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班”,上!我市黨員幹部在阻擊疫情一線勇當先鋒爭做表率

防疫一線需要他們時,他們義無反顧;村民沒有口罩,他們想辦法到外面採購;重點人員需要監測,他們顧不上吃飯一直忙到晚上9時;為了解戰“疫”一線真實情況,他們毫不畏懼衝在一線……

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打響。連日來,在惠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上演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來自不同崗位,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組織的旗幟;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在惠州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各條戰線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向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發出倡議……”日前,市委組織部發出《致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的倡議書》,動員黨員在疫情防控中守初心、擔使命,當先鋒、作表率,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凝聚共識,當好群眾主心骨;帶頭履職盡責,當好難題攻堅者;帶頭服務群眾,當好基層貼心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市各級黨組織迅速響應號召,廣大黨員積極擔當作為,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快速形成一體聯動、聯防聯控的局面,形成黨員率先、幹部帶頭、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正能量,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黨旗所指,心之所向。在疫情防控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共產黨員的身影無處不在。

與病毒賽跑,跟死神搶人,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穿梭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他們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當中有不少黨員。

市疾控中心寄防消殺科的邱衛衛,大學畢業後就在市疾控中心工作,並一直從事疫源地的消殺工作,是一位“老消殺”。身為黨員的他,每次有疫情都衝到“消殺”一線。這次也不例外,哪裡有疫情、哪裡需要消殺,哪裡就有他揹著消殺器械的身影……

在醫院、社區、車站,身穿厚厚的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鞋套,戴著厚厚的面罩、護目鏡、手套,近距離對病人進行詢問,詳細瞭解病人發病前後的接觸史……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的黃洪波就是這些“防疫戰士”中的一位。疫情發生後,身為黨員的黃洪波一直堅守在崗位,全程參與了惠州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採樣、疫情處置工作。

基層防控一線,黨員身影活躍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在這場具有特殊意義的戰“疫”中,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愈發凸顯。在各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動員下,廣大黨員幹部始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實踐平臺,認真履行黨員義務。

在惠州,廣大黨員堅持走在前、做表率,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當好“宣傳員”“服務員”,以實際行動為防病防疫盡責任。

“我是一名年輕的黨員,我鄭重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讓我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加入防控防疫小組,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阻斷隔離是科學防控的有效方式,隔離病毒,絕不意味著隔離人心。為此,惠城區小金口街道金青社區主動請纓的年輕黨員幹部志願者,義務為留觀人員提供“代購”上門服務,採買完成後儘快將物品送到留觀人員家門口。志願者每天通過電話瞭解居家留觀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安撫他們的情緒,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在博羅縣,楊村鎮、楊僑鎮、觀音閣鎮派出黨員先鋒隊,在高速公路出口設立黨員便民服務崗,為出行群眾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等。泰美鎮興水圍村黨支部書記陳聲林自費購買口罩,挨家挨戶發放,並利用這個契機做好勸導宣傳工作,溫暖群眾的心,拉近黨群關係……

在大亞灣區西區街道樟浦村,村“兩委”幹部和“尖刀班”一起,積極實施防控疫情戰時機制,以村民小組為戰區,包組聯戶、責任到人(每個組1名村幹部+1名小組長+3至5名黨員,組成戰鬥隊),宣傳入戶,通過微信發消息、每戶打電話、懸掛標語等方式,做到家喻戶曉;排査精準到人。

不僅如此,受到黨組織的號召,不少“兩新”組織也紛紛站了出來。博羅縣非公企業黨委新峰藥業黨委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提前復工復產,黨員幹部帶頭,動員200名工人到崗,開足馬力加緊生產,保質量不加價,全力保障感冒靈顆粒、板藍根顆粒、複方魚腥草片等多種藥品的供應。

在基層防控一線,鎮、村、社區的每一個角落,無不活躍著黨員的身影,黨徽在防控一線熠熠生輝,溫暖著人心的同時,更給群眾帶去打贏這場戰“疫”的信心。

直擊疫情一線,提振群眾信心

直擊疫情一線,提振群眾信心。作為中共惠州市委機關報,《惠州日報》打破春節假期休刊慣例,每日四個版正常出版。每天,該報的記者們奔忙在採訪疫情防控第一線,採訪患者治療、供應保障、疫情消殺、站場安全情況,解市民之疑。這些記者中,很多是黨員。

“春節期間我外出採訪多次,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大年初三那天。”記者李松權說,他當天上午和攝影記者王建橋走進市中心人民醫院感染科,近距離採訪疫情防治工作。“我們用鏡頭記錄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的點點滴滴,就是希望用有圖有真相的方式告訴市民,醫護人員在守護著我們,我們不怕。”王建橋說。採訪回來後,兩位記者迅速撰寫了《“白衣戰士”全力以赴戰疫情》等稿件,在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新媒體刊發後受到廣泛傳播。

“家人總是開玩笑說,你去外面租間房住吧,別把危險帶回家。”作為跑衛生線的記者,張斐明白,家人的玩笑其實是在提醒她要注意安全,但作為黨員,她責無旁貸。從1月20日我市發現第一例病例起,她每天發稿近10篇。1月28日,接到我市首例患者即將出院的消息後,張斐立即趕往醫院。“不巧自己的車輛壞了,只能轉乘兩趟公交車趕到醫院。”張斐說,患者康復出院是個好消息,要第一時間告訴大家。採訪結束後,張斐立即撰寫了稿件《振奮人心!惠州抗“疫”首戰告捷,首例患者痊癒出院》,報道該患者治療和康復情況,在惠州頭條APP發佈後被市民廣泛轉載。

來源|@惠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