諜》系列第一部於1996年5月在美國上映,目前共上映6部,主角都是阿湯哥。

第三、風格多樣,體系多元。

《007》系列電影歷經多為導演,6代007,每一位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每位導演也有自己的思路偏好,所以風格演變前後不一。這對於間諜類題材電影來說,很多地方《007》都是率先嚐試,和後續其他類似電影跟蹤模仿。比如男主角使用的風格多變的武器,穿衣風格等等,同時《007》系列電影也衍生出了其相應的商業帝國,商業化元素也多樣。有評論稱“007”帶動了從電影到手錶、汽車、服裝、旅遊地的銷售,可以說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營銷案例。相比之下《碟中諜》系列注重電影的快節奏,驚險刺激,多重反轉;《諜影重重》系列講究拍攝更專業化,更具真實感,馬特達蒙注意的傑森伯恩的廢棄特工形象更像是對《007》特工形象的一種解構,而這恰好帶來了觀眾更新鮮的刺激感。這系列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相信也一定會留名影史,但風格多元、體系龐大上還是《007》莫屬。

綜上所述,三部系列電影都獨具魅力。


瘋狂影視混剪


大家好,我是一個想要正義的人,在生活領域想要➕V,請大家以後多關注,並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公,不平私信給我,也希望我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007影響最大吧,因為系列多,演員雜,邦德這個名字太多人知道出自哪裡。

碟中諜主要是阿湯哥太帥,劇情好,女粉絲追捧的多。

但說到最經典,諜影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精彩,片尾音樂響起是什麼感覺?真正的特工間諜只能是傑森伯恩,那是任何一個電影不能比擬的。

文無第一,男看金庸,女看瓊瑤



鄭義者聯盟榮耀


特工應該是普通人心中最具神秘感的職業之一,由於本身自帶特殊、低調的工作屬性,讓很多人對其好奇不已。

正因為如此,有很多關於特工的影視劇作品便應運而生。

他們大多會將特工這個職業塑造的實力強悍又魅力四射,在銀幕上大受歡迎!

其中“007”系列可謂是這類題材的“鼻祖”,也是生命力最持久的特工電影作品。

雖然演員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影片的經典開場和男主角風流倜儻的秉性卻從未改變。

不過特工題材電影並不能僅靠“007”系列來維持整個局面。

還有很多卓越的特工系列作品也一直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其中人氣最高的當屬《碟中諜》和《諜影重重》兩個系列。

阿湯哥主演的《碟中諜》系列,有不少地方設計的和“007”十分相似。

同樣是英俊瀟灑的男主人公,熟練運用各種高科技武器裝備,舉手投足間又都透露著一股“高大上”的範兒。

但兩者不同之處似乎也有很多,伊森·亨特在執行任務時明顯要比詹姆斯·邦德更能玩命!

不再是簡單的香車美女、上流晚宴,《碟中諜》的故事展開更加刺激和兇險。

更讓人欽佩的是,影片中許多驚險動作場面都是阿湯哥親自上陣!

他還因為對這個角色的完美演繹得到了“全球最勇敢男人之一”的美譽!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阿湯哥的敬業態度卻絲毫不見衰退。

可以說,導演都換了好幾個的《碟中諜》系列真正的靈魂就是湯姆·克魯斯。

假如沒有他,這個系列絕不會獲得如今這番巨大成就,排進很多人最摯愛的特工影片首位!

至於《諜影重重》,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而原著作者創作“傑森·伯恩”的初衷,就是徹底顛覆“詹姆斯·邦德”!

為了彰顯出兩者行事風格之間巨大的差異性,原著作者還特意把兩位主角的姓名英文縮寫都設計成一樣的。

沒錯,除了姓名縮寫,《諜影重重》其他所有一切都和“007”大相徑庭!

諸如特工片中最常見的高科技武器、豪華跑車、復古西裝、美女豔遇這些元素,《諜影重重》中統統沒有。

為了最大化凸顯《諜影重重》的寫實主義風格,連主角都是英俊的不太明顯的馬特·達蒙。

西裝根本沒穿過,跑車根本沒開過,上流酒會更是徹底沒出現過。

唯一有過關係的女人就是自己的老婆,演員還很快領了“盒飯”。

完全沒有任何高科技武器,主角的每場行動都是用巧妙精準的方法、簡單常見的“武器”來屢屢化險為夷。

再加上緊張感強烈的攝影風格,讓《諜影重重》成為影史上最具風格化的特工系列作品。

究竟是《碟中諜》出色還是《諜影重重》更為經典呢?這是一個至今沒有具體答案的問題。

每個人對電影風格喜歡的考量不同,才造就了同類型電影題材的“百花齊放”。

無論你喜歡英俊瀟灑又能玩命的“伊森·亨特”,還是更喜歡低調務實又冷酷的“傑森·伯恩”,都不能否認,他們都是銀幕上最經典的特工形象。

而這兩個系列電影,絕對是特工題材影片難以望其項背的“神作”!

在此也向兩位優秀的演員,湯姆·克魯斯和馬特·達蒙致敬,感謝你們帶給觀眾這些百看不厭又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