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一直高怎麼辦?

謝文斌4


我是一名心內科醫生,致力於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大家普及心血管疾病的診療知識。

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

毛細血管對應的就是指端血糖的正常範圍

血糖偏高怎麼辦?

1.測一日七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與正常值對比,看您是哪種情況。

2.必要時完善糖耐量及胰島素釋放曲線,這是真的糖尿病的金標準。

如果確診糖尿病,需要注意什麼,我之前的回答過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翻閱。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方式,請您幫我點個贊。關注我,我會把收治患者常見的疑問向大家解答。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或想知道的也可以給我評論。


不愛說話的暴脾氣




血糖一直高,要看高到什麼程度?

是什麼數值?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3.9到6.1mmol/L,餐後血糖<7.8 mmol/L,但是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7mmol/L,或者是餐後隨機血糖≧11.1mmol/L。 如果血糖在這兩個值之上,可以確診為糖尿病,那麼這種高血糖的狀態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接受醫生正規的治療,積極配合將血糖控制下去。

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mmol/L之間,或者是餐後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間,證明體內已經出現了部分的胰島素功能障礙,這時應該控制飲食,合理運動,將血糖控制到正常。

看看自己是哪方面出現問題,針對自己的問題對症處理,使血糖降到正常。這個階段統稱為糖尿病前期,這個階段是可逆的,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一腳門裡一腳門外,但也是一個十分危險的狀態。

那在糖尿病前期的治療,主要以合理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為主。



飲食要注意幾點,

第一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第二,餐餐有粗糧,粗糧的比例佔主食的,1/3到1/2。

第三,每天保證一斤以上的蔬菜,(綠葉菜為主)做菜時要少油少鹽。

第四,每天保證適當的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包括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兩肉,適量豆製品。

第五,進餐的順序是,先吃菜,再吃肉,再吃飯。

第六,吃飯的速度要慢,做到細嚼慢嚥。



在合理的控制飲食之後,最好是在餐後半個小時進行30到60分鐘的適當的有氧運動。這樣有可能糖尿病前期的症狀就會改善,血糖也可能恢復正常。

作者簡介: 李實 國家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五期學員 糖尿病教育專員 高級育嬰師 護師


糖尿病食譜營養師


血糖一直高怎麼辦?相信這是許多高血糖的人,特別是糖尿病人十分關心的問題,當然,如果不過,咱們首先應該瞭解血糖為啥偏高?然後再針對原因來找應對方法。

血糖高的原因

血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各種情況造成的,胰島素絕對或者是相對不足,從而導致葡萄糖利用障礙,血糖就會升高。

一般來說,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心情緊張、壓力過大等,血糖可能出現生理性增高。

2、飲食過量,經常吃一些甜食、油炸、油膩的食物。

3、各種應激反應,如劇烈運動疼痛、全身麻醉、外傷寒冷、感染髮熱等引起血糖升高。

4、重症糖尿病患者突然停了胰島素或者是藥物劑量不足引起高滲性昏迷,血糖值會比較高。

5、出現黎明現象時血糖也會升高。

血糖高怎麼辦?

由於生理原因或應激狀態導致血糖升高,在應激狀態過後,其血糖會恢復正常。如果血糖不恢復正常,那麼很可能是由於糖尿病,要再進行相關檢查以及進行相關治療。

1、血糖高最基礎的治療就是飲食和運動,這兩個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

飲食的原則是每日的飲食攝入量要小於消耗量,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選擇低糖分、低油脂、低熱量的飲食。建議多吃高纖維食物,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含鈣的食物,如蝦皮、海帶、排骨、牛奶等。

運動方面,飯後應增強一定的活動量,比如進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打球等運動。這樣能夠保證攝入的能量都能消耗出去。

2、及時進行降糖藥物治療或胰島素治療

如果通過飲食運動以後血糖仍然升高,那麼就得需要應用藥物去輔助治療,其中的藥物包括口服藥物以及胰島素的治療。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有用,請點個贊,關注{控糖人},有問題也可以邀請我回答哦~


