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人總是喜歡期待,即使不知道期待的是什麼,而當期待的東西出乎你的“期待”,人總是禁不住評說的慾望——朱晏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張藝謀說:“我希望不斷變化,沒有固定風格。而對每一種風格。我都必須從整體上做紮實,做地道”。從電影的創作根本出發,1966年攝製的《有話好好說》變了,它與張藝謀之前的電影都不一樣。張藝謀首次把視點 從“紅高粱”轉移都了“繁華都市”,焦點也從“史詩莊嚴的悲劇格調”轉變成“嬉戲的喜劇”。

電影《有話好好說》無疑是好看的。儘管這是張藝謀的轉變之作,但是在電影鬧劇的外殼,隱藏著嚴肅,豐富的文化意蘊。它不同於張藝謀在前作中,大膽的剖析民族文化的某個側面,它是全景式的去展現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浪潮下的中國社會文化的格局以及整體的變化。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全景式的展現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消費主義和個人中心主義崛起,市民階級的產物成長壯大,市民文化逐漸從邊緣文化走向中心,佔據了文化主流與話語權的主要地位,隨著而來的是文化啟蒙者自居的精英知識分子開始失語,甚至逐漸被排擠到了邊緣。中國的文化語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有話好好說》正是這種變化下的全景式的展現。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在這個展現裡面,張藝謀放置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書販趙小帥與工程師張秋生如何圍繞著電腦賠償一事,從雙方之間的隔閡到走向彼此溝通理的景觀。這個故事並不生澀,甚至充滿著濃烈的喜劇色彩,但是張藝謀在此喜劇上依舊還是延續“張氏電影”悲劇性的傳統,在後半部分教導了張小帥與張秋生都因各自生存狀態的嚴肅性,而無法“有話好好說”。這種悲劇性的內涵總是與喜劇性的語言交織,模糊了喜劇與悲劇的邊界,卻也重新定義了電影深度。而在《有話好好說》中的深度,恰恰是藉助人物展開的。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新人

趙小帥是“大眾文化”的代表。趙小帥早影片開始就說“女人就是女人,有腦無腦的都無所謂,我認為女人第一是臉蛋......”由此可以看出,趙小帥執著的追著安紅並非是哲學上的“靈魂相惜”而是他所言的那些“品質”。人生觀怎麼樣,人也就是這麼樣的。在趙小帥的邏輯觀眾,你打我,我就要打你。暴力是他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他世界觀中的“尊嚴”。至於安紅,她也算不上失足,她心甘情願的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也不認為自己有什麼不對,她就是這樣隨波逐流得人,她同樣是“大眾文化”下的“新人”。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擬態

張秋生是“知識精英”的化身。張秋生與眾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他認為女人是否可愛是看她的精神氣質以及文化修養,而並非只是單純的外表。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他始終是拒絕暴力,和平相處,好好說話,以理服人。他在電影中擔任趙小帥精神牧師的角色,但趙小帥卻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使得張秋生不得不改變策略。

他勸趙小帥用板磚形式,目的是減輕傷害他人的程度,他甚至不惜用一場發瘋來阻止暴力的發生。甚至在最後被捆綁時,以自己的倒地,來制止一場暴力。這種精神的製作,與行動山的不顧是令人欽佩的。但是在故事的最後,他被逼的失去了勵志,完全放棄了“以理服人,好好說話”的原則,按照趙小帥邏輯,向著趙小帥的胳膊舉起了菜刀....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這是極為誇張的一筆,但是正式這精彩的一筆,將整個失誤的精英知識分子們告別,他們的抵抗與固守是軟弱無力的。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每一個人都是在被推動者往前走,要麼變革要麼淘汰,物競天擇,這就是現實的世界。因此,張秋生的人物形象與設定,也彷彿成為了張藝謀自己逃脫的“擬態”。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守望者

我們必須要提的是,影片中還有一個葛優所扮演十分不起眼的角色“警察”,但這個“警察”在電影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他是秩序的守護者與維持者,在他身上體現著是主流文化在當今社會上的地位,但無論是趙小帥與張秋生被釋放的時候,他卻始終講著空洞的大道理。這表現了在市民文化的衝擊之下,主流文化語境也同樣受到了擠壓,甚至淪為空洞,蒼白的無力說教。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如果按照俄國作家契科夫把自己《海鷗》中定位四幕喜劇,對劇中人特里別列夫開槍自殺的反諷,那麼在《有話好好說》也像極了一場悲劇。三個人物三臺戲。他們身上所呈現的正是我們今天的社會圖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但凡只要是在商業經濟佔據主導下的市民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都會受到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處的格局。這種衝擊與格局的變遷,是任何國家或地區無可避免的。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文化啟蒙

中國文化並沒有過像西方國家經歷“文藝複習”的百年文化啟蒙,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我們未曾有過西方那種高度強烈的主體意識,因此市民文化的潮流盛行時,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攔。從知識精英來看,他們是人文精神的守望者,應該自覺承擔起社會人文反思與自省的重任,但是在商品大潮下,他們又被貧困所困擾,這又將他們的自身的虛弱與無力給暴露出來。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非良性的文化關係並不會持續性發展下去,在困難與挫折過後,必將是會往好的方面去走的,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必將會形成良性的互動。這也是張藝謀在影片的最後所設置的結局深意,趙小帥欽佩張秋生的精神,而這張秋生也於趙小帥達成和解,他們之間建立起了新的友好關係,似乎像是映射未來良好的文化信系。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我們現在正在邁著大步往前走,但有的時候我們走的太快,過去的記憶稍微留神就會面目全非。在個體記憶延伸的同時,我們需要集體記憶的鞭策,那是屬於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過去。張藝謀所執導的《有話好好說》恰恰是集體式記憶的電影,在電影中它有著喜劇性的還了,但也包含著思想的啟迪,較高的文化涵量,從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剖析我們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我們所經歷的變遷,並把它數據的形式存放在我們的文化之中。

《有話好好說》:全景式中國社會圖景

或許張藝謀在拍電影從來不想刻意去表達什麼,只是想用電影去簡單的講述一個故事,不緊不慢也沒那麼多的深意,觀眾看到什麼那是觀眾們自己的事情。儘管《有話好好說》也存在邏輯上的瑕疵與不完美,但人無完人。張藝謀從來沒有讓你期待什麼,是我們自己在期待著張藝謀。但我們需要給《有話好好說》與張藝謀一個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