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玖月晞網絡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改編成電影《少年的你》,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因為電影的出色表現,原著抄襲《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的聲浪隨之再度掀起。好像網絡小說不跟抄襲沾上點邊,就失去話題似的。

不過網文界確有模仿的風氣,一部神作出籠,立即會有跟風者仿而效之,跟著大神沾沾仙氣兒,順便喝點肉湯。儘管有關抄襲的紛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大多是你一言我一語,缺少系統的評述。

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以我淺薄的見聞,這些片言隻語難以成為呈堂證供,對網文界也起不到以正視聽的作用。說到《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這本書,我很期待真知灼見、切中啃綮的書評出現,網文界需要良好的批評風氣,而非單單圍繞是否抄襲紛紛擾擾。

何為抄襲?最簡單的判斷是文字比對,進一步的認定是人物命運(或稱人物設定)、人物關係和作品的思想脈絡。在傳統文學領域,只要不是原樣照搬文字,借鑑、融合他人作品的表現手法、敘事方式,並不屬於抄襲範圍,關鍵看你的作品有沒有“對生活的獨特發現”,如果沒有,即便是原創也沒多大價值。

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莫言曾明確表示過,他的寫作深受馬爾克斯的影響,而受博爾赫斯影響的中國作家也不在少數,但影響只是一方面,吸收、消化,融會貫通,立足本土文化,個性色彩鮮明,才不枉作家的名譽,才是真正的硬核。

更多人認為《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是在“融梗”,這個觀點我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和《白夜行》在人物設定上確有近似之處,東野圭吾對玖月晞的影響毋庸置疑,但這是一個藝術問題,不是一個法律問題。好比一個人賣的是蘋果,另一個人賣的是蘋果汁。假如一個作家的創作基本依賴“融梗”,也就是說蘋果汁裡面沒有營養成分提升,雖然不違法,但在藝術上就失去了價值。

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若是將“融梗”作為一種吸收他人所長的技術手段,而自己的作品有足夠的原創性,就等於蘋果汁通過提煉和添加改變了結構,味美且富含養分,相信讀者一定能品嚐出滋味來。簡而言之,“融梗”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為什麼“融梗”?目的何在?很顯然,玖月晞“融梗”的夾生之處,恰恰折射了網絡創作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說到底,“融梗”只能助消化,而不能成為主食。

回過頭來說,《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揭示的是相對複雜的社會問題,而且是典型的日式表達,《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關注的是校園霸凌和高考升學模式,中國特色十分明顯,關鍵是兩者在氣質上差別很大,一個內斂,一個外露,雖然某些情節類似,而且都是悲劇,卻一個呈暗色,風格深沉,一個呈亮色,格調清新。電影的區分度則更為明顯。

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就文本而言,認定《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抄襲《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似乎理由不充分。但不管如何,網絡作家們真的需要注意了,網文圈很在意“辨識度”,辨識度高的作品,有鐵粉誓死捍衛,你可以喜歡,但請保持距離,謹慎駕駛。

再說兩句跟電影相關的話。

小說和電影有各自不同的藝術屬性,小說貴在原創中實現“對生活的獨特發現”,而電影則不迴避翻拍,甚至可以通過翻拍成為“原創”。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小說追求文本的唯一性、不可複製性,而電影允許多文本共存,君不見一個孫悟空、一個白娘子養活了多少劇組?

換句話說,在兩者的比較當中,小說的價值在於提供意義,而電影的價值在於表達意義。這就是為什麼導演曾國祥不大關注《少年的你》原著是否抄襲,或者融梗《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的原因,因為在電影里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導演所關注的只是電影裡表達的東西是不是具有“原創”價值。

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一部文學作品或是一部電影能否贏得讀者和觀眾,大致分外部觀賞性和內部思想性兩個方面,兩方面缺一不可,但最好做到比例協調。電影《少年的你》顯然得其真味,導演在劇情溫度的調適上有高超的把握,將殘酷與溫暖合奏成了打動人心的復調,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到位,令人難忘,在此不多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少年的你》沒有停留在原著的基礎上,而是藉助校園霸凌的外殼,直擊社會現實中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落差,家庭教育失範形成的隱形危機,高考制度對青少年的身心擠壓等等。

漫議《少年的你》:殘酷青春背後的溫暖,動人心魄

相當程度上,《少年的你》和臺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日本電影《白夜行》形成互文,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揭開年青少年問題在現代社會的境遇,從而引發人們的思考。

青春自有殘酷的一面,愛和恨同樣會被毫無緣由的放大乃至變形,而“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句看似勵志的臺詞,卻成了催淚的硬核,原因無他,《少年的你》在觀賞價值和社會價值方面堪稱良心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