控糖人


第一次發現血糖有點高,不少患者會選擇自己去藥店買藥;有的患者看見周圍的親戚朋友吃什麼降糖藥,也跟著吃;還有人會根據廣告的宣傳去買藥。這些做法都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在此勸告大家,發現血糖高後,千萬不要驚慌,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去做。

最好到正規醫院的內分泌專科檢查,明確糖尿病的診斷,搞清楚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後,請專科醫生量身訂製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糖尿病降糖藥有十餘種,如口服藥二甲雙胍、注射用藥胰島素等等,每位患者的用藥包括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種降糖藥適合所有糖尿病患者,也就是說別人用的降糖藥不一定適合您應用。因此,患者一定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不要自行購藥;另外,服藥期還要定期到醫院複查,以便了解用藥的效果。

看營養師

看醫生後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接受營養師一對一的指導,按照營養師的食譜就餐,這樣才有利於血糖控制,達到和維持理想體重,減少代謝異常對身體的危害。切記,再好的降糖藥,也要配合飲食的控制。

學習

糖尿病是伴隨一生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如參加糖尿病的健康講座,購買糖尿病專科醫生撰寫的圖書、雜誌和文章,向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朋友取經等等。

服藥

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藥物,如有胃腸道反應或低血糖等不良反應,做好記錄,就診時告訴醫生。如果有漏服藥物的情況也需要記下來。

監測

每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不完全一樣,患者需要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標。平日需要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如果您應用的是胰島素,還有依據胰島素的種類不同,按醫生要求增加測血糖的時間點。建議畫個表格做好記錄,除了記錄血糖值,還要記錄當日的飲食和運動量。就診時攜帶上面的記錄本,請醫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糖尿病患者一定做到“五不要”:

1.不要自行購藥;2.不要忘記看營養師;3.不要過量運動或不運動;4.不要不學習;5.不要不監測血糖。

希望新發糖尿病患者與醫生一起共同抗擊糖尿病。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血糖一直高,雖然短期內可能沒有什麼不舒服、自我感覺無所謂。但是時間一長,各種併發症就隨之而來了。可以說糖尿病是一種無言殺手,其併發症給身體帶來的損傷和家庭經濟上的負擔都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種意識: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病程的進展,血糖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控制高血糖的治療強度也應隨之加強,常需要多種手段的聯合治療。儘早控制好血糖,對今後的影響就越小。

生活方式干預是糖尿病基礎治療的措施,應貫穿始終。當然,這裡的營養治療,不是簡單的少吃/不吃主食,而是在滿足患者日常需要量的基礎上,儘量維持理想血糖,降低糖化水平。

如果通過飲食、運動無法使血糖達標,建議儘早採取藥物干預。如果病程時間過長或者血糖過高,胰島素治療也是很好的,大家不要排斥注射胰島素,畢竟只是治療方式的一種,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才更重要。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誠邀。

題主的問題我認為不夠明確,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我認為先要說下什麼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一、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二、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已經非常明確了,我們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或者做糖耐量的試驗應該是≥11.1mmol/L,這個水平是做診斷標準,就是一個是7.0mmol/L,一個11.1mmol/L,一個餐前,一個餐後,達到這個標準,就診斷為糖尿病。如果僅一次的話,應該重複一下,避免實驗室誤差,至少兩個同時有或者是兩次空腹≥7.0mmol/L或兩次餐後兩項≥11.1mmol/L都可以作為診斷用,這是國內用的。還有在美國國際上,他們還用糖化血紅蛋白作為診斷,6.5%作為一個介質,達到6.5%診斷糖尿病,這是診斷標準。診斷標準還有一個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6.1mmol/L,餐後血糖在7.8mmol/L以上,就是沒到糖尿病的標準,要是高於這個值叫糖耐量異常、糖耐量遞減,或者有人認為叫做糖尿病前期,應該說是準糖尿病病人,在這個之下屬於正常糖耐量。

三、糖尿病的分類

  1.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徵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係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2. 環境因素。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四、臨床表現差異

1.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

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多見於1型糖尿病。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症狀更為明顯。

2.疲乏無力,肥胖

多見於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時診斷,體重會逐漸下降。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們要著重區別一下三種情況:

1、區別對待糖尿病患者還是初次發現血糖偏高者。

初次發現血糖高,可能是飲食或者作息不規律導致血糖升高,要及時就醫篩查,警惕糖尿病前期症狀,如果短時間恢復,則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如果持續血糖偏高,說明身體出現問題,對照糖尿病的前期症狀就醫治療。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持續血糖偏高,服用降糖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後血糖還沒有恢復至標準水平,則需儘快就醫治療。持續高血糖與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嚴重者可引起失水等,發現身體不適應及時的去醫院做檢查治療,避免不必要的發生。

2、血糖偏高個體差異性

作為糖尿病的特殊人群,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和妊娠婦女的糖尿病管理一直備受關注。

  •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需根據不同年齡段採取不同的措施,包括治療和社會心理方面。其中,對於8-12歲的患者,可根據需要調整胰島素方案,優化血糖控制,確保患者父母持續參與到糖尿病管理中,避免發生與疾病相關的家庭矛盾;對於19-25歲的患者,應當制定符合中學畢業後生活需求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逐漸過渡到新的糖尿病管理團隊,提供持續的自我管理支持,並對飲食不規律、抑鬱和高風險行為進行監測。

  • 妊娠合併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其中GDM指非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間出現高血糖,妊娠期首次發現且血糖升高已經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母親孕期高血糖和肥胖增加子代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SEARCH病例對照研究共納入79例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190例正常青少年,研究結果顯示,47.2%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是由其母親孕期肥胖或孕期糖尿病引起的。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受多種因素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與很多因素有關,如HbA1c水平、體質指數(BMI)等。

3、藥物降糖還是食療降糖

藥物治療可能會贏得血糖控制的戰鬥,但卻正在失去對糖尿病戰爭的最後勝利。

  • 對糖尿病人來說,米飯不能吃飽,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那他們到底能吃什麼?要對哪些食物忌口?營養專家為糖尿病人開出了"三宜三不宜"的健康食譜。

  • 三宜】五穀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麵、燕麥片、玉米麵、紫山藥等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以低糖,低澱粉的食物或者粗糧以及蔬菜等做主食。

    豆類及豆製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且豆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苦瓜、桑葉、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長期食用,則降血糖和預防併發症的效果會更好。

  • 【三不宜】糖尿病人日常飲食也要警惕"三不宜",不宜吃各種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果醬、冰淇淋、甜餅乾、甜麵包及糖制糕點還有無糖餅乾、無糖食物之類的,基本都含大量澱粉,因為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現高血糖;不宜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如動物的腦、肝、心、肺、腰、蛋黃、肥肉、黃油、豬牛羊油等,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不宜飲酒,酒精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非常危險。

  • 關於糖尿病的藥物治療。三五斗認為要遵醫囑,切不可盲目服藥,也不可盲目停藥。糖尿病是個慢性病,吃什麼藥也不能治癒,需去正規醫院去就醫拿藥,切不可輕信偏方,糖尿病分型不同,別人吃的好,你不-定適合,還是去正規醫院去就醫。


三五斗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


血糖值偏高,應該從2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方面,你應該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診斷為糖尿病。

第一點,你如果家裡面有血糖儀,你可以監測一日七次血糖,比如三餐前血糖,三餐後血糖,睡覺前血糖。

如果家裡面沒有血糖儀,你可以去醫院進行糖耐量試驗和胰島素釋放試驗,明確你有沒有糖尿病。


第二步,你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明確診斷為冠心病,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血糖值,決定自己是否需要服用藥物治療。

如果你不是糖尿病,僅僅是糖尿病前期狀態,你可能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減輕自己的體重,堅決不肥胖,避免超重。

不要吃油炸類食物,燒烤類食物,等等。

每天堅持運動,堅持能走1萬步。(

我是小眼睛醫生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血糖高的人群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可從飲食、食療、運動三方面入手:

一、通過飲食控制血糖

1、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每天進餐的時間和進餐量應該保持一致。如果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者,避免出現低血糖,應注意夜間

加餐。

2、多吃含纖維豐富的食物,包括各種新鮮水果、蔬菜、豆類以及穀物。這些都是低脂肪食物,並含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3、少吃高脂肪食物.從高脂肪食物攝入的熱量應少於總熱量的30%。可選擇瘦肉和低脂肪奶製品。

4、不要過多攝人蛋白質,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會損害腎臟。一天吃的肉不超過170克。這同時也可以幫助限制膽固醇的攝入。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之比為2:l為宜。

5、避免吃甜食,由於糖果、餅乾等甜食營養價值低,影響血糖明顯,廊加以節制,減少它們在碳水化合物中的比例。

二、通過食療控制血糖

食物中有不少天然的“降糖藥”,有很好的降血糖,預防糖尿病的作用,如蕎麥、桑葉、槐米、菊花、枸杞、苦瓜、洋蔥、柚子等,這些食物大多屬於藥食同源,長期服用可有效降血糖,預防糖尿病。特別是蕎麥和桑葉,因其含有多種降糖成分,常常被應用於治療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常用藥。

為了提高這些食物的療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利用益生菌發酵提取,可以從食物中萃取出更豐富的藥效成分,把這些萃取成分製成發酵液,如蕎麥桑葉複合菌發酵液,能更好的幫助高血糖和糖尿病人降血糖,同時還可以保護血管,提高血管的彈性,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發生動脈硬化。

三、通過運動控制血糖

各種形式的適量運動都對身體健康有益,但不同形式運動的作用和效果有所差異。研究表明,長期保持適宜有氧耐力運動可增進心肺功能,降低皿壓、血脂和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提高骨密度,保持肌肉並減少脂肪,控制體重增加。有氧耐力運動有游泳、快走、騎自行車、健身操、慢跑等等。


蜜蜜201224707


這個時候叫涉糖。為什麼開始高了呢?是你胰島素生成的少了。為什麼少了?是你身體裡產生胰島素的細胞,B細胞中的主要細胞唄特細胞受損失了。怎麼治了。大家注意啦!說的是治療,不是頂著。用進口的中藥。他能修復唄特細胞。修復好了。就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血糖就正常了。也就是治好了。但是很多人不這麼治。而是用西藥來頂著。這一頂血糖降下來了。病灶,唄特細胞還在損失。越來損失越多。每年以8%的速度來損失。直到耗盡該細胞。這不是治療。這是害人。醒醒吧廣大的涉糖人員。千萬別叫醫生把你領進糖尿病的隊伍裡來。接著就告訴你伴隨你終生。最後合併症死亡。中國百姓在多少年以後才能醒過來。


用戶73162073673


你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血糖多少才叫高?

血糖主要分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6.1mmol/L,6.1~7.0mmol/L稱為糖尿病前期,而當空腹血糖>7.0mmol/L且具有相關症狀時應考慮糖尿病。對於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應<7.8mmol/L,7.8~11.1mmol/L稱糖耐量異常,血糖>11.1mmol/L合併相關症狀考慮糖尿病。因此不難看出,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均認為血糖偏高。

血糖偏高按定義分為糖調節受損期和糖尿病期。糖調節受損其血糖值不足以診斷糖尿病,對於大部分基礎情況較好的人群,可延緩藥物治療,推薦控制飲食基礎上適當運動,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血糖值。對於合併嚴重併發症(心腦血管疾病),或者經過3個月生活方式的調整血糖仍為達標,應儘快啟用藥物治療。根據血糖值及基礎疾病選擇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是否聯合使用多種藥物等。1型糖尿病診斷明確,應立即採取胰島素治療,其餘藥物治療無效。

一次測出血糖偏高,不用過於緊張。為了保證結果的真實可靠,應到正規醫院多檢測幾次,請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後配合醫生做相應的治療。對於糖調節異常的,建議規律飲食,清淡飲食,減少對血糖影響較大食物的攝入,同時適當增加有氧運動。若效果仍不理想,可考慮藥物治療。即糖尿病管理“五駕馬車”-